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9)
- 2023(12132)
- 2022(10157)
- 2021(9793)
- 2020(8203)
- 2019(19033)
- 2018(18763)
- 2017(35603)
- 2016(18686)
- 2015(21374)
- 2014(20857)
- 2013(20527)
- 2012(18391)
- 2011(16625)
- 2010(16137)
- 2009(14664)
- 2008(13824)
- 2007(11472)
- 2006(9837)
- 2005(8464)
- 学科
- 济(80513)
- 经济(80437)
- 管理(53320)
- 业(48845)
- 方法(41754)
- 企(38780)
- 企业(38780)
- 数学(38070)
- 数学方法(37452)
- 农(21937)
- 中国(21894)
- 财(17455)
- 贸(16896)
- 贸易(16887)
- 易(16537)
- 环境(16139)
- 业经(16026)
- 学(15214)
- 农业(14448)
- 和(12267)
- 地方(12113)
- 制(11974)
- 理论(11655)
- 划(11534)
- 技术(11193)
- 银(10749)
- 银行(10733)
- 融(10520)
- 金融(10518)
- 务(10496)
- 机构
- 学院(263045)
- 大学(262289)
- 济(115908)
- 经济(114051)
- 管理(105947)
- 理学(93053)
- 理学院(92154)
- 管理学(90400)
- 管理学院(89940)
- 研究(87093)
- 中国(67558)
- 京(54719)
- 科学(52270)
- 财(48270)
- 所(41631)
- 农(40805)
- 财经(40257)
- 中心(40225)
- 业大(38672)
- 研究所(38538)
- 经(37156)
- 经济学(36595)
- 江(34548)
- 北京(34415)
- 经济学院(33114)
- 范(32245)
- 院(31994)
- 师范(31918)
- 农业(31801)
- 财经大学(30426)
- 基金
- 项目(188229)
- 科学(150815)
- 基金(141413)
- 研究(135177)
- 家(123991)
- 国家(123109)
- 科学基金(107135)
- 社会(88990)
- 社会科(84660)
- 社会科学(84641)
- 基金项目(74012)
- 省(70090)
- 自然(70012)
- 自然科(68411)
- 自然科学(68392)
- 自然科学基金(67174)
- 教育(62291)
- 划(59869)
- 资助(58810)
- 编号(52503)
- 部(42766)
- 重点(42432)
- 发(40050)
- 成果(39606)
- 创(39281)
- 国家社会(38627)
- 教育部(37085)
- 创新(36867)
- 科研(36548)
- 人文(35716)
共检索到365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永钦 齐维孩 祝琴
随着人们饮食需求的不断多样化,可持续食物消费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为了探寻可持续的食物消费模式,重点分析了中国食物消费结构演变趋势及特征,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量化中国食物消费结构的环境压力动态变化;基于可持续食物消费的内涵,结合中国均衡膳食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指标,构建食物生态承载级别衡量标准,并据此建立了符合中国食物消费习惯、满足营养摄入需求、环境压力小的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结果显示:中国食物消费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1978-2013年中国食物消费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154.49%,2008年出现生态赤字,2013年赤字值为0.0705 ghm2;食物生态承载级别持续恶化,2008年生态承载级别由"较高"下降到"中等";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的构建使得人均生态足迹下降了12.92%,表明转变食物消费模式是解决食物消费生态环境压力这一矛盾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淑艳 谢高地
城镇居民食品账户生态足迹核算一直面临着消费项目不完善与消费-土地利用矩阵信息匮乏的问题。研究通过改进自下而上生态足迹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构建了食物消费的生态文明度概念与分类层次体系,在生态影响"数量"评估的基础上开展了"质量"评估。论文对2005—2012年中国及各省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影响及生态文明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居民部门食物账户的生态影响变动主要驱动力为在外就餐;2)全国及大陆省份中除山西、江西和青海外的28个省份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文明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国如果忽略城镇市场倒逼机制对生态文明的巨大作用,规模扩大与食谱增富的城镇化可能将整个中国带入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华 蔡建明 杨振山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及饮食需求多样化,城市食品安全正在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为探寻城市与食物之间的关系,论文应用食物生态足迹的概念提出其测算方法,并以北京为研究区域进行实证分析,从供需平衡的角度,测算了供养北京城市所需要的食物生态足迹变化。研究发现,尽管人均食物生态足迹仍然相对稳定在0.127 hm2左右,但北京食物生态足迹总体增长迅速,已从1993年的1.18×104km2增加到2010年的2.94×104km2,达到北京市国土面积的1.79倍,并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随着北京内部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食物承载力不断降低,北京也会不断将其食物赤字转移到外埠区域,来维持食物生态足迹的供...
关键词:
食物生态足迹 食物赤字 北京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冬冬 高旺盛
【目的】食物消费占用了包括耕地在内的各种农用地资源,本文从包括耕地在内的全部农用地资源角度,动态分析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以便更全面合理地评估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对农用地资源需求的影响。【方法】首次对中国主要食物消费项目的用地类型和折算因子进行探讨,运用改进因子的生态足迹模型对中国近30年来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压力进行了宏观估算和动态分析。【结果】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对各类用地的总体占用从1980年的1.465标准亩增加到2006年的1.782标准亩,2000年后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使直接耕地资源占用显著下降。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支出和食物足迹近30年来保持强相关性,人均肉类水产足迹的支...
关键词:
食物消费 生态足迹 折算因子 支出弹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燕枝 岳晓甜 孙君茂
本文选取了世界上有代表性的3种食物消费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动物性食物消费为主"模式、以印度尼西亚为代表的"植物性食物消费为主"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动植物均衡消费"模式,分析了不同食物消费模式形成的特殊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其经验借鉴,结合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现状和目标,提出了未来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的几点思考,以期为中国居民未来食物消费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物 消费模式 美国 印度尼西亚 日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灵恩 侯鹏 刘晓洁 成升魁
食物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消费活动。践行食物可持续消费模式是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领域呈现出膳食结构变化大、消费方式多元化等特征,同时存在不合理消费带来的健康隐患、食物浪费严重以及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食物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探讨了食物可持续消费的定义、原则、特征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进一步提出了现阶段中国食物可持续消费的实现路径,即立足中国实际,从制度设计、方案制定、示范推广、科普引导和监测评估五个步骤着手构建食物可持续消费模式。本文研究结论指出应当重点关注大中城市和贫困农村等重点区域,并聚焦流动人口和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在居民家庭和餐饮行业等重点领域优先探索构建食物可持续消费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燕 王效科 逯非
生态足迹和水足迹作为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资本利用程度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性指标,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的生态评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食物是人类首要的消费品,其消耗的生态足迹和水足迹将反映维持一个区域的人口基本食物需求所占用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本研究在生态足迹和水足迹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市的现状,重新计算了均衡因子和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等模型关键参数,改进计算方法,计算和分析了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耗的生态足迹和水足迹。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耗人均土地面积达到1.967hm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2.025hm2/人;北京市居民食品消耗人均虚拟水为1023.05m3/人,约为居民消耗实体水的...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水足迹 食物 北京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德明 何红渠
基于2006、2009、2012年统计数据,通过能值生态足迹的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的能源消费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价,并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平均人均可再生能源承载力为5.34ha/人,人均能源消费生态足迹为13.58ha/人,生态盈余为-8.24ha/人,全国各省平均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75。2006—2012年,能源生态赤字呈不断扩大趋势。2006—2012年,全国能源能值效率普遍提高,东部沿海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反映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双导向作用。GDP总量与能源消耗能值线性相关。随着人均GDP增加,能源消耗总能值呈现倒"U"形,单位GDP消耗能源能值下降,居民生活能源能值消耗上升。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依赖能源消耗,但随着经济发展,能源消费效率逐步提高,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先贵 肖玲 马彩虹 韦良焕 高利峰
目的鉴于生态足迹法存在的缺陷,增加新的指标以改进该方法在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不足,构建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新指标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评价法。方法在生态足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4个概念,且制定了相应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形成新的指标体系。结果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球147个国家及中国部分省、市和县作了评价。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可运用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可持续评价。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苗红萍 王晓伟
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以2010年哈萨克斯坦生态足迹为例,结合以往学者研究成果,分析哈萨克斯坦近年来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①2010年哈萨克斯坦人均生态足迹为4.624 2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为6.876 2hm2,人均生态盈余为2.25hm2。②哈萨克斯坦生态安全状况从1992年的很不安全发展到2010年的较为安全。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归功于生产性土地面积的增加。与此同时,鉴于依然严峻的土地荒漠化趋势,土地可持续利用在现在和未来依然是哈萨克斯坦必然要面临和认真对待的主要问题之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道亮 傅泽田
本文基于对可持续食物安全内涵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建立了能反映食物安全水平、质量、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可靠性的指标体系 ;将层次分析法、模糊评判法和综合指数法相结合 ,提出了中国可持续食物安全的综合评判方法 ,并从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个方面对中国食物安全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评估 ,得出了初步的研究结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晓明 曾晓红
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以及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显著地位 ,其食物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尽管许多研究已证明中国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但水资源的短缺可能成为维护其食物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 ,建立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体系 ,是确保中国的食物安全的根本措施之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彦随 吴传钧
21世纪前期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迅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走向国际贸易一体化和进入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人口持续增长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贸易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国内体制和制度的转型,使中国人地矛盾更趋尖锐、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这无疑对中国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和农产品的供需平衡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中国食物安全。论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水土资源态势及其对可持续食物安全的影响,指出水土资源总量短缺及其空间上的不匹配状况将直接影响着中国可持续食物安全,到2030年中国粮食缺口可能在760×108kg左右;实现中国可持续食物安全应立足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土资源 可持续食物安全 中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道亮 傅泽田
分析了可持续食物安全的基本内涵 ,建立了可量化的我国可持续食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我国可持续食物安全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食物安全的水平、质量和可靠性一直稳定提高 ,并基本处于安全状态 ,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则出现波动和下降的趋势。我国食物安全下一步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提高农民收入 ,储备农业生产能力 ,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发展持续农业 ,这是我国未来能否实现可持续食物安全的根本。
关键词:
实证研究 中国 可持续食物安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郑志浩 高颖 赵殷钰
本研究利用2000—2010年全国31省城镇住户调查汇总数据,采用两阶段QUAIDS-QUAIDS模型,估计了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模式与收入的关系,预测了收入增长对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模式演变前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城镇居民食物支出水平将会继续提高,食物支出占居民支出的比重将会继续下降,在外食物支出占食物总支出的比重将会进一步上升,动物性食物支出占食物总支出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水产品支出增长速度将会快于其他食物。
关键词:
城镇居民 食物消费 收入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