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41)
- 2023(16780)
- 2022(14478)
- 2021(13623)
- 2020(11260)
- 2019(26222)
- 2018(26022)
- 2017(50611)
- 2016(27132)
- 2015(30584)
- 2014(30457)
- 2013(30035)
- 2012(27422)
- 2011(24497)
- 2010(24321)
- 2009(22048)
- 2008(21084)
- 2007(18432)
- 2006(16262)
- 2005(13702)
- 学科
- 济(111908)
- 经济(111793)
- 业(76527)
- 管理(73843)
- 企(54195)
- 企业(54195)
- 农(50421)
- 方法(48581)
- 数学(42785)
- 数学方法(42210)
- 农业(33595)
- 中国(29280)
- 地方(27749)
- 业经(26982)
- 财(25521)
- 学(23313)
- 制(19550)
- 环境(19470)
- 贸(18349)
- 贸易(18337)
- 易(17734)
- 理论(16795)
- 技术(16624)
- 和(16304)
- 发(15861)
- 务(15135)
- 财务(15065)
- 划(15052)
- 财务管理(15030)
- 银(14526)
- 机构
- 学院(376696)
- 大学(374166)
- 管理(151459)
- 济(148650)
- 经济(145329)
- 理学(132353)
- 理学院(130856)
- 管理学(128412)
- 管理学院(127733)
- 研究(124083)
- 中国(92537)
- 京(79225)
- 科学(79180)
- 农(75728)
- 财(64066)
- 业大(62478)
- 所(60891)
- 中心(58797)
- 农业(58052)
- 研究所(55831)
- 江(55131)
- 财经(52070)
- 范(50836)
- 师范(50426)
- 北京(49111)
- 经(47697)
- 院(45333)
- 州(44830)
- 经济学(43623)
- 经济管理(41093)
- 基金
- 项目(269436)
- 科学(212087)
- 研究(196334)
- 基金(195611)
- 家(170545)
- 国家(169122)
- 科学基金(146037)
- 社会(124118)
- 社会科(117312)
- 社会科学(117282)
- 基金项目(105618)
- 省(105590)
- 自然(95664)
- 自然科(93317)
- 自然科学(93294)
- 自然科学基金(91556)
- 教育(88569)
- 划(88368)
- 编号(81067)
- 资助(78788)
- 成果(63328)
- 重点(59806)
- 部(58599)
- 发(58111)
- 创(55539)
- 课题(54198)
- 创新(51822)
- 科研(51286)
- 国家社会(50977)
- 教育部(49881)
- 期刊
- 济(163227)
- 经济(163227)
- 研究(105258)
- 农(74758)
- 中国(70289)
- 学报(60390)
- 科学(56400)
- 农业(50919)
- 管理(50086)
- 财(47019)
- 大学(46599)
- 学学(44171)
- 教育(37847)
- 技术(32521)
- 业经(32334)
- 融(31350)
- 金融(31350)
- 业(24494)
- 问题(24206)
- 财经(23618)
- 经济研究(22987)
- 经(20125)
- 资源(19898)
- 版(19633)
- 图书(19508)
- 科技(18799)
- 技术经济(17495)
- 理论(17400)
- 现代(17121)
- 业大(16553)
共检索到539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欣 蔡银莺 张孝宇 张安录
论文以区域农田生态服务价值为基础,以经济发展程度、区域农田生态赤字/盈余与区域提供的生态承载力比值为调节系数,建立农田生态补偿空间转移模型,基于农田生态账户的概念从县(市、区)级层面对武汉城市圈48个县(市、区)的农田生态补偿空间转移额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武汉城市圈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75.00×108元,涉及农田生态补偿空间转移额2.31×108元。2 48个县(市、区)中,24个为农田生态支付区,支付区中武昌区的支付量最大,达到5 967.92×104元,最小为14.94×104元(铁山区);24个受偿区中最大受偿额为238.91×104元(黄陂区),最小为5.14×104元(英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欣 蔡银莺 张安录
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和粮食安全模型,从县级层面对跨区域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48个县(市、区)有38个县(市区)应该支付生态补偿,为支付区。其中武昌区的支付量最大,达到6 825.78×104元,最小的是为崇阳县,应支付2.83×104元;其他10个县(市、区)应该获得生态补偿,为受偿区。受偿区中最大的是安陆市,受偿额为140.65×104元,最小的是汉南区,受偿额为5 954元。跨区域农田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额度占到各自财政收入的比例为0.01%—4.71%不等,纳入生态补偿后的绿色财政收入排名较之前相比有一定幅度的变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欣 蔡银莺 张安录 余亮亮
区域农田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农地保护矛盾的重要机制,而补偿区域的划分是进行跨区域农田生态补偿的前提。本文在对武汉城市圈48个县(市、区)进行农田生态足迹/承载力计算的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进行农田生态补偿类型区划分,并提出生态补偿优先级指数作为武汉城市圈进行跨县域农田补偿先后顺序确立的依据。结果表明:2008年武汉城市圈的农田生态足迹为858.26×104hm2/cap,生态承载力为755.54×104hm2/cap,总体上呈现出农田生态赤字的状态,赤字面积为102.72×104hm2/cap,武汉城市圈农田生态足迹和农田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均非常不均衡。依据农田生态盈亏值,划分农田生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恬 胡伟艳 魏安奇 George A.Karnwie
科学合理地选择空间区位划定基本农田对提高耕地保护效率,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在确保耕地质量的前提下,考虑耕地的空间稳定性及其尺度内的水平作用和尺度之间的垂直作用,运用EB修正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叠加分析方法,从市级、区县、乡镇三个尺度开展基本农田空间区位选择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建设占用耕地是影响基本农田空间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存在单尺度内的空间聚集和分散以及不同尺度之间的作用等特征。根据不同尺度的LISA图发现,LH类型区耕地的建设用地需求高,空间稳定性差,容易发生非农转化;而LL类型区耕地的建设用地需求低,耕地空间稳定性好,不易发生非农转化。将研究区划分为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四个区域,其中较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可作为基本农田的较适宜和适宜划定区域,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黄梅县刘佐乡、孝昌县花园镇、汉川市田二河镇、蔡甸区永安街道等,该结果与单尺度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璐迪 曾晨 焦利民 刘钰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建设的背景下,客观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状态,是当前我国生态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之一。高密度的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超负荷的压力,通过生态承载力的分析能够定量测度这种状况,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8年和2013年武汉城市圈各县域单元的生态足迹/承载力,并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各县域单元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生态足迹逐年增加,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相对较小,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根据生态足迹/承载力进行跨区县生态补偿测算,得到2008年和2013年武汉城市圈48个县域的转移支付情况,表明如果运用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整个区域能够达到生态系统供给和需求动态平衡的目标,缓解武汉城市圈的生态压力,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璐 董捷 徐磊 张俊峰
开展功能区土地利用碳收支评估并构建碳补偿分区优化框架,对于制定适应各功能区低碳策略、指导补偿额度流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武汉城市圈县域为基本单元,在分析主体功能区划下土地利用碳收支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借助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SOM-K-means模型、二维关联矩阵等方法,对武汉城市圈进行了碳补偿类型区划分及优化。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各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地区差异显著,呈现"西高东低,中心最高"空间分布格局;主体功能区划下土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均具有明显空间分异特征,碳吸收与碳排放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对空间分布趋势;武汉城市圈共有16个碳补偿支付区、11个碳补偿获补区以及12个碳补偿平衡区;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目标,最终形成7类碳补偿空间优化区,并对每一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低碳发展方向及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银莺 张安录
农业环境政策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激励乡村适宜景观地保护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克服农田生态环境供给的不足,鼓励农户逐渐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的方向发展。以武汉市农户的调查为实证,应用意愿调查法构建模拟的农田生态补偿政策及交易市场,从减少农业负外部性行为,对农民放弃一定程度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施用所带来的损失给予补偿的角度,测算出农户对农田生态环境补偿的意愿及额度。研究表明:①当化肥农药施用在减少50%、100%等不同的限制标准下,受访农户愿意生产及供给农田生态服务的人数比例在69.32%~85.25%,并认为政府应分别向农户补偿3 928.88~8 367.00元/hm2.a,与农户按生产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欣 蔡银莺
选择交易成本低、具有操作性的补偿方式,实现农田生态产品的市场运作,是农田生态补偿制度实施的关键。利用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武汉市农户对不同农田生态补偿方式的认知、选择以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政府补偿方式在农田生态补偿领域的缺陷及引进市场方式的建议。研究表明:(1)武汉市农户对农田生态补偿的认知程度较低,仅有10.71%的受访农户听说过生态补偿、生态危机等概念;(2)49.02%农户对现行的现金补偿方式不太满意,认为补偿金额太低,94.65%的受访者更倾向于接受更高额度的现金补偿方式;(3)农户对现金、实物、技术(智力)、政策等农田生态补偿方式的选择偏好受其性别、年龄、家庭人口、家庭年收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沈萌 甘臣林 陈银蓉 梅昀
本文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理论模型,利用武汉城市圈483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主观决策因素。结果表明:1)行为态度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意向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感知行为控制,而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控制力较弱;2)经济收益是农户农地转出的最大动力,而就业保障程度则是农户农地转出的最大阻力,感知风险对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具有负向影响;3)农户对同伴的信任度明显高于对村集体的信任度;4)受制于村集体的统一流转,农户的自我决策能力较弱,对行为意向的作用不明显。因此,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本文建议建设因地制宜的租金制度,促进农地信息交易平台的建立,同时优化务工环境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切实保护农民的权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银蓉 王晓妹 梅昀
将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转化为行为,使其意愿与行为统一起来,是解决耕地保护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把社会嵌入理论运用到农户耕地保护中,采用二元Logit模型测算社会嵌入因素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程度,借助ISM模型进一步探究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1)农户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农业收入占比、耕地面积、政策宣传、经济产出价值认知、社会保障价值认知、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强连接网络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具有显著影响;(2)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耕地面积和政策宣传是深层根源因素,这些根源因素通过影响农业收入占比、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和强连接网络,进而影响农户经济产出价值认知和社会保障价值认知这两个驱动农户耕地保护意愿与行为发生悖离的表层直接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银莺 余亮亮
重点开发区域农户参与农田保护性耕作的机会成本极大,农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刻不容缓。本文以武汉市为实证,从保护性耕作的视角入手,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探讨了重点开发区域农田生态补偿农户受偿额度,在此基础上,通过Tobit回归模型检验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化肥、农药的减少比例从50%,农户的受偿额度分别由4 687.50元/(hm2·a)、4 750.05元/(hm2·a)增加到7 720.65元/(hm2·a)、10 227.30元/(hm2·a),且在同等减少比例下,农户对农药减少的受偿额度要大于化肥减少的受偿额度;2性别、距离城镇远近、改善农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贵 王占岐 杨俊 姚小薇
以2012年武汉城市圈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出城市圈内城市质量、城市间引力矩阵和城市发展潜力值;结合基准地价对城市发展潜力值进行空间结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准地价同城市发展潜力指数具有极强相关性,说明引力模型在地价空间结构研究中具有适用性;通过对工业地价异常值的修正,说明引力模型不仅可以用来对已有基准地价合理程度进行检验,同时,也能对未知基准地价的城市进行地价水平预测,为城市地价评估方法在理论上作有效的补充。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周峰 李朋 胡元平 陶良 刘力 徐聪
湖泊作为武汉市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定量评估城市湖泊生态功能价值演变,能够为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湖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撑。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实地调查数据对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汉阳湖群进行了生态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表明:(1)汉阳湖群的生态功能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生物多样性维持>水源涵养>科研教育>休闲娱乐>净化环境>气候调节,调节功能价值平均占比高达85.15%,对汉阳湖群生态价值的贡献最大,表明城市湖泊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2)汉阳湖群的生态功能价值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99 824.65万元下降为2020年的75 468.06万元,下降率为24.40%,湖泊生态系统功能仍面临严重威胁;(3)湖泊沉积物是湖泊固碳功能的主要贡献者,湖泊固碳价值仍有较大的发掘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一萍
与发达地区相比较,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处于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状态,这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体系,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是不相符的。文章选取武汉城市圈中的黄冈市为例,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由点及面对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 黄冈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华丽 杨云彦
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研究是解决我国宏观与区域人口布局的重大课题。已有的研究多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研究尺度涉及国家级、省级以及市县级,较少涉及城市圈的人口功能分区。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的基于行政区划的人口发展功能区为参比,在对统计型人口数据进行空间化的基础上,以人口数据与地理数据的叠加分析结果为基本依据,通过建立人口与耕地、水体和高程的决策树,探索一种全新的人口功能分区路径,并对两种人口功能分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和传统的基于行政区划的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结果相比,基于人口数据空间化技术的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结果在总体上与前者吻合,同时具有如下优势:一是在分区方法上摈弃了诸多的指标计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