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88)
- 2023(14569)
- 2022(12815)
- 2021(11976)
- 2020(9891)
- 2019(23021)
- 2018(22697)
- 2017(44621)
- 2016(23853)
- 2015(26407)
- 2014(26201)
- 2013(25613)
- 2012(23183)
- 2011(20614)
- 2010(20251)
- 2009(18251)
- 2008(17365)
- 2007(14693)
- 2006(12698)
- 2005(10557)
- 学科
- 济(96247)
- 经济(96148)
- 管理(67791)
- 业(64316)
- 企(53297)
- 企业(53297)
- 方法(47539)
- 数学(41155)
- 数学方法(40597)
- 农(25476)
- 中国(24732)
- 财(22703)
- 业经(21568)
- 学(20048)
- 地方(19898)
- 农业(17423)
- 理论(16674)
- 贸(15924)
- 贸易(15918)
- 制(15462)
- 易(15431)
- 务(15033)
- 环境(15022)
- 财务(14961)
- 财务管理(14928)
- 技术(14759)
- 和(14700)
- 企业财务(14181)
- 划(12933)
- 产业(12391)
- 机构
- 大学(332596)
- 学院(331872)
- 管理(138159)
- 济(129620)
- 经济(126796)
- 理学(121568)
- 理学院(120245)
- 管理学(118051)
- 管理学院(117448)
- 研究(104591)
- 中国(74953)
- 京(69555)
- 科学(66638)
- 财(56193)
- 业大(50261)
- 农(50189)
- 所(49699)
- 中心(48102)
- 财经(47132)
- 研究所(46016)
- 江(45518)
- 范(45027)
- 师范(44589)
- 经(43114)
- 北京(42990)
- 农业(39165)
- 院(38931)
- 经济学(38804)
- 州(37515)
- 师范大学(36294)
- 基金
- 项目(241123)
- 科学(191561)
- 基金(177402)
- 研究(174339)
- 家(154232)
- 国家(153040)
- 科学基金(133810)
- 社会(111370)
- 社会科(105655)
- 社会科学(105628)
- 基金项目(95593)
- 省(93533)
- 自然(88656)
- 自然科(86655)
- 自然科学(86636)
- 自然科学基金(85077)
- 教育(80078)
- 划(78723)
- 资助(72549)
- 编号(70657)
- 成果(54614)
- 重点(53349)
- 部(52773)
- 发(50912)
- 创(50071)
- 课题(47152)
- 创新(46708)
- 科研(46319)
- 国家社会(46019)
- 教育部(45640)
- 期刊
- 济(131331)
- 经济(131331)
- 研究(90238)
- 中国(52342)
- 学报(51259)
- 科学(48377)
- 管理(47174)
- 农(43900)
- 财(40738)
- 大学(39405)
- 学学(37196)
- 教育(33106)
- 农业(30758)
- 技术(29035)
- 业经(23043)
- 融(21842)
- 金融(21842)
- 财经(21667)
- 经济研究(20839)
- 问题(18918)
- 经(18479)
- 图书(18096)
- 科技(16091)
- 理论(15741)
- 技术经济(15728)
- 资源(15324)
- 版(15152)
- 商业(14985)
- 业(14916)
- 实践(14571)
共检索到450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娟 孟凤娇 封洁洁
基于社交平台的旅游大数据能够反映旅游者出行过程中的移动轨迹,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来源和崭新的研究视角。对2011—2019年游客展现在穷游网上的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的网络游记进行抓取和整理,并结合GIS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动态刻画旅游者的空间移动演变轨迹,识别演化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旅游客流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核心的空间极化现象显著且具有持久性,旅游客流的重心向东南方向偏移且呈现长半轴缩短、短半轴增长的趋势。在旅游客流节点-轴线特征方面,点的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整体网络结构洞水平较低,效能值上升,约束值缩小;客流轴线指向由相对分散向相对集中转变,指向空间邻近城市的城市数量减少,指向核心城市和旅游资源禀赋较高的城市数量增加。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信息化水平两个因素对成渝城市群旅游客流空间格局的塑造和演化影响力值最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陆路正 李君轶 杨喜平 陈宏飞 常建霞
旅游流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命题,理解游客的空间流动特征对城市旅游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穷游网UGC文本数据的挖掘,依托图论理论构建了一种可以同时保留旅游客流的有向性与加权性的流网络结构描述方法,并对西安市区域层面与节点层面的旅游客流网络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旅游的客流存在明显的网络结构特征,客流网络结构主要由区域(节点)的中心程度决定;(2)城市旅游客流结构与旅游主体功能分区高度耦合;(3)区域(节点)主体功能的时空属性也是影响旅游客流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4)通过对区域(节点)净外向程度的分析,可以得到其旅游"集""散"功能的偏重,可为具体区域的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宗会明 黄言 胡佯佯
交通流作为城市间要素流的重要表征,已逐渐替代传统研究中的城市属性数据,被用于城市网络分析研究中。基于成渝城市群51个城市单元间的铁路、公路客流,从联系强度和节点等级两个角度分析成渝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研究表明:(1)成渝城市群城市网络呈现"双核、一轴、两带"布局,成渝、成绵乐、渝万客运专线以及沿江高速公路沿线成为高层级网络集中分布地带。(2)城市网络极化现象显著,成都市市区与重庆主城区辐射能力过强,高等级网络过于集中,次级城市网络发育不足。(3)公路运输仍是成渝城市群城市联系的基础运输方式,覆盖率高,而高铁动车对城市网络等级的提升作用明显,强于公路交通与普通列车。此外,行政要素依旧会对城市网络产生影响。
关键词:
客运流 城市联系 城市网络 成渝城市群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程雪兰 方叶林 苏雪晴 李经龙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是旅游流深化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论文基于网络爬虫技术抓取携程旅行网上的中国东部沿海5大城市群旅游线路相关数据,构建城市群旅游流网络,进一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节点结构特征、网络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特征、结构洞等方面揭示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主要结论有:中国东部沿海5大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结构具有层级性和位序—规模特征;各凝聚子群内部联系较为紧密,但各子群之间的互动较少;核心区均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节点对边缘节点的"涓滴效应"有限;北京、厦门、青岛、广州、中山、杭州等城市在旅游流网络中的结构洞优势较为明显。大数据视角下的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的揭示,对于深入认知"流空间"的内涵以及优化城市旅游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寰 陈静 魏奇锋
在知识网络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基础上,构建了成渝城市群知识网络结构的多属性测度指标体系和概念模型,基于熵权—改进TOPSIS模型对成渝城市群2009~2016年城市知识网络结构的多属性进行测度及评价。研究得出:成渝城市群城市知识网络发展水平"两极分化"较为突出;历年发展状况横向比较呈一定的波动性,纵向比较基本呈"W"型曲线上升;绵阳和德阳的知识网络发展水平距离重庆和成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其余地区相对差距均较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佳 何杰 项清
建立在网路城市理念的视角下,以成渝城市群16个地级市为研究案例,基于引力模型计算旅游经济联系度,利用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借助Ucinet6.0软件构建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空间结构,通过网络中心度、网络密度、网络族群等指标模型分析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特征,最终构建旅游地的空间等级体系和空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各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存在差距较大的层级,并且基本形成"T形"轴加内部"C形"圈的空间结构。成渝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整体的网络密度偏低,整体网络的各节点城市联系不高,中心度分析结果也表明区域旅游经济网络主要受到以成都、重庆作为核心节点的外向驱动作用,缺乏次级枢纽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的内部出现凝聚子群,但凝聚子群的深度和广度不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叶梦 林珍铭
基于网络游记数据,运用爬虫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分析桂林市2016年和2019年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桂林市旅游节点分散,中心节点功能优势不明显,旅游流分布不均衡;(2)旅游流网络结构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核心与边缘层级明显;(3)旅游流节点间层级明显,且层级跃迁困难。为促进桂林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需进一步发挥核心旅游节点的辐射作用,加强核心旅游节点和边缘旅游节点的联系;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一般旅游节点、边缘旅游节点与上层节点的联系,积极实现其层级跃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勤 刘素青
文章应用城市间经济联系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的现状特征,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真正意义的城市群尚未形成,与其他国家级城市群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以成渝两城为双核的"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次级城市发展不足,城市体系"中间断层"问题仍然突出。凝聚子群与规划建设的"两圈""三区"的空间格局基本吻合,子群间差异明显。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取得一定进展,但多层次区域合作格局还有待形成。为此,文章提出,优化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应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力培育次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勤 刘素青
文章应用城市间经济联系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的现状特征,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真正意义的城市群尚未形成,与其他国家级城市群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以成渝两城为双核的"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次级城市发展不足,城市体系"中间断层"问题仍然突出。凝聚子群与规划建设的"两圈""三区"的空间格局基本吻合,子群间差异明显。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取得一定进展,但多层次区域合作格局还有待形成。为此,文章提出,优化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应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力培育次级城市,优化城市体系,深化多层次区域合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红松 陆林 路幸福 凌善金
以四川、云南省交界处的泸沽湖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和网络游记,获取旅游客流数据,借助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构建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旅游客流视角,探讨其旅游空间网络结构、节点功能角色及边界屏蔽效应,最后得出泸沽湖旅游空间格局及优化路径。结果表明:①泸沽湖旅游空间网络呈现中北部密集、南部疏松的格局,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环湖旅游客流同时具有环状和节点状线路选择趋向,受边界效应影响,整体网络存在边界客流断裂现象,分片区旅游客流则呈多核心辐散状;②泸沽湖环湖15个旅游村寨节点可分为旅游核心、次旅游核心、重要旅游节点、一般旅游节点和边缘旅游节点5种角色类型,同一类型旅游节点在中心性指标上有相似的模式特征;③跨界旅游活动存在显著的边界效应,泸沽湖省级行政边界两侧整体边界屏蔽效应大致相当,而节点边界屏蔽效应分异显著,四川片区节点边界效应显著的节点比例明显大于云南片区;④泸沽湖跨界旅游空间网络结构总体呈现"五级旅游基地、六条旅游轴线、三级旅游系统"的空间格局,并提出川滇共建景区管委会,统一资源产品开发、品牌构建和市场营销,发挥小洛水、达祖的跨界旅游通道职能等优化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干青亚 邱枫 刘文生 陈小龙
文章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与空间可视化技术相结合,构建长三角旅游流网络,分析其2011年、2013年、2015年的结构特征和节点中心性变化及节点城市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旅游流网络能级水平不断提高,核心—边缘区节点成员稳定发展,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等核心节点结构洞水平一直较高,在长三角旅游流网络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上海、杭州两大旅游流核心的集聚、扩散作用明显,促进周围节点城市网络地位的不断提高,南京对周边节点辐射作用相对较弱;节点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均衡发展,呈现三大旅游经济中心增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曹炜威 杨斐 官雨娴 庞祯敬
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建立了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模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成渝经济圈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的联系强度、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以及凝聚子群。结果显示:成渝经济圈城市群整体的网络密度处于中高水平,城市群已形成实际意义上的经济网络,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密切但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城市群基本形成了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驱动周边城市网络化协同发展的格局,但城市群内的枢纽型城市较少;集群内存在明显的小团体现象,凝聚子群间经济联系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苏雪晴 黄震方 郭贝贝
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抓取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旅游线路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网络并进行结构韧性评估。研究发现:珠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大,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的辐射能力相对较大。从结构韧性视角看:五大城市群基本上是竞合关系,不存在占绝对主导的城市群,山东半岛、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具有一定的均质化态势;整体网络具有异配性,珠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扁平化最为明显;整体网络的路径传输效率较高,珠三角城市群旅游流网络可达性和扩散性相对最高;整体网络存在小团体与部分孤立点,网络集聚效应不显著,京津冀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的集聚性相对较高。基于旅游流网络结构韧性视角,提出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旅游流网络优化的相关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映慧 李佳谣 郭晶鹏
利用城市居民在网络搜索中的百度指数分析城市网络联系格局,从百度指数网(http://index.baidu.com)上得到2011—2014年成渝城市群14个城市两两间的百度指数,建立14×14的多值矩阵并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采用Net Draw和优势流分析法研究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格局。结果表明:(1)Net Draw分析表明成都和重庆在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中为核心城市,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2)从优势流分析看,成都为成渝城市群中的主导城市,重庆为次级主导城市,其他城市为从属城市。总体而言,成渝城市群形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映慧 李佳谣 郭晶鹏
利用城市居民在网络搜索中的百度指数分析城市网络联系格局,从百度指数网(http://index.baidu.com)上得到2011—2014年成渝城市群14个城市两两间的百度指数,建立14×14的多值矩阵并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采用Net Draw和优势流分析法研究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格局。结果表明:(1)Net Draw分析表明成都和重庆在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中为核心城市,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2)从优势流分析看,成都为成渝城市群中的主导城市,重庆为次级主导城市,其他城市为从属城市。总体而言,成渝城市群形成了"一主一次多从"的网络联系基本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