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16)
- 2023(17163)
- 2022(14123)
- 2021(12970)
- 2020(10671)
- 2019(24546)
- 2018(24287)
- 2017(46856)
- 2016(25242)
- 2015(28640)
- 2014(28599)
- 2013(27908)
- 2012(25268)
- 2011(22568)
- 2010(22200)
- 2009(20059)
- 2008(19329)
- 2007(16608)
- 2006(14074)
- 2005(11962)
- 学科
- 济(102558)
- 经济(102455)
- 管理(74482)
- 业(69480)
- 企(58577)
- 企业(58577)
- 方法(50741)
- 数学(43971)
- 数学方法(43187)
- 农(27170)
- 业经(26315)
- 中国(25661)
- 财(23892)
- 学(21171)
- 地方(19586)
- 理论(19035)
- 农业(18687)
- 和(17522)
- 贸(16822)
- 贸易(16815)
- 易(16328)
- 技术(16110)
- 制(15857)
- 环境(15792)
- 务(15681)
- 财务(15596)
- 财务管理(15559)
- 产业(15296)
- 企业财务(14731)
- 划(13962)
- 机构
- 大学(355641)
- 学院(355063)
- 管理(145452)
- 济(135440)
- 经济(132463)
- 理学(127627)
- 理学院(126277)
- 管理学(123689)
- 管理学院(123041)
- 研究(111500)
- 中国(81800)
- 京(74560)
- 科学(71707)
- 财(59895)
- 农(56512)
- 业大(55044)
- 所(54313)
- 中心(51510)
- 研究所(50161)
- 江(49731)
- 财经(49487)
- 范(47230)
- 师范(46792)
- 北京(46325)
- 经(45184)
- 农业(44379)
- 院(41356)
- 州(41000)
- 经济学(40127)
- 技术(38437)
- 基金
- 项目(255859)
- 科学(201611)
- 基金(185667)
- 研究(185539)
- 家(162152)
- 国家(160840)
- 科学基金(139380)
- 社会(116528)
- 社会科(110542)
- 社会科学(110513)
- 省(100414)
- 基金项目(98157)
- 自然(91926)
- 自然科(89757)
- 自然科学(89736)
- 自然科学基金(88090)
- 教育(85990)
- 划(84351)
- 编号(76590)
- 资助(76518)
- 成果(60169)
- 重点(56598)
- 部(55542)
- 发(53774)
- 创(53428)
- 课题(51498)
- 创新(49778)
- 科研(48982)
- 国家社会(48013)
- 教育部(47755)
- 期刊
- 济(137360)
- 经济(137360)
- 研究(95854)
- 中国(63707)
- 学报(57992)
- 科学(52344)
- 管理(51612)
- 农(50013)
- 财(44602)
- 大学(43943)
- 教育(41176)
- 学学(41078)
- 农业(35134)
- 技术(33291)
- 融(24126)
- 金融(24126)
- 业经(24119)
- 财经(22848)
- 图书(22626)
- 经济研究(22015)
- 经(19459)
- 业(18591)
- 问题(17804)
- 科技(17469)
- 技术经济(17239)
- 版(17159)
- 资源(17066)
- 统计(16641)
- 理论(16330)
- 商业(15465)
共检索到493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刘向红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对非遗资源的分类,必须遵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标准》,但这种分类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充分揭示非遗资源的特性和非遗资源之间的文化关联性,以建设承德地区非遗数据库为例,引入大众标注标引资源的方式来补充专家分类的不足:用户协作建设基础标签库,使用基础标签作为推荐标签,使用时间、空间、文化场所标签作为文化空间标签,由推荐标签等形成的高频标签作为专家分类的二级类目的备选,构建基于用户协作的非遗数字资源混合分类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雷蓉 胡北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是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内涵、承载形式的不同其旅游开发模式也有较大差异。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物遗产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模式 分类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庄文杰 谈国新 侯西龙 李莎
[目的/意义]用户模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自适应推送系统的核心环节,其描述了用户诸多的个性化特征和不同的需求与目标,是系统进行领域本体资源调用和适当推送策略选择的依据。[方法/过程]首先,从用户的基本信息、访问风格和知识状态3个方面设计用户模型;其次,借助所罗门风格量表初始化用户访问风格模型,同时确定和采集用户有效的访问行为数据,并利用贝叶斯网络算法挖掘用户行为数据,从而推测出用户的真实访问风格;最后,明确不同用户的需求与目标,采用知识多重覆盖模型初始化用户知识状态模型,并通过单个知识点测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单莉莉 李莎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但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近年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冲击,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流失、断代、破坏等严重问题,亟待传承与保护。采用室外和室内调查的方法,选择四川地区的藏、羌、彝三族为研究对象,从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手工艺等四大方面对四川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寻求四川地区民族类非物质为文化遗产协同创新新模式,从而使四川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和谐共生实现保护性开发和传承,同时发展民主旅游,推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助力地区扶贫工
关键词:
民族非遗 保护传承 协同创新 藏羌彝族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董永梅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和专题数据库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类体系在分类结构、立类面和类面间的组配关系等方面存在不足。本着基于用户的主导性原则、用户的易用性和实用性原则,整合传统文献分类法、网络自编分类法和大众分类法构建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类体系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存储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原则 分类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梁保尔 马波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在升温,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表述、涉及范围、保护状况与利用方式等基本问题的理解依然比较模糊。本文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主要条款,认为这两个权威文件是释疑解惑的关键,并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主线,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时的保护与利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勇 蔡璐 李月明
文章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元数据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元数据试著录、平台模拟实现等方式,阐述了元数据标准与本地资源、应用平台、用户的对接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和推广应用非遗元数据标准提供思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资源 元数据标准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周亚 许鑫
[目的 /意义]全面梳理近年来国内外非遗数字化的研究进展,为非遗数字化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过程]分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形态研究三大方面,对非遗数字化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并讨论现有研究重点与不足,包括以非遗数字化的技术与形态等应用研究为主,对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不足;多微观具体层面的研究,少宏观全局层面的研究;研究视角单一化,系统化多视角分析不足;重数字化资源建设保存,轻数字资源的传播和共享;等等。[结果/结论]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需要加强对非遗数字化基本理论与方法、综合影响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 数字人文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谈国新 侯西龙 庄文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资源的语义组织能够将分散、异构的数字化文化资源语义互联,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利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具有促进作用。文章首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资源组织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参考相关本体模型并结合我国非遗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非遗多媒体资源本体模型及资源语义描述层级。最后以"度戒"为例,对其多媒体资源进行语义组织及关联数据发布,实现了对资源的有效组织,揭示了"度戒"知识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为非遗多媒体资源的组织与整合提供了解决思路,为我国非遗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传播等提供了一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滕春娥 王萍
【目的/意义】非遗资源蕴含着民族群体智慧和数辈人留存的文化内涵,是民族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财富,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和传统文化。【过程/方法】本文通过梳理和回顾已开展的知识组织本体构建案例,分析本体理论在非遗知组织构建中的重要性和适用性;以黑龙江地区赫哲族为例,基于本体理论构建非遗知识组织体系。【结果/结论】对其进行知识组织构建建立起赫哲族非遗资源体系,便于更好地保护赫哲族文化和传承民族记忆。
关键词:
本体构建 知识组织 赫哲族 非遗资源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熊拥军 陈湘 彭维
文章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相关资源常用元数据标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各元数据标准的元素特点。采用对象关系模型的分析方法,对非遗资源进行分析,并对非遗相关资源的八种元数据标准进行介绍、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非遗相关资源涉及到项目、人物、机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五类资源对象,各类资源对象常用元数据标准在结构特点、功能需求、元素组成、核心元数据和编码等方面表现各异。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资源 元数据标准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梅 赵森 臧雨琪
【目的/意义】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与途径,厘清我国非遗数字化研究进程,有助于客观反映非遗保护和传播研究的现状及问题,为非遗数字化研究推向深入,提升学术研究对现实实践行为的指导作用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运用CiteSpace对CNKI收录的188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在对研究文献进行基本状况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趋势图谱与聚类图谱。【结论/发现】现有研究成果相对独立,存在着政策导向与技术驱动的双重特征,跨学科与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在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仍存在研究框架尚未形成、技术边界问题有待讨论、重技术描述轻体系构建等问题。因此,加强系统性理论建设、深化跨学科研究、采取多种研究方法、注重前沿技术发展应是下一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重点。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梅 赵森 臧雨琪
【目的/意义】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与途径,厘清我国非遗数字化研究进程,有助于客观反映非遗保护和传播研究的现状及问题,为非遗数字化研究推向深入,提升学术研究对现实实践行为的指导作用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运用CiteSpace对CNKI收录的188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在对研究文献进行基本状况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趋势图谱与聚类图谱。【结论/发现】现有研究成果相对独立,存在着政策导向与技术驱动的双重特征,跨学科与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在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仍存在研究框架尚未形成、技术边界问题有待讨论、重技术描述轻体系构建等问题。因此,加强系统性理论建设、深化跨学科研究、采取多种研究方法、注重前沿技术发展应是下一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重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娟 朱练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高科技和智力的加工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如何保护与传承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使命,本文特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分析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模式。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侯西龙 谈国新 庄文杰 唐铭
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遗知识的有效组织与管理,是非遗文化保护、传播与传承的前提和基础。本体与关联数据技术为非遗知识的组织与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实现路径。本文首先分析梳理了非遗领域知识的要素与语义关系,设计构建了非遗知识本体模型,以规范和揭示非遗领域知识的概念、属性和关联关系;其次,基于关联数据技术,研究非遗知识组织与关联数据集构建的过程,包括实体RDF化、实体关联、关联数据存储与发布等关键步骤;最后以湖北省非遗项目为例,构建了非遗知识关联数据集与知识服务平台。关联数据技术在非遗知识组织与管理领域的应用,能够促进非遗知识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我国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