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2)
2023(11694)
2022(10171)
2021(9574)
2020(8308)
2019(19485)
2018(19373)
2017(37518)
2016(20466)
2015(23142)
2014(23080)
2013(22911)
2012(21129)
2011(18947)
2010(18655)
2009(17010)
2008(16539)
2007(14389)
2006(12203)
2005(10452)
作者
(58146)
(48875)
(48396)
(46262)
(30696)
(23650)
(22242)
(19195)
(18541)
(17237)
(16694)
(16333)
(15272)
(15185)
(15014)
(14933)
(14808)
(14243)
(14034)
(13996)
(12094)
(11729)
(11657)
(11234)
(10948)
(10844)
(10771)
(10667)
(9791)
(9759)
学科
(85118)
经济(85039)
管理(56229)
(52241)
(41116)
企业(41116)
方法(40775)
数学(36771)
数学方法(36289)
(24983)
地方(21349)
(21061)
中国(19085)
(18803)
业经(16887)
农业(16807)
环境(15974)
(14274)
贸易(14269)
(13769)
(13434)
(13236)
财务(13192)
财务管理(13159)
(13064)
企业财务(12375)
理论(11582)
(11553)
技术(11461)
土地(10734)
机构
学院(281589)
大学(279826)
(111426)
管理(110757)
经济(108863)
理学(95979)
理学院(94872)
管理学(93079)
管理学院(92559)
研究(91869)
中国(68969)
科学(59514)
(59086)
(50835)
(49286)
(45915)
业大(45750)
中心(45197)
(42813)
研究所(42177)
农业(40015)
财经(39834)
(37541)
师范(37154)
北京(36236)
(36104)
(34194)
(33981)
经济学(33647)
经济学院(30697)
基金
项目(198497)
科学(155812)
基金(143141)
研究(142374)
(125214)
国家(124199)
科学基金(106868)
社会(88815)
社会科(84069)
社会科学(84041)
(80293)
基金项目(77413)
自然(71305)
自然科(69509)
自然科学(69490)
自然科学基金(68193)
(67156)
教育(65152)
资助(58144)
编号(58007)
成果(44972)
重点(44966)
(43354)
(43208)
(41056)
课题(39674)
科研(38840)
创新(38470)
计划(37422)
大学(36758)
期刊
(118238)
经济(118238)
研究(73830)
中国(54119)
学报(45255)
(44987)
科学(42094)
(39677)
管理(36345)
大学(33669)
学学(31812)
农业(30898)
技术(25601)
教育(25550)
(21093)
金融(21093)
业经(20786)
财经(18452)
经济研究(17429)
资源(17289)
(16869)
问题(16656)
(15798)
(14419)
统计(13886)
图书(13652)
技术经济(13632)
理论(12985)
科技(12949)
(12780)
共检索到402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符海月  李满春  毛亮  刘永学  
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势必要求对未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影响进行全面、科学、定量的评价。目前,生态足迹及其相关模型已延伸至诸多领域,但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研究尚少。论文以廊坊市为例,通过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率和剪刀差,分析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规划实施期(1997—2004年)和规划影响期(2005—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及差异,进而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成效。研究结果表明:①规划期(1997—2010年)廊坊市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向发展趋势,人均生态赤字持续增加;②规划期(1997—2010年)廊坊市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春玲  刘婧  王君  
文章结合廊坊市家具业发展现状,通过出口竞争力指数和钻石模型对廊坊市家具业的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提出实施品牌战略,推行国际标准,加大技术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提升廊坊市家具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颖  陈伟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通过一定区域内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对比可以很好地反应区域生态状况。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进行预评估,为其提供科学依据。首先通过对2003到2011年巩义市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得出生态赤字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巩义市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然后预测出规划目标年人均生态足迹消费为3.1555 hm2/人,并利用规划中各类用地指标计算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863 hm2/人,得出规划目标年2020年的生态赤字为2.8692 hm2/人,说明在规划期巩义市生态环境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规划决策中应当尽量减少对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爱玲  
保险投融资对于保险企业经营至关重要,同时由于保险行业的特殊性,保险投融资与地方建设合作的领域日益增多。本文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例,重点研究保险投融资服务于地方城市建设的主要方面,如地方城市风险管理、地方城市融资体制建设以及地方经济体制改革和公益活动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艳梅  
当前在中央提出加快城市化及河北省"三年大变样"宏观背景下,本论文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出发点,选取了河北省廊坊市为案例研究对象,在对廊坊市房地产发展现状以及如何把握有利时机,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对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做了深入分析,以期达到促进河北省中小城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鹏飞  李王锋  佟庆远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关注的焦点,如何构建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的新型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廊坊市位于京津两大城市之间,具有创建生态市的良好基础和条件,被河北省列为率先建设生态市的城市。在《廊坊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的经验,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媛媛  
目前,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由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率先实行慢慢地向众多二三线城市推进,但国家对智慧城市的研究和投入绝大多数聚焦于大城市,这使得中小城市的问题得不到应有的关注,显得尤为严峻和突出。在客观分析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建设模型,并将其划分为纵向、横向、基础三个层面,提出"纵向倒置(perversion)——横向断层(gap)——基础隔墙(partition)"的P-G-P运营现状模型。从这三切面分析当今中小型智慧城市在顶层设计、分配效力、参与要素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提出中小型智慧城市转型的必要性,并在现有发展瓶颈的前提下探讨中小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新路径——"纵向直立(straight)——横向均衡(balance)——元素共享(sharing)"的S-B-S创新发展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代秀兰  
在全球体验消费、休闲消费时代到来之际,本文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例,提出借中心商业区改造契机,做好商圈定位,科学规划休闲空间,提升休闲服务水平,是开发休闲消费市场、保证中心商业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丽  张贵军  朱永明  张蓬涛  许皞  
研究目的:从土地利用转型角度研究土地多功能演变规律与特征。研究方法:本文以研究区2000年、2007年、2016年三期影像解译数据,借助Arc GIS 10.0软件平台,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2000—2016年土地利用转型情况;利用三生功能理论和重心迁移理论,划分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功能用地,分析探讨三生功能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16年林地、草地、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未利用地面积急剧下降,下降比例达41.33%。耕地与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间的转换主要在中南部地势平坦地带,林地、草地与未利用地间的转化主要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2)乡镇土地功能间转化均表现生产功能用地转生活功能用地,同时生态功能用地转生产功能用地、生活功能用地。生活功能用地、生产功能用地比例分别增加8.24%和3.43%。研究期内三生功能用地重心均向西北部移动,且纬向移动幅度大于经向移动幅度。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用地重心分别向西北移动2436.56 m、100600.96 m和2022.21 m。(3)生活功能用地中中心城镇在原空间基础上向外扩张,农村居民点在原空间上有所收缩,沿交通线发展迅速;生产功能用地扩展方向主要是未利用地,向中北部区域扩展,水源条件为关键因素;生态功能用地正逐渐让步于生产、生活功能用地。研究结论:从土地利用转型角度研究土地多功能转变能够客观具体的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动因与发展趋势,可为区域土地利用与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丽  张贵军  朱永明  张蓬涛  许皞  
研究目的:从土地利用转型角度研究土地多功能演变规律与特征。研究方法:本文以研究区2000年、2007年、2016年三期影像解译数据,借助Arc GIS 10.0软件平台,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2000—2016年土地利用转型情况;利用三生功能理论和重心迁移理论,划分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功能用地,分析探讨三生功能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16年林地、草地、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未利用地面积急剧下降,下降比例达41.33%。耕地与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间的转换主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克宁  赵珂  赵举水  曹志宏  朱嘉伟  吕巧灵  张雷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区域实际确定安阳市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根据安阳市规划期内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预测安阳市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初步方案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变化,评价实施规划将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结果:安阳市2004—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初步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方案的实施将给安阳市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研究结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引入,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对正确制定土地利用决策具有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骆东奇  罗光莲  张孝成  田水松  
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及土地利用规划基本特性分析,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风险源的五个方面,即土地利用规划的预测性、实施的长期性、决策主观性、土地利用的低可逆性、土地资源的系统性,描述了土地利用规划生态风险的主要表征:诱发泥石流或其发生频率增加、水土流失加剧、人居环境恶化、森林覆盖率降低、气候异常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群  喻光明  张文波  车懿  林小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包括对传统环境影响评价要素的影响及对区域人—地系统的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刚性方案与弹性方案的环境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们使得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变得更为复杂。鉴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一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特殊性,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生态满意度评价的方法。根据仙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识别了各种污染源。在MAPGIS支持下进行了面域分析与空间统计处理,预测了规划实施后主要环境指标的变化;根据预测的规划实施后的生态指标变化,进行生态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规划区预测生态满意度值为74.85,生态环境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但水污染还比较严重,应该加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白钰  
采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效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①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规划期内,天津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的总额增加,但人均值和万元GDP生态足迹持续降低,表明上轮规划实施的生态效用的主要负荷来自于人口的剧增;②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2020年远期规划目标期的各项评价指标延续了1996—2010年的变化特征,生态足迹的供需更趋于平衡,生态压力依旧保持在可承受范围内;③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评价和目标预测范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齐明珠  李月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利用IPAT模型对北京市的生态足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测量。结果表明,北京市自1980年以来生态足迹总量持续迅速增加,人均生态足迹量也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通过对北京市生态足迹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发现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后依次是技术因素和人口总量因素,而人口城镇化率在过去30年间对北京市的生态足迹并无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