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59)
- 2023(9382)
- 2022(7998)
- 2021(7686)
- 2020(6643)
- 2019(15254)
- 2018(15238)
- 2017(28788)
- 2016(15178)
- 2015(17047)
- 2014(16418)
- 2013(15755)
- 2012(13910)
- 2011(12176)
- 2010(11853)
- 2009(10727)
- 2008(10345)
- 2007(8954)
- 2006(7494)
- 2005(6372)
- 学科
- 济(58034)
- 经济(57987)
- 管理(54544)
- 业(44652)
- 企(39785)
- 企业(39785)
- 方法(31796)
- 数学(27602)
- 数学方法(27059)
- 财(17955)
- 农(13323)
- 务(13155)
- 财务(13099)
- 财务管理(13063)
- 环境(12606)
- 企业财务(12349)
- 业经(12138)
- 中国(12138)
- 学(11858)
- 划(11240)
- 理论(10492)
- 和(10213)
- 地方(10113)
- 制(9800)
- 技术(9183)
- 农业(8918)
- 贸(8850)
- 贸易(8845)
- 银(8804)
- 银行(8791)
- 机构
- 学院(199263)
- 大学(198216)
- 管理(85912)
- 济(77205)
- 经济(75465)
- 理学(73589)
- 理学院(72831)
- 管理学(71385)
- 管理学院(70973)
- 研究(58171)
- 中国(47424)
- 京(41443)
- 科学(37038)
- 财(36765)
- 中心(29991)
- 业大(29733)
- 财经(29358)
- 江(29139)
- 农(28555)
- 所(27056)
- 经(26786)
- 北京(25302)
- 研究所(24846)
- 范(23878)
- 师范(23590)
- 州(23486)
- 经济学(22991)
- 院(22452)
- 农业(22289)
- 财经大学(22151)
- 基金
- 项目(143127)
- 科学(113822)
- 基金(105618)
- 研究(102894)
- 家(91977)
- 国家(91287)
- 科学基金(80586)
- 社会(65297)
- 社会科(62150)
- 社会科学(62135)
- 基金项目(56309)
- 省(55798)
- 自然(53938)
- 自然科(52679)
- 自然科学(52667)
- 自然科学基金(51667)
- 教育(47637)
- 划(46879)
- 资助(43342)
- 编号(40892)
- 重点(32091)
- 部(31135)
- 成果(30493)
- 创(30093)
- 发(29594)
- 创新(28199)
- 科研(28197)
- 国家社会(27605)
- 大学(26971)
- 课题(26954)
共检索到282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安太天 王涛 高金柱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分区是约束和引导海岸带开发保护的重要工具,对建设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宁波市为例,以海湾为基本单元设计分区模型,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两者协调性并划定管理区。结果表明:三门湾耦合协调度0.80,为巩固发展区,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象山湾耦合协调度0.72,为集中恢复区,以自然恢复生态系统为主;杭州湾耦合协调度0.58,为重点治理区,采用“人工+自然”方式整治修复生态系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安太天 王涛 高金柱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分区是约束和引导海岸带开发保护的重要工具,对建设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宁波市为例,以海湾为基本单元设计分区模型,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两者协调性并划定管理区。结果表明:三门湾耦合协调度0.80,为巩固发展区,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象山湾耦合协调度0.72,为集中恢复区,以自然恢复生态系统为主;杭州湾耦合协调度0.58,为重点治理区,采用“人工+自然”方式整治修复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映宇 刘容子 郭佩芳
采用生态系统管理方法中最新的非线性理论方法,选取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的分布面积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面积为25.4km2、对虾养殖面积为9.6km2,即对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的开发面积不超过其总面积的27%时,可实现该区域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其评估值最高,为2626.7万元。运用非线性关系理论对海岸带互花米草盐沼这一典型生态系统的价值进行评估,打破了以往对互花米草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采用"是或否"的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为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在海岸带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实现从"是或否"...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玉卿 张华兵 张云峰
为了解盐城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异规律,基于格网尺度对盐城海岸带1997, 2007和2014年3个时期的ESV进行了估算,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研究区ESV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近20 a来盐城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由1997年的134.33亿元减少至2014年的97.13亿元,自然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碱蓬Suaeda salsa沼泽、河流面积的减少是引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期间ESV在空间上发生了显著变化。ESV高区(ESV指数VESK>7 463.04万元)的面积和空间分布显著减少, ESV较低区(796.67万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崔子奥 高郭平 陈洁
为了开展上海海岸带演变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变化研究,实验基于1990、2000、2010和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上海海岸带岸线长度变化特征;结合Globe Land 30的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开展1990—2000年、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等3个时期内土地变化和土地转移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上海海岸带ESV模型,厘清2000—2020年上海海岸带ESV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间,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上海大陆岸线长度呈先增加后缓慢减小到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崇明岛岸线减少,长兴岛和横沙岛岸线长度增加。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强度和沿海工程力度加大,海岸带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显著,耕地和建设用地增多。此外,由于土地扩建,研究期间上海海岸带呈ESV增加趋势,但其湿地ESV在2010—2020间下降28.59%。就空间分布而言,上海海岸带ESV从中高值区域逐渐向低和极低区域转变,到2020年,单位面积ESV极高地区已基本消失。城市进程中建设用地的开发和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减少是造成上海海岸带ESV变化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服务上海市指导海岸带环境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亮
以盐城海岸带及各县市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该区域在过去30年(1984—2014年)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LUCC)的时空特征和生态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地物类型看,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总的趋势是以盐蒿、芦苇等为主的自然地物的比例不断下降,而以居民工矿用地和农田为主体的人工地物的比例持续上升,到了2014年人工地物占比高达79%,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结构的影响。在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中,盐城海岸带及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主要是由于在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较大的林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红梅 吴晓青 都晓岩 王勇
通过影子价格法、费用支出法、支付意愿法、机会成本法等生态系统评估方法对环渤海区域2009年海岸带生态系统科研的价值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2009年环渤海区域单位海岸线科研的实用价值为每年每公里5.478×106元,长效价值为每年每公里1.598×105元,剩余价值为每年每公里5.019×104元,总价值为每年每公里5.688×106元,其中,实用价值贡献率高达96.3%。
关键词:
科研价值 环渤海区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冉 过仲阳 叶属峰 王丹 苏盼盼
长三角海岸带是长江三角洲与东海间的重要过渡性区域,基于联合国千年评估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框架,以生态学为原理、以遥感反演技术为手段、借助经济学方法,对2005年及2008年长三角海岸带的10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长三角海岸带2005及2008年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1 235.92、1 493.04亿元,与长三角地区实际GDP对比得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际降低,海岸带生态环境退化;对于不同的生态系统来说,林地、耕地、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为增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加以保护;对于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说,旅游娱乐服务、土壤保持、调节水源为价值量最大的3项服务,而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杨帆 向枝远 杨奕 王泉力 李艺
生态修复是海岸带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韧性理念中有关规划—吸收—恢复—适应的演化规律对于海岸带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沙化较为典型的海南木兰湾海岸带区域为例,开展海岸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方法及应用研究,基于沙化脆弱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耦合分析划分不同类型空间,并分区制定生态修复规划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沙化脆弱性高的区域主要是旱地和沙地,面积达21.8%,生态系统服务高的区域主要是林地、水域、湿地,面积达67.5%。(2)重建修复区主要位于鱼塘、旱地一带,占总面积的16.4%;人工辅助修复区主要位于旱地以及迎风面一带,面积达5.5%;适度开发区多为基本完全沙化区域,面积为15.8%。相关评估结果和生态修复规划方案能够揭示生态系统各关键因子之间的胁迫—响应机理,为海岸带沙化区域的生态修复及恢复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萱 陈伟琪
文章从围填海的负面生态影响及其货币化评估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在对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服务"和"功能"等基本概念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将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提供物质性产品和条件的供给服务和其他非物质性的服务,包括调节、文化和支持服务,进而探讨了围填海对生态系统服务造成的各种负面生态效应,并提出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损害的货币化评估技术的选择框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付永虎 马星吉 刘俊青 胡晗
基于连云港2期海岸带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应用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定量分析了海岸带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评估了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动态度为1.61%;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呈现出愈加破碎化的态势;2002—2017年,连云港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23.60亿元,水域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大,为87.19%;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景观格局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关联程度的排序为:聚集度>蔓延度>分离度>多样性与均匀度>斑块密度>斑块数。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连云港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志峰,胡伟平
从系统的定义出发, 本文简要回顾了提出地球系统科学的背景与过程。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地学领域的研究焦点与热点,并带动和加速了地球信息机理、陆地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的研究。本文重点分析海岸带在地球系统中所处的特殊位置,海岸带研究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简要介绍海岸带科学前沿—海岸带海陆交互作用计划 (LOICZ)。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彬 张占录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根据生态系统管理的一体化原则,构建海岸滩涂综合管理体制。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海岸滩涂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动态开放、敏感脆弱、生态价值高;(2)中国现行海岸滩涂管理体制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分权分散的、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管理决策缺乏技术支撑,管理过程缺乏公众参入;(3)当前的管理体制导致海岸滩涂管理秩序混乱,开发无序,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研究结论:构建海岸滩涂管理委员会决策的、综合管理办公室协调的、职能部门实施的、专家配合的、公众参入的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体制,统筹协调海岸滩涂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彬 张占录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根据生态系统管理的一体化原则,构建海岸滩涂综合管理体制。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海岸滩涂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动态开放、敏感脆弱、生态价值高;(2)中国现行海岸滩涂管理体制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分权分散的、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管理决策缺乏技术支撑,管理过程缺乏公众参入;(3)当前的管理体制导致海岸滩涂管理秩序混乱,开发无序,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研究结论:构建海岸滩涂管理委员会决策的、综合管理办公室协调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管青春 郝晋珉 许月卿 任国平 康蕾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厘清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并对其分区管控有助于提升人类福祉。本文针对如何表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态及其空间异质性问题,采用基于LUCC的生态系统服务矩阵,构建供需匹配度和供需协调度2个指标,并对2015年河北省曲周县村级行政单元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状态和可持续能力进行评判;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局部空间集聚特征为依据,通过空间叠加产生的组合类型划分曲周县的农业生态管理区,并提出针对分区的管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①供需匹配度和供需协调度指标能实现区域内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整体评价,且具有可应用性和普适性。②2015年曲周县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度和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区域供需匹配度为1.0647,处于一般均衡等级,表明2015年曲周县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处于均衡状态;区域供需协调度为0.8977,处于良好协调状态,表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能力较高。③将曲周县339个村级行政单元划分为4个一级生态管理区和12个二级生态管理亚区。提出的管理措施如下:生态保育区实施严格保护,禁止大规模建设;生态培育区实施综合保护,提升投产效益;生态改良区实施综合改良,促使生态环境转好;生态重构区实施整体生态整治和针对性生态重构。该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精细化管理、差异化保护提供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