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31)
- 2023(14480)
- 2022(12366)
- 2021(11677)
- 2020(9901)
- 2019(23032)
- 2018(22899)
- 2017(44298)
- 2016(24235)
- 2015(27033)
- 2014(27261)
- 2013(26866)
- 2012(24547)
- 2011(22158)
- 2010(22083)
- 2009(20226)
- 2008(19989)
- 2007(18061)
- 2006(15618)
- 2005(13652)
- 学科
- 济(100137)
- 经济(100043)
- 业(70488)
- 管理(65860)
- 农(49502)
- 企(48752)
- 企业(48752)
- 方法(44447)
- 数学(39689)
- 数学方法(39129)
- 农业(32668)
- 财(25403)
- 业经(24457)
- 中国(24087)
- 地方(22960)
- 学(19912)
- 制(19774)
- 贸(18477)
- 贸易(18471)
- 易(17953)
- 环境(16710)
- 务(15671)
- 财务(15608)
- 财务管理(15561)
- 企业财务(14633)
- 理论(14614)
- 银(14366)
- 银行(14329)
- 技术(14217)
- 和(14147)
- 机构
- 学院(339186)
- 大学(331871)
- 济(136428)
- 经济(133457)
- 管理(130774)
- 理学(113209)
- 理学院(111980)
- 管理学(109898)
- 管理学院(109266)
- 研究(107946)
- 中国(83715)
- 农(72005)
- 京(68924)
- 科学(68619)
- 财(60880)
- 业大(56252)
- 农业(55495)
- 所(54310)
- 中心(53349)
- 江(53166)
- 研究所(49244)
- 财经(48456)
- 范(44043)
- 经(43950)
- 师范(43573)
- 北京(42439)
- 州(41565)
- 经济学(40853)
- 院(38762)
- 经济管理(37407)
- 基金
- 项目(229442)
- 科学(179758)
- 研究(168218)
- 基金(164743)
- 家(143226)
- 国家(141952)
- 科学基金(122030)
- 社会(105162)
- 社会科(99289)
- 社会科学(99262)
- 省(93184)
- 基金项目(88158)
- 自然(79518)
- 自然科(77537)
- 自然科学(77518)
- 教育(77057)
- 划(76297)
- 自然科学基金(76104)
- 编号(70215)
- 资助(67078)
- 成果(55059)
- 重点(51490)
- 发(50583)
- 部(50093)
- 创(47727)
- 课题(47591)
- 创新(44618)
- 科研(44370)
- 大学(42885)
- 国家社会(42814)
- 期刊
- 济(153551)
- 经济(153551)
- 研究(91541)
- 农(71736)
- 中国(64173)
- 学报(53342)
- 财(48709)
- 科学(48656)
- 农业(48456)
- 管理(43074)
- 大学(41084)
- 学学(39023)
- 教育(33059)
- 业经(32002)
- 技术(31628)
- 融(30970)
- 金融(30970)
- 业(24056)
- 财经(22878)
- 问题(22174)
- 经济研究(21679)
- 经(19653)
- 版(18731)
- 资源(17222)
- 技术经济(16879)
- 统计(15896)
- 图书(15632)
- 农村(15475)
- 村(15475)
- 经济问题(15345)
共检索到493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舒肖明 杨达源 董杰 唐继刚 周彬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定量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方法。文章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建立以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的农产品生产种植结构优化模型,提出通过计算比较主要农产品的产值足迹的方法来优化山区农业结构;以大别山区岳西县200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岳西县的主要农产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茶叶、水果、禽肉与蔬菜的产值足迹是最低的,其经济生态效益最高,而水产品、油料、羊肉与玉米的产值足迹是最高的,其经济生态效益最低。文章对山区农产品结构优化的探讨可以为山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同时也为山区树立科学发展观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山区 农产品 结构优化 岳西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肖明 杨达源 董杰
由加拿大生态学家WilhamRees和他的学生Wackernagel提出的生态足迹理论是一种定量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方法。以岳西县200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岳西县2002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岳西县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69494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71222hm2,人均生态盈余为0.076280hm2,岳西县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同时,通过与全国平均生态足迹比较发现,岳西县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基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的资源利用效益低、生态成本高的发展状态。对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供给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岳西县简单粗放的农业经济模式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不利于可...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山区 可持续发展 岳西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符国基
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方法和农产品结构优化模型,对海南省2003年主要农产品产值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蕃薯、土烟、蔬菜、瓜类、水果、禽肉、菠萝、荔枝、柑桔橙、龙眼、芒果、橡胶、咖啡、茶叶、胡椒、腰果的产值足迹最低,其生态经济效益最高;糖蔗、奶类、禽蛋、香蕉的产值足迹较低,其生态经济效益较高;猪肉、淡水产品的产值足迹高,其生态经济效益低;谷物、大豆、海产品、槟榔的产值足迹较高,其生态经济效益较低;油料、牛肉、羊肉、木材的产值足迹最高,其生态经济效益最低。为提高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应优先发展林业(除木材业外),积极发展农产品种植业,限制发展畜牧业和木材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爱玲
抢抓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战略机遇,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实现农产品绿色营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湖北省大别山区实施特色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别山区 特色农产品 绿色营销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海琼 任全玉
首先阐述了湖北大别山区特色农产品资源及物流现状,接着分析了湖北大别山区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提出了要实现大别山特色农产品物流信息化。
关键词:
大别山 特色农产品 物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高荣丽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发展旅游的优越条件。文章对豫南大别山区的旅游扶贫生态绩效进行实证探讨,显示豫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反映了豫南大别山区在旅游扶贫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旅游扶贫对水、大气、土壤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对噪音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不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雪云 时浩楠
文章运用非径向超效率DEA模型对集中连片特困区典型之一的大别山区36个县市的电商扶贫效率进行测度,进一步通过空间趋势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大别山区电商扶贫效率的空间特征,最后结合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别山区的电商扶贫效率整体上仍相对较低,且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大别山区电商扶贫效率具有西高东低、南北低中部高的的空间分布趋势,同时伴有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的特点,并以冷点、温点与次热点地区分布为主;人力资本水平、财政支持力度与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是影响大别山区电商扶贫效率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资明贵 张春燕 罗静 周怡
文章构建人—居—业协同视域下县域福祉分析框架,以大别山区27县(市、区)为研究区域,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县域福祉水平,采用泰尔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刻画了县域福祉水平的时空格局,并剖析了研究区域福祉指数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理。研究发现:(1)2011—2020年,各县的福祉指数值分布在0.151~0.554间,整体而言,该区县域福祉指数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随着时间的变迁,各县福祉指数的差异性正逐步缩小。(2)在不同时间节点,以大别山走向为轴,东北一侧县域的福祉水平相对较高,且相对较高水平福祉指数的县域大多分布于研究区的外围地区,县域福祉指数等级均体现为稳定或向上变化。(3)县域福祉的时空差异特征是多个影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战略、主体、客体、动力与互馈5个层面的力量在不同时期对福祉水平发挥着差异化的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俊 杨钢桥 李争
以大别山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塔吉特-总绝对方差最小模型(Target-MOTAD)分析了生态脆弱地区农户风险状态下耕地投入要素配置的优化途径。研究表明:调查区域农户耕地投入要素结构和耕地利用结构有优化空间,典型农户在现有耕地资源条件下可以通过耕地投入要素配置及耕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来增加其农业收入,而不需要通过扩大垦殖规模来实现农业收入增长目标。因此生态脆弱地区农户在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提高耕地利用程度,优化投入要素的配置结构,避免由于扩大垦殖规模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顾寒月 王群 杨万明
适应性循环是社会-生态系统经历开发、保护、释放、更新的过程,可表征社会-生态系统发展趋势。文章基于旅游地恢复力、潜力以及连通度三要素,指出Holling和Tsao适应性循环模型的局限性,对其病态陷阱进行完善,并提出阶段判定的量化指标,揭示阶段转化的主导因素。根据修正后的理论模型,以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较为敏感的贫困山区金寨县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10—2017年间的恢复力、潜力以及连通度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和预测旅游地适应性循环阶段及转化趋势,验证修正后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金寨县目前处于贫困陷阱,根据当前转化条件,未来将趋向于赌博陷阱;受政策的影响也可能进入开发阶段或保护阶段,若发展过程中避免陷阱可能带来的资源浪费,适应性循环将呈良性运行。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春燕 罗静
在森林覆盖下的林场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或农村社区的"表露于外"而"备受关注",随着林场禁伐和国营林场的转制改革,林场社区原本在事业单位建制下的"身份优越"和"工资丰厚"越发与现实相悖,也越发坠入贫困的"深渊".基于为期2年的跟踪调查,在梳理薄刀峰林场旅游和社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旅游驱动下的社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薄刀峰林场社区空间形态及其空间组织的演进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旅游已成为薄刀峰林场社区经济发展,尤其是精准扶贫的主要依靠.但由于长期依赖于"打工经济",外出务工依然是薄刀峰林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锋
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是湖北大别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湖北大别山区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推进板块基地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农村中介组织、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加强生态文明等措施。
关键词:
生态农业产业化 优势 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畅
本文联系当前扶贫开发实际,以安徽大别山区为例,分析了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扶贫开发的具体结合形式。本文认为,以扶贫开发为基础手段,拓展和深化农业功能,是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以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对贫困地区创新扶贫开发具有政策借鉴意义。
关键词:
现代农业 扶贫开发 大别山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大贵
:2 0世纪 90年年代 ,大别山区的社会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交通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 ,整个内山地区也被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动脉所环抱 ,然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还无法与周边地区相比。从分析大别山交通现状着手 ,认为大别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是区内交通的落后。指出由于区位、地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行政隶属上的限制 ,大别山区内部出山通道少 ,公路路况差 ,路网连接率低 ,缺少综合运输网络 ,使得内山地区很少受到交通大动脉的影响 ,正如一三角阴影区覆盖其上。然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其一是改善内山公路路况 ;其二是加强内部协作 ,提高内山公路联接率 ;第三是建立综合运输网络...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罗芳 夏庆利 邓高燕
基于社会历史原因,大别山区被分割成几个行政区,既破坏了自然景观在游客面前的完整呈现,又削弱了其旅游开发价值,因此,以区域旅游合作为手段,提高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大别山区选择了竞合联动发展的模式。基于有限博弈与无限博弈方法,研究分析了大别山区域旅游竞合机制,结果表明,自由竞争的均衡为非帕累托最优的策略组合,而机制化后的均衡实现了最优的合作稳态。
关键词:
旅游 竞合 博弈 大别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