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7)
- 2023(10223)
- 2022(8679)
- 2021(8258)
- 2020(7007)
- 2019(16207)
- 2018(16258)
- 2017(31229)
- 2016(16841)
- 2015(19200)
- 2014(19042)
- 2013(17923)
- 2012(16157)
- 2011(14160)
- 2010(14058)
- 2009(12590)
- 2008(11711)
- 2007(9895)
- 2006(8234)
- 2005(6756)
- 学科
- 济(64411)
- 经济(64334)
- 管理(48340)
- 业(44598)
- 企(37634)
- 企业(37634)
- 方法(34550)
- 数学(31170)
- 数学方法(30545)
- 农(16776)
- 财(16672)
- 中国(16134)
- 业经(13269)
- 学(12540)
- 理论(12511)
- 制(12398)
- 地方(11256)
- 农业(10771)
- 务(10672)
- 财务(10605)
- 财务管理(10580)
- 技术(10477)
- 贸(10392)
- 贸易(10387)
- 易(10106)
- 体(10006)
- 企业财务(9988)
- 和(9683)
- 银(9381)
- 银行(9361)
- 机构
- 学院(225477)
- 大学(223273)
- 管理(90908)
- 济(88052)
- 经济(86256)
- 理学(79561)
- 理学院(78774)
- 管理学(76939)
- 管理学院(76529)
- 研究(69703)
- 中国(51883)
- 京(45841)
- 科学(43847)
- 财(39986)
- 农(37318)
- 业大(35510)
- 中心(33765)
- 所(33638)
- 江(32712)
- 财经(32306)
- 研究所(30937)
- 经(29578)
- 农业(29508)
- 范(28039)
- 北京(27706)
- 师范(27654)
- 经济学(26661)
- 技术(26456)
- 院(26207)
- 州(25435)
- 基金
- 项目(163440)
- 科学(129729)
- 基金(119161)
- 研究(118002)
- 家(104597)
- 国家(103781)
- 科学基金(90284)
- 社会(73782)
- 社会科(69961)
- 社会科学(69945)
- 省(65230)
- 基金项目(62716)
- 自然(60382)
- 自然科(59084)
- 自然科学(59069)
- 自然科学基金(57968)
- 教育(56727)
- 划(54913)
- 资助(49364)
- 编号(48106)
- 成果(37267)
- 重点(36952)
- 部(35925)
- 创(35093)
- 发(34388)
- 课题(33248)
- 创新(32724)
- 科研(31968)
- 教育部(31034)
- 大学(30783)
共检索到313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泽霖 贾炜玮 纪鑫妍 郭昊天 赵阳
【目的】以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东京城林业局林场29块标准地中49株人工红松共计1 207个节子数据为研究对象,并以其相关的数据为基础,构建节子体积预测模型,通过人工红松树干内部节子体积的分布规律分析,实现无破坏性地评价木材质量,为科学合理地利用木材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通过剖析法收集相关数据,查阅相关文献,建立基础模型;在构建混合模型时,引入样木与样地水平的随机效应,通过比较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等评价指标,选出拟合效果最佳的混合模型;构建双水平嵌套混合模型时,将样木水平嵌套于样地水平中,根据拟合评价指标,得出最优的双水平嵌套混合模型。【结果】3种模型中,单水平混合模型与双水平嵌套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均大于基础模型,AIC、BIC等评价指标显示,双水平嵌套混合模型在对节子属性的拟合效果更优于单水平混合效应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基础模型的预测精度大于90%,两种混合模型的预测精度均在98%以上,说明构建的模型能够对节子体积进行较好地预测。【结论】基于双水平嵌套混合模型,不仅能实现无破坏性地预估节子体积,还能更加准确地体现人工红松树干内部节子体积的分布规律。实现无破坏性地评价木材质量,为科学合理地利用木材提供参考,进而提高经济收益。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节子体积 疤痕面积 混合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东升 李凤日 孙晓梅 贾炜玮
以黑龙江省东北部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19块标准地中95株解析木(每块标准地选取5株)的节子剖析数据,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理论建立落叶松节子各因子(节子直径、着生角度、长度)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节子直径、着生角度和长度都随着树木胸径的增大而增大;节子直径随着着生高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节子角度随着着生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节子长度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与固定效应模型相比,考虑混合效应所建立的节子大小预测模型其参数估计更为准确,残差分布更加均匀,模型拟合精度明显得到提高(R2约提高了0.3)。独立样本的检验结果表明:各模型的预估精度均在90%以上,说明所建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落叶松人工林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关追追 卢奇锋 何双玉 邱权 麻文俊 苏艳 王军辉 李吉跃 何茜
【目的】为研究节子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节子属性对干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河南省洛宁县地区楸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和节子剖析技术,获取了7株解析木和355个节子数据。本研究分析了节子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主导因子建立预测节子面积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评判干材质量的关键节子指标。【结果】1)水平方向上,楸树节子数量主要分布于树干南向,占比59.4%,数量高于北向(占比40.6%);垂直方向上,节子数量在树干高度10.0 m以下分布居多,占比61.4%;节子平均直径随着树干高度增加而增大,在树干高度7.6~10.0 m处达到最大,为4.2 cm,随后节子平均直径逐渐降低。2)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节子周长(KP)、节子直径(KD)、节子半径(KR)和节子角度(KI)等4个影响节子面积的主导因子,并建立节子面积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KA=-62.357+3.123X_(KP)+5.829X_(KD)-4.969X_(KP)+0.633X_(KI)(F=258.798,R~2=0.877,P <0.01)。3)节子面积与节子周长、节子半径、节子直径以及节子长度等呈正相关,与节子角度呈负相关。节子周长与节子直径、节子半径以及节子长度呈正相关,与节子角度呈负相关。4)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节子面积、节子周长、节子长度和节子宽度4个主要指标,可对楸树干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论】可通过节子周长、节子直径、节子半径和节子角度对节子面积大小进行预测,利用节子面积模型来预测楸树节子对干材质量的影响情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来 程小芳 张梦弢
【目的】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华北落叶松树冠体积与表面积,探索华北落叶松树冠体积与表面积估算模型的最优形式,为未来的预测模式提供新思路。【方法】以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从6块(60 m×60 m)固定样地得到的678个观测数据,运用BP神经网络,分别对华北落叶松树冠体积与表面积建立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训练,得到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华北落叶松树冠体积和表面积估算模型。【结果】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华北落叶松树冠体积与表面积模型的最优结构模型的输入层节点数∶隐层节点数∶输出层节点数=6∶9∶1。其中树冠体积的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48、5.40 m3、18.40;表面积的R2、MAE和RMSE分别为0.957、3.33 m2、 14.41。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华北落叶松树冠体积与表面积模型的性能与输入因子的数量呈正相关,最优模型的输入因子数为6个,分别为冠幅、树高、胸径、最大冠幅高度、第一活枝长(在垂直于树干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和冠基高。【结论】输入变量包含树干尺寸和树冠构型特征相关信息,模型能较好地实现华北落叶松树冠体积和表面积的预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少杰 邓华锋 向玮 黄国胜 王雪军
【目的】建立预估精度高的林分蓄积量混合模型,为北京地区不同初期密度油松林分提供个性化模型方程,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地区76块油松连续清查样地为研究对象,按初期的油松林分密度(ID)将油松样地分为Ⅰ(ID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涂宏涛 孙玉军 吴明钦 王明初 杨星华
以福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5块样地的33株标准木的解析数据,探讨了树冠平均表面积、最大表面积、平均体积、最大体积4个复合指标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4个树冠复合指标与胸径、树高、冠长、冠幅之间呈显著相关,相应的增加变量可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但当模型变量增加到2个以上时,模型精度提高不大。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以冠幅和冠长为变量的树冠表面积模型为最优;树冠体积以冠幅、冠长和树高为变量的模型为最优。模型的预估精度P均大于70.3%,说明模型可以较好地预估杉木人工林的树冠表面积和体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丹子 王成德 李倞 刘敏
【目的】树冠外轮廓模型不仅能够描述任意位置处树冠半径,而且能够推导预测树冠体积与树木地上部分生物量。根据福建地区98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样地的413株杉木调查数据,构建了具有同一套模型参数的树冠外轮廓模型和树冠体积预测联立方程组系统。【方法】选取4种常用的可积分树冠外轮廓备选模型,利用积分法对备选模型进行推导,得到树冠体积预测模型;将模型方程分别两两联立建立树冠外轮廓与体积相容性联立方程组,并利用SAS软件模块中的似乎不相关回归过程估计联立方程组模型系统的参数。为了消除模型异方差,采用加权回归方法拟合模型,并对不同模型系统的拟合精度、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基于模型4的联立方程组拟合精度高、预测性能好,其树冠外轮廓和体积拟合精度分别达到0.829 5和0.861 0,预测结果精度分别为0.803 9和0.856 0;通过似乎不相关回归法解决了联立方程组共线性问题,加权回归方法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性。【结论】所构建的树冠外轮廓-体积一致性模型方程实现了树冠外轮廓与体积模型之间互相推导,为进一步估测树木地上部分生物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图3表3参3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宇菲 陈华友
对于三角模糊数的组合预测,传统的方法是将三角模糊数的三个端点分别进行组合,但这样会导致三角模糊数三个端点的大小顺序出现混乱而影响预测信息的完整性。为此文章引入三角模糊数对应的隶属函数覆盖的面积和重心的概念,重新定义了三角模糊数的面积和重心预测精度指标,运用IOWA算子建立了相应的三角模糊数面积序列和重心序列的相关系数的多目标组合预测模型,并引入重要性参数将其转化为单目标规划模型。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对模型重要性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祎鸣 张莹 田晓华 唐桂辉 张东旭 王俊杰 王馨蕊 关文彬
【目的】建立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型的文冠果物候模型,为文冠果的经营活动和旅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大东流苗圃文冠果3个遗传类型:白花类型及"金冠霞帔""匀冠锦霞"两个文冠果新品种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进行了花期表型调查与物候的观测,结合全国文冠果主要分布区的8个省份15个地点白花文冠果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的观测数据,应用中国气象数据网上共享气象数据,对花性状与3个开花物候期进行了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析。【结果】(1)3个不同花色遗传类型开花先后顺序为白花类型、"金冠霞帔""匀冠锦霞",物候期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花序生长随0、3、5、7、10℃积温的变化与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结果较好;花朵数随时间和积温的变化与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较好;(2)各个地区之间同一积温指数各物候期所需积温相差不大,不同积温指数所需积温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积温指数和不同物候时期都对物候所需积温影响差异极显著,两个因素交互作用影响差异极显著;(3)5℃积温指数(即温暖指数)与物候期日序具有高度相关性,可用于花期预测;(4)白花类型文冠果3个物候期5℃积温的日序与经纬度、海拔呈极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各观测地点日序的回归模拟值与观测值单因素方差分析证实该回归模型可用于花期预测;(5)用克里金插值法,采用上述预测模型,绘制白花文冠果3个开花物候期的时空分布图。【结论】基于5℃积温指数(即温暖指数)建立的积温模型可用于文冠果花期预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东升 李凤日 孙晓梅 张守攻
【目的】基于节子分析技术构建落叶松人工林树冠基部高动态预测模型,分析落叶松树冠衰退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7年设立的8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获取的40株解析木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节子分析技术,得到树冠基部高随年龄的动态变化数据,应用传统线性模型、理查德和逻辑斯蒂非线性模型构建落叶松树冠基部高动态模型。【结果】传统线性模型、理查德和逻辑斯蒂非线性模型可较好拟合树冠基部高动态变化过程,模型参数均具有统计意义(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阿川 于琳瑛 曹军
分析木材单板节子缺陷图像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AOS的扩展C-V模型及背景填充耦合的单板节子缺陷识别算法。首先,对Chan-Vese提出的基于Mumford-Shah模型的水平集图像分割算法进行改进,使分割速度得到提高;其次,用AOS算法改进原模型的差分格式,使得差分格式无条件稳定;最后,结合背景填充技术,使得到的新图像缩减了目标与背景间的特征差别。通过对比试验,表明该分割方法能够快速识别单板单个节子缺陷,充分说明该耦合方法比Chan-Vese方法及其改进方法有更好的分割效果。通过用多水平集作为初始轮廓演化曲线,结果表明该方法也可快速实现对单板多节子缺陷图像的识别,实现对单板节子图像的多目标分割...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白雪冰 许景涛 郭景秋 陈凯
为了更好地对板材表面的节子和虫眼进行快速有效的分割,对局部二值拟合(local binary fitting,lbf)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提出一个改进的lbf模型,即在lbf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一个新的水平集线性正则化项,与此同时引入一个以高斯函数为核函数的局部二值拟合能量。改进算法能够克服lbf模型的分割缺点,使得分割过程对初始轮廓的大小和位置不敏感,同时增强算法的抗噪性,能够分割出灰度不均匀的图像。经实验验证,该算法可以比较完整地提取出单一目标和多目标的板材节子和虫眼的图像,以及对应得出与缺陷图像相对应的水平集演化图像。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李雨聪 刘硕 王方明
[目的/意义]面对当今社会犯罪率不断上升的趋势,犯罪预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客观并准确地预测犯罪成为警方情报部门工作、研究的重点。在以往的警务模式中警方常处于被动状态,而犯罪预测可以通过以往积累的犯罪数据来确定一类犯罪模式,并据此预测未来此类犯罪发生的可能性。[方法/过程]与环境犯罪学等相关理论相结合,可以建立以环境犯罪学为基础的犯罪预测模型,综合评价在罪犯、犯罪目标、犯罪环境三个因素相互作用下犯罪发生的可能性。[结果/结论]从新的角度建立犯罪预测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传统犯罪预测中主观因素对预测结
关键词:
环境犯罪学 犯罪预测 预测模型 犯罪预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姗姗 万庆 贾明元
近年来城市暴雨出现突发和多发态势,导致城市内涝灾害频繁发生,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随着城市降雨积水监测网的建立,获得分钟尺度的降雨和积水时序监测数据成为可能,实现了城市内涝的实时监控。但目前对监测数据的利用仍显不足,缺乏对其深度分析挖掘,造成监测系统"只监不控"的局面。本文基于城市降雨积水监测网的监测数据,根据积水时间相关性、降雨空间相关性以及降雨积水序列相关性,构建降雨积水的时空自相关移动平均模型(STARMA),对城市暴雨积水点积水过程进行短时预测。STARMA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预测、环境变量预测以及社会经济领域,特别是在时空过程机理不清楚、多因素时空变量影响的情况下效果较好。本文首次将该模型应用到降水积水过程拟合和积水短时预测上,同时在方法上改进了传统单变量的STARMA模型,建立降雨和积水双变量的STARMA模型模拟降雨积水过程。并以北京市2012年"7.21"事件降雨积水过程为研究对象,以丰北桥、花乡桥、马家楼桥和六里桥4个积水监测点为例,建立降雨积水的STARMA模型,以5 min为步长作积水5、10、15 min三步预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降雨积水过程中拟合效果较好,模型短时预测精度较高。该项研究能够有效地利用监测数据,提高信息预警和应急指挥能力,为市政防汛或交通等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预测
[作者]
谢如贤 成盛超 吴健中
1 引言我国目前正处于政治、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价值观念的迅速更新,政治、经济组织体制及运行机制的不断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各种经济因素原有的发展态势,不但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而且改变了经济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即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变更。因而,我们对有关经济问题进行预测时,其建模的关键与其说是使预测模型与历史统计数据发展趋势相吻合的问题,不如说是使它的结构与所预测问题的结构变化相适应、相一致的问题。变结构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是提高预测精度、增强预测模型实用性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