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8)
- 2023(13787)
- 2022(12111)
- 2021(11409)
- 2020(9503)
- 2019(22110)
- 2018(21971)
- 2017(42643)
- 2016(22936)
- 2015(25824)
- 2014(25408)
- 2013(24675)
- 2012(22332)
- 2011(19932)
- 2010(19600)
- 2009(17489)
- 2008(16702)
- 2007(14186)
- 2006(12100)
- 2005(10067)
- 学科
- 济(88886)
- 经济(88796)
- 管理(68100)
- 业(63208)
- 企(53266)
- 企业(53266)
- 方法(43815)
- 数学(38226)
- 数学方法(37685)
- 农(23979)
- 中国(21763)
- 财(21478)
- 业经(20066)
- 地方(19031)
- 学(18898)
- 环境(17104)
- 农业(16195)
- 贸(15578)
- 贸易(15572)
- 和(15111)
- 理论(15093)
- 易(15091)
- 技术(14657)
- 划(14510)
- 务(14369)
- 财务(14296)
- 财务管理(14267)
- 制(13800)
- 企业财务(13481)
- 银(11650)
- 机构
- 学院(313332)
- 大学(313249)
- 管理(130309)
- 济(121906)
- 经济(119305)
- 理学(114426)
- 理学院(113176)
- 管理学(111102)
- 管理学院(110522)
- 研究(99540)
- 中国(71821)
- 京(67727)
- 科学(62992)
- 财(52557)
- 业大(48028)
- 所(47679)
- 农(47586)
- 中心(45650)
- 研究所(44095)
- 财经(43735)
- 江(42766)
- 北京(42439)
- 范(41294)
- 师范(40933)
- 经(39984)
- 院(37174)
- 农业(37093)
- 经济学(35514)
- 州(35148)
- 经济管理(33625)
- 基金
- 项目(227118)
- 科学(179242)
- 研究(166146)
- 基金(165151)
- 家(143307)
- 国家(142151)
- 科学基金(123538)
- 社会(104087)
- 社会科(98659)
- 社会科学(98633)
- 基金项目(88630)
- 省(88106)
- 自然(81550)
- 自然科(79605)
- 自然科学(79587)
- 自然科学基金(78120)
- 教育(76398)
- 划(74655)
- 编号(68314)
- 资助(67431)
- 成果(53160)
- 重点(50480)
- 部(49685)
- 发(48186)
- 创(47283)
- 课题(46003)
- 创新(44004)
- 科研(43480)
- 教育部(42796)
- 大学(42369)
- 期刊
- 济(125866)
- 经济(125866)
- 研究(85372)
- 中国(51994)
- 学报(48355)
- 管理(46661)
- 科学(45294)
- 农(42182)
- 财(38752)
- 大学(37328)
- 学学(35110)
- 教育(33762)
- 农业(30048)
- 技术(28407)
- 业经(22284)
- 融(20868)
- 金融(20868)
- 财经(19986)
- 经济研究(19372)
- 经(16948)
- 图书(16748)
- 问题(16634)
- 科技(15751)
- 业(15350)
- 资源(15301)
- 理论(15010)
- 技术经济(14777)
- 版(14276)
- 现代(14268)
- 实践(13962)
共检索到430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明焱 王刚 于伯康
京津冀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3省市在2001~2013年间生态足迹数值呈上升趋势,生态承载力数值呈下降趋势,总体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生态运行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实现京津冀生态安全的一体化发展,必须转变消费模式,协同互助,实现资金、技术资源共享,同时注重对土地资源的恢复与保护,提高土地的承载力。
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珉 王刚 张玉静
北京、天津和河北3个地区生态安全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在生态安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三地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格局需要统一规划。文章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析了20012013年间京津冀三地的生态承载力,并对京津冀三地生态综合情况进行评价,判断京津冀生态服务能力。结合京津冀生态一体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用SWOT战略分析,提出京津冀生态安全一体化战略选择,进而提出京津冀生态安全一体化政策建议:应建立协同管理机制,统一划定生态红线;加大政策扶持,在重点领域优先突破;重视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开展生态文明绿色实践;系统布局,
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安全一体化 生态足迹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珉 王刚 张玉静
北京、天津和河北3个地区生态安全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在生态安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三地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格局需要统一规划。文章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析了2001~2013年间京津冀三地的生态承载力,并对京津冀三地生态综合情况进行评价,判断京津冀生态服务能力。结合京津冀生态一体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用SWOT战略分析,提出京津冀生态安全一体化战略选择,进而提出京津冀生态安全一体化政策建议:应建立协同管理机制,统一划定生态红线;加大政策扶持,在重点领域优先突破;重视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开展生态文明绿色实践;系统布局,谋划建设一批新兴工程。
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安全一体化 生态足迹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京津冀地缘相接,拥有着共同的生态环境,区域内每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都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生态环境的恶化势必会为经济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为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必须开展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以及生态项目合作。本文通过引入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在京津冀地区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核算的基础上,计算了各省市2004~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受力,设计了一套适合京津冀发展的横向生态补偿核算体系,并构建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新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苑清敏 张枭 李健
文章针对京津冀伴随产业链和产品消费转移而引起的生态环境补偿问题,基于投入产出表模型核算京津冀三地虚拟碳足迹和虚拟固废足迹,进而明确区域间土地资源面积合作补偿和量化补偿额度关系,进行区域补偿方式差异性的合作生态补偿研究。在此基础上,给出京津冀针对大气、土地资源合作补偿机制,为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淑敏 高阳 黄姣 杨卓翔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1996~2008年京津冀和江浙沪经济圈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将两大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做了相应的对比。结果表明:京津冀经济圈的人均生态足迹高于江浙沪经济圈,其中江浙沪经济圈的生态足迹增长速度相对较高;两大经济圈人均生态承载力在1998年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其后基本保持不变;两大经济圈1996~2008年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呈现逐年增加态势,经济圈内核心城市人均生态赤字远高于同区域的省份,京津冀经济圈大部分年份人均生态赤字高于江浙沪经济圈;北京、天津、上海3大核心城市的各项生态足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天津市和上海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两项指标均高于北京市,且历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杜悦悦 彭建 高阳 赵会娟
生态足迹是区域可持续评估的重要方法,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能区分并追踪自然资本存量的消耗与流量的占用。目前三维足迹与自然资本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和国家尺度。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开展区域尺度研究,核算并分析了2010年研究区13个城市的人均区域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及其组成差异与影响因素,揭示了京津冀城市群自然资本利用格局及生态可持续现状。结果表明:13个城市普遍生态赤字,足迹深度差异受能源消费数量和结构的突出影响,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倒N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京津冀城市群内4种自然资本利用类型分别为存量资本消耗水平相对于流量资本占用水平严重超前(北京、天津、唐山)、显著超前(石家庄、邯郸)、一般超前(沧州、廊坊、衡水、邢台、保定)及基本一致(秦皇岛、张家口、承德)。上述4种类型地域的区域生态持续性依次从最弱转向较弱、较强、最强。本文在城市群自然资本持续利用的刻画和表达方面取得了较优于传统二维足迹模型的评价结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兰学莉 温夫成 李英
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这里既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北方的经济中心,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但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还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其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和特征的系统分析,结合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发展的启示,提出应从强化合作意识、突出"双核"驱动作用、完善区域产业链条以及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等方面制定、实施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魏琪嘉
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是推进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重要范例,是保障京津冀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当前,京津冀能源发展面临保障供应压力大、能效水平两极分化、煤炭减量替代、大气污染重点防控等多重挑战,亟须从京津冀能源一体化建设、坚持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导向、增强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加强区外区内能源合作等方面着力,提升京津冀能源系统安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关键词:
能源安全 京津冀协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爱萍
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提出,为三地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分析了三地由于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成果区域间转化存在障碍、创新人才流动受制于体制约束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需要在认清三地科技创新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制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官产学研"合作的新典型。通过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流通工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工程,推动大项目在天津和河北落户、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科技创
关键词:
京津冀 科技创新 创新资源 创新成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红
随着京津冀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所固有的城镇化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城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要针对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构建京津冀新的发展战略,以推动京津冀地区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型城镇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闫云凤
采用2007年和2010年中国30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分省市分行业碳排放数据,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分析(MRIO-SDA)模型测度京津冀碳足迹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碳足迹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北京处于人均碳足迹和碳足迹强度下降阶段,天津和河北处于碳足迹总量和人均碳足迹增加、碳足迹强度下降阶段;北京和天津是隐含碳净调入地区,河北是隐含碳净调出地区;人口增长、人均消费量增加和消费结构变化是京津冀碳足迹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技术进步和生产结构变化部分抑制了碳足迹的增加。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减排政策的制定不能一刀切,应统一规划、综合评价、协调治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云凤
本文采用30个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分省市分行业碳排放数据,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测度京津冀碳足迹和空间、产业分布。结果表明:与2007年相比,2010年京津冀碳足迹增加了29.57%,其中天津增长最快。北京和天津是隐含碳净调入,河北是隐含碳净调出。京津冀三地碳足迹关键部门分布集中且相似度较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三地应统一规划,综合评价,协调治理京津冀污染排放问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亚明 陈宝珍
借鉴国内外产业生态化研究成果,利用生态效率测度京津冀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构建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引入非期望产出、赋予权重的方式对传统SBM模型进行改进,并分别基于WindoW-SBM、PCA-SBM模型测算了京津冀13个地区2004-2013年产业生态化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各地区推进产业生态化进程中,总体呈现向好的趋势,各地区逐步向生产前沿面推进;部分地区与前沿面之间仍然存在较大距离,且这些地区基本位于河北省内;张家口是在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过程中最为落后的地区,而秦皇岛则是产业生态化水平波动较大的地区;不同的地区在不同指标方向上依然存在松弛,各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的提升主要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泽 张建军 李储 李振瑜 耿玉环 檀畅
[目的]确定合理的城市群规模、职能和分布格局是区域治理和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精准识别城市发展状态,量化空间功能竞争力一直是重点和难点问题。[方法]以生态位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建立城市发展系统模型,将城市发展系统视作经济、环境和社会有机耦合的生态系统。具体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前者既能克服主成分分析后指标间为单一线性关系的缺点,又能发挥考虑各层级指标阈值对综合分值放缩效应的优点,体现系统整合原理;后者可有效识别相邻单元属性的空间聚集和异常现象,凸显单元的空间关系和分布格局。[结果](1)北京和天津的综合竞争力强,城市地位高、功能强且作用大,因此生态位扩张效应最显著,内向集聚要素,外向拓展空间,最终占据最优或最大生态位;(2)河北省各市的生态位普遍偏低,存在梯度层次,石家庄、唐山和廊坊等地竞争力较强,衡水和邢台等地则相对较弱;(3)生态位是城市发展系统各组分耦合作用的结果。3个时点下各生态位的聚类结果各异,表明城市群还未能形成稳定的集聚现象,仍有较大的协调发展空间。[结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不均衡体现在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维度。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议尽快明确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生态位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空间功能竞争力,建议从污染共治、生态同建、经济合作等方面入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