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90)
- 2023(18277)
- 2022(15985)
- 2021(14791)
- 2020(12941)
- 2019(29014)
- 2018(28747)
- 2017(55331)
- 2016(30518)
- 2015(34115)
- 2014(34231)
- 2013(33737)
- 2012(31001)
- 2011(27935)
- 2010(27691)
- 2009(25500)
- 2008(24970)
- 2007(22115)
- 2006(18773)
- 2005(16135)
- 学科
- 济(117883)
- 经济(117746)
- 管理(85519)
- 业(82362)
- 企(68166)
- 企业(68166)
- 方法(59261)
- 数学(52124)
- 数学方法(51441)
- 农(31763)
- 财(31157)
- 中国(29059)
- 学(28801)
- 业经(25578)
- 地方(23385)
- 贸(22624)
- 贸易(22618)
- 易(21954)
- 农业(21226)
- 务(20642)
- 财务(20561)
- 财务管理(20520)
- 制(20514)
- 理论(19626)
- 企业财务(19438)
- 技术(18822)
- 和(18229)
- 环境(18183)
- 银(17187)
- 银行(17094)
- 机构
- 大学(437198)
- 学院(435864)
- 管理(168858)
- 济(166836)
- 经济(163128)
- 理学(147979)
- 理学院(146262)
- 研究(145088)
- 管理学(143301)
- 管理学院(142533)
- 中国(104060)
- 科学(96835)
- 京(91811)
- 农(83529)
- 所(75130)
- 业大(74424)
- 财(74163)
- 研究所(69517)
- 农业(66659)
- 中心(66222)
- 江(62297)
- 财经(60942)
- 北京(56745)
- 范(56619)
- 师范(55867)
- 经(55480)
- 院(52299)
- 州(50528)
- 经济学(50005)
- 技术(47952)
- 基金
- 项目(308657)
- 科学(239716)
- 基金(222790)
- 研究(214208)
- 家(198531)
- 国家(196938)
- 科学基金(166836)
- 社会(132715)
- 社会科(125680)
- 社会科学(125643)
- 省(122185)
- 基金项目(118927)
- 自然(113532)
- 自然科(110907)
- 自然科学(110869)
- 自然科学基金(108873)
- 划(103799)
- 教育(99375)
- 资助(92460)
- 编号(86054)
- 重点(69821)
- 成果(68285)
- 部(66708)
- 发(64908)
- 创(63719)
- 科研(60652)
- 计划(60101)
- 创新(59587)
- 课题(59561)
- 大学(56629)
- 期刊
- 济(170914)
- 经济(170914)
- 研究(116729)
- 学报(82525)
- 中国(75424)
- 农(74350)
- 科学(70767)
- 大学(60419)
- 管理(57518)
- 学学(57499)
- 财(56909)
- 农业(51023)
- 教育(44009)
- 技术(36638)
- 融(32072)
- 金融(32072)
- 业经(29085)
- 财经(29012)
- 经济研究(28099)
- 业(26455)
- 经(24808)
- 版(23351)
- 问题(22869)
- 科技(22199)
- 业大(22185)
- 图书(21455)
- 技术经济(20599)
- 统计(19676)
- 理论(19498)
- 商业(19423)
共检索到605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兰 胡沾沾 赫磊
提高针对疫情防控的社区韧性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举措,而哪些空间环境要素影响着社区的防控韧性有待深入探究。在社区韧性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疫情扰动的特点构建了社区防疫韧性分析框架,随后以上海市某区新冠疫情为例,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识别出显著影响社区防疫韧性的因素。研究发现,在老年人口比例、职业类型和物业费之外,空间要素是社区防疫韧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建筑密度、绿化情况(NDVI)、到发热门诊和药店距离等。进而提出社区层面的空间干预策略,以期增强城市社区应对疫情冲击的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峰 殷文星 胡本田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本文基于2000~2021年相关数据,从抵抗力和恢复力两个角度考察了疫情冲击下长三角26市2020年与2021年的经济韧性,并深入探讨了各市经济韧性的空间相关性,分析了经济韧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长三角中东部城市的经济韧性较强,西部城市经济韧性较弱;(2)疫情对长三角的经济冲击是暂时的、可恢复的,2021年大多数城市已恢复到疫情前或更好的水平;(3)区域发展基础、科技创新水平、劳动力环境、产业组成、政府管理、对外开放程度是抵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卫生事业水平、产业组成、对外开放程度是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4)长三角地区经济韧性具有正向空间关联性,特别是2020年抵抗力的空间关联性较为明显,形成了“长三角一体化”特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钟鸣 肖璐 张倩 温家洪
山洪灾害具有广泛性、突发性、破坏性等特征,开展山洪易发区的社区韧性评估,从而提高灾害应对能力是当前防灾减灾的前沿热点和难点。论文提出了一套多学科的综合方法:(1)利用中介效应明晰了山洪视角下社区韧性评价体系各指标间的定量化传递关系;(2)构建了基于决策实验室分析和解释结构模型的耦合数学模型,确定社区韧性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解释结构模型,分析社区韧性的差异化影响因素;(3)采用信息扩散方法,定量分析山洪灾害社区韧性的变化趋势并排序。以粤北山洪易发区为例,从城镇、村落、城乡结合部3种类型社区进行灾害韧性分析。结果表明:山洪视角下的社区韧性指标体系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网络系统,包括环境、社会、心理、制度和信息沟通5个方面;不同类型社区灾害韧性的直接影响因素呈差异化特征,而供排水设施建设和洪灾应急演练为社区韧性的根本影响因素,对增强山洪视角下社区韧性发挥本质性作用;由于调研村落多位于山洪频发区,居民防范灾害、减轻灾害影响的意识较强,村落较城镇和城乡结合社区呈现出更高的韧性。研究可为提升粤北山洪易发区社区韧性及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科学参考,该综合分析方法亦可为其他类型灾害的精细化防灾减灾提供支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汉祥 汪子昊
经济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企业能否具有良好的财务韧性对于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下能够率先实现业绩复苏的企业为样本,运用定性比较研究方法对财务韧性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财务韧性的形成机制并非唯一而是殊途同归,梳理出“非集权下的周转能力互补配合机制”与“集中归核下的单项周转能力支撑机制”两种主要的财务韧性形成机制;同时,深入讨论了财务韧性形成机制中的触发效应与配合效应,并且对相关被认为是可以无差别自由选择的财务策略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在财务韧性形成机制中的财务策略具体配合关系。
关键词:
财务韧性 形成机制 定性比较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狄乾斌 陈科其 陈小龙
基于演化视角的经济韧性理论,运用核心变量法,从抵抗力、恢复力2个维度和韧性的提升能力视角测度北京市各行政区2020年第一至第四季度的旅游业经济韧性水平,探讨其时空地域异质性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旅游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20年第一至第四季度北京市各区旅游业经济韧性水平都呈现上升趋势。(2)西城区、海淀区和朝阳区等地区韧性值在2020年第一季度展现出较强的抵抗力,但恢复和转化较缓慢,第四季度才展现出较强劲恢复力;门头沟区、怀柔区和密云区等地区旅游业经济韧性恢复和转化较快,在第2次冲击中抵抗力和提升能力较强,但在第四季度恢复迟缓。(3)疫情普遍爆发时,旅游业管控程度、旅游业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疫情集中爆发时,旅游服务能力、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业管控程度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疫情零星出现时,旅游业管控程度、旅游服务能力和疫情影响情况具有较强解释力;区域内疫情稳定时,人口密度、旅游服务能力和消费环境水平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琼 裴丽 吴丹丹
以北京市455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了中小学教师心理韧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韧性包含三个成份,即对教与学的热爱与奉献、教师自我效能感、工作满足感与乐观,能够比较好地验证教师心理韧性的结构;教师与同事、家长及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学校领导的支持与教龄对教师心理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工作负荷对教师心理韧性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心理韧性 持续专业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久文 陈超君 孙铮
以黄河流域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区位商对城市类型进行划分并通过莫兰指数、变异系数、斯皮尔曼等多种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经济韧性水平接近地区具有明显空间集聚现象,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韧性存在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特征明显。②2008-2019年黄河流域各类型城市经济韧性波动较大,不同类型城市经济韧性差距整体呈现波动缩小趋势。③2008-2019年,黄河流域各类型城市经济韧性排名前两位的城市专业化类型主要是属于第三产业,排名后五的城市专业化类型主要属于第一、二产业。④对不同类型城市,人口密度均和其城市经济韧性显著正相关;除建筑类以及科学技术和地质勘查类城市外,金融发展水平同城市经济韧性显著正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匡远配 赵璐阳
农业与食物系统的韧性涉及整个国家或全球的食物安全,对于抵抗外来冲击至关重要。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测算2001—2020年中国及各地区农食系统的韧性水平,发现其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山东农食系统韧性始终处于最高水平,西藏最低;华中地区农食系统韧性较高,西部地区农食系统韧性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中国农食系统韧性的总体差异、区域内及区域间差异均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华南及西部地区内的省际差异所致。
关键词:
农业与食物系统 韧性 时空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建军 王璋 柳艳红 余方薇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提升抗风险与自我发展能力对连片特困区而言意义深远。经济韧性作为反映区域经济应对冲击时抵抗、恢复、调整及转型能力的指标,能够有效评估连片特困区的抗冲击能力和返贫风险。基于中国12个连片特困区的地市级数据,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及核心评估变量对其经济韧性进行了测度与对比,并运用多种回归模型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连片特困区经济韧性小于非连片特困区,二者虽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非连片特困区增速略快。进一步对指数分解后发现,连片特困区与非连片特困区经济韧性的差距主要来自于适应与调整能力的差异。②罗霄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别山区经济韧性均值最高,而滇西边境山区、六盘山区、四省藏区最低,东西差异明显。③大部分片区经济韧性逐年递增,经济韧性越高的片区往往增速越快,但四省藏区、六盘山区、吕梁山区经济韧性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吕梁山区下降最明显。在对不同片区经济韧性分解后发现,不同片区间适应与调整能力差异最大,创新与转型能力差异最小。④地理区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外贸依存度、财政自给水平、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专利授权数等变量对连片特困区经济韧性存在显著影响。⑤扶贫政策有利于增强片区经济韧性,经济韧性较低的片区对扶贫政策的依赖程度更高,其中,四省藏区、六盘山区、滇西边境山区对扶贫政策依赖最为严重。
关键词:
连片特困区 经济韧性 影响因素 扶贫政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匡远配 赵璐阳
农业与食物系统的韧性涉及整个国家或全球的食物安全,对于抵抗外来冲击至关重要。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测算2001—2020年中国及各地区农食系统的韧性水平,发现其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山东农食系统韧性始终处于最高水平,西藏最低;华中地区农食系统韧性较高,西部地区农食系统韧性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中国农食系统韧性的总体差异、区域内及区域间差异均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华南及西部地区内的省际差异所致。
关键词:
农业与食物系统 韧性 时空差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雪钧 周敏
旅游经济具有高度敏感性、脆弱性特征,高水平的旅游经济韧性对抵御外来风险、维持竞争优势、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扎根分析法系统构建包括抵御能力、恢复能力、重构能力、更新能力4个核心范畴、11个主范畴和24个概念范畴的旅游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地理探测器对2017年至2021年中国省域的旅游经济韧性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省域整体旅游经济韧性水平较低,两级差异明显;旅游经济韧性水平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分布特征,且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随着时间推移,较低水平以下的省份数量增加,较高水平以上的省份数量在波动中也有所上升,区域差异随时间变化更为突出。创新能力、智力储备、地方经济基础、旅游经济基础、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是影响旅游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随着时间演变,创新能力成为首要影响因素,旅游设施逐渐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琳
文章基于2020—2021年季度经济数据,采用单变量弹性评价系统模型对区域经济韧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省份面对疫情冲击的韧性强劲,但是这种经济韧性的质量则存在差异;使用shift-share模型对经济韧性进行拆解并剔除结构性问题对测度结果的干扰后,对经济韧性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部分省份尽管应对疫情冲击时富有韧性,但是这种经济韧性不具有可持续性,体现为经济韧性质量不足;使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经济韧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财政政策与金融工具对于增强经济抵抗力具有显著效果,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的最有利支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温馨 李燕凌
文章基于县域经济韧性的丰富内涵,运用熵值法、核密度分析法、面板Tobit模型对2015—2021年中国县域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在时间和空间变化方面,中国县域经济韧性水平在时间上经历了“小幅度下降—持续上升”的两阶段变化,空间上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递减分布。高水平区数量较少,呈零星块状分布。中等水平区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低水平区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2)在动态演进方面,相较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县域经济韧性的绝对差异逐渐扩大,西部地区县域经济韧性提升的同时区域差距变化不大。(3)在影响因素方面,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源和城市建设与县域经济韧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经济基础和政府能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所有影响因素中信息化水平是影响县域经济韧性水平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人力资源。
关键词:
县域经济韧性 发展特征 地区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思思 马晓钰 崔琪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24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韧性水平,采用改进的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和SDM模型系统考察了中国城市韧性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11—2020年各城市的韧性水平均有一定提升,空间上城市韧性水平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分异规律。总体上,在2017年之前,区域间差异主要由超变密度构成,而2017年之后,区域间差异主要是由区域之间的净差异构成。城市韧性逐年上升且分布越来越发散、城市韧性较高的城市与全国平均值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且全样本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城市韧性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由空间溢出性分析可知,邻近城市环境压力和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本市的城市韧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外向性、政府科教重视程度、人口集聚程度和城市发展类型均会分别对本市和邻近城市的韧性水平产生影响。
关键词:
城市韧性 时空差异 动态演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强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警醒我们,我国的经济发展可能遭遇不可预见的风险,因而增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应对能力将成为完善我国经济发展理论的新课题。近年来兴起的韧性经济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选择。韧性经济理论源于人们对于生态世界观和非线性认知的加深,目前已经形成分析突发性危机的工程型韧性经济与持续性变化的生态型韧性经济两种研究路径。本文在介绍、分析韧性经济理论的来源与内容的基础上,运用韧性经济理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认为我国经济将经历一个短暂反弹、短期下调、长期向好的发展路径。最后提出发展韧性经济不仅可以降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可以更为有效地应对其他类型的危机,而发展我国韧性经济需要采取认知经济发展的非线性、重构经济风险来源、选择长期韧性经济发展路径等方法。
关键词:
经济发展 韧性经济 新冠肺炎疫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