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25)
- 2023(19072)
- 2022(16618)
- 2021(15556)
- 2020(13154)
- 2019(30585)
- 2018(30416)
- 2017(58193)
- 2016(32051)
- 2015(36493)
- 2014(36613)
- 2013(36191)
- 2012(33363)
- 2011(30184)
- 2010(30159)
- 2009(27873)
- 2008(27672)
- 2007(24467)
- 2006(21335)
- 2005(18819)
- 学科
- 济(129324)
- 经济(129162)
- 管理(96064)
- 业(88382)
- 企(73872)
- 企业(73872)
- 方法(59297)
- 数学(51706)
- 数学方法(51014)
- 财(35257)
- 农(35035)
- 中国(32418)
- 地方(29290)
- 学(28474)
- 业经(28444)
- 制(26735)
- 农业(23327)
- 贸(22480)
- 贸易(22469)
- 务(22247)
- 财务(22153)
- 财务管理(22102)
- 易(21755)
- 理论(21338)
- 和(20952)
- 企业财务(20890)
- 环境(20636)
- 技术(19397)
- 银(19380)
- 银行(19319)
- 机构
- 大学(456962)
- 学院(456356)
- 管理(178215)
- 济(177653)
- 经济(173536)
- 理学(154060)
- 理学院(152277)
- 研究(150924)
- 管理学(149410)
- 管理学院(148583)
- 中国(112770)
- 京(97506)
- 科学(96391)
- 财(83802)
- 所(76774)
- 农(76452)
- 江(70767)
- 研究所(70029)
- 业大(69803)
- 中心(69718)
- 财经(66479)
- 范(61080)
- 北京(61055)
- 师范(60434)
- 经(60119)
- 农业(60042)
- 州(55445)
- 院(55089)
- 经济学(53056)
- 财经大学(49261)
- 基金
- 项目(312493)
- 科学(244511)
- 研究(226246)
- 基金(224999)
- 家(196452)
- 国家(194828)
- 科学基金(166807)
- 社会(140382)
- 社会科(132856)
- 社会科学(132818)
- 省(123670)
- 基金项目(119973)
- 自然(110146)
- 自然科(107443)
- 自然科学(107415)
- 自然科学基金(105451)
- 教育(104753)
- 划(103735)
- 编号(93281)
- 资助(92684)
- 成果(75676)
- 重点(70198)
- 部(68464)
- 发(66267)
- 课题(64354)
- 创(64166)
- 科研(59996)
- 创新(59963)
- 教育部(58163)
- 大学(58094)
- 期刊
- 济(194334)
- 经济(194334)
- 研究(129244)
- 中国(88432)
- 学报(75189)
- 农(68323)
- 科学(67351)
- 财(66542)
- 管理(63745)
- 大学(56100)
- 学学(52593)
- 教育(50805)
- 农业(46570)
- 技术(40799)
- 融(37484)
- 金融(37484)
- 财经(32246)
- 业经(32166)
- 经济研究(29778)
- 经(27466)
- 问题(25605)
- 图书(24844)
- 业(24369)
- 资源(22738)
- 版(22319)
- 技术经济(21798)
- 理论(21565)
- 科技(21445)
- 统计(20183)
- 现代(19849)
共检索到665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永生 温天福 刘聚涛
通过界定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和内涵,提出基于总量控制条件下人口-经济-水资源三者系统协调耦合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计算方法,分别采用产业结构调整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等措施,以赣江袁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计算进行例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用水总量控制、保障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均GDP水平条件下,(1)优化后行业用水定额下降,流域需水总量减少,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目标年2015年和2030年流域需水量调整后较调整前分别减少0.36亿m3、0.90亿m3,较调整前下降了2.3%和5.3%;(2)对于不同目标年,优化后用水区域可承载GDP和承载人口有所增加,2015年和2030年全流域可承载GDP分别增加26...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左海军 杨静
水资源承载力是度量水资源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探讨用水对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近年来水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在灰色系统理论理论基础上,根据信息论中Jaynes最大信息熵原理,提出了一种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将其应用到山西省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该模型结果的分辨率、灵敏度以及评价的可靠性都有一定程度提高,从而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宁宁 粟晓玲 周云哲 牛纪苹
定量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可为有效调控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和消除水资源超载区提供依据。从水资源承载力新内涵出发,构建"量—质—域—流"的四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评价等级标准。针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涉及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指标间存在耦合关系等特点,采用可考虑指标间耦合关系的EFAST算法计算权重,结合可处理评价不确定性问题的联系熵模型进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以黄河流域为例,计算得权重与熵权法进行比较,对2015年流域61个地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EFAST算法计算权重比熵权法更合理;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Ⅰ级(极高)、Ⅱ级(较高)、Ⅲ级(中等)、Ⅳ级(较低)和Ⅴ级(极低)的地市数量占评价总地市数的比例分别为0、4.9%、18.1%、63.9%和13.1%,其中Ⅳ级和Ⅴ级分布在除青海省外的其他省区的地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严登华 罗翔宇 王浩 秦大庸 佘骏
河道的最小控制流量和最大纳污控制量(简称“双总量”)是维系河流健康的决定性因子。论文初步建立了基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河流“双总量”控制研究技术框架,并对唐山市月尺度的“双总量”控制指标进行核算。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除个别枯水年份和连续枯水年份外,唐山市河道的最小控制流量均可得到满足。在基准年、2010年和2020年3个规划水平年,唐山市规划河流COD的最大纳污控制量分别为16 357.57、12 659.19和11 572.50t/a;NH3-N的最大纳污控制量分别为907.80、660.27和580.09t/a。在统一水资源配置平台上制定的“双总量”控制指标,从根本上保障了竞争用水条件下河流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光 罗遵兰 徐靖 李俊生 吕凤春
采用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法,分析广西西江流域未来10年不同情景条件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在假设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40%的条件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最小用水量情景下,除南宁市水资源短缺外,其他地区水资源均可承载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最大用水量情景下,贵港市也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状况,但西江流域整体水资源盈余,西江流域水资源基本能够承载其社会经济、人口发展规模。因此,广西西江流域未来水资源承载力保障的前提是提高该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关键词:
西江流域 水资源承载力 指数平衡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于金凤
瓜州县是甘肃的重点移民迁入区,通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分析方法,以酒泉市为参照区域,计算出瓜州县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经济资源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发现瓜州县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土地资源在一些年份也有超载情况。造成超载的原因主要是瓜州县生态环境恶劣,土地荒漠化、盐碱化问题突出,生产力水平低,加之移民的迁入,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提高资源承载力的对策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移民区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群 卢泽花 贠晓哲
[目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合理利用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水资源承载力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利于黄河流域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方法]本研究基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理论,研究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因素。[结果]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水平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各地市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各地市水资源承载力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逐步提高,整体由濒临失调衰退和勉强协调发展向初级协调发展转变,空间上呈现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特征;黄河流域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是多因素及其交互共同驱动的结果,产业因素是影响耦合协调的主要因素。[结论]未来,黄河流域应持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土地利用和人口数量的耦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柱 刘足根 张萌 陈宏文 弓晓峰 邓道贵
2009年6、11月和2010年4月共3个水情期(即丰、枯和平水期)对赣江下游一级支流袁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开展河流生态学调查分析。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109种,隶属于6门61属。其中绿藻门物种种类数最多,共27属54种,其次为硅藻门,共15属30种,第三是蓝藻门11属12种。此外,裸藻门3属6种,甲藻门3属4种,隐藻门2属3种。调查样点的浮游植物丰度均处于1.12×105~129.20×105ind./L,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优势类群,平水期则硅藻占绝对优势。丰水期浮游植物优势属为脆杆藻属和席藻属,枯水期为栅藻属,针杆属,蓝隐藻属和小环藻属,到了平水期小环藻属占绝对优势。3个水情...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长建 汪菲 文斌
以干旱区开都河-孔雀河流域为例,利用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1年该流域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探讨流域内6个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差异特征。研究表明:1)以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简称巴州)为参照区域,经济资源和土地资源是承载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而水资源对于开都河-孔雀河流域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相对较弱。2)近十年来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相对资源人口承载状态为非常富余,人口富余度由2000年的7.4%演变为2011年的2.8%;经济承载状态由严重超载转变为超载,经济超载度由2000年的5.1%演变为2011年的2.4%,其中受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严子奇 夏军 左其亭 张永勇
本文介绍了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系统的总体设计、承载力数学模型的建立、软件系统的结构及应用。研究中通过计算在维系"良好水环境状况"目标下流域所能承载的社会经济规模上限来得到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在耦合了社会经济系统模型、水资源转化关系模型、水环境系统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编程技术将"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系统模型、生态需水量计算模型、以及水环境承载能力计量模型中众多的边界条件、控制条件、可变参数及成果分析进行系统集成。所建立的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系统可有效地实现流域现状水环境承载能力的计算以及对未来不同时刻、不同频率来水条件下的承载力进行情景分析计算,为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时间 沈大军
论文应用水资源动态CGE模型,研究和分析了高耗水工业不同水资源管理政策对经济、社会和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文章首先构建了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CGE模型,并建立了动态机制,然后以2010年为基准年模拟和分析了2010—2020年间高耗水工业用水量控制和水价上涨不同情景下的影响。分析表明:高耗水工业的水量控制比水价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大,表现为GDP和居民福利的显著下降以及投资的大幅度上升;而高耗水工业水价上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表现为GDP的小幅度上升以及居民福利的小幅度下降和投资的上升;对部门的影响比较复杂,但高耗水工业水量下降和水价上升,都将导致其产出降低。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显示,水量控制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新军 王中根 夏军 于磊
流域水平衡分析是进行水资源科学评价与合理配置的基础,传统的流域水平衡分析大多是基于有限的站点观测资料和简单的集总式模型,很难适应考虑水循环空间变异性的复杂大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需求。本文基于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探讨了一种能够考虑流域内部上、下游关系的水平衡分析方法。并以海河流域为例,构建分布式SWAT模型,对海河流域及水资源三级分区的水平衡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海河流域维持健康水平衡关系,降低流域蒸发,进行农业真实节水的必要性和有关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茜 刘锐
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贫困水平进行评价,可以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水贫困理论为基础,在调查和分析赣江流域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应用WPI方法,从水资源状况、供水设施状况、资源利用能力、资源使用效率及资源利用对环境状况的影响五个方面选择16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指数模型,建立一套流域水资源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水平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状况有所改善,水环境质量呈逐年变好趋势,从水资源管理角度来看,环保投资指数成为影响水资源贫困水平的主要控制因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夏军 王中根 左其亭
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基于多因素关联分析理论,提出一种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量分析方法。内容包括:①建立指标体系和多级关联评价模型,量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质量;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测度函数,量化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质量;③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量化分析模型。通过模型调整人口数量和GDP,在保持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前提下,在满足水资源量供需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得到适宜研究区生态环境的人口数量和GDP。将模型应用到海河流域,以1998年为现状年,考虑到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用水效率的提高,设计出6种情景方案。结果表明,提高海河流域的可供水能力(如南水北调工程等)和用水效率,是解决海河流...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承载力 水资源 海河流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