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32)
2023(16594)
2022(14526)
2021(13563)
2020(11422)
2019(25727)
2018(25398)
2017(48431)
2016(26381)
2015(29454)
2014(29187)
2013(28584)
2012(26104)
2011(23441)
2010(23003)
2009(20850)
2008(19893)
2007(16899)
2006(14560)
2005(12358)
作者
(74309)
(61865)
(61372)
(58553)
(39447)
(29921)
(27965)
(24421)
(23812)
(21692)
(21327)
(20750)
(19505)
(19242)
(19182)
(18714)
(18563)
(18466)
(17686)
(17568)
(15322)
(14933)
(14910)
(14165)
(13837)
(13597)
(13523)
(13492)
(12413)
(12362)
学科
(106751)
经济(106644)
管理(73213)
(67841)
(56314)
企业(56314)
方法(49652)
数学(42838)
数学方法(42231)
(29016)
地方(26187)
中国(26121)
(24793)
(24451)
业经(24259)
农业(19930)
理论(19037)
环境(18961)
(17736)
贸易(17725)
(17620)
(17122)
(16485)
技术(15858)
(15415)
财务(15337)
财务管理(15308)
(15102)
企业财务(14424)
(13611)
机构
大学(363689)
学院(363191)
管理(144848)
(140458)
经济(137301)
理学(127087)
理学院(125660)
管理学(123218)
管理学院(122581)
研究(119089)
中国(86347)
科学(77274)
(76542)
(61685)
(59785)
(58431)
业大(56857)
中心(54863)
研究所(54031)
(51851)
财经(50612)
(49741)
师范(49232)
北京(47256)
农业(46787)
(46204)
(44475)
(42267)
经济学(42095)
师范大学(40054)
基金
项目(262397)
科学(206318)
研究(190261)
基金(189563)
(165637)
国家(164280)
科学基金(141741)
社会(119090)
社会科(112717)
社会科学(112687)
(104469)
基金项目(101442)
自然(93415)
自然科(91137)
自然科学(91114)
自然科学基金(89415)
教育(87587)
(87260)
编号(77755)
资助(77168)
成果(61017)
重点(59150)
(56780)
(56443)
(54479)
课题(53257)
创新(50804)
科研(50343)
国家社会(48728)
大学(48580)
期刊
(148615)
经济(148615)
研究(100185)
中国(64729)
学报(59763)
科学(54236)
(53216)
管理(50813)
(45945)
大学(45397)
学学(42721)
教育(41426)
农业(37481)
技术(32798)
业经(25571)
(24907)
金融(24907)
财经(23287)
经济研究(22716)
(19906)
问题(19587)
图书(19099)
(19071)
资源(18796)
科技(18128)
(17537)
技术经济(16811)
理论(16572)
现代(15653)
统计(15487)
共检索到509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狄乾斌  吴佳璐  张洁  
本研究根据海洋生态承载力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作用与人体免疫力对人体健康的维系作用的相似性,利用生物免疫学原理,构建了辽宁省海域生态承载状态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辽宁省海域2000年-2009年10年间的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海域自然承载力指数和承载力潜力指数整体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但是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却是波动下降趋势;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压力指数在2000年-2005年间波动较小,2006年呈现大幅度上升,之后稍有下降,总体上后期比前期增长较多。近几年来,辽宁省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较差,需要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和海洋科研方面加大力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魏玮  伍博炜  王强  曾月娥  伍世代  
本文根据免疫学原理,从土地承载力(包括天然的、获得性的)和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压力两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生物免疫学模型进行修正后与状态空间模型相结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为例,对2006-2012年期间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综合测评。研究表明:在2006-2012年期间,承载力和压力二者的变化趋势夹角总体上由正转负,可持续发展趋势不太乐观;对2006年、2012年两个评价时点承载潜力对比分析发现,初步判断为超载的面积比重由72.9%扩大到90.3%,承载潜力内部差距正在逐渐拉近,承载潜力空间上均呈现"总体沿海高于内陆,局部山区和发展节点较低"的分布特征,与海峡西岸城市...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晓君  王晓航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模型(GA-PPE),利用投影寻踪模型解决承载力评价指标权重拟定的主观性过强问题,从经济、社会、生态三系统构建城市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9—2017年的相关指标统计数据,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近九年的城市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的差异进行评价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沈阳、大连作为辽宁省两座副省级城市,其城市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在九年内均位于全省前二位;(2)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及沈阳经济区的区域发展带动下,营口、盘锦、辽阳和鞍山等城市的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在省内位居前列,并且不断提高;(3)辽西北城市的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普遍较低,位于全省末位;(4)沿海经济带中的丹东、葫芦岛及沈阳经济区中的抚顺、本溪等城市的建设用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内其他城市有较大差距,区域承载力水平参差不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臧正  郑德凤  孙才志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时期,文章着眼于这一背景,从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基于人口、土地、经济规模的资源承载力阈值、资源负荷、资源强度概念及其表征方法;结合分岔理论和突变理论,引入突变级数法进行资源承载力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以2011-2013年辽宁省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辽宁省14个行政单元中,人口、土地、经济规模超过水资源承载力阈值的城市分别为8个、8个、4个,水资源强度高于全省平均值的城市分别为6个、6个、10个;与2011年相比,2013年辽西北的朝阳、阜新及铁岭等3个城市的水资源应急响应级别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海民  何爱霞  汪兆国  单昕  
依据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生物免疫系统的相似性,利用安徽省统计资料数据,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物免疫模型研究了2005—2014年安徽省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压力的变化趋势,并判断城市化发展的可持续状态。结果表明:1)安徽省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水平呈前期下降后期增长的趋势;城市生态系统自然承载力指数变化大致与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趋势相似;2005—2014年,安徽省城市生态获得性承载力指数持续上升。2)安徽省资源消耗指数、环境污染指数和城市生态系统压力指数均呈缓慢增长趋势,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狄乾斌  张洁  吴佳璐  
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传统承载力研究中评价标准相对单一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概念,探讨其内涵和基本特征,建立计量模型,提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确定方法。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构建了适合该区域的基于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和评价标准,对2000—2010年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水平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呈波浪式上升,其健康等级从不健康升到亚健康。其中资源承载力长期处于亚健康;生态弹性力从不健康到亚健康,2010年达到健康;人类活动潜力则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最近两年有所好转。今后应加强海洋生态承载力各指标的优化,提高生态承载力水平和健康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席玮  
辽宁省是我国淡水资源较为缺乏的省份。论文使用承载力分析方法,结合最新统计数据,对辽宁省水资源的配置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较为严峻,与人口总量比较起来,辽宁处于水资源承载赤字的状态下;从结构上看,辽宁的水资源在各城市间的分配很不均衡,其东部地区水资源情况要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政策思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帅帅  狄乾斌  
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例,在利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三轴图分别测度城市经济承载力和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基础上,从相关性和贡献度两个层次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承载力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首先,1985—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经济承载力整体呈现倒"U"型变化,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呈现"J"型结构。其中,1985—2003年大部分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并占据首位,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加强,经济承载力稳步提升;2003—2014年第二产业比重回升,产业结构水平下滑,城市经济承载力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其次,辽宁14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经济承载力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贡献度分析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城市经济承载力有直接且明显的贡献作用,其中第三产业贡献度最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帅帅  狄乾斌  
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例,在利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三轴图分别测度城市经济承载力和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基础上,从相关性和贡献度两个层次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承载力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首先,1985—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经济承载力整体呈现倒"U"型变化,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呈现"J"型结构。其中,1985—2003年大部分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并占据首位,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加强,经济承载力稳步提升;2003—2014年第二产业比重回升,产业结构水平下滑,城市经济承载力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其次,辽宁1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史宝娟  郑祖婷  
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方面建立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和各系统承压水平,指出河北省综合承载力平稳上升,资源、社会承压能力较弱,河北省应当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节约能源,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姜豪  陈灿平  
采用熵值法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维度,对成都2008~2014年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揭示成都的发展短板,进而分析成都城市综合承载力与城市发展间是否存在协调的、良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对成都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较大的贡献,但第三产业和城市交通是其主要限制因素;生态环境是决定成都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必要因素,空气质量和绿化环境是其重要短板;自然资源对成都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影响已经较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丹  吴凤平  
文章在对水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水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内涵,建立区域产业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综合探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通过严格控制初始水权和初始排污权,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以及产业结构的双向优化,保障产业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区域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求解的遗传算法,结合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吕光明  何强  
作为一种与可持续发展相吻合的先进理念,生态承载力理论在发挥其实践指导作用时需要综合测度方法的支撑。目前该类方法可分为四个子类,即基于能量和物质转移的综合测度方法,面向复合层次结构指标的综合测度方法,指标体系测度方法和系统性建模测度方法。本文在论述这些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系统讨论它们在测度生态承载力状况方面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钰  李新刚  
归纳出了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3个主要因素;并对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增强,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优化,土地经济、社会承载力的拉动,能够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②人口因素、资源环境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影响的平均空间回归系数均从山东半岛城市群开始沿顺时针方向递增,经济社会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影响的平均空间回归系数则从京津冀城市群开始沿逆时针方向递减。③这3个主要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敏感程度都存在较为明显的"高低区域地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子刚  郑瑜  
本文初步界定了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将水生态足迹分为水产品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污染生态足迹,并建立了水生态足迹模型。其中,采用了Wackemagel的水产品生态足迹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采用了基于水资源消耗量的计算模型;采用零维模型计算污染稀释净化需水量,构建水污染生态足迹模型。最后,以扣除60%生态需水为前提建立了水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模型计算了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承载力超过水生态足迹,呈现生态盈余,但是水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水生态足迹在不断增大;由于水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大,水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