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90)
- 2023(14610)
- 2022(12770)
- 2021(12094)
- 2020(10028)
- 2019(23454)
- 2018(23261)
- 2017(44877)
- 2016(24267)
- 2015(27382)
- 2014(27109)
- 2013(26598)
- 2012(24312)
- 2011(21688)
- 2010(21297)
- 2009(19120)
- 2008(18167)
- 2007(15349)
- 2006(13326)
- 2005(11052)
- 学科
- 济(94845)
- 经济(94747)
- 管理(70217)
- 业(63743)
- 企(52257)
- 企业(52257)
- 方法(45750)
- 数学(40092)
- 数学方法(39540)
- 农(27035)
- 中国(22880)
- 财(22470)
- 学(21911)
- 地方(21549)
- 业经(20909)
- 环境(19096)
- 农业(18451)
- 和(16557)
- 理论(15893)
- 贸(15438)
- 贸易(15432)
- 易(14918)
- 技术(14785)
- 务(14680)
- 财务(14608)
- 财务管理(14580)
- 制(14508)
- 划(14090)
- 企业财务(13737)
- 资源(13369)
- 机构
- 大学(332831)
- 学院(332406)
- 管理(136136)
- 济(126260)
- 经济(123346)
- 理学(119165)
- 理学院(117846)
- 管理学(115614)
- 管理学院(115027)
- 研究(107061)
- 中国(78512)
- 京(71125)
- 科学(69916)
- 财(55125)
- 农(54830)
- 业大(53063)
- 所(52404)
- 中心(50197)
- 研究所(48519)
- 江(46986)
- 财经(45626)
- 范(45083)
- 师范(44680)
- 北京(44326)
- 农业(42955)
- 经(41685)
- 院(39813)
- 州(39003)
- 经济学(36988)
- 师范大学(36291)
- 基金
- 项目(242299)
- 科学(190324)
- 基金(175717)
- 研究(175354)
- 家(153606)
- 国家(152378)
- 科学基金(131522)
- 社会(109140)
- 社会科(103312)
- 社会科学(103281)
- 基金项目(94733)
- 省(94674)
- 自然(87728)
- 自然科(85527)
- 自然科学(85507)
- 自然科学基金(83940)
- 教育(80210)
- 划(80022)
- 编号(72457)
- 资助(71489)
- 成果(56064)
- 重点(53964)
- 部(52733)
- 发(51521)
- 创(50061)
- 课题(48378)
- 创新(46695)
- 科研(46502)
- 教育部(44971)
- 大学(44850)
- 期刊
- 济(131935)
- 经济(131935)
- 研究(88959)
- 中国(60620)
- 学报(54082)
- 科学(50122)
- 农(48465)
- 管理(46571)
- 财(41056)
- 大学(40566)
- 学学(38034)
- 教育(35133)
- 农业(34244)
- 技术(29563)
- 业经(23276)
- 融(22191)
- 金融(22191)
- 财经(20532)
- 图书(20197)
- 资源(20168)
- 经济研究(19603)
- 问题(17834)
- 业(17806)
- 经(17460)
- 科技(16586)
- 理论(15799)
- 版(15736)
- 技术经济(15356)
- 实践(14754)
- 践(14754)
共检索到463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冲 金建君 应军素 罗永剑
为了揭示温岭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并探讨其内在原因,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采用FAO数据库及其他国际权威组织提供的最新数据,从耕地资源的供需平衡、供需结构以及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对温岭市2000~2006年耕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对生态承载力模型予以改进。结果表明:目前温岭市耕地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并且有加剧趋势,人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0.005 9hm2上升至2006年的0.049hm2,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类生物产品的供需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粮食和油料的生态足迹供给严重不足;2000~2006年,耕地资源生态足迹指数在波动中急剧下降,但生态效率不...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温岭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江冲 金建君 李论
我国耕地资源快速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耕地资源价值的认识不清。为完善土地补偿制度,提高人们的耕地保护意识,本文以浙江省温岭市为例,采用条件价值法对耕地保护的非市场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温岭市居民已认识到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存在,城市居民对耕地保护非市场价值的认知较农村居民深刻;城、乡的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500.18元(/户·a)和193.53元(/户·a),城市居民的平均支付意愿显著高于农村居民;2010年,温岭市耕地保护的非市场价值为16.75×108元,单位非市场价值为5.16×104元/hm2,可见,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是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耕地功能的认知是影响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江冲 金建君 李论
我国耕地资源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忽略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文章通过对浙江省温岭市694户居民家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从耕地资源功能和环境资源价值两个角度,分析公众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认知程度;从耕地资源破坏、耕地保护责任与目的、耕地补偿标准等方面,分析公众对耕地资源现状及其保护的认知程度。研究表明,公众的耕地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认知仍存在不足和误区;城市居民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农村居民。通过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职业和是否参加过环保活动是影响公众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宣传力度和环保...
关键词:
耕地资源 非市场价值 认知 温岭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云兰
广西是农业大省,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耕地资源紧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广西城镇化率将达到54%,首府南宁市提出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60%的目标。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设用地需求越来越大,不得不占用部分质量较好、区位较优的耕地,即使实现占补平衡,由于新增耕地有一个熟化和培肥地力的过程,总体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建君 江冲
选择试验模型法是目前国际上用于评估具有公共物品特性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物品经济价值的一种相对较新的方法。论文以浙江省温岭市耕地资源保护为例,探讨选择试验模型法在耕地资源保护经济价值评估实践的可行性。在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耕地景观、田间设施、土壤肥力和耕地保护费为温岭市耕地资源保护的4个属性。在对温岭市246名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温岭市耕地资源保护不同属性的价值以及耕地资源保护不同替代方案的相对价值。结果表明,对于温岭市全体居民来说,今后耕地资源保护的实施应该重点改善田间设施和提高土壤肥力,而耕地景观的改善也同样可以增加温岭市居民的福利水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皓洋 黄颖利
【目的】本文旨在对黑土区耕地可持续利用进行分析与评价,探讨耕地自然资本使用情况,为推动黑土区耕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本文基于2009—2016年中国黑土区耕地利用过程中的作物产量和人口经济等数据,通过构建“开放”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以及综合可持续利用指数来对耕地可持续利用进行分析。【结果】(1)从调整后的生态足迹来看,在2009—2016年黑土区人均耕地资源有0.084 hm~2由外地居民占用,本地居民占用0.208 hm~2。(2)从自然资本流量角度来看,黑土区全域耕地自然资本流量的人均占用量在0.199 hm~2左右,最高值为2016年的0.200 hm~2;从自然资本存量角度来看,2009—2016年黑土区耕地足迹深度先增长至1.114后波动下降至1.071。(3)黑土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基本在0.55上下浮动;分省份来看,除辽宁外,其他省份均处在0.45~0.56之间。【结论】黑土区承载了部分耕地转移压力,其自然资本经历了存量保持、存量消耗和存量恢复的三阶段演进路径,黑土区及各省份的耕地可持续利用程度不高,还有很大的政策提升空间。本文可为黑土区耕地资源后续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及政策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玲玲 王琳 余静
以缺水城市即墨市为研究对象,结合水足迹核算成果,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客观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研究结果显示:①压力因子权重最大,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影响最大,驱动力因子次之,状态因子的权重稍高于响应因子,影响因子的权重较小;②在30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中,"生态用水比例"指标权重最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次之;③即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呈"升(1999-2005年)-降(2005-2009年)-升(2009-2011年)"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即墨市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积,积极响应节水政策,使即墨市社会、经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智强 吴诗嫚
土地是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基础,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问题,对于保证整个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足迹将人类消耗加以量化,并和区域土地的承载力进行对比,来判断研究区域的土地是否处于可持续利用状况。为了全面分析抚州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本文运用改进的"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模型,针对抚州市的具体情况,对抚州市生态足迹进行计量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缓解抚州市生态赤字的措施和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春梅 杨立中 贺玉龙
生态足迹模型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对全球范围、国家范围乃至区域和城市范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测度的方法。文章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97-2006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均生态足迹由1997年的0.727 hm2增加至2006年的1.20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7年的1.003 hm2下降至2006年的0.879 hm2,同期的人均生态赤字由1997年的-0.277 hm2上升至2006年的0.321 hm2,表明该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由可持续状态向不可持续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子江 韩伟超
基于水足迹理论和计算模型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以昆明市2014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了该市2014年的水资源足迹,并评价了其水资源利用现状。研究表明:(1)2014年昆明市总的水足迹高达119.915×108 m~3,人均水足迹为1 809.76 m~3/人;(2)农业是昆明市耗水量最大的产业,其水足迹达到43.319×108 m~3,占到本市生产服务用水的77.42%;(3)昆明市水资源匮乏度为241.6%,水资源压力指数为112.7%,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4)从产业水足迹上看,第一产业水资源足迹最高,万元产值水足迹最大,水足迹经济效益最低,其次是第二产业,最后是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业水足迹经济效益最高,侧面证明了旅游业是绿色低能耗产业;因此,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在保证本地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旅游业,以及从外地调水和加强虚拟水贸易等方式降低该市水资源压力,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子江 韩伟超
基于水足迹理论和计算模型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以昆明市2014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了该市2014年的水资源足迹,并评价了其水资源利用现状。研究表明:(1)2014年昆明市总的水足迹高达119.915×108 m3,人均水足迹为1 809.76 m3/人;(2)农业是昆明市耗水量最大的产业,其水足迹达到43.319×108 m3,占到本市生产服务用水的77.42%;(3)昆明市水资源匮乏度为241.6%,水资源压力指数为112.7%,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4)从产业水足迹上看,第一产业水资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倪天华 马道明 孙平 左玉辉
各类资源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也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要重视资源的数量问题,更需要着眼全局,综合分析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现状、目标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制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对策。基于生态城市的深刻内涵,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视野亟待拓展,不仅要关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同时还必须重视对城市人文禀赋与历史文脉的传承和保护,实现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代文明”可持续发展。以常州市为例,基于生态城市建设,对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作了概念性规划。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资源可持续利用 常州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兴国 潘玉君 王爽 姚辉 崔文芳
借助传统的生态足迹方法,以"国家公顷"为计量单位,运用"中国平均生态生产力"对单产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行调整,引用"中国平均均衡因子",提出"中国标准"的生态足迹新方法,构建了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分别建立了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的预测模型,残差检验与误差检验结果满足模型精度要求,以此对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状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1998年-2009年,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均呈波动上升态势,耕地资源利用总体上呈现弱不可持续状态;②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自然灾害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不出现明显"突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荀文会 刘友兆 王雨晴
可拓工程是以开拓创新规律与方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根据耕地利用的特点,按照物元模型、可拓数学方法与关联函数理论,建立了耕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的物元可拓模型。通过计算其综合关联度,将多指标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给出定量的数值评定结果,利用综合关联度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直观全面地衡量了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选择江苏省耕地利用状况作为评价实例,研究表明,江苏省耕地利用处于“可持续利用”等级。物元可拓评价方法结构合理,实际意义明确,评价结果直观,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舒帮荣 刘友兆 陆效平 沈春竹 何守春
评价指标体系是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的难点,正确选择评价理论与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正确认识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文章引入能值理论,在传统评价方法基础上对耕地利用中物流、能流等以太阳能值为统一衡量标准,建立新的指标体系,并对南京市1995~2004年的耕地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南京市耕地利用是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的,且其可持续利用经历了两个阶段:①1995~1998年可持续性下降阶段,综合系数从1995年的1逐渐下降到1998年的0.957 0;②1998~2004年可持续性上升阶段,综合系数逐年上升到2004年的1.112 3。与传统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