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47)
- 2023(9478)
- 2022(8248)
- 2021(7853)
- 2020(6600)
- 2019(15308)
- 2018(15163)
- 2017(29358)
- 2016(15674)
- 2015(17465)
- 2014(16970)
- 2013(16518)
- 2012(14943)
- 2011(13088)
- 2010(12631)
- 2009(10978)
- 2008(10219)
- 2007(8121)
- 2006(6691)
- 2005(5421)
- 学科
- 济(62745)
- 经济(62693)
- 管理(44246)
- 业(38647)
- 企(30683)
- 企业(30683)
- 方法(30315)
- 数学(27657)
- 数学方法(27216)
- 农(17803)
- 财(15266)
- 地方(14701)
- 中国(13582)
- 环境(13468)
- 学(12948)
- 业经(12529)
- 农业(12144)
- 土地(9936)
- 务(9884)
- 财务(9850)
- 财务管理(9830)
- 和(9441)
- 贸(9223)
- 贸易(9219)
- 企业财务(9195)
- 划(9176)
- 技术(8942)
- 易(8900)
- 制(8799)
- 理论(8390)
- 机构
- 学院(201085)
- 大学(200251)
- 管理(82402)
- 济(79395)
- 经济(77713)
- 理学(72217)
- 理学院(71403)
- 管理学(69960)
- 管理学院(69572)
- 研究(62519)
- 中国(47681)
- 京(42289)
- 科学(39360)
- 财(34683)
- 农(31891)
- 中心(31854)
- 业大(31479)
- 江(29035)
- 财经(28845)
- 所(28737)
- 范(26727)
- 师范(26475)
- 研究所(26441)
- 经(26412)
- 北京(25560)
- 农业(24831)
- 院(24416)
- 经济学(24214)
- 州(23080)
- 经济学院(22134)
- 基金
- 项目(150888)
- 科学(120050)
- 基金(110989)
- 研究(110088)
- 家(96659)
- 国家(95897)
- 科学基金(83960)
- 社会(70526)
- 社会科(66856)
- 社会科学(66839)
- 基金项目(60118)
- 省(58705)
- 自然(55497)
- 自然科(54098)
- 自然科学(54088)
- 自然科学基金(53046)
- 划(50197)
- 教育(50050)
- 资助(44230)
- 编号(44135)
- 重点(33729)
- 部(33254)
- 成果(33013)
- 发(32598)
- 创(31792)
- 创新(29785)
- 国家社会(29569)
- 科研(29477)
- 课题(29362)
- 教育部(28606)
共检索到279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颖 陈伟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通过一定区域内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对比可以很好地反应区域生态状况。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进行预评估,为其提供科学依据。首先通过对2003到2011年巩义市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得出生态赤字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巩义市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然后预测出规划目标年人均生态足迹消费为3.1555 hm2/人,并利用规划中各类用地指标计算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863 hm2/人,得出规划目标年2020年的生态赤字为2.8692 hm2/人,说明在规划期巩义市生态环境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规划决策中应当尽量减少对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春玲 秦明周 闫艳
土地生态位作为生态学重要理论之一,可用来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的情况。文章以巩义市2001~2007年的农用地、建设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为参考,运用生态位理论模型和spss13.0统计软件,通过分析和比较,结论为:(1)巩义市农用地和非农用地生态位差较大,说明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的速度和强度加剧;(2)农用地内部中只有园地生态位逐年增高,而耕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生态位逐年降低,说明目前农用地的利用和建设用地相比,处于弱势地位;(3)与林地相比,园地的利用趋势较强,发展趋势好;(4)从整体上看,园地和林地的态势差逐年提高。
关键词:
生态位 土地利用结构 巩义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符海月 李满春 毛亮 刘永学
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势必要求对未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影响进行全面、科学、定量的评价。目前,生态足迹及其相关模型已延伸至诸多领域,但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研究尚少。论文以廊坊市为例,通过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率和剪刀差,分析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规划实施期(1997—2004年)和规划影响期(2005—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及差异,进而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成效。研究结果表明:①规划期(1997—2010年)廊坊市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向发展趋势,人均生态赤字持续增加;②规划期(1997—2010年)廊坊市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克宁 赵珂 赵举水 曹志宏 朱嘉伟 吕巧灵 张雷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区域实际确定安阳市各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根据安阳市规划期内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预测安阳市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初步方案实施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变化,评价实施规划将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结果:安阳市2004—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初步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方案的实施将给安阳市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研究结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引入,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对正确制定土地利用决策具有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白钰
采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效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①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规划期内,天津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的总额增加,但人均值和万元GDP生态足迹持续降低,表明上轮规划实施的生态效用的主要负荷来自于人口的剧增;②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2020年远期规划目标期的各项评价指标延续了1996—2010年的变化特征,生态足迹的供需更趋于平衡,生态压力依旧保持在可承受范围内;③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评价和目标预测范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旭 李晓兵 符娜 李超
战略环境评价以其高层次和直接性的特点,被运用到政策和计划、规划的评价上。战略环境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上的应用研究已经广泛的开展,本文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引入到战略环境评价中来,使其作为评价方法对北京市1996年~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规划期内增加了23.90×108元,规划起到了增加生态效益的效果。然而由于人口增长速度快,规划期间内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则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力度滞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为缓解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下降的趋势,则需要对规划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补充,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而2006年的土地利用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田志强 王亚华 尚津津 乔伟峰 徐刚
研究目的:探索一套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城市中心城区扩展监测评估的技术方法,丰富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历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成果中的建设用地变化图层,通过设定评估范围,从中心城区扩展的规模强度、布局的合规性与集中度、指标使用情况等方面评估规划实施情况及用地扩展情况。研究结果:淮南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展规模突破年均规划控制量,规划指标使用比例较高,虽然扩展强度放缓,但扩展规模亟需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布局在集中评估范围内,并符合空间管制分区要求,说明集中度高、合规性强。研究结论:该方法可以对城市中心城区的规划实施及...
关键词:
土地规划 中心城区扩展 监测评估 淮南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丹 韩书成 张燕纯 易森鹏
[目的]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重要途径。为了对广州市土地利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结合其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选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社会经济状况和环境资源承载力4项一级指标及15项二级指标,建立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指标体系。[方法]通过SPSS19.0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前4个主成分,并将其作为新的样本数据,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广州市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结果]根据聚类分区结果,将广州市分为4类土地利用区:中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丹 韩书成 张燕纯 易森鹏
[目的]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重要途径。为了对广州市土地利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结合其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选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社会经济状况和环境资源承载力4项一级指标及15项二级指标,建立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指标体系。[方法]通过SPSS19.0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前4个主成分,并将其作为新的样本数据,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广州市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结果]根据聚类分区结果,将广州市分为4类土地利用区:中心发达区,包括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和越秀区;综合发展区,包括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区和从化区;重点潜力区即南沙区;资源组合区是(新)黄埔区。根据各分区的差异性,提出各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结论]根据各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及土地利用状况,将广州市分为4类土地利用区具有合理性,能为广州市今后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牛强 伍磊 刘悦 张伟铭 李皓晟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价值观,但当前对于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却缺乏定量评估的相关方法。论文对谢高地等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做了一定改进,并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多情景评估和优选,定量评估规划干预带来的生态效益。首先,认为生态服务价值受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服务效能这两个维度的复合作用,并探索了生态服务效能的修正指标和修正系数。其次,解析了国土空间规划作用于这两个维度的途径,即通过用地布局规划改变土地利用类型、通过生态措施影响生态服务效能,从而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多方案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以及优选优化思路。最后,结合武汉市法泗街道案例的应用示例,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与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牛强 伍磊 刘悦 张伟铭 李皓晟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价值观,但当前对于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却缺乏定量评估的相关方法。论文对谢高地等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做了一定改进,并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多情景评估和优选,定量评估规划干预带来的生态效益。首先,认为生态服务价值受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服务效能这两个维度的复合作用,并探索了生态服务效能的修正指标和修正系数。其次,解析了国土空间规划作用于这两个维度的途径,即通过用地布局规划改变土地利用类型、通过生态措施影响生态服务效能,从而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多方案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以及优选优化思路。最后,结合武汉市法泗街道案例的应用示例,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与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妍 师学义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法,预测了规划方案实施前后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变化,评价了规划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以晋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结果显示:该评价方法实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有一定推广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贾克敬 徐小黎 何春阳 赵媛媛
研究目的:评估玉树地震对震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建议。研究方法:卫星遥感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和社会调查。研究结果:灾区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生态功能价值高、结构封闭和不易恢复3个基本特征;此次地震明显影响了区域高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其中,草地生态系统损失最为严重。研究结论:灾后玉树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应坚持"生态先行",在充分考虑灾区生态承载力基础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并注意与生态移民、特色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机结合。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宏 邓红蒂 王恒
采用资料比较与归纳分析方法,总结了上轮规划实施评价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需求、围绕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建设目标,提出在《土地管理法》修订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条例》研究制定中,明确涉及规划实施评估的条款;对规划实施评估的目的、时限、主体、程序予以规定;并依据规划层级的不同功能定位和评估需求,开展工作体系与技术体系等基础建设工作,为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完善规划体系和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艳粉 刘科问 陈伟强
为了解决新农村规划中的核心问题——中心村建设选址,以巩义市西村镇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运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村庄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GIS空间分析得到各村评价参数;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计算村庄潜力评价综合分值;运用聚类分析确定村庄分级;最后用Voronoi图分割势力范围,验证村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影响村庄潜力的主要因素有区位条件、村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服务设施完善度及村庄集聚度;(2)西村镇村庄可以划分4个等级层次;(3)中心村类型主要分为规模经济型和集聚经济型;(4)运用AHP和GIS模拟出的村庄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可为新农村规划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