- 年份
- 2024(10403)
- 2023(15173)
- 2022(13372)
- 2021(12690)
- 2020(10504)
- 2019(24254)
- 2018(23918)
- 2017(46307)
- 2016(24890)
- 2015(28105)
- 2014(27963)
- 2013(27275)
- 2012(24659)
- 2011(22151)
- 2010(21711)
- 2009(19717)
- 2008(18950)
- 2007(16103)
- 2006(14007)
- 2005(11937)
- 学科
- 济(97625)
- 经济(97486)
- 管理(72800)
- 业(66908)
- 企(56356)
- 企业(56356)
- 方法(47175)
- 数学(41148)
- 数学方法(40557)
- 中国(26054)
- 财(25371)
- 农(25022)
- 学(22722)
- 业经(21905)
- 地方(20208)
- 制(17310)
- 理论(16970)
- 农业(16593)
- 务(16500)
- 财务(16420)
- 财务管理(16386)
- 贸(16149)
- 贸易(16142)
- 和(15799)
- 易(15637)
- 环境(15602)
- 企业财务(15586)
- 技术(15312)
- 划(13397)
- 银(13150)
- 机构
- 大学(349432)
- 学院(346083)
- 管理(141300)
- 济(132768)
- 经济(129739)
- 理学(123338)
- 理学院(121964)
- 管理学(119668)
- 管理学院(119031)
- 研究(111767)
- 中国(81513)
- 京(73590)
- 科学(71697)
- 财(60882)
- 所(54377)
- 农(52718)
- 业大(52410)
- 中心(52335)
- 研究所(50136)
- 财经(49727)
- 江(48130)
- 范(46713)
- 师范(46271)
- 北京(45771)
- 经(45344)
- 院(41644)
- 农业(41272)
- 州(40060)
- 经济学(39819)
- 师范大学(37772)
- 基金
- 项目(249534)
- 科学(197180)
- 基金(182639)
- 研究(179910)
- 家(159591)
- 国家(158352)
- 科学基金(137248)
- 社会(113321)
- 社会科(107255)
- 社会科学(107227)
- 基金项目(98132)
- 省(96403)
- 自然(91397)
- 自然科(89290)
- 自然科学(89270)
- 自然科学基金(87627)
- 教育(82316)
- 划(81937)
- 资助(74331)
- 编号(73399)
- 成果(58009)
- 重点(55703)
- 部(54461)
- 发(52110)
- 创(51537)
- 课题(49217)
- 创新(48157)
- 科研(48152)
- 教育部(46749)
- 大学(46566)
- 期刊
- 济(136527)
- 经济(136527)
- 研究(96357)
- 中国(59886)
- 学报(55883)
- 科学(51069)
- 管理(48998)
- 农(46050)
- 财(45686)
- 大学(42153)
- 学学(39480)
- 教育(35918)
- 农业(32017)
- 技术(29693)
- 融(24042)
- 金融(24042)
- 财经(23249)
- 业经(22829)
- 图书(21633)
- 经济研究(21553)
- 经(19724)
- 问题(19220)
- 理论(17928)
- 科技(16871)
- 资源(16842)
- 实践(16706)
- 践(16706)
- 业(16241)
- 版(15903)
- 技术经济(15821)
共检索到484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戴俊骋 谢帆 那鲲鹏
目前的研究缺乏针对大运河沿线城市网络特征的刻画和探讨。从信息流视角切入,通过出入度分析、优势流分析、C-Value和D-Value分析、文化穿透力分析等方法,利用百度指数分析了大运河沿线城市信息流的网络特征。结果显示:(1)大运河沿线城市的联系呈现纵向多中心网络层级结构;(2)大运河沿线城市的整体联系紧密度不高,主要囿于省域行政区划范围内;(3)大运河各河段的中心城市与从属城市的距离影响了城市在信息流网络测度中的位序。对推动大运河形成功能分明、辐射联动的空间发展格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施利锋 黄贤金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规模、空间扩张模式以及空间分布特征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当前不缺乏大运河重要河段以及沿线典型城市的研究,但对于大运河沿线城市整体扩张的研究较为少见。论文结合统计数据与遥感数据分析了1984—2016年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特征、空间特征以及区域差异。结果显示:①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特征可被归纳为4类,不同类别之间差异显著;②基于遥感影像提取的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面积通常为相同城市对应年份的统计年鉴中建成区面积的1~2倍;③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空间分布整体趋于离散、破碎,江浙地区运河沿线城市的建成区空间分布最离散、破碎,且离散度增长最剧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江潇 李全 汤坤
建立2012年、2017年百度指数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和对数离差均值揭示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网络联系的结构、类型、空间均衡性等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城际网络联系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有明显增强;(2)城市网络联系层级由"1+5+9+12"分布演变为"3+3+11+10"的格局,上海、武汉、南京成为网络结构中的极核;(3)区域中六成以上城市还属于低点入度、低点出度的Ⅲ型城市,强化区域内城际联系任重道远;(4)城际网络联系强度在空间非均衡性上要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但增长幅度上又远大于后者;这会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进而影响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大亮 孙烨 任航 陈影影 张振克
随着地理研究迈入大数据时代,运用互联网展开城市网络结构研究逐渐成为经理地理研究的新思路。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借助百度指数,获取2011年~2014年百度用户关注度,构建百度指数城市信息流网络,从大城市群视角和所辖三大子城市群视角,分别探讨城市网络格局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一体化进程中城市等级日益明晰,差距拉大。三大子城市群表现出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并存,区域非均衡性突显;互联网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和改造着城市群,但非完全颠覆传统城市网络格局,地理区位对城市网络格局和城市影响力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丽芳 甄峰 王波 席广亮
全球化和信息化影响下的城市网络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借助百度指数,获取2009和2012年长三角两两城市间的用户关注度数据,通过计算模拟城市信息流,分析长三角城市网络的时空演变。对比研究发现:①城市网络层级变动大,但上海依然是网络的绝对核心;②城市网络结构逐渐优化:由以南京、上海、杭州和宁波为支撑节点的"Z"型,发展到以扬州、南通、南京、上海、杭州和宁波为支撑节点的"8"字型,越来越多的城市融入成长为网络中的重要节点;③城市网络内部稳定性日趋增强:各城市信息联系总量增加,但年际变化减小。进一步研究表明,基于百度指数的区域城市网络时空变化受经济发展基础、城市功能定位、大事件效应以及城市网络营销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城市网络 信息流 百度指数 长三角核心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贺嘉霖 王敏 王大树 程哲
以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为例,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对2005—2019年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且这种差异存在扩大的趋势。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发展的耦合协同性趋好,但耦合协调状况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中心城市明显高于普通城市,存在“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格局。耦合协调度的核密度分布层次差异性较为明显,“马太效应”显著。耦合协调度受经济发展水平、风险应对能力、应急通信能力、生态发展水平、政府应灾能力以及政府科技投入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佳 龚嘉佳
旧厂房转型成创意空间是城市更新的一种典型类型。基于演化和空间生产理论,从演化群体和演化机制两方面,研究了文创园区在杭州大运河沿线旧厂房中萌芽、自发发展、协同发展三个阶段的演化过程。通过对各个阶段群体变化和空间相应变化的研究,发现沿运旧厂房创意空间生产的影响因素从最初的租金优势和空间特征转变为政府群体的管治能力和文创园经营群体的知识技能。最后,提出沿运旧厂房创意空间未来发展的三重困境及其解决路径。
关键词:
创意空间生产 创新 沿运旧厂房 演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艳 卞广萌
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沿线区域迎来前所未有的新发展与新机遇,运河乡村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基础单元依然是保护与利用的薄弱环节。针对大运河沿线乡村产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以文旅融合理念作为切入点,从资源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技术融合等四方面构建融合思路:即实现文化资源整合与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区域统筹管理,优化产业空间结构;维护运河乡村文化生态本底,重塑产业格局;赋能新战略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链条的运河乡村产业升级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潘昱成 李秋丽
本文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间的百度搜索指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关系图、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和凝聚子群4个方面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信息联系网络特征,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了城市实体特征对城市信息联系网络的影响。研究结论:城市信息联系骨架网络呈"三角形"结构,三个中心城市分别是武汉、长沙和南昌,其中武汉是"领头羊"地位;省内城市联系较紧密,部分地区城市打破了空间距离跨区域形成联系组团,省间联系则普遍弱,省级行政边界制约明显;网络联系年际加强但整体仍未发展稳定,总体而言一体化程度不高;城市实体空间与信息空间存在交互作用,城市信息网络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及行政等级的影响,空间距离影响则不明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小芊 刘宇 吴发明
旅游网络关注度是旅游者需求状况和行为习惯在网络上的直观表现。基于百度指数,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相关系数等统计分析指标,研究我国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温泉旅游在网络上的关注度较高,但总体呈现下降的态势;月变化曲线呈"U"型,周变化曲线呈倒"V"型;"黄金周"期间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先升后降,"五一"假期前2天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五一"高峰比"十一"提前1~2天,春节比"十一"推迟1天。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省际差异明显,差异度呈上升趋势,关注度较高的省份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部的关注度存在差异,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国内温泉旅游是一种非天然温泉依赖型旅游活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温泉旅游的发展程度,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差异是区域温泉旅游发展程度、人民收入水平和获取旅游信息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百度指数 温泉旅游 网络关注度 时空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小芊 刘宇 吴发明
旅游网络关注度是旅游者需求状况和行为习惯在网络上的直观表现。基于百度指数,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相关系数等统计分析指标,研究我国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温泉旅游在网络上的关注度较高,但总体呈现下降的态势;月变化曲线呈"U"型,周变化曲线呈倒"V"型;"黄金周"期间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先升后降,"五一"假期前2天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五一"高峰比"十一"提前12天,春节比"十一"推迟1天。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省际差异明显,差异度呈上升趋势,关注度较高的省份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东部、中部、西
关键词:
百度指数 温泉旅游 网络关注度 时空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国建 陈传明 侯雨峰 郭连超
通过网络获取2014,2015年黑龙江省城市间的年平均百度指数,模拟城市间信息流,利用Taylor的世界城市网络研究方法、C-Value和D-Value层次分析法,从城市信息流量、城市网络结构和城市在网络中的主导性与控制力3方面对黑龙江省城市网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各城市信息流量的层级分布特征明显,全省城市信息流总量有较大增长,但不同城市的增长率差异显著,总体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2)黑龙江省城市网络结构极化,南部城市的信息流密度大于北部城市,佳木斯失去了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哈尔滨的核心地位强
关键词:
城市网络 百度指数 信息流 黑龙江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映慧 李佳谣 郭晶鹏
利用城市居民在网络搜索中的百度指数分析城市网络联系格局,从百度指数网(http://index.baidu.com)上得到2011—2014年成渝城市群14个城市两两间的百度指数,建立14×14的多值矩阵并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采用Net Draw和优势流分析法研究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格局。结果表明:(1)Net Draw分析表明成都和重庆在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中为核心城市,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2)从优势流分析看,成都为成渝城市群中的主导城市,重庆为次级主导城市,其他城市为从属城市。总体而言,成渝城市群形成了"一主一次多从"的网络联系基本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映慧 李佳谣 郭晶鹏
利用城市居民在网络搜索中的百度指数分析城市网络联系格局,从百度指数网(http://index.baidu.com)上得到2011—2014年成渝城市群14个城市两两间的百度指数,建立14×14的多值矩阵并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采用Net Draw和优势流分析法研究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格局。结果表明:(1)Net Draw分析表明成都和重庆在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中为核心城市,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2)从优势流分析看,成都为成渝城市群中的主导城市,重庆为次级主导城市,其他城市为从属城市。总体而言,成渝城市群形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龙
大运河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繁荣与变迁,沿线传统村落是其历史文化的直接展示。对这些村落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村落形态特征,还为其保护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以大运河江苏段沿线的48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指标定量描述其空间形态,并通过机器学习的层次聚类方法确定空间形态的类型,揭示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典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大运河江苏段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包括高穿行型、高紧密型、高识别型、高穿行—高紧密型、高穿行—高识别型、高紧密—高识别型,分别占25%、6%、10%、17%、19%、23%。(2)在空间渗透能力、穿行可能性、空间之间的紧密程度和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识别能力等方面,江南运河段的村落均高于中运河段和里运河段的村落。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镇江市的村落主要以三种双高型为主;淮安市则以高紧密型和高识别型为主,扬州市以高穿行—高紧密型和高紧密—高识别型为主;而徐州市和宿迁市的村落更多以高穿行型为主。(3)影响因素方面包括地形和山水格局等自然因素,它们约束了村落的轮廓边界,引导了形态生长走向;还有行为主体主动适应的主体选择和社会形态因素,以及围绕乡村建设实时调控的经济推动和政策制度等因素。基于上述结论,在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和世界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大运河江苏段的乡村规划建设应更加明确乡村空间界线、突出乡村的特色空间并优化乡村内外的交通。这既能保护和传承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也能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