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1)
- 2023(10631)
- 2022(9208)
- 2021(8648)
- 2020(7336)
- 2019(16870)
- 2018(17065)
- 2017(32752)
- 2016(17427)
- 2015(19800)
- 2014(19362)
- 2013(18693)
- 2012(16681)
- 2011(14560)
- 2010(14578)
- 2009(12966)
- 2008(12323)
- 2007(10419)
- 2006(8654)
- 2005(7118)
- 学科
- 济(65713)
- 经济(65654)
- 管理(52241)
- 业(48980)
- 企(39050)
- 企业(39050)
- 方法(36160)
- 数学(32300)
- 数学方法(31625)
- 农(17095)
- 中国(16365)
- 财(16151)
- 业经(14234)
- 环境(13535)
- 学(13037)
- 理论(12524)
- 地方(11948)
- 贸(11692)
- 贸易(11683)
- 易(11400)
- 农业(11250)
- 技术(11119)
- 制(11084)
- 和(10966)
- 务(10719)
- 财务(10651)
- 财务管理(10624)
- 划(10583)
- 企业财务(9949)
- 银(9524)
- 机构
- 学院(232605)
- 大学(229660)
- 管理(96169)
- 济(89665)
- 经济(87637)
- 理学(84238)
- 理学院(83409)
- 管理学(81499)
- 管理学院(81069)
- 研究(68716)
- 中国(52329)
- 京(47389)
- 科学(43933)
- 财(39478)
- 业大(35547)
- 农(34868)
- 中心(34329)
- 江(33185)
- 财经(32387)
- 所(32381)
- 研究所(29876)
- 经(29587)
- 范(28877)
- 北京(28853)
- 师范(28535)
- 农业(27269)
- 经济学(26985)
- 州(26957)
- 技术(26816)
- 院(25978)
- 基金
- 项目(170032)
- 科学(135060)
- 基金(123782)
- 研究(123513)
- 家(107882)
- 国家(107031)
- 科学基金(93942)
- 社会(77949)
- 社会科(73987)
- 社会科学(73968)
- 省(67892)
- 基金项目(65581)
- 自然(62178)
- 自然科(60757)
- 自然科学(60745)
- 自然科学基金(59612)
- 教育(58229)
- 划(56590)
- 编号(50909)
- 资助(50880)
- 成果(38951)
- 重点(38238)
- 部(36601)
- 创(36272)
- 发(36003)
- 课题(33951)
- 创新(33791)
- 科研(32847)
- 国家社会(32448)
- 大学(31840)
共检索到319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雯珺 闵庆文 李文华 Anthony M.FULLER
生态足迹(EF)自提出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核算内容的不完整导致其无法全面衡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各种影响。本文完善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ESEF)概念与通用模型,并拓展出基于资源供给和废弃物吸纳两大类服务的足迹模型。案例研究则利用基于废弃物吸纳的足迹模型,对太湖流域上游常州市和湖州市水污染物排放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就水污染物吸纳而言,当地水环境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氮磷营养盐的累积对当地水环境造成的压力远远大于有机物。这些信息能够为当地水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ESEF概念的提出与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实现足迹方法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全面衡量,并推动足迹理论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小丽
由于传统Wackernagel and Rees生态足迹模型仅研究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系统供给的生物生产能力之间的差距,忽略了生态系统的其它功能,无法体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本文以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引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生态足迹模型。该模型以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为基础,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计算方法。采用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当量因子计量生态足迹模型中的均衡因子,采用生态系统单元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全国该生态系统单元的平均价值的比值表示产量因子。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既反映了区域人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闵庆文 焦雯珺 成升魁
传统生态足迹理论虽然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其无法全面评估人类活动的根源在于土地功能排他性假设限制了其对利用生态系统非生物生产性产品和服务的人类活动的衡量。为了摆脱传统生态足迹理论的局限性,应当承认土地功能多样性的客观事实。本文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污染足迹为例进行了系统分析。污染足迹,即基于污染物吸纳的生态足迹,是一类典型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它不是对传统生态足迹中能源足迹的简单置换,而是能够囊括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污染物,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类别或类型进一步细化。污染足迹计算的难点在于必须明确污染物的迁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勇 李首成 税伟 康银红
本文利用1995—2010年农业和经济数据对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进行了计算和时空特征分析,并建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对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碳足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总量均呈增长趋势;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碳排放强度增长较快,碳吸收增长缓慢,单位耕地面积碳足迹呈增长态势,农业生态系统碳库能力有缩小的趋势;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碳足迹与经济发展之间表现为线性增长关系,而未出现EKC关系,并强调在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同时,应注重农业生产监管,制定和完善农业环境政策,建立国民经济全系统的碳排放权交易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义
传统生态足迹未将水资源纳入其核算体系。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提出水(资源)生态足迹,其定义为生产一定人口消费的水资源及吸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面积。介绍了我国水生态足迹研究在基础理论和基本模型方面的现状,并分析了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1)囿于当前生态足迹定义,没有认识到人类在其生产生活中消费的水资源无法转换为生物生产性土地;(2)水资源均衡因子计算方法不同于其他均衡因子且不符合水生态足迹要求;(3)总的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以及水生态盈亏的计算也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水生态足迹构建于水域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上,其定义为提供一定人口消费的水生态系统服务所需要的土地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建强
旅游行业发展在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生态系统旅游则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据此,文章首先对传统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进行论述简化,构建出改进型旅游生态足迹模型;接着对旅游生态系统进行发展能值分析,获得区域生态系统与外界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相关综合指标;最后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以及区域内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变化,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里文 马瑜彬
文化产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文化-技术-经济"相结合共创复合价值的系统过程,如何在兼顾优秀地方与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推动形成产业优势互补、创新融合、品效兼顾、联动发展的生态系统协同体系,是当代重要的文化产业建设命题。因此,本文对现有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形成机制进行文献梳理,对服务主导逻辑的内涵进行分析,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视角,构建特色文化产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模型及形成机理模型,以期为其产业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德凤 臧正 孙才志
为了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基于突变理论和突变级数法对各类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从总量和强度两个视角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的绿色GDP核算与评价模型,以中国大陆省区为例对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改进模型计算出我国耕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转换因子为0.987 1,耕地、林地、草地、湿地、水域及未利用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均衡因子分别为1.000 0、1.127 5、0.956 2、1.119 8、1.004 9和0.588 8;利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绿色GDP核算与评价模型计算出2012年中国大陆省区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智 闵庆文 刘某承 白艳莹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是较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更为复杂和综合的概念。论文在分析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人口和经济(承载力)"为研究主线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Ecosystem-Servicesbase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ESECC)的定义,即某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决定的生态系统服务所能支撑的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并构建ESECC评估模型:将所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纳入评估模型,把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看作"黑箱",针对每种生态系统服务分别评估其承载力,并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荆田芬 余艳红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国家,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是实现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的重要基础。现今生态系统的评价大多采用较为单一的、静态的评价方法,而基于GIS开发的InVeSt模型可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尺度的、综合的、动态的、可视化的评估。本文在概括InVeSt模型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典的分类体系、InVeSt模型功能评估分类体系、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体系等相关分类体系,针对高原湖泊的特点,构建了基于InVeSt模型的高原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体系,并提出了各个指标的评估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燕青 姚远 徐菁鸿
文章将生态位适宜度的相关理论推广到创新生态系统评价问题中,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该模型考虑创新生态系统所处空间(资源环境)和时间因素对其生长评价的影响,引入加权弱化缓冲算子弱化系统外部环境资源和时间因素对系统数据的干扰;引入生态位优先模型明确生态因子对系统内部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占有。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美竹 秦趣 杨洪
针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参考国内外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根据属性理论构建评价模型,并对六盘水市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六盘水市生态系统的自然子系统属性属于亚健康状态,健康度值为2.837 7,社会子系统属性属于不健康状态,健康度值为2.784 5,经济子系统属性属于亚健康状态,健康度值为2.963 9,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属性为亚健康状态,健康度值为2.841 6。通过分析,找出影响六盘水市生态系统健康的限制因素及其成因,为六盘水市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冯慧丽 朱江峰 陈彦
建立2017年东太平洋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并与1997年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总体能量转化效率为18.78%,表明该生态系统能量的利用效率已达到最适程度。生态系统杂食指数和联结指数分别为0.323和0.272,表明功能组的聚合度较低,食物网内部结构复杂程度较低,较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和捕捞的干扰。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2.593,表明该生态系统不成熟。(2)对比两个阶段的系统总流量、总生物量以及总循环流量指标,与1997年相比,2017年生态系统规模扩大,食物网复杂程度升高,成熟度增大但仍然处于发展阶段。(3)假设黄鳍和大眼金枪鱼这两个主要捕捞种类的大、小个体相对资源量统计存在不确定性,并考虑3个比例水平分别构建3个生态系统模型,结果表明,这一相对资源量统计误差,明显影响了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因此,在今后类似的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主要捕捞种类不同体长组的营养结构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汪洁 王洪亮
作为创新系统的新范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在世界范围内正广泛流行,但我国情境下的创新生态系统目前还没有形成。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行动者视角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类比生物学生态系统提出了创新生态系统的特点,并最终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各层面的创新生态系统模型。笔者希望通过该模型的建立,为构建我国情境下和谐共生的创新生态系统打开新的视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岛 桑卫国
民族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已为国内民族生态学者所接受和使用,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却莫衷一是,亦缺乏能够涵盖民族生态系统内所有组成的统一模型。马克思主义哲学向来重视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希望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发展导向。根据"自然辩证法"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体系模型",民族生态系统可划分为非生物自然环境、生物界、人与工具综合体、社会活动、意识形态五层,五层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形成紧密的整体。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民族生态系统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