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96)
2023(12791)
2022(10999)
2021(10227)
2020(8816)
2019(20299)
2018(20251)
2017(38634)
2016(20533)
2015(22986)
2014(23001)
2013(22675)
2012(20664)
2011(18577)
2010(18217)
2009(16875)
2008(16475)
2007(14759)
2006(12323)
2005(10583)
作者
(58880)
(49478)
(49116)
(46872)
(30959)
(23653)
(22381)
(19364)
(18500)
(17375)
(16724)
(16454)
(15525)
(15463)
(15265)
(15048)
(15021)
(14739)
(14126)
(14030)
(12152)
(11984)
(11975)
(11277)
(11148)
(10983)
(10828)
(10798)
(9910)
(9845)
学科
(86689)
经济(86616)
管理(64351)
(62717)
(52754)
企业(52754)
方法(42405)
数学(37224)
数学方法(36763)
(23554)
(20954)
中国(20582)
技术(20256)
业经(19712)
地方(18124)
(17967)
环境(15871)
农业(15702)
(14607)
贸易(14600)
(14318)
(14167)
(13637)
(13632)
理论(13624)
财务(13582)
财务管理(13550)
技术管理(13149)
产业(13059)
(13007)
机构
学院(293381)
大学(290561)
(120440)
管理(119008)
经济(118068)
理学(103943)
理学院(102891)
管理学(101104)
管理学院(100565)
研究(92327)
中国(68606)
(59756)
科学(58692)
(52042)
(48401)
业大(45656)
(45283)
中心(44762)
(43265)
财经(42558)
研究所(41674)
(38542)
农业(38205)
经济学(36647)
北京(36630)
(36144)
师范(35691)
(34438)
(33705)
经济学院(33357)
基金
项目(206019)
科学(163713)
基金(150004)
研究(148211)
(130964)
国家(129933)
科学基金(112920)
社会(94689)
社会科(90022)
社会科学(90001)
(83350)
基金项目(80603)
自然(74371)
自然科(72632)
自然科学(72610)
自然科学基金(71350)
(69333)
教育(68371)
资助(60264)
编号(58813)
(47719)
重点(46633)
成果(45295)
(45209)
(44905)
创新(43903)
课题(40460)
科研(39954)
国家社会(39173)
教育部(38464)
期刊
(124743)
经济(124743)
研究(75351)
中国(52122)
学报(44872)
管理(43747)
(42534)
科学(42441)
(41091)
大学(34252)
学学(32564)
农业(29477)
技术(28833)
教育(26971)
业经(22272)
(21500)
金融(21500)
财经(20386)
经济研究(19481)
(17594)
问题(16769)
(16639)
技术经济(16276)
科技(16207)
统计(14899)
(14874)
(13902)
商业(13764)
资源(13565)
理论(13053)
共检索到408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芳  饶德坤  游静  何晓敏  
结合"创新3.0",基于技术、市场和社会生态位构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框架;采用生物进化理论描述各生态位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模型,并通过8家新材料上市公司的演化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演化仿真结果表明:技术生态位与企业发展并非线性相关,企业应根据政策和市场情况确定合适的研发费用率;市场生态位与企业发展正向相关,但对以研发费用率为代表的技术生态位影响不大;社会生态位与企业发展正向相关,但受限于市场和技术生态位,在其到达一定程度后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戈兴成  季璐  
促进数字经济产业与创新生态系统深度耦合、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分析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和演化阶段,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数字经济产业聚集、数字经济产业群落、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和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之后,按照“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更新期”的演化路径,由低级化向高级化不断演化,维持着系统的稳定。因此,应通过加强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系统主体结构以及构建系统发展政策体系等推动数字经济创新生态系统有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莉  游竹君  
本文从知识流动角度探讨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演化问题,为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在探讨基于知识流动的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对知识流动效率、网络联系紧密程度随价值网络演化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价值网络演化,知识流动效率呈现U型变化规律,网络联系紧密程度与知识流动效率变化基本同步且同时上升或下降;②价值网络演化前期,知识流动效率不会随着价值网络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网络进入成熟期后,增加获取新的合作伙伴的概率可有效提升知识流动效率。最后指出了对创新企业的启示与政府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曦   刘鑫  
试图建构一种基于专利的数智低碳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框架,运用专利信息这一客观技术创新资源,识别出系统中的数智创新主体,并对系统的动态演化与交互联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Y02P(货物生产或加工过程中的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和Y02E(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发电、输电、配电有关)一直是数智低碳产业的热点专利技术领域;中国是数智低碳技术专利数量最多的市场,其他重要的市场还包括美国、韩国、日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外的数智低碳创新主体以大型企业为主,我国则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其中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是该产业中重要的数智低碳创新主体。因此,根据结论提出我国数智低碳产业提升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一是从政府层面出台针对数智低碳技术的产学研合作政策,并搭建校企平台促进交流合作;二是从产业层面加强以企业为核心的数智低碳创新主体培育,组建面向市场需求的创新联合体;三是从创新主体层面开展数智低碳专利的海外专利布局,并挖掘热点与前沿技术领域中的技术机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珂  乔钰容  
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是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理论和生态学理论提出的概念,其进化过程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等特点,对进化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其进化过程,更好发挥系统各要素的功能,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生态学思考引入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对概念给予界定,并从创新、生态、系统三个方面进行特征分析,探索性提出由自组织进化机制、遗传变异进化机制、竞争共生进化机制构成的内部机制和由市场选择机制与政府支持机制构成的外部机制共同作用的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进化机制。自组织进化机制是系统结构化、有序化的重要推手,遗传变异机制是系统复制优良"基因"和增加多样性的基本保障,竞争共生机制是系统健康、协同发展前提。市场选择机制是系统的优化和发展的重要引擎,政府支持机制则为系统提供了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及服务支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其玮  顾新  赵长轶  
本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生态进化理论和混沌理论,结合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特征,分析其知识优势(专有性、成本领先和利益领先)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即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点—链—网"立体演化过程,将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的演化分为生命周期阶段、生态进化阶段和混沌共生阶段;并以苹果、三星和华为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结合全球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对上述演化阶段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知识优势的演化体现了酝酿、成长、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过程;知识优势链的演化包括遗传、衍生、变异和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微微  蔡玉胜  陈阳阳  
数字经济时代下,创新生态系统构成主体之间呈现复杂的动态竞合关系,政府补贴与监管对创新主体的价值共创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构建包含核心企业、合作企业与政府的三方博弈模型,利用MATLAB模拟不同参数变化下三方博弈的演化路径。结果表明:开创性创新资源、协同创新系数、投机系数、违约惩罚、政府补贴等因素对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行为具有影响。为实现创新生态系统不同主体博弈的演化稳定均衡,企业要加强开创性创新资源建设,增强对外合作主动性;建立企业间良好的信任机制,强化创新资源安全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激励作用,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建洪   李林   朱浩   蔡丹  
新兴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主体共生及演化是驱动新兴技术持续创新、有效释放经济社会价值的重要因素,既决定着新兴技术自身能否最终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也决定着其能否完整展现出存在的价值意义。基于新兴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主体共生基本架构,应用创新主体间共生作用系数变化分析共生关系动态演化与达到稳定状态的基本条件,分析在新兴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主体共生的主要形态,进而以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系统为例,探讨促进新兴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及其主体共生形态演化的可能要素。研究发现:新兴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及其创新主体共生演化在进程上同频共演、在驱动因素上同源交错;在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不同阶段,创新主体间共生作用系数及其均衡状态值也存在动态变化;以信任机制、开放协同、平台化资源共享等方式强化创新主体间的共生依存,激发创新主体共生形态由独立共生向互利共生演化是推动新兴技术持续创新的重要力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丽文  李少帅  
本文基于多层次分析框架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模型,根据技术生态位、市场生态位、社会技术范式和社会技术地景特征,把系统演化分为技术保护期、积累探索期和战略发展期,以百度、阿里和腾讯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探究该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机理,并验证模型的科学适用性。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经历了技术保护期、积累探索期和战略发展期,已经跨越技术生态位和市场生态位,并迈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社会技术范式加速形成;核心企业的发展战略对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技术地景正向迁移对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需要系统内部成员之间紧密合作与相互协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佳钰  张贵  李涛  
基于生态能量学和知识管理论将知识进行生态学解构,系统论述了知识能量的内涵和表征;提出"知识能量流动"概念,分析了知识能量流动的情境和机理,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情境下知识能量流动的特征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具有生态能量学特征,知识势能、知识动能和知识内能共同决定知识能量结构;技术替代是知识能量流动的必要条件;知识能量结构是影响知识能量流量和流向的关键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欧春尧   邵业   曹阳春   宁凌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现实情境下,探究数智赋能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作用机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组织韧性、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以明阳智能及相关机构深度访谈数据为基础,基于扎根理论并借助NVivo 11进行资料编码和范畴提炼,梳理数智赋能海上风电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拓展—转型—适应”演化过程,归纳面向数智化转型的技术跃迁、数智驱动企业价值重构等促进海上风电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数智演化的关键机制,构建数智赋能海上风电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理论模型。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丰富数智赋能影响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内涵,对于相关企业利用数智技术推动生态转型发展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辛晓华  缪小明  魏芬芬  
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功能机制3个层面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分析框架,以中国29个省域的高技术产业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驱动高产业竞争力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发现:(1)研发创新主体是产生高产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2)产生高产业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有4类,即环境支持下的研发-运营驱动型、主体-机制联合驱动型、主体-环境联合驱动型、研发-运营主导驱动型;(3)产生非高产业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有两大类,即主体-技术环境抑制型、研发-运营-机制抑制型;(4)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高产业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要素组合之间具有替代关系。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方金城  陈婷婷  刘柱坤  朱斌  
【目的/意义】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有助于厘清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创新障碍,因势利导制定有效策略提升智能制造创新水平。【设计/方法】通过福建省30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调研,运用Entropy-DEMATEL模型识别出制约系统稳定发展的瓶颈要素。继而,结合瓶颈要素作用机理,从研究群落、开发群落、应用群落、创新环境四个层面对福建省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脆弱性分析。【结论/发现】制约福建省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瓶颈要素主要有智能制造基础研发能力弱、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滞后、产品结构智能化开发能力弱、缺少商业化产业基金和专业孵化器支持等。最后,从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以试点示范应用为抓手、不断拓展企业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加强政策支撑、加大资金扶持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优化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贵  刘雪芹  
借鉴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场理论,以生态场视角分析创新生态系统内部的作用机理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创新生态场"活化"了创新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场内追赶竞争力、合作外溢力、环境根植力及外力以正向动力或负向阻力形式作用于生态系统的内部网络,推动整个创新生态系统不断螺旋上升和演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玉帛  张贵  王宏  
在阐释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理念的基础上,从创新生态和韧性双视角出发,识别了系统韧性特征,分析了系统韧性演化机理和演化成功条件,采用fsQCA方法探究了冲击和系统韧性的条件组态对数字经济产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多样性、进化性、流动性、缓冲性和网络性是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基本特征;路径创造和破坏创新是系统实现韧性演化成功的主要作用机制;系统韧性演化成功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高冲击和高韧性;冲击和系统韧性高位的匹配协调对数字经济产业保持高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