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39)
- 2023(17436)
- 2022(15215)
- 2021(14216)
- 2020(11996)
- 2019(27573)
- 2018(27327)
- 2017(52485)
- 2016(28761)
- 2015(32363)
- 2014(32071)
- 2013(31607)
- 2012(28962)
- 2011(25861)
- 2010(25718)
- 2009(23423)
- 2008(22996)
- 2007(19745)
- 2006(17260)
- 2005(14913)
- 学科
- 济(110443)
- 经济(110292)
- 管理(87520)
- 业(78420)
- 企(65775)
- 企业(65775)
- 方法(50115)
- 数学(43635)
- 数学方法(43006)
- 财(32080)
- 农(30850)
- 中国(27665)
- 学(26177)
- 业经(25172)
- 地方(25040)
- 制(23464)
- 环境(20747)
- 务(20664)
- 农业(20661)
- 财务(20583)
- 财务管理(20539)
- 企业财务(19442)
- 和(18407)
- 理论(18118)
- 贸(17592)
- 贸易(17581)
- 易(17023)
- 技术(16951)
- 划(16683)
- 银(16572)
- 机构
- 大学(397586)
- 学院(396372)
- 管理(157051)
- 济(152301)
- 经济(148794)
- 理学(135774)
- 理学院(134182)
- 管理学(131679)
- 管理学院(130949)
- 研究(130329)
- 中国(98132)
- 京(84646)
- 科学(83570)
- 财(73522)
- 农(65810)
- 所(64992)
- 江(61388)
- 业大(61211)
- 中心(60628)
- 研究所(59284)
- 财经(58238)
- 经(52822)
- 范(52718)
- 北京(52422)
- 师范(52161)
- 农业(51302)
- 院(48104)
- 州(47599)
- 经济学(45524)
- 财经大学(43400)
- 基金
- 项目(278449)
- 科学(219037)
- 基金(202320)
- 研究(201723)
- 家(176414)
- 国家(174988)
- 科学基金(150995)
- 社会(126055)
- 社会科(119350)
- 社会科学(119319)
- 省(110063)
- 基金项目(108179)
- 自然(100151)
- 自然科(97624)
- 自然科学(97600)
- 自然科学基金(95799)
- 教育(92422)
- 划(91675)
- 编号(82448)
- 资助(82249)
- 成果(65803)
- 重点(62288)
- 部(60831)
- 发(58702)
- 创(57547)
- 课题(56211)
- 创新(53848)
- 科研(53487)
- 制(52032)
- 教育部(51905)
- 期刊
- 济(165742)
- 经济(165742)
- 研究(111945)
- 中国(79294)
- 学报(65816)
- 科学(59423)
- 农(59181)
- 财(58898)
- 管理(56242)
- 大学(49682)
- 学学(46682)
- 教育(42033)
- 农业(40461)
- 技术(34330)
- 融(33505)
- 金融(33505)
- 财经(28070)
- 业经(27833)
- 经济研究(24583)
- 经(23876)
- 图书(21741)
- 问题(21694)
- 资源(21191)
- 业(20583)
- 版(19763)
- 科技(19191)
- 理论(18621)
- 技术经济(17955)
- 财会(17366)
- 现代(17350)
共检索到577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俊杰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追责制的前提,也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仍面临一些理论难题,编制一套可复制、可操作性强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仍是巨大挑战。借鉴生态足迹思想重新构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理论框架能够解决一些理论难题,也使得编制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基于江西省整体及南昌、吉安、赣州三市数据的试编结果表明,2018年江西省土地资源总权益价值约为118万亿元。在价值总量构成中,林地、耕地、湿地、草地分别约占75%、9%、8%、8%。2018年江西省土地负债价值约3.46万亿元。2018年赣州、吉安、南昌的土地资源权益价值分别为26.77、18.21、4.29万亿元。2018年江西省土地资源价值约是物质资本存量价值的21倍,约是地区生产总值的54倍。这些结果相比现有其他研究更为可信,也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俊杰
依据重要性原则、自然属性原则、存量属性原则、不可再生原则和不重复核算原则,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的资源应该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湿地、水域和矿产六大类。土地资产、权益和负债可以被定义为生态足迹方法中的土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环境负债可以被定义为已消耗的矿产资源。这种界定使得土地资源和矿产(环境)的资产、负债和权益的概念都清晰明了,且其数量和价值核算都变得更容易。使用收益现值法和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法核算土地资源价值,不仅考虑了土地的经济价值,还考虑了其气候调节等方面的非经济价值,从而避免了土地价值低估。基于中国2006—2020年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显示,中国自然资源的权益价值是相应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约68倍,也比物质资本存量高出一个数量级。与其他编制结果的比较可以说明,利用生态足迹方法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可行的,相对简单,可操作性强,且结果比较可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石薇 徐蔼婷 李金昌 汪劲松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促进资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然而,在其编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论文认为:1)自然资源资产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资源,另一种是进入经济体系、参与经济过程的自然资源,只有后者才具有相应的自然资源负债;2)自然资源负债是经济主体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而导致的一种现时义务,其中,过度消耗可以通过设定负债临界值的方法予以确认;3)不同自然资源的负债临界值确认方法不同,以林木资源为例,其负债临界值应为兼顾林木可持续发展以及非经济效益的最大可开采量,将超过最大可开采量的消耗量确认为自然资源负债;4)与自然资源资产相对应,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表式也具有两种形式,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勾稽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薛智超 闫慧敏 杜文鹏 杨艳昭
自然资源负债核算中对资源过耗的界定与核算是当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索编制的关键问题之一,需要确定资源合理利用的标准,进而实现对资源过度消耗的准确度量。本研究以探讨土地资源过耗负债的核算方法为目标,根据城市化进程的区域差异及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利用效率差异,以中国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中各城市群的23个典型中心城市作为样本城市,通过考量建设用地扩张的必要性来间接反映它所侵占的耕地、林地、草地等自然用地的合理性,并以此为依据来界定土地资源过度消耗的指标和阈值,建立了因建设用地扩张导致的土地资源过耗负债的核算方法。该方法以新增建设用地的GDP承载效率和人口承载效率为指标,包括城市发展阶段判定、建设用地扩张合理区间确定和土地资源过耗负债核算三个环节,以期建构以土地资源承载力为标尺、具有地域针对性和发展阶段针对性的负债核算技术,促进形成兼顾城市发展与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利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着重研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主体、目标、路径、报表设计与格式以及基本要素的界定与列报等,并取得了相对科学、深入的研究进展。但目前的研究仍存在基本要素和概念模糊、计量方法不统一、数据获取困难、难以用客观价值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定价、难以保证编报结果对编制目标的适用性、资源核算种类较少、研究成果实践性差、自然资源负债表核算体系不够完善、缺少对相关自然资源信息全面的披露方法等问题。考虑到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对于自然资源各相关基本要素以及概念应做到精准定义,适当扩大报表核算的编制范围,制定统一的编制基础,明确编制的目标方向,强化对理论基础的研究以及对报表信息的利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肖序 王玉 周志方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针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编制过程中出现的编制范围、要素确认以及报表披露等难点与重点问题,文章循序渐进地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进行探索,围绕报表编制的理论基础,科学界定自然资源核算范围,并阐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净资产三大核心要素,利用实物与价值双重核算属性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计量。通过建立一套动静结合的报表体系,包括自然资源资产汇总核算表、自然资源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以及自然资源质量表等,由此形成较为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以期加强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信息披露,帮助政府部门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绩效进行考核。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丰杉 成思思 杨世忠
本文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为研究目标,利用资产负债表的二维分类法结构平衡关系和借贷记账法核算平衡关系,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核算内容分为资源资产、环境负债以及资源权益三部分,并分别确定各个部分的核算内容及其平衡关系,利用案例数据,探索性地编制了实物计量的区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丰杉 成思思 杨世忠
本文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为研究目标,利用资产负债表的二维分类法结构平衡关系和借贷记账法核算平衡关系,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核算内容分为资源资产、环境负债以及资源权益三部分,并分别确定各个部分的核算内容及其平衡关系,利用案例数据,探索性地编制了实物计量的区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伟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能够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信息支撑功能、自然资源资产监测预警功能以及管理决策支持功能,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从2015年开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试编工作,至今已形成了多种编制模式,成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在数据填列、产权归属和责任界定、计量属性与计量范围、价值量核算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就此开展研究,以期从理论与实践方面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江东 付晶莹 封志明 杨艳昭 闫慧敏 潘韬
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应用研究,是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实现政府职能转变、高效管理与科学评价的重大需求,有助于实现对政府职能的有效监管与经济发展质量的科学评估。本文以河北承德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编制工作为基础,基于自然资源科学理论、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库技术,在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的支撑下,通过自动调用数据库中辅助表数据以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分类表核算模型和扩展表核算模型,进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动核算,采用"辅助表-分类表/扩展表-总表"的报表体系结构设计,实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更新的业务化和自动化,形成一套支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可复制、可拓展、可推广的标准化与自动化系统,从而形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系统集成技术方法体系,为后续全国范围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的推广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操建华 孙若梅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的资源管理手段,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成熟的资产负债表管理、遥感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绿色国民经济账户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不断创新,为设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在详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之后,文章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角度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构架、具体的构成科目以及每个科目的核算方法,并从会计核算、监测制度、数据管理、统计制度和评价考核等五个方面对相关的制度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桂花 颜景金
要建立生态文明的国家,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具备责任意识以及战略意识。因此,我国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公布实施了系列环保政策法规,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视角探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基础数据,构筑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评价指标及思路,有助于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对评价党政领导干部的受托责任提供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慧敏 刘娜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考察我国自然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保护和规范利用的重要依据,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持续相协调的生态文明国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出发,概括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内涵与意义;其次,概述浙江省、内蒙古、河北省和深圳市四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现状并指出试点地区的经验启示;最后,将其编制步骤具体归纳为五步,并以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为参照,结合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分析,建立了自然资源利用指标和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两个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评价提供方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青龙 郭丕斌
【目的】为弥补已有核算只关注传统自然资源的不足,进一步充实、发展中国独有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理论,探索编制纳入环境容量资源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方法】与中国污染物排放控制实践紧密结合,对纳入环境容量资源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理论进行分析,以山西作为资源与环境容量载体的水为例,编制2018—2020年山西省水资产负债表。【结果】(1)中国污染物排放控制实践为环境容量资源纳入核算提供了现实可行性;(2)环境容量资源纳入核算后,资产核算包括传统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资源两大类,负债核算包括资源过耗和生态破坏两大类,环境损害归为环境容量资源过耗负债核算;(3)2018—2020年,山西省累计超额使用水环境容量资源资产42.25亿元,水资产负债差额期末(累计)值为79.73亿元;研究时段山西省使用水环境容量资源资产547.50亿元,占同期使用水资产价值的53%。【结论】可以将环境容量资源作为资产大类纳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理论应该与中国自然资源管理实践紧密联系;与自然资源使用总量控制制度相结合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理论的可行突破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