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65)
- 2023(16395)
- 2022(14179)
- 2021(13186)
- 2020(10889)
- 2019(25327)
- 2018(25041)
- 2017(48021)
- 2016(25971)
- 2015(29148)
- 2014(29089)
- 2013(28574)
- 2012(26312)
- 2011(23749)
- 2010(23616)
- 2009(21262)
- 2008(20466)
- 2007(17767)
- 2006(15558)
- 2005(13430)
- 学科
- 济(108524)
- 经济(108419)
- 管理(73235)
- 业(69890)
- 企(56620)
- 企业(56620)
- 方法(47550)
- 数学(41363)
- 数学方法(40785)
- 中国(30125)
- 农(29993)
- 地方(27684)
- 业经(24671)
- 财(24617)
- 学(23096)
- 农业(20517)
- 环境(20060)
- 贸(18323)
- 贸易(18310)
- 易(17687)
- 和(17561)
- 制(17347)
- 技术(17299)
- 理论(17097)
- 银(15823)
- 银行(15781)
- 融(15588)
- 金融(15586)
- 务(15446)
- 财务(15365)
- 机构
- 学院(361649)
- 大学(360764)
- 管理(144986)
- 济(142430)
- 经济(139329)
- 理学(125652)
- 理学院(124255)
- 研究(122458)
- 管理学(121942)
- 管理学院(121312)
- 中国(90180)
- 京(78024)
- 科学(77405)
- 财(63380)
- 所(60895)
- 农(59756)
- 中心(56012)
- 研究所(55772)
- 业大(55487)
- 江(54660)
- 财经(50929)
- 范(49469)
- 师范(48994)
- 北京(48876)
- 经(46369)
- 农业(46329)
- 院(45346)
- 州(43614)
- 经济学(41718)
- 师范大学(39703)
- 基金
- 项目(253699)
- 科学(199514)
- 研究(185516)
- 基金(182391)
- 家(158966)
- 国家(157627)
- 科学基金(135824)
- 社会(115934)
- 社会科(109815)
- 社会科学(109785)
- 省(100775)
- 基金项目(97297)
- 自然(88822)
- 自然科(86707)
- 自然科学(86686)
- 教育(85308)
- 自然科学基金(85072)
- 划(84338)
- 编号(76148)
- 资助(74998)
- 成果(60283)
- 发(57258)
- 重点(57024)
- 部(55287)
- 课题(52671)
- 创(52611)
- 创新(49039)
- 科研(48466)
- 教育部(47177)
- 国家社会(47026)
- 期刊
- 济(156666)
- 经济(156666)
- 研究(104013)
- 中国(69861)
- 学报(56901)
- 农(53950)
- 科学(52975)
- 管理(52831)
- 财(46806)
- 大学(43322)
- 教育(42578)
- 学学(40705)
- 农业(37996)
- 技术(33648)
- 融(29838)
- 金融(29838)
- 业经(27754)
- 经济研究(24209)
- 财经(23626)
- 问题(20252)
- 经(20105)
- 业(19588)
- 图书(19321)
- 科技(18150)
- 资源(17998)
- 技术经济(17815)
- 理论(17003)
- 版(16390)
- 商业(16349)
- 现代(16138)
共检索到526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贺成龙 吴建华
采用相同的“等量因子”,计算了沪苏浙200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万元GDP的生态足迹,表明沪苏浙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可持续发展性不如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建议该地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重点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改变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沪苏浙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童亿勤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和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情况的工具。通过对一般生态足迹法的调整,运用本地生态足迹模型,对浙江省本地生态足迹的时空特性和环境生态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2006年浙江省人均本地生态足迹2.763 8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437 9 hm2,人均本地生态赤字2.325 9 hm2;(2)1991~2006年浙江省的本地生态足迹都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环境生态的不可持续性;(3)2005年浙江省11个城市的本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表现出一定的差异;(4)浙江全省生态足迹强度指数从1991年的2.078上升到2006年的5.9...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运伟 李琳莉
文章以四川省统计年鉴数据(2000~2012)为依据,在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对四川省2000~2011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2000~2011年生态赤字逐年扩大,从0.64280hm2增加到1.54883hm2,区域生态环境呈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四川省万元GDP生态足迹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先稳定增长到趋于稳定的态势,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值总体呈上升态势,仅在2002~2003年出现了略微下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是增强四川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经之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毛锋 宾国澍 肖劲松
评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考查其资源环境可持续支持潜力的大小,进而探寻具体的应对方略。较之其它评价体系,生态足迹易于映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压力和资源环境对人类可持续支持的潜力。文章在简介生态足迹内涵和分析评估方法的基础上,以温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评判和应对策略研究。嗣后,就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消费账户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熊德国,鲜学福,姜永东
综述了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在全球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应用成果,发现生态足迹理论在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时遇到了困难,主要表现为其对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评价结果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所阐述的基本原则不一致,认为这主要是将基于全球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理论不适当地用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所导致的,而根本的原因是生态足迹概念本身的定义不够确切。本文将生态足迹区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对传统的生态足迹理论进行改进,并以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以期更真实地反映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比较全球生态赤字和区域人均消费性生态赤字可以对区域发展公平性做出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辛田 高玉泉
生态足迹可以定量判断特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相关计算模型,根据时间序列,对湖南省2007~2011年间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旅游生态安全及万元旅游GDP足迹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和定量计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东景 李培英 杜军 刘乐军 徐兴永
可持续性评价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指数和人文发展指数构建了可持续性评价框架,运用该评价框架对我国社会发展及其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1-2003年间,我国基于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的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最后就如何提高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降低社会发展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文亮 李文龙 朱亚莉 蔡栋 余翠 许静 魏巍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生态经济学中测度人类社会资源消耗的经典方法之一,基于能值的生态足迹模型是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和改进。本研究采用区域标准计算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能够更好地体现区域的真实供给能力和人类对资源的实际消耗,其方法和数据优于普遍采用的全球标准。研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定量地分析了2005–2014年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合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发展能力指数,分析了青海省的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同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研究区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青海省区域生态足迹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指数小于0且不断下降。2)青海省不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在不断扩大,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市区及其周边的县域,2011年之后呈现由北向东的带状分布。3)结合能值生态足迹和多因子耦合分析表明,虽然青海省的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发展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但主要是以大量的资源消耗为代价,水土流失、生态功能恶化、地区承载力下降、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依然严峻。该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青藏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安周 耿秀丽 张桂宾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结合人文发展指数、R/S分析方法,从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角度探讨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990—2004年河南人均生态足迹的供需比例由1∶2.65增至1∶3.69,供需矛盾突出;人文发展指数与人均生态足迹指标间的协调度低于0.5,表明河南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环境、资源牺牲为代价的。随着人口及其相应消费水平的上升,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将处于人类过度利用和压力之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平 徐斌 章力建
【目的】县域(县级区域)是中国同时具备地域、空间和行政独立性的最基本区域单元,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运用基于生物物理量计算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1982~2003年的发展进行时间序列动态分析。【结果】计算结果显示,阿鲁科尔沁旗人均生态足迹以6.01%的年均增速从1982年的1.19gha增长到2003年的4.05gha,从1982年人均0.58gha的生态盈余,转变为200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1.47gha;全旗生物生产性面积供需不对称,存在结构性错位;万元GDP占用生态足迹衡量的资源利用效益一直处于低水平。【结论】研究表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玲玲 严伟 陆鑫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根据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等旅游生态足迹子模型,详细计算与分析了南京市2010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南京市旅游生态足迹结构中,交通生态足迹最大,人均达到0.018 6hm2,旅游交通的生态消耗最大。(2)南京市旅游业目前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人均生态赤字为0.231 8hm2。(3)南京市单位旅游生态足迹产值很高,为每公顷8 621美元,其中旅游游览生态足迹的效益最高,娱乐次之,旅游交通生态足迹效益最低。(4)南京必须立即着手调整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推动低碳旅游发展,开发有特色的旅游...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媛 黄翀 郑巍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1990—2007年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进行计算,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多样性及发展能力测算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时间序列(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生态赤字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1990—2007年万元GDP呈速度减缓的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整体变化趋势平缓;甘肃省2007—2017年的生态赤字有扩大化增长趋势,人均生态赤字可能达到2.733hm2,表明必须依靠提高生产效率及资源利用效率来增强生态承载力,建立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
甘肃省 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红霞 张红娟 王新君 侯林春
在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对开封市1999~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在时间序列上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生态的角度对开封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开封市的生态足迹大于其生态承载力,处于生态赤字状态,根据蒂斯德尔(C.Tisdell)等的观点1999~2008年开封市的平均生态赤字为0.75 hm2,从生态角度看目前开封市的发展属于弱不可持续型。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开封市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鲁小珍 王悦芳 惠丽 章大勇
生态足迹是基于生物生产面积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方法。利用生态足迹法测量了浙江省常山县可持续发展状况,以期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其他同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据常山县2005年统计资料计算得出:2005年常山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42010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3800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68210hm2,反映了常山县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常山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还分析了常山县存在生态赤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图1表4参12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姜秀娟
自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在1992年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基本发展战略和行动指南之后,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各行各业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以生态足迹为出发点,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一.生态足迹;二、可持续发展与实体规划;三、生态足迹在挪威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四、结论与建议。分析问题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个体家庭消费以及实体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