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4)
2023(8181)
2022(6852)
2021(6355)
2020(5415)
2019(12230)
2018(12061)
2017(23223)
2016(12047)
2015(13351)
2014(12966)
2013(12443)
2012(10958)
2011(9559)
2010(9075)
2009(7796)
2008(7072)
2007(5681)
2006(4607)
2005(3555)
作者
(31497)
(26535)
(26280)
(25014)
(16728)
(12614)
(11904)
(10470)
(10090)
(9030)
(8977)
(8895)
(8265)
(8218)
(7947)
(7914)
(7765)
(7679)
(7559)
(7469)
(6335)
(6240)
(6193)
(6086)
(5937)
(5869)
(5588)
(5557)
(5167)
(5164)
学科
(50344)
经济(50304)
管理(40046)
(37834)
(31557)
企业(31557)
方法(27580)
数学(25027)
数学方法(24703)
技术(14565)
(13563)
环境(12968)
(12112)
中国(10815)
业经(10499)
农业(9510)
(9055)
地方(8810)
技术管理(8517)
(8342)
(8337)
贸易(8336)
(8235)
财务(8199)
财务管理(8184)
(8173)
(7997)
企业财务(7824)
理论(7274)
生态(6620)
机构
学院(162683)
大学(160741)
管理(70496)
(69031)
经济(67839)
理学(62564)
理学院(62030)
管理学(61004)
管理学院(60706)
研究(48067)
中国(34973)
(31840)
科学(29627)
(28017)
业大(25084)
中心(24016)
财经(24016)
(23607)
(22203)
(21653)
经济学(21528)
(21503)
研究所(20089)
经济学院(19753)
经济管理(19612)
(19590)
师范(19383)
北京(18824)
农业(18316)
商学(18303)
基金
项目(125169)
科学(101342)
基金(93790)
研究(91016)
(81582)
国家(81000)
科学基金(71861)
社会(60314)
社会科(57525)
社会科学(57511)
基金项目(50625)
(49029)
自然(46969)
自然科(45861)
自然科学(45852)
自然科学基金(45012)
教育(41900)
(40870)
资助(37045)
编号(35335)
重点(28168)
(28140)
(27694)
(27079)
国家社会(26023)
创新(25959)
成果(25032)
教育部(24597)
人文(24382)
科研(24362)
期刊
(64646)
经济(64646)
研究(38455)
中国(25443)
管理(24577)
科学(22981)
学报(22433)
(21566)
(19591)
技术(18622)
大学(18123)
学学(17532)
农业(14253)
教育(13041)
业经(11205)
财经(11134)
技术经济(10051)
经济研究(9864)
(9561)
科技(9488)
(9450)
金融(9450)
资源(9367)
问题(8763)
(8023)
统计(7451)
(7377)
理论(7321)
(7215)
财会(6985)
共检索到211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爱军  孟桃  
许多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成果,往往片面突出经济增长。人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时所依赖的科学技术活动,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威胁人类健康、生存的危险。发展视野的生态转向,将从根本上转换发展的立足点,寻求一种有机的、生态的可持续技术,超越机械发展观,区别于现代技术的功利性。在分析可持续技术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可持续技术的路径,构建生态和谐的社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松林  吴健生  彭建  黄秀兰  
为探讨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深圳市经济环境系统在1992-2007年期间的物质输入与物质输出的规模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将物质强度与物质效率与其他区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深圳是一个资源外部性依赖很强的地区,区域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在2004年出现拐点,物质输出与物质输入具有高相关性,区域物质消耗调控的关键应当从源头上控制物质投入规模;深圳市正处于城市发展的第3个阶段,物质输入强度逐步回落,物质输出强度缓慢上升,城市的发展逐步摆脱对物质的依赖性,但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压力依然很大;深圳市资源生产率和环境效率逐渐上升,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物质的利用效率,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物质消耗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越来越小;深圳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目前区域生态系统正处于由相对可持续发展向绝对可持续发展的转型阶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先贵  肖玲  马彩虹  韦良焕  高利峰  
目的鉴于生态足迹法存在的缺陷,增加新的指标以改进该方法在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不足,构建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新指标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评价法。方法在生态足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4个概念,且制定了相应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形成新的指标体系。结果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球147个国家及中国部分省、市和县作了评价。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可运用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可持续评价。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袁晓玲  景行军  李政大  
引入强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中国生态文明评价体系,采用改进后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方法刻画1997—2012年中国生态文明现状,总结其演进规律,并引入泰尔指数进行区域比较研究,揭示区域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显示:中国生态文明整体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东部生态文明整体水平最高,西部次之,东北、中部生态文明指数较低;中国生态文明泰尔指数呈连续上升趋势,说明各省生态文明差异在不断地扩大,而区域间差异是总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苗红萍  王晓伟  
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以2010年哈萨克斯坦生态足迹为例,结合以往学者研究成果,分析哈萨克斯坦近年来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①2010年哈萨克斯坦人均生态足迹为4.624 2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为6.876 2hm2,人均生态盈余为2.25hm2。②哈萨克斯坦生态安全状况从1992年的很不安全发展到2010年的较为安全。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归功于生产性土地面积的增加。与此同时,鉴于依然严峻的土地荒漠化趋势,土地可持续利用在现在和未来依然是哈萨克斯坦必然要面临和认真对待的主要问题之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倪天华  马道明  孙平  左玉辉  
各类资源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也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要重视资源的数量问题,更需要着眼全局,综合分析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现状、目标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制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对策。基于生态城市的深刻内涵,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视野亟待拓展,不仅要关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同时还必须重视对城市人文禀赋与历史文脉的传承和保护,实现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代文明”可持续发展。以常州市为例,基于生态城市建设,对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作了概念性规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永钦  齐维孩  祝琴  
随着人们饮食需求的不断多样化,可持续食物消费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为了探寻可持续的食物消费模式,重点分析了中国食物消费结构演变趋势及特征,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量化中国食物消费结构的环境压力动态变化;基于可持续食物消费的内涵,结合中国均衡膳食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指标,构建食物生态承载级别衡量标准,并据此建立了符合中国食物消费习惯、满足营养摄入需求、环境压力小的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结果显示:中国食物消费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1978-2013年中国食物消费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154.49%,2008年出现生态赤字,2013年赤字值为0.0705 ghm2;食物生态承载级别持续恶化,2008年生态承载级别由"较高"下降到"中等";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的构建使得人均生态足迹下降了12.92%,表明转变食物消费模式是解决食物消费生态环境压力这一矛盾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沙凯逊  
本世纪的最后20年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工业社会在取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付出了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巨大代价;信息社会则以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特征。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云  余文星  
在生态语境之下,企业技术异化体现为技术本可为人类创造幸福生活的价值生态,但却基于主客体根源而陷入某种异已力量的反向宰制,引发了人类生存的生态负效应。因此,企业作为对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的经济运行体,应该注重技术向生态化的转向,即各大中小型企业在技术开发、设计、推广、运用的过程中应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融生态思想于技术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提升技术本身的绿色系数,保证技术过程的生态安全,确保技术产品的生态效用。基于此,要实现企业技术的生态化转向,则应当以环境伦理意识的引导为根本前提、以生态技术的创新为内在核心、以相关政策或法律的完善为外在保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大卫·范高德  李建军  
本文以加利福尼亚北部和南部地区生物制药公司和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公司簇群发展为案例,提出一种理解可持续高技能生态系统(HSEs)形成条件的框架。这一框架指出,HSEs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四个共同的组织要素,即:激发系统创生的催化剂;不断进化中的食物链;支持性的适宜环境和系统中各主体之间的高度依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红玉  李兆富  李玉凤  林振山  
根据资料统计,我国自2005年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以来,到2014年3月,其试点总数已达429处。其中湖泊型湿地公园占总数43%;河流型占44%;沼泽型占10%;滨海型占3%。与湿地公园建设快速发展相比,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滞后。其中,如何科学评估湿地公园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与关注的热点。研究显示,我国国家级湿地公园具有类型多样、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功能多样以及多尺度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湿地公园既有明显的生态支撑功能,能够提供各种服务,同时湿地公园景观结构以及周边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对公园也具有明显的生态约束作用。国家湿地公园能否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如何协调不同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奕淇  李国平  延步青  
在对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熵值法和极差标准化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进行标准化,得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生计资本、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可持续生计能力的量化值,并利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五种生计资本对居民的可持续生计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的排序为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生态补偿政策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也具有正向影响,说明生态补偿政策有利于改善当地收入状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最后,生态补偿政策还可通过与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的交互作用,促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提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奕淇  李国平  延步青  
在对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熵值法和极差标准化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进行标准化,得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生计资本、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可持续生计能力的量化值,并利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五种生计资本对居民的可持续生计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的排序为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生态补偿政策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也具有正向影响,说明生态补偿政策有利于改善当地收入状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最后,生态补偿政策还可通过与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的交互作用,促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提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莫霞  王伟强  
生态语境下,适宜技术观越来越呈现出注重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建构的特征,成为更趋适宜的作用于城市可持续开发的观念策略。提出基于适宜技术观,借助"建构框架、择取核心、实施评估"三个环节,对应"建立要素体系、确定关键指标、提出管理模型"的技术策略内容,来系统建构生态城指标体系。并以河北廊坊万庄可持续生态城(下文简称"万庄生态城")作为实践案例进行分析解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冲  金建君  应军素  罗永剑  
为了揭示温岭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并探讨其内在原因,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采用FAO数据库及其他国际权威组织提供的最新数据,从耕地资源的供需平衡、供需结构以及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对温岭市2000~2006年耕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对生态承载力模型予以改进。结果表明:目前温岭市耕地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并且有加剧趋势,人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0.005 9hm2上升至2006年的0.049hm2,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类生物产品的供需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粮食和油料的生态足迹供给严重不足;2000~2006年,耕地资源生态足迹指数在波动中急剧下降,但生态效率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