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3)
- 2023(9893)
- 2022(8406)
- 2021(7853)
- 2020(6729)
- 2019(15440)
- 2018(15041)
- 2017(28067)
- 2016(15167)
- 2015(17024)
- 2014(16539)
- 2013(15824)
- 2012(13986)
- 2011(12480)
- 2010(12018)
- 2009(10246)
- 2008(9569)
- 2007(7770)
- 2006(6302)
- 2005(5057)
- 学科
- 济(57451)
- 经济(57403)
- 管理(39215)
- 业(37504)
- 企(30688)
- 企业(30688)
- 方法(30632)
- 数学(27568)
- 数学方法(27148)
- 农(15065)
- 学(14871)
- 中国(14206)
- 财(13298)
- 业经(12110)
- 理论(12053)
- 农业(10287)
- 地方(9595)
- 技术(9510)
- 贸(9168)
- 贸易(9165)
- 务(8969)
- 财务(8923)
- 易(8915)
- 财务管理(8905)
- 环境(8699)
- 企业财务(8507)
- 和(8464)
- 教育(8323)
- 教学(8287)
- 制(7782)
- 机构
- 大学(201819)
- 学院(201238)
- 管理(79771)
- 济(78797)
- 经济(77328)
- 理学(70748)
- 理学院(70009)
- 管理学(68581)
- 管理学院(68199)
- 研究(63400)
- 中国(43858)
- 科学(40930)
- 京(40557)
- 农(35230)
- 业大(33434)
- 财(33179)
- 中心(30135)
- 所(29863)
- 江(28063)
- 农业(27976)
- 研究所(27956)
- 财经(27927)
- 范(26967)
- 师范(26597)
- 经(25755)
- 经济学(24862)
- 技术(24168)
- 北京(24035)
- 院(23540)
- 经济学院(22577)
- 基金
- 项目(150403)
- 科学(119165)
- 基金(109327)
- 研究(108429)
- 家(96228)
- 国家(95454)
- 科学基金(82989)
- 社会(68459)
- 社会科(65004)
- 社会科学(64985)
- 省(60754)
- 基金项目(58612)
- 自然(54965)
- 自然科(53749)
- 自然科学(53734)
- 教育(53175)
- 自然科学基金(52766)
- 划(51069)
- 资助(43663)
- 编号(43459)
- 重点(34597)
- 部(33251)
- 成果(33150)
- 创(32988)
- 发(31943)
- 创新(30756)
- 课题(30030)
- 科研(29966)
- 国家社会(28916)
- 大学(28910)
共检索到271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成柏 许月 李全顺 韩璐 邢述 关树文
构建基于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的科研综合训练体系,不仅促进了学生进一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研情操,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寻科学问题的兴趣,以及调查研究、分析与解决问题、创新与批判性思维的综合科研素养与科研能力,为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丁福虎
素质教育与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丁福虎河南职业技术师院人才是人力资本中的精华,科技拔尖人才则是精华中的精华。当前,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以便垄断新技术的制高点。而在这场世界空前的、全球规模的经济和科技竞争中,科技拔尖人才占据着塔尖的位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丁水汀 李秋实
当前,大工业时代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的经济竞争也正演变成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争夺,一些世界知名大学引领着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不断进行着深刻的变革。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历史上承袭了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个性、多学科交叉和创造力的培养,已不能适应全球人才竞争,与当前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人才知识结构需求也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大学急需进行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从而培养一批兼具创新思维、多学科交叉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作为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建平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新课题,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培养是核心,高水平大学要更好地承担起历史重任,关键是要着力培养一大批高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彦辉
体育事业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人才是关键,在当前教育体制下,通过教育途径培育出体育类创新拔尖人才,则是时代的命题。文章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定位创新拔尖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构建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试图探究为体育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创新拔尖人才 素质结构 思维方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许国权 段海生 董元火 周世力
生物学野外实习是生命科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野外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对学生科研素质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根据多年野外实习工作实践,以动物学野外实习为例,从多个方面探讨了野外实习中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
动物学 野外实习 科研素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光旭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迫切需要高校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既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也是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文杰 朱文豪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历史时期,实施拔尖性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从"素质模型"的视角出发,概括了拔尖性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阐述了高校拔尖性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与逻辑架构,分析了高校拔尖性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影响因素,并重点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机制、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保障机制等六个方面详细探讨了高校拔尖性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方略。
关键词:
素质模型 高校 创新 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邱学青 李正
本科生科研是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实施的对学科领域具有原创的或创新性贡献的探究与调查活动。实践证明,本科生科研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阎琨 吴菡 张雨颀
拔尖人才培养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心,但从培养理论和实践而言,拔尖人才培养路径和过程还未与国际先进理论模型完全接轨。本文基于茨格勒理论,从要素视角、动态视角和系统视角分析了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并为丰富我国拔尖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拔尖人才 培养 茨格勒理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凯 马涛
当前,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高层次经济学拔尖人才是我国经济学教育面临的重大历史使命和基本任务。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必须以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把培养创新型经济学人才贯穿于高等院校的整个经济学教育改革之中。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系统实施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一系列配套体制机制,为经济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家伦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具体、明确地提出要坚持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指导我国的科技工作,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自主创新,主体是企业,关键在人才。现代大学具有三方面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靖方 张丽娟
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综合素质全程培养体系,而综合素质全程培养体系的构建有赖于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六个环节的实施。对于深化地方高校的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综合素质 全程培养 地方高校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宪省
生物学基础系列课程是面向全体农科类专业本科生和部分非农科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基础课,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相关专业研究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分析,构建了突出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生物学基础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包括"平台+模块"的理论课程体系、"三三式"实验教学体系以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立体化教学资源库以及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体系,有效的保障了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实践表明,生物学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对培养高素质农科类专业人才具有深远的影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瞿振元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大改革、大建设、大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目标的总要求,切实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促进教育质量的大提升,实现高等教育的新跨越,使我国高等教育大国稳步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更加稳固的教育基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