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2)
- 2023(15495)
- 2022(13547)
- 2021(12421)
- 2020(10469)
- 2019(23899)
- 2018(23594)
- 2017(46014)
- 2016(24584)
- 2015(27595)
- 2014(27392)
- 2013(27148)
- 2012(24775)
- 2011(22428)
- 2010(22352)
- 2009(20347)
- 2008(19298)
- 2007(16493)
- 2006(14570)
- 2005(12438)
- 学科
- 济(119745)
- 经济(119637)
- 管理(71693)
- 业(65184)
- 企(54263)
- 企业(54263)
- 方法(49749)
- 数学(43582)
- 数学方法(43021)
- 农(27088)
- 地方(26766)
- 中国(26025)
- 业经(24623)
- 学(23837)
- 财(23782)
- 环境(19268)
- 农业(18313)
- 和(17025)
- 制(16887)
- 理论(16678)
- 贸(16495)
- 贸易(16486)
- 地方经济(16276)
- 技术(16046)
- 易(15887)
- 产业(15329)
- 划(15174)
- 务(14949)
- 财务(14878)
- 财务管理(14846)
- 机构
- 大学(349437)
- 学院(349324)
- 济(149063)
- 经济(146104)
- 管理(141437)
- 理学(123452)
- 理学院(122118)
- 管理学(119949)
- 管理学院(119324)
- 研究(117160)
- 中国(84457)
- 京(73425)
- 科学(71290)
- 财(63355)
- 所(57018)
- 中心(52578)
- 研究所(52188)
- 财经(51887)
- 农(51742)
- 业大(51157)
- 江(49140)
- 经(47212)
- 北京(46045)
- 经济学(45483)
- 范(45150)
- 师范(44767)
- 院(43255)
- 经济学院(40777)
- 农业(40124)
- 州(39821)
- 基金
- 项目(244422)
- 科学(193298)
- 研究(178729)
- 基金(178297)
- 家(154477)
- 国家(153273)
- 科学基金(133000)
- 社会(114460)
- 社会科(108637)
- 社会科学(108610)
- 省(95122)
- 基金项目(95110)
- 自然(86143)
- 自然科(84059)
- 自然科学(84040)
- 自然科学基金(82494)
- 教育(81267)
- 划(79684)
- 资助(73311)
- 编号(72117)
- 成果(56476)
- 重点(54278)
- 部(53759)
- 发(52998)
- 创(50625)
- 课题(48926)
- 国家社会(47296)
- 创新(47251)
- 教育部(46467)
- 科研(46374)
- 期刊
- 济(163461)
- 经济(163461)
- 研究(102813)
- 中国(59901)
- 管理(52515)
- 学报(51820)
- 科学(49292)
- 财(47331)
- 农(46146)
- 大学(40084)
- 学学(38030)
- 教育(33397)
- 农业(32448)
- 技术(32147)
- 经济研究(26770)
- 业经(25910)
- 财经(25349)
- 融(25150)
- 金融(25150)
- 经(21822)
- 问题(21152)
- 技术经济(18739)
- 科技(16771)
- 统计(16534)
- 理论(16349)
- 图书(16324)
- 业(16310)
- 资源(16189)
- 现代(16118)
- 商业(15700)
共检索到499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大为
文章对马克思的生态理论进行回顾,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为基础,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最大化为依据,在三次产业划分的基础上,完善和拓展了产业分类方法,增加了第四产业——知识产业和第五产业——环境产业,从而形成基于生态经济的五次产业分类方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国强 王世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路征 李睿
社群经济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已成为促进农村和偏远落后地区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和典型实践,从社群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中的应用视角讨论了社群经济的类型,认为目前影响广泛且被单独予以研究的社群经济产业类型主要有社群旅游、社群林业和社群金融三种。社群旅游利用社群经济模式来配置社群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社群成员不但可以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还能分享其带来的收益;社群林业是将社群经济模式应用于森林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种发展形式,它不仅能有效解决本地居民的生计问题,还能减轻政府在森林及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负担;社群经济模式应用于金融领域所形成的社群金融,致力于解决落后地区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不足问题,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路征 李睿
社群经济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已成为促进农村和偏远落后地区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和典型实践,从社群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中的应用视角讨论了社群经济的类型,认为目前影响广泛且被单独予以研究的社群经济产业类型主要有社群旅游、社群林业和社群金融三种。社群旅游利用社群经济模式来配置社群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社群成员不但可以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还能分享其带来的收益;社群林业是将社群经济模式应用于森林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种发展形式,它不仅能有效解决本地居民的生计问题,还能减轻政府在森林及农村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涛 周志刚
三次产业分类忽略了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已不能准确体现可持续发展时代产业升级和换代的发展趋势,急需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该文在对传统三次产业分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三次产业分类的局限性,探讨了基于循环经济的五次产业分类方法:资源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环境产业。该产业体系既全面和完整地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先后层次,又能够体现经济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过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五次产业 资源产业 环境产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松志
县域经济是江西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石,对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采用2007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域的统计数据,选取3类11个反映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根据聚类分析的原理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域划分为5个县域经济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县域提出了不同产业政策建议,这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分类指导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七零
中心城市及其腹地的研究一直是城市地理学的热点。首先,构建多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城市中心性强度,以此修正断裂点模型中的城市人口规模。其次,结合加权Voronoi图方法,勾勒南京与其经济区区外竞争城市间的经济腹地范围和南京与区内周边城市间的经济腹地范围,并采取实证法对理论上的腹地范围进行调整。最后,根据经济联系的强度,将南京经济腹地划分为6个层次。研究表明:南京与区外、区内城市间的经济腹地,两者都呈"红桃心■"的形状,但在前者经济腹地中,南京并不位于中心而是偏于东侧;而在后者经济腹地中,南京基本位于中心位置。研究南京经济腹地的范围与层次,有利于南京经济区更科学合理的空间组织和加快长三角...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关干产业划分问题.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四次产业革命。第一次,农业的出现;第二次,手工业的产生;第三次,机器工业的兴起;第四次,以高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的发展。所谓高技术;包括:微电于、激光、基因工程、超导体、梭能等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园园 闫庆武 冯志鹏 吴琼
通过对2013年淮海经济区25个城市交通流强度和城市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证明了城市间的交通联系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正相关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交通流联系强度、集中度系数、联系方向指数和城市引力4个主因子进行分析并计算交通流强度得分,将淮海经济区25个城市划分为以徐州为一级城市,以蚌埠、临沂、枣庄、宿州、济宁为二级城市,以滁州、淮安、连云港等城市为三级城市,以六安、周口等城市为四级城市的城市等级体系;提出了淮海经济区空间开发的"一主两副"的多中心城市体系,"一心两轴"的发展轴线以及以徐州为中心、北至泰安、西至阜阳、向东南方向发展的扇形空间扩散的空间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韩顺法 李向民
产业融合在整个经济系统中越来越具有广泛性,它的直接效应是导致产业发展基础、产业之间关联、产业结构关系、产业组织形态等方面发生根本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三次产业分类越来越难以准确地揭示现代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征,其经济解释作用大大削弱。为适应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本文依据产品价值构成的变化,用产业进化的观点对现有产业进行创造性解构,提出了分别以精神产品、服务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产品生产为主的创意产业、服务产业、物质产业和生态产业组成的新型产业体系。其中,创意产业深刻影响着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处于产业体系的中心位置。最后,对产业演变趋势做了验证性分析。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价值构成 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杰
目前,中国经济区划已脱离了经济区划的初衷,东中西部已成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的代名词,已不能因地制宜地指导地区经济发展,有必要重新界定我国经济区划。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区划 再划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查松 罗震东 胡继元
城市非建设用地数量、功能与性质的巨大变化,决定了必须改变传统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和管理策略。通过划分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严格确定其边界,并分别予以严格的保护和发展导引,从而协调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和发展的矛盾。生态敏感性分析作为理论成熟、应用广泛的技术方法,能够为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文章以南京市江宁区大连山—青龙山片区为例,选取合适的生态因子和分析方法,研究各因子对地块生态敏感度的综合影响,进而划分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从而阐明生态敏感性分析在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中的应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贡生
从政府规划的角度讲,关于经济区划分的思想最早出现于1958年。"六五计划"~"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经济区规划的脉络可概括为:经济区—经济区网络或城市网络—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七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西部、中部、东部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带"—"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有条件的区域……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和2009年的12个经济区规划的出台—分四大区域进行经济区划分,最终形成"两横三纵式"的经济区空间布局。今后中国在经济区建设方面,一是应对经济区范围的划分有一个明确的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树宽 姜红
产业创新对于国民经济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产业创新结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同。本文论证了基于创新结构效应的产业类型划分机理及其判定方法,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8个工业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5种不同的产业类型。针对我国每类产业的特点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创新结构效应 产业类型划分 判定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