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65)
- 2023(14519)
- 2022(12714)
- 2021(12008)
- 2020(9964)
- 2019(23269)
- 2018(23100)
- 2017(44611)
- 2016(24005)
- 2015(26974)
- 2014(26807)
- 2013(26090)
- 2012(23655)
- 2011(21127)
- 2010(20679)
- 2009(18617)
- 2008(17679)
- 2007(14862)
- 2006(12711)
- 2005(10662)
- 学科
- 济(93562)
- 经济(93462)
- 管理(69584)
- 业(63309)
- 企(53228)
- 企业(53228)
- 方法(46457)
- 数学(40110)
- 数学方法(39533)
- 农(25269)
- 财(23163)
- 中国(22451)
- 学(21624)
- 业经(21157)
- 地方(19609)
- 环境(17544)
- 理论(17502)
- 农业(17139)
- 贸(15978)
- 贸易(15970)
- 和(15906)
- 易(15454)
- 制(14953)
- 务(14924)
- 财务(14842)
- 技术(14812)
- 财务管理(14809)
- 企业财务(13954)
- 划(13869)
- 银(12548)
- 机构
- 大学(330953)
- 学院(328876)
- 管理(134495)
- 济(126483)
- 经济(123645)
- 理学(118192)
- 理学院(116912)
- 管理学(114702)
- 管理学院(114118)
- 研究(103659)
- 中国(75990)
- 京(69763)
- 科学(66413)
- 财(56040)
- 业大(50485)
- 农(49906)
- 所(49667)
- 中心(48627)
- 财经(46344)
- 研究所(45958)
- 江(45542)
- 范(44494)
- 师范(44074)
- 北京(43185)
- 经(42278)
- 农业(39079)
- 院(38698)
- 经济学(37817)
- 州(37748)
- 师范大学(35886)
- 基金
- 项目(238083)
- 科学(187492)
- 研究(174202)
- 基金(172936)
- 家(150111)
- 国家(148892)
- 科学基金(129162)
- 社会(108892)
- 社会科(103055)
- 社会科学(103030)
- 基金项目(92827)
- 省(92794)
- 自然(85183)
- 自然科(83115)
- 自然科学(83097)
- 自然科学基金(81565)
- 教育(80251)
- 划(78182)
- 编号(71783)
- 资助(70536)
- 成果(56275)
- 重点(52938)
- 部(52048)
- 发(50158)
- 创(49445)
- 课题(48132)
- 创新(46046)
- 科研(45637)
- 教育部(44905)
- 大学(44736)
- 期刊
- 济(130302)
- 经济(130302)
- 研究(90129)
- 中国(55096)
- 学报(51949)
- 科学(47607)
- 管理(46761)
- 农(44066)
- 财(42627)
- 大学(39916)
- 学学(37325)
- 教育(36470)
- 农业(31198)
- 技术(29985)
- 融(22361)
- 金融(22361)
- 业经(22294)
- 财经(21467)
- 经济研究(20107)
- 图书(19337)
- 经(18287)
- 问题(17342)
- 资源(16414)
- 科技(16127)
- 理论(15762)
- 业(15685)
- 版(15568)
- 技术经济(15214)
- 实践(14665)
- 践(14665)
共检索到453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亦超
将自然生态系统理论应用于智库生态系统建设,并就中美智库生态系统建设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促进中国智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文章通过文献回顾,提出智库生态系统的概念;借助与自然生态系统类比,构建智库生态系统模型;通过网络调研,比较中美智库生态系统建设现状的差异。中国智库生态系统建设目前存在非政府组织智库发展不健全、各种类型智库公开渠道不完善和不同类型智库合作不顺畅的问题,未来需要在鼓励非政府组织智库发展、拓展不同类型智库公开渠道和加强不同类型智库间交流合作方面下功夫,以实现智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功能性,最终实现智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玉浩 姜红 陈晨
[目的/意义]在复杂而多变的新时代背景下,结合知识生态学思想进一步深化和丰富智库联盟的相关理论体系,有助于确立多方联动的生态化协作机制,为提升智库研究的创新性和前瞻性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在明晰智库联盟知识生态系统组成要素与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由横向与纵向两个层面阐释知识生态位的功能关系,揭示知识生态链的层级结构,由此构建基于知识生态位的智库联盟知识生态系统演化矩阵,并运用DICE模型剖析其内在运行机理,借此展现智库联盟知识生态系统的生成逻辑,进而结合阿里研究院予以实例验证。[结果/结论]智库联盟知识生态系统的演化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及转化等阶段,分布、互动、竞争及演化等知识生态模式诠释了智库联盟的运行机理,据此为智库联盟知识生态系统的建设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景星蓉 张健 樊艳妮
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对象 ,生态城市定位为主题 ,探讨这一复杂系统及其与周边的协调关系。论述了建构生态城市规划目标体系及其规划理论、指标体系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提出了理论界和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工作者应关注城市生态化控制理论 ,以及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核心与宗旨等问题。以广州等城市生态化水平为案例 ,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差距 ,调整目标。同时 ,提出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一些新观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斌
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企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规律分析,其演化过程经历开拓、成长、成熟、自我更新或衰退大致四个阶段。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企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机制进行研究,得出其演化是自组织和环境选择相结合的结果的结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曦 刘鑫
试图建构一种基于专利的数智低碳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框架,运用专利信息这一客观技术创新资源,识别出系统中的数智创新主体,并对系统的动态演化与交互联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Y02P(货物生产或加工过程中的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和Y02E(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发电、输电、配电有关)一直是数智低碳产业的热点专利技术领域;中国是数智低碳技术专利数量最多的市场,其他重要的市场还包括美国、韩国、日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外的数智低碳创新主体以大型企业为主,我国则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其中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是该产业中重要的数智低碳创新主体。因此,根据结论提出我国数智低碳产业提升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一是从政府层面出台针对数智低碳技术的产学研合作政策,并搭建校企平台促进交流合作;二是从产业层面加强以企业为核心的数智低碳创新主体培育,组建面向市场需求的创新联合体;三是从创新主体层面开展数智低碳专利的海外专利布局,并挖掘热点与前沿技术领域中的技术机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柏青
从产业生态的视角对邮轮产业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借鉴产业生态能值领域有突破性研究成果,以海南省三亚市为例,对邮轮游艇产业生态系统的闭路循环性、开放性、本土性和经济性进行了评价,为科学发展邮轮产业提供了生态学理论依据。
[期刊] 征信
[作者]
琚春华 邹江波 傅小康
诸多行业、企业对信用变现产生价值的极大需求预示着征信2.0时代即将到来,营造良好健康的互联网信用产业发展环境急需打造有机的互联网信用生态系统,为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自然生态学、种群生态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互联网信用生态系统的剖析,归纳出互联网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角色划分与种群类别,以及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职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良性互联网信用生态系统应具备开放、协同、创新、动态平衡四个关键特征,指出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只有相互配合、协同共治,才能使生态体系不断朝着开放性、协同性、创新性和动态
[期刊] 征信
[作者]
琚春华 邹江波 傅小康
诸多行业、企业对信用变现产生价值的极大需求预示着征信2.0时代即将到来,营造良好健康的互联网信用产业发展环境急需打造有机的互联网信用生态系统,为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自然生态学、种群生态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互联网信用生态系统的剖析,归纳出互联网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角色划分与种群类别,以及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职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良性互联网信用生态系统应具备开放、协同、创新、动态平衡四个关键特征,指出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只有相互配合、协同共治,才能使生态体系不断朝着开放性、协同性、创新性和动态平衡性的方向演化升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鸿烈
为推动中国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促进中国生态系统的网络化研究与区域综合研究,2006年5月10日~11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举办了“生态系统评估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孙鸿烈院士、李文华院士和傅伯杰、刘纪远、欧阳志云、谢高地、赵学勇、曹敏、张仁华、岳天祥、邵全琴等十余位专家在会上作了主题学术报告。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于秀波、姜鲁光、侯西勇、潘明麒、王斌、王进欣等同志根据专家讲稿协助整理了部分文稿,现将经孙鸿烈、李文华等专家亲自修订过的文稿择要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玉勋
本文以供应链生态系统构建为研究对象,通过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数智化技术在供应链生态系统机制应用中出现的自适性、进化性和协同性等特征,提出用数智化技术构建供应链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以满足弹性可变零售终端需求,抵御零售终端需求变化、外部冲击风险、实时动态满足不确定性和碎片化的市场环境,为供应链生态系统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智化 供应链 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小雁
通过运用生态位理论可以对教育现象进行全方位分析,对更好地认识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新时代发展情况看,需要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教育认识。根据生态位理论对教育生态系统进行全面分析,能够形成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对教育全面发展会产生积极作用。教育生态系统建设需要从生态理论视角下,改变教育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水平。
关键词:
生态位 教育 生态系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越恒 贺克
双师型教师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但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还存在政策配套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个人积极性不高、内涵界定不清晰、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生态系统理论为研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撑,应发挥教师个体系统的核心作用,以高职院校为主导,调动企业组织和社会机构的积极性,发挥政府系统的引导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省
文章在对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脉络梳理的基础上,从定义、特征和维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将边界维度解析为组织差异化、价值差异化和功能差异化;将要素维度解析为产学研协同、大数据云计算和网络平台资源;将动力维度解析为制度导向、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据此构建了技术共享网络平台型、终端设备一体化型和开放式跨界整合型三种创新生态系统模式,并结合Google、Roadtohealth和浙大网新集团三个案例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模式;文章最后建议企业不但要明确自身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也要洞察所处创新生态系统的前景;政府不但要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更要着力于培养优良创新文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国柱 舒华英
当前,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引起了经济学界、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咨询公司将研究重点放在揭示商业生态系统特性和构建成功商业生态系统的指导方法上,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正日趋成熟。本文作为研究综述。对理论研究点进行了梳理,着重介绍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目前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在分析现有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近期内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主要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企业 商业生态系统 综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娄美珍 俞国方
产业生态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备受国内外学者和业界高度重视,研究成果丰富;基于微观企业、中观经济园区和宏观跨区域三个层面的产业生态系统理论应用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文章为今后产业生态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指出了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产业生态化 理论综述 三个层面 应用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