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2)
- 2023(10847)
- 2022(9169)
- 2021(8486)
- 2020(7277)
- 2019(16525)
- 2018(16159)
- 2017(31479)
- 2016(16684)
- 2015(18220)
- 2014(18142)
- 2013(17840)
- 2012(16134)
- 2011(14195)
- 2010(13719)
- 2009(12196)
- 2008(11331)
- 2007(9496)
- 2006(7870)
- 2005(6442)
- 学科
- 济(69195)
- 经济(69123)
- 管理(48197)
- 业(45665)
- 企(36287)
- 企业(36287)
- 方法(35936)
- 数学(32621)
- 数学方法(32192)
- 农(20109)
- 财(17591)
- 地方(16154)
- 中国(15480)
- 环境(15115)
- 业经(14457)
- 农业(13977)
- 学(13939)
- 务(11160)
- 财务(11124)
- 财务管理(11103)
- 贸(10900)
- 贸易(10896)
- 企业财务(10656)
- 技术(10602)
- 易(10560)
- 和(10443)
- 划(10278)
- 制(10167)
- 理论(9329)
- 融(8857)
- 机构
- 学院(227299)
- 大学(224181)
- 济(93105)
- 管理(92756)
- 经济(91279)
- 理学(81965)
- 理学院(81106)
- 管理学(79611)
- 管理学院(79205)
- 研究(71652)
- 中国(52261)
- 科学(46490)
- 京(44618)
- 财(40782)
- 农(39360)
- 业大(37048)
- 中心(34756)
- 所(34665)
- 财经(33804)
- 研究所(32345)
- 江(32146)
- 农业(30945)
- 经(30945)
- 范(28963)
- 经济学(28731)
- 师范(28648)
- 院(26634)
- 北京(26279)
- 经济学院(26218)
- 经济管理(25628)
- 基金
- 项目(170585)
- 科学(136219)
- 基金(126036)
- 研究(120676)
- 家(110322)
- 国家(109460)
- 科学基金(95682)
- 社会(78812)
- 社会科(74889)
- 社会科学(74864)
- 省(69874)
- 基金项目(67800)
- 自然(63685)
- 自然科(62193)
- 自然科学(62175)
- 自然科学基金(61013)
- 划(56614)
- 教育(55404)
- 资助(50817)
- 编号(46627)
- 重点(38649)
- 部(37483)
- 发(36880)
- 创(35732)
- 成果(34175)
- 科研(33485)
- 创新(33481)
- 国家社会(33041)
- 教育部(32108)
- 人文(31867)
共检索到306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
可持续性测度的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而生态可持续性评价则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准尺度。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ackernagel和Rees提出并发展的生态足迹方法,就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它将人类的消费行为与生态承载力联系起来,评价消费行为的可持续性,以此来判定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文章通过借鉴这一方法,评估了湖南省2004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消费水平,由此进行区域生态可持续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人均生态赤字1.2082hm2,即区域生态消费水平处于不持续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和改善区域生态可持续性的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鹰 王克林 郭娴 谢春花
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的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E .R .William和M .Wack ernagel于 1992年提出并发展的生态足迹方法 ,就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 ,它是一组基于土地面积的量化指标。通过跟踪区域的能源和资源消费 ,将它们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物生产型土地类型的面积 ,并与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型土地面积进行比较 ,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该模型具有概念形象性、内涵丰富性以及实现对生态目标测度和较强的可操作性等特点。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在此基础上 ,对湖南省 2 0 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德明 何红渠
基于2006、2009、2012年统计数据,通过能值生态足迹的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的能源消费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价,并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平均人均可再生能源承载力为5.34ha/人,人均能源消费生态足迹为13.58ha/人,生态盈余为-8.24ha/人,全国各省平均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75。2006—2012年,能源生态赤字呈不断扩大趋势。2006—2012年,全国能源能值效率普遍提高,东部沿海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反映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双导向作用。GDP总量与能源消耗能值线性相关。随着人均GDP增加,能源消耗总能值呈现倒"U"形,单位GDP消耗能源能值下降,居民生活能源能值消耗上升。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依赖能源消耗,但随着经济发展,能源消费效率逐步提高,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葛大兵 吴小玲 邹冬生
为促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示范区的基本涵义、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建设程序等方面分析了生态示范区的可持续性,并以湖南省绥宁县生态示范区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其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该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成效表明,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能够实现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示范区 可持续发展 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成忠 林振山 梁仁君
基于生态足迹和EMD方法,分析了中国1961~2005年生态可持续性的周期性变化,并建立具有周期性波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预测未来10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结果发现:44年来,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具有明显的4.3年、14.3年和17年3个波动周期,人均生物承载力具有明显的3.5年、8.8年、17.7年和44年4个波动周期;若未来10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均延续过去44年的变化趋势,则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生态赤字将分别为1.366ghm2、1.108ghm2和0.258ghm2,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0.27ghm2、0.441ghm...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颖 张畅
文章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建立了"本地生态足迹"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模型进行了修正和调整;应用该模型对湖南省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合万元GDP对湖南省2004年资源利用效益进行了分析;针对湖南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特征,提出了缓解湖南生态资源压力的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黎明 文倩 霍金炜 彭昕
本文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湖南省1998~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湖南省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南省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都出现了增长,但生态足迹增长的速度高于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供需发生了由盈余到出现赤字且逐年恶化的变化。草地、水域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最大,第一产业对生态赤字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对生态赤字的影响最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建坤 顾锦磊
房地产业是资源消耗多、排放量大的产业。引导房地产开发向低碳和可持续方向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科学分析和评价的方法。本文通过对生态足迹基本理论的分析,提出了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的分析模型。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容量,指出应以国家公顷为计量单位计算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改变了传统的以全球公顷为计量单位的分析思路。在此基础上,对2009年江苏省房地产开发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严重"生态赤字"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并提出改善生态赤字的措施和建议,为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房地产开发 国家公顷 生态赤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建武 余璐
运用生态足迹核算模型计算了湖南省及所辖14个地区的生态足迹,并对区际之间的生态足迹加以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生态足迹总量为66908903.75 gha,人均生态足迹为1.01 gha/人;所辖14个地区生态足迹在1085656.48—11143801.54 gha之间,人均生态足迹在0.64—1.56 gha/人之间。从数据来看,14个地区生态足迹的地域性差异较大,其人口数量、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各地区生态足迹的总量与结构。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区际比较 湖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姣 周翠烟 张灿明 刘富国 汪杰
以2005—2015年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3市25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省公顷"模型计算生态足迹,作为生态投入要素,与资本、劳动力共同纳入全要素生态效率框架,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区域全要素生态效率;结合Malmquist指数及投入产出松弛率,探析效率变化成因及改进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域全要素生态效率为弱有效水平,且空间差异显著;经历先恶化后改善、最后趋稳的过程,市级特征趋同,县级差异较大,仅8个保持稳定或较高水平。②2012—2015年全区的效率提升速度加快,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交错推动效率提升,2014—2015年实现同步推动作用。③劳动力投入和生态投入冗余明显,资本投入冗余不显著,期望产出不足和非期望产出过量的情况不显著。因此,政策上建议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环境规制,调整产业及能源结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艳 张安录
以“国家公顷”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为依据,分类核算“消费-产出”生态足迹账户,改进生态可持续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研究长江经济带耕地生态可持续状况。结果表明:(1)“国家公顷”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呈波动递减的态势,具有明显的时序和地域差异性;(2)粮食主产区耕地供给、需求和产出水平均较高,而长江下游经济发达或上游欠发达地区相反;(3)长江经济带各省份依托资源禀赋与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农业发展比较优势,除上海和浙江经济活跃地区不可持续加剧,其余省份生态可持续程度持续向好,但耕地均处于超载利用状态,生态压力较大。耕地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警惕因产量增加带来的可持续假象,注重和防范因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生态退化的现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建武 余璐 陈为 沈陈忱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为方法,计量了湖南省所辖14个地州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以此为基础核算了湖南省所辖14个地州间区际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14个地州区际之间,长沙、株洲、湘潭、益阳和娄底5个地州支付生态补偿,其余9个地州获得生态补偿;从补偿总量来看,湖南省需支付的生态补偿总量为121.5亿,获得的生态补偿总量为112.31亿,支付总量略大于取得补偿总量,说明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小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还需向外索取;从生态补偿量的构成来看,湖南省的生态资源供给主要集中在耕地生态生产性土地上,生态资源消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足迹 区际 湖南省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根明 向晓骥
文章根据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计算和评价了湖南省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状况,指出消费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就调节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与消费结构,促进生态湖南建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城市居民生活消费 湖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斯蔼 汤洁 王娟 李海毅
针对吉林省大安市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采用多源数据,首次对大安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对指标法对可持续发展的量化结果进行分级。研究表明,2001年大安市的生态需求大于生态供给,生态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人均生态赤字为0.56hm2,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兴国 潘玉君 王爽 姚辉 崔文芳
借助传统的生态足迹方法,以"国家公顷"为计量单位,运用"中国平均生态生产力"对单产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行调整,引用"中国平均均衡因子",提出"中国标准"的生态足迹新方法,构建了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分别建立了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的预测模型,残差检验与误差检验结果满足模型精度要求,以此对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状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1998年-2009年,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均呈波动上升态势,耕地资源利用总体上呈现弱不可持续状态;②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自然灾害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不出现明显"突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