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0)
- 2023(13736)
- 2022(11653)
- 2021(11101)
- 2020(9387)
- 2019(21748)
- 2018(21958)
- 2017(41312)
- 2016(22713)
- 2015(25500)
- 2014(25941)
- 2013(25085)
- 2012(22884)
- 2011(20575)
- 2010(20598)
- 2009(18932)
- 2008(19014)
- 2007(16760)
- 2006(14269)
- 2005(12779)
- 学科
- 济(91118)
- 经济(91015)
- 管理(65520)
- 业(60979)
- 企(51067)
- 企业(51067)
- 方法(44641)
- 数学(39582)
- 数学方法(39053)
- 财(26795)
- 农(24895)
- 中国(23232)
- 制(20457)
- 学(20434)
- 业经(19573)
- 地方(17333)
- 务(16955)
- 财务(16904)
- 财务管理(16854)
- 企业财务(16047)
- 农业(16035)
- 贸(15827)
- 贸易(15822)
- 环境(15564)
- 理论(15428)
- 易(15382)
- 银(14965)
- 银行(14928)
- 体(14387)
- 和(14291)
- 机构
- 学院(320495)
- 大学(319627)
- 济(128921)
- 经济(126144)
- 管理(122053)
- 研究(105535)
- 理学(105376)
- 理学院(104180)
- 管理学(102184)
- 管理学院(101562)
- 中国(79446)
- 京(66865)
- 科学(66300)
- 财(61691)
- 农(55095)
- 所(53592)
- 中心(49656)
- 江(49006)
- 业大(49004)
- 财经(48812)
- 研究所(48688)
- 经(44283)
- 农业(43111)
- 范(42128)
- 北京(41693)
- 师范(41638)
- 经济学(40157)
- 州(38618)
- 院(38425)
- 经济学院(36388)
- 基金
- 项目(216347)
- 科学(169985)
- 基金(156769)
- 研究(156380)
- 家(137341)
- 国家(136189)
- 科学基金(116765)
- 社会(98191)
- 社会科(93055)
- 社会科学(93030)
- 省(85553)
- 基金项目(82868)
- 自然(76645)
- 自然科(74782)
- 自然科学(74758)
- 教育(73808)
- 自然科学基金(73425)
- 划(71887)
- 资助(64616)
- 编号(63240)
- 成果(50945)
- 重点(49524)
- 部(48024)
- 发(46121)
- 创(45023)
- 课题(43982)
- 科研(42195)
- 创新(42149)
- 教育部(41115)
- 大学(40844)
- 期刊
- 济(138866)
- 经济(138866)
- 研究(90895)
- 中国(60932)
- 学报(52402)
- 财(50829)
- 农(48425)
- 科学(46779)
- 管理(43299)
- 大学(39729)
- 学学(37463)
- 教育(36512)
- 农业(32145)
- 技术(29709)
- 融(28155)
- 金融(28155)
- 财经(24397)
- 业经(23353)
- 经济研究(22051)
- 经(21014)
- 问题(18577)
- 业(17254)
- 版(16408)
- 统计(15937)
- 技术经济(15669)
- 理论(14746)
- 财会(14737)
- 商业(14398)
- 策(14304)
- 图书(14258)
共检索到465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治恒 姚亮
社会需求总量不足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供求矛盾的关键就在于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通过分析当前结构性改革思路,指出了其最大缺陷在于将生态作为资本的形式,忽略生态在供给侧的要素地位;基于生态资本化使用的逻辑构建的改革方案具有不彻底性,不利于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因而提出重构供给侧的结构要素,探索一种基于生态逻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即在生产端以生态思维为指导,以生态供给为目标,构建完善的生态评价体系以平衡供需关系。
关键词:
经济转型 供给侧改革 生态逻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治恒 姚亮
社会需求总量不足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供求矛盾的关键就在于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通过分析当前结构性改革思路,指出了其最大缺陷在于将生态作为资本的形式,忽略生态在供给侧的要素地位;基于生态资本化使用的逻辑构建的改革方案具有不彻底性,不利于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因而提出重构供给侧的结构要素,探索一种基于生态逻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即在生产端以生态思维为指导,以生态供给为目标,构建完善的生态评价体系以平衡供需关系。
关键词:
经济转型 供给侧改革 生态逻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斯琴高娃
供给侧改革逐渐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调整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社会各界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注格外密切,其中,研究界也对供给侧结构的重视也逐渐多了起来,一系列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当然,这些研究成果中有切入病根的良药,也有不见疗效的药方,可见,我国还没有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系统的有效的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能够从理论、具体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思考。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理论逻辑 实施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斯琴高娃
供给侧改革逐渐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调整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社会各界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注格外密切,其中,研究界也对供给侧结构的重视也逐渐多了起来,一系列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当然,这些研究成果中有切入病根的良药,也有不见疗效的药方,可见,我国还没有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系统的有效的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能够从理论、具体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思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少波
如果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命题理解为经济新常态下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经济改革的战略部署(刘元春,2017)的话,那么,这个命题将承载非常丰富的内涵,甚至可以以此为纲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归集到这一命题的内涵中。如果将这一命题理解为宏观经济管理重心依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不同而在不同时期分别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二者间交替、从而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的话,那么,在现阶段这意味着简单的需求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必须通过强化供给领域的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少波
如果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命题理解为经济新常态下的重大理论创新和经济改革的战略部署(刘元春,2017)的话,那么,这个命题将承载非常丰富的内涵,甚至可以以此为纲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归集到这一命题的内涵中。如果将这一命题理解为宏观经济管理重心依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不同而在不同时期分别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二者间交替、从而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的话,那么,在现阶段这意味着简单的需求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必须通过强化供给领域的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顾锋娟 邓芳
金融改革从最初计划金融体制到对西方基本金融制度的学习和引进;从应对金融危机韧性和对西方金融体制的反思,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渐进式的金融改革创新理论趋于成熟与完善。金融改革的历程有其内在的行为逻辑。一是在开放中不断学习、比较、探索适合我国的金融体制,二是基于道德风险的事权和责任确认机制贯穿金融改革的全过程,三是渐进式的改革创新和果断的风险化解是我国处置金融风险的基本经验。当前,金融发展领域存在"三个失衡",同时,面临外部输入性风险和内部高杠杆风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应对举措,也是金融改革内在逻辑的延续与发展,是新时代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金融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惺惟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金融的供给体系无法满足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存在金融体系大而不强、"政府与市场"界限不清和融资结构不均衡等问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动力系统",其关键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让金融的活水能够恰好浇灌到实体经济之树,底线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以资本市场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普惠金融战略、加强金融监管和人民币国际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度"改革,有助于搭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四梁八柱"。
关键词:
实体经济 金融风险 “五度”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志峰
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强调市场需求的"有没有"向注重供给的"好不好"方面的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理论内涵,是解决经济发展"滞胀"的有效对策,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做好"转型、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 改革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明 蔡之兵
国际分工格局重构、需求侧改革成效不显、产业产能过剩、产品供需体系失衡是供给侧改革出台的四大背景,在详细解读此四大背景的具体含义后,对现有学者关于供给侧改革内涵的定义进行梳理并指出当前研究并没有在如何界定供给侧改革内涵上达成一致,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以及内在的理论与现实逻辑,最后根据此内涵定义指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内容、难点以及具体思路。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 改革 理论逻辑 路径选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锡军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单纯依托货币信贷的增长来支持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增长,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的负债推动型扩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同时还会积累较多的金融风险。我国金融体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国家花费了高昂的代价才化解了接二连三的金融风险。因此,应当正确认知金融本质,把握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有序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强化审慎经营理念,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回归本源,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根本,让金融运行更加符合规律,立足我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韩沚清 韩瑞雪
本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管理会计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管理会计内部结构、管理会计权变性及其相关理论、管理会计工具创新三个视角,系统分析了管理会计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逻辑。得出结论是:管理会计的内部结构、权变性、管理会计工具创新对应着促进经济发展的微观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需求侧的弹性要求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对应着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方面,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环境支撑,两方面相互协调与协同。管理会计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都是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实现价值增值和创造顾客价值。
关键词:
管理会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内在逻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昌林 付保宗 郭丽岩 卞靖 刘现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任务之间构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祁春节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不仅仅是结构性改革,同时也是功能性改革和组织性改革。从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入手,阐述农业"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相互关系,以科斯参照系替代新古典的阿罗-德布罗参照系,初步提出现代农业生产-供给体系理论;重新认识现代农业,尝试性地提出现代农业的"三维系统"理论,从学理上基本厘清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研究认为,农业生产-供给系统是"生产要素+技术+组织形式+制度安排"的有机综合体。据此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决策的一个核心是思维创新,两个关键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玲
"供给侧"涵盖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循环所构成的物质生产系统,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所推动;生产关系的本质是社会利益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利益关系属于商品价值关系演进的历史范畴。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在于促进价值生产水平,提升价值实现能力,既尊重商品经济的价值运动规律,又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及政府的作用,从调整生产关系出发,落脚于理顺社会利益关系,从而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再生产各方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朝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平稳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