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70)
2023(16443)
2022(14405)
2021(13071)
2020(11085)
2019(25387)
2018(24931)
2017(48113)
2016(25838)
2015(29068)
2014(28826)
2013(28483)
2012(25988)
2011(23471)
2010(23349)
2009(21237)
2008(20129)
2007(17280)
2006(15189)
2005(12991)
作者
(74885)
(62631)
(61911)
(59282)
(39694)
(30162)
(28144)
(24650)
(23930)
(21981)
(21250)
(21222)
(19822)
(19430)
(19377)
(18989)
(18503)
(18456)
(17813)
(17689)
(15427)
(15224)
(14948)
(14274)
(14104)
(13819)
(13586)
(13491)
(12606)
(12224)
学科
(122011)
经济(121895)
管理(73380)
(67257)
(54633)
企业(54633)
方法(51934)
数学(45870)
数学方法(45303)
(29956)
地方(28719)
中国(26808)
(25982)
(25009)
业经(24656)
农业(20437)
环境(20252)
(17710)
贸易(17701)
(17151)
(17150)
(17069)
理论(16979)
地方经济(16093)
技术(15855)
(15505)
(15495)
财务(15434)
财务管理(15403)
企业财务(14619)
机构
学院(367890)
大学(367767)
(153567)
经济(150461)
管理(146651)
理学(128204)
理学院(126742)
管理学(124399)
研究(124158)
管理学院(123751)
中国(88989)
科学(78416)
(76569)
(65302)
(61597)
(60693)
业大(57563)
研究所(56825)
中心(56188)
财经(53595)
(52352)
(48840)
(48247)
师范(47804)
北京(47411)
农业(47398)
经济学(46926)
(45248)
(42163)
经济学院(42148)
基金
项目(261190)
科学(205820)
基金(190235)
研究(187617)
(166338)
国家(164948)
科学基金(142303)
社会(119709)
社会科(113513)
社会科学(113475)
(103428)
基金项目(101770)
自然(93545)
自然科(91268)
自然科学(91245)
自然科学基金(89565)
教育(85828)
(85716)
资助(78060)
编号(75327)
成果(58848)
重点(58610)
(56904)
(56290)
(53688)
课题(51445)
创新(50199)
科研(49926)
国家社会(49377)
教育部(48758)
期刊
(166825)
经济(166825)
研究(104888)
中国(63741)
学报(59844)
科学(54886)
(54379)
管理(52201)
(48223)
大学(45535)
学学(43326)
农业(37959)
教育(35323)
技术(32875)
经济研究(26894)
业经(26581)
(26390)
金融(26390)
财经(26032)
(22334)
问题(21575)
技术经济(19127)
(18880)
资源(18589)
科技(17761)
统计(17424)
图书(17213)
(17011)
理论(16889)
现代(16116)
共检索到523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姣  周翠烟  张灿明  刘富国  汪杰  
以2005—2015年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3市25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省公顷"模型计算生态足迹,作为生态投入要素,与资本、劳动力共同纳入全要素生态效率框架,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区域全要素生态效率;结合Malmquist指数及投入产出松弛率,探析效率变化成因及改进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域全要素生态效率为弱有效水平,且空间差异显著;经历先恶化后改善、最后趋稳的过程,市级特征趋同,县级差异较大,仅8个保持稳定或较高水平。②2012—2015年全区的效率提升速度加快,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交错推动效率提升,2014—2015年实现同步推动作用。③劳动力投入和生态投入冗余明显,资本投入冗余不显著,期望产出不足和非期望产出过量的情况不显著。因此,政策上建议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环境规制,调整产业及能源结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月  佘济云  肖默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15项指标构成的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5个层面在内的生态经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生态经济指数差异较小,其中桃源县的生态经济指数最高,为0.48,表明桃源县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能力较强。公安县的生态经济指数最低,为0.31,表明公安县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能力较弱。从整体上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指数得分为0.41,处于中等水平,这说明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主要是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两方面入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姣  张灿明  罗佳  
基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影响因素,概述了湖区基本状况,并主要分析了近些年该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出现的新变化。提出湖区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湖区生态系统空间特征、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关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律法规等,分析了湖区生态功能区划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湖区生态系统自然属性和主导服务功能类型,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4个一级生态区;根据一级生态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亟待保护的内容和程度、生态需求与修复目标的区域差异性等,将一级生态区划分为10个生态亚区和32个生态功能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置法,绘制了生态功能区划图,阐明了不同生态区的区划范围、功能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姣   李露露   焦锐   刘星池  
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探究2017—2021年该地区环境治理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其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湖区环境治理综合效率呈现“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的空间格局,且县域差异明显,主城区效率值优于其他地区;(2)湖区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偏低,仅2019-2020年有所增长,且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化交错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资产对环境治理效率正向驱动效果明显,而第二产业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和有效灌溉面积与之呈负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论,从构建区域协同机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3个方面提出提升湖区环境治理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春林  彭杰  张娟  刘玲辉  
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和生态效益四个方面,构建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发展成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湖南省相关部门获取截面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湖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17个县的发展成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民生改善比较一致外,各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效益存在较大差距;除临湘市外,其他各县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存在不协调。对此,充分考虑各县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以生态优先,以民为本,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因地制宜地引导各县实现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各县的经济、民生、社会、生态等协同发展,促进各县共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成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春林  彭杰  张娟  刘玲辉  
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和生态效益四个方面,构建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发展成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湖南省相关部门获取截面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湖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17个县的发展成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民生改善比较一致外,各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效益存在较大差距;除临湘市外,其他各县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存在不协调。对此,充分考虑各县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以生态优先,以民为本,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因地制宜地引导各县实现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式的转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寒江  葛大兵  肖智华  
根据景观生态风险的变化规律,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对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基于198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期遥感影像,利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分析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景观格局,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政策的实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持续增加,分别增加了13.17万hm2和21.63万hm2;研究区域的景观生态风险状况从以较低生态风险和中等生态风险为主发展至较低生态风险、中等生态风险和较高生态风险并存的格局,同时高生态风险区域面积也有所增加;在后期,由于国家在此区域设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加强部分地区的生态保护,低生态风险区和较低生态风险区的面积有所回升;因此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期间,要对区域生态风险进行定期监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国华  王亚力  李巍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受水环境影响明显,而该区各县域水环境状况与其地势密切相关。从基于卫星数据的全国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域高程信息,利用SPSS等软件对各县域的低平原指数(LPI)与人口和经济城镇化率进行多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县域的城镇化率与其低平原指数呈现出显著的"抛物线型"相关。这种相关性揭示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基于地形基础和水文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中部区域和外围区域低、边缘区域高"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这种空间格局体现了社会经济的自然烙印,更是未来生态经济区建设应该关注的核心领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雨桐  熊鹰  邓楚雄  
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基于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构建耕地保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FCE法评析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耕地保护绩效时序变化及空间格局。结果表明:2009—2018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域耕地保护绩效时序变化不尽一致,可划分为基本稳定、总体持续增长、波动增长和总体小幅下降4种变化类型,其中近70%的县域的耕地保护绩效总体有所上升,耕地保护成效较为明显。2018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15个县域耕地保护绩效处于较好状态,10个县域耕地保护绩效处于一般状态;耕地数量绩效、质量绩效、生态绩效的空间格局有所差异,耕地保护综合绩效总体呈现外围高、中部低的“U”字型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求索  [作者] 肖小勇  谷正气  
[期刊] 求索  [作者] 邝奕轩  
多元主体参与绿色经济发展是突破传统一元生态治理模式的现实需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面临生态环境治理压力和经济实力难以全面支撑污染治理双重困境,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要回应多元主体利益诉求,构建多元合作参与框架,明确绿色发展是一种市场选择。为此,要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绿色发展的市场机制,优化社区参与绿色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健全政府引导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彭平锋  陈江  刘健挺  李毅  
信用服务业是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信用服务业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信用贷款与绿色农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关系,信用贷款对绿色农业企业的总收益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且绿色农业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会影响其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从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健全绿色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和创新信用服务产品供给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姣  张灿明  马丰丰  牛艳东  李有志  
基于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区2011年的统计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线性加权平均法等,研究了该区湿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依赖度。结果表明:湖周湿地资源对县域经济发展有明显的贡献;根据湿地资源禀赋和利用强度,将生态经济区划分为三类区域,较好地反映了资源禀赋、资源依赖与地方发展的对应关系;对第Ⅰ类区域中渔民资源依赖度的评价表明,渔民上岸政策有效减轻了湿地压力,但生计保障措施较为有限,需以当地政府为治理主体,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细节,协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生态经济区协调有序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泽棋  
生态经济区指的是该区域内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实现了协调发展,且各领域均满足当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对生态经济区而言,其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健全的民主与法制、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等。2014年,国务院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请示进行批复,有力地推动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进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庭生  
洞庭湖地区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属于我国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面积3.24万平方公里(合4,993.63万亩),境内水域宽广,平原辽阔,山丘环境。构成了西、南、东三面高,向北面敞口的不完整盆形地貌。在各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多种土壤类型,为农林牧业的发展,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土壤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土壤资源特点1.土壤类型众多,分布差异明显洞庭湖地区土地辽阔,高差悬殊,既有海拔1500米左右的中山山地,也有低至海拔26米的河滩。全区共有9个土类、17个亚类、77个土属。在立体分布上,既有从典型中亚热带到北亚热带依次出现的红壤亚类、棕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