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6)
2023(10092)
2022(8532)
2021(7931)
2020(6620)
2019(15195)
2018(15029)
2017(28777)
2016(15149)
2015(16658)
2014(16343)
2013(15904)
2012(14006)
2011(12489)
2010(11995)
2009(10600)
2008(9861)
2007(7836)
2006(6579)
2005(5284)
作者
(40119)
(33655)
(33423)
(31649)
(21182)
(16056)
(15185)
(13157)
(12797)
(11572)
(11567)
(11285)
(10504)
(10434)
(10138)
(10020)
(10009)
(9960)
(9618)
(9475)
(8106)
(7990)
(7906)
(7579)
(7564)
(7505)
(7095)
(7044)
(6674)
(6668)
学科
(58728)
经济(58682)
管理(46240)
(41728)
(31738)
企业(31738)
方法(30343)
数学(27501)
数学方法(27076)
(15525)
中国(14902)
(14312)
环境(13844)
地方(12321)
业经(12210)
(11456)
农业(10470)
(10315)
(10180)
贸易(10173)
(9903)
资源(9885)
(9550)
(9457)
(9182)
财务(9124)
财务管理(9106)
技术(9100)
企业财务(8602)
理论(8528)
机构
学院(200425)
大学(200273)
管理(84623)
(80731)
经济(78926)
理学(74303)
理学院(73541)
管理学(72217)
管理学院(71840)
研究(61060)
中国(46122)
(40985)
科学(38796)
(34840)
中心(30780)
业大(30119)
(29203)
财经(29063)
(27950)
(27790)
(26757)
(25954)
研究所(25928)
师范(25685)
经济学(24732)
北京(24602)
(23295)
农业(22780)
经济学院(22608)
(22454)
基金
项目(153009)
科学(122655)
基金(114046)
研究(109858)
(99637)
国家(98925)
科学基金(87194)
社会(72346)
社会科(68865)
社会科学(68844)
基金项目(61555)
(59201)
自然(57382)
自然科(55937)
自然科学(55925)
自然科学基金(54898)
教育(49799)
(49675)
资助(45357)
编号(43813)
重点(34132)
(33491)
(32884)
成果(32614)
(31997)
国家社会(31143)
创新(29986)
科研(29589)
教育部(29003)
人文(28833)
期刊
(78378)
经济(78378)
研究(48561)
中国(34573)
学报(29934)
管理(28980)
科学(28033)
(26176)
(23921)
大学(23181)
学学(21632)
技术(19025)
农业(17076)
教育(15231)
图书(15222)
(13562)
金融(13562)
业经(13524)
资源(13220)
财经(13188)
经济研究(12150)
(11391)
书馆(10643)
图书馆(10643)
问题(10570)
技术经济(9385)
统计(9383)
理论(9343)
科技(9322)
(9299)
共检索到272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雨婷   覃盟琳   欧阳慧婷   蒋红波   吴欣芋   罗丁丁  
在新时期中国大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国土空间资源的高效、持续和公平配置成为必须开展的基础研究。以位于中国南方生态屏障核心区域的广西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核算下的供需匹配过程量化、PLE-ES供需象限矩阵的分析方法,分析国土空间资源配置过程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匹配特征,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体系为核心的国土空间资源配置优化方法。结果表明:(1)2000年、2010年、2020年广西国土空间资源支持服务供需差(Q)均值为0.30,调节服务供需差(Q)均值为0.33,供给服务供需差(Q)均值为0.06,文化服务供需差(Q)均值为0.03。总体表现为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供不应求,调节服务和供给服务供过于求。配置质量方面除调节服务协调度(C)均值为0.16外,其余三类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度(C)均值大于0.60,均表现为配置公平高效。(2)生产资源供需匹配关系以“高供给—低需求”区为主,生活资源以“低供给—低需求”区为主,生态资源以“低供给—低需求”“高供给—低需求”区为主。(3)以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关系为价值导向,将广西分为桂西资源富集区、桂东东融发展区与北部湾经济区三个资源配置优化一级单元,识别其国土空间资源源地和需求地,构建促进区域协同合作与资源合理利用的国土空间资源流转“一张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余初  张素欣  林冰  赵银军  胡宝清  
国土生态修复是我国土地整治战略发展的需求,其空间分区与管控是实施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差别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以广西各县市为研究单元,在测算和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和需求量基础上,利用象限匹配法、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和供需协调度来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关系、空间聚集程度和协调关联性,进而探讨和划分广西国土生态修复的空间分区及其管控措施与建议。研究表明:(1)广西各县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差异明显。环绕广西的四周山林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较高,大中城市区则较低。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2)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匹配呈现高供高需型、低供高需型、低供低需型、高供低需型四种类型,供需局部空间自相关以高—低或低—高的空间聚集为主,且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协调度平均值为0.531,处于一般均衡。(3)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四类特征和广西地理环境条件,将广西各县域划分为10个分区,并针对各分区提出差异化整治措施和建议。总体上,生态系统服务高供高需型的区域应以保育为主、培育为辅,防止过度开发;高供低需型的区域以保护为主,提高管理水平;低供高需型的区域应以综合改良为主,提高土地效益;低供低需型的区域应以国土生态重构或重建为主,侧重恢复生态系统。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明红  
信息生态理论为信息资源配置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生态系统具有的复杂适应性特征;然后引入囚徒困境博弈理论,构建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资源配置的博弈模型;最后分别从信息资源的存量配置和增量配置两方面分析信息行为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行为及其收益。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宏起  刘梦  李玥  杨仲基  
基于结构平衡理论,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内核心创新层、辅助创新层以及支撑创新层之间的结构平衡为目标,构建科技资源配置模型,运用MATLAB R2014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验证。通过求解模型得出三个创新层结构平衡目标下的最优科技资源配置结果,研究发现充分利用科技资源,避免科技资源闲置,有利于促进三个创新层之间的科技资源流动、有效整合以及优势互补,以实现其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提高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效率,旨在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提供方法支持与决策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菡   单菁菁   苗婷婷  
聚焦公共安全视角下城市应急物流问题,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层面探究深度不确定性背景下应急物流供需所面临的市场失灵问题,以及不同发展阶段应急物流的供需平衡关系与优化配置问题。研究发现:在危机时期和后危机时期,应急物流都会出现供需失衡现象,但存在根本性差异。危机时期通常表现为供不应求,面临供给弹性弱、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后危机时期则通常表现为供过于求,面临已投入资源再配置效益低的问题。当市场在应急物流资源配置中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时,政府应在供给侧和需求侧采取统筹配置方式。基于研究结论,从公共安全治理角度提出优化应急物流资源配置、提升应急物流保障水平、促进城市智慧物流发展的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萌辉  白中科  董潇楠  
研究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空间差异及平衡状况进行陕西省土地整治空间格局的划分,形成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土地整治分区方案。研究方法:采用价值当量法核算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量,选取社会经济指标定量化表征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量,依据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匹配类型得到土地整治分区的结果。研究结果:按照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空间差异及匹配类型,采用"地区+典型地貌类型"的命名方法将全省划分为6大土地整治区。其中,北部风沙滩地土地整治区和关中平原土地整治区属于"低供给—高需求"类型;黄土丘陵沟壑土地整治区属于"低供给—低需求"类型;黄土台塬土地整治区属于"高供给—高需求"类型;秦岭山地土地整治区和汉中—安康盆地土地整治区属于"高供给—低需求"类型。根据各种类型区的特点明确了各自的土地整治方向。研究结论:陕西省不同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匹配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应该在明确不同匹配类型区域土地整治重点方向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整治措施,进一步提高土地整治的效益。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江  郭伟  彭巍  赵楠  
提出面向国有制造企业环境、货币政策和市场竞争的资源配置模型,以某国有制造企业为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效益最大化,必须通过决策层对资源进行统一配置,避免部门间的恶性竞争,提升企业整体利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谭传东   洪歌   吴雪飞  
能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绿色空间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增进居民健康及福祉具有重要作用。在高密度城市建成环境中合理配置绿色空间,同时满足生态效益、社会公平及用地限制等多种目标,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选择空气净化、热岛效应缓解和雨洪调节3项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效益优化目标,使用绿色空间配置基尼系数表征公平性,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最大化和公平性最大化为目标的城市绿色空间配置优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城市绿色空间配置优化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多种社会和环境制约因素,同时集成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以及权衡生态效益与公平性之间的矛盾。该模型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与扩展性,可为武汉以及其他城市区域的绿色空间配置优化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洪顺发  郭青海  李达维  
生态供需平衡是生态文明研究的一个科学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生态足迹因其所具有的社会-生态属性和宏观可度量性,成为生态供给与生态需求平衡关系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本文在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生态足迹账户,优化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计算,评价了1995—2015年中国生态供需平衡状况。研究发现:①中国生态足迹2000年以后增长快速,最终形成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化"的空间格局;生态承载力呈"局部调整,总体稳定"动态特征;②中国生态供需平衡状况于2005年前后发生质的变化,即由生态盈余转入"生态超载"状态。2015年,中国对自然环境的"占用"需要1.39个中国才能满足现有的生态需求;③东部地区生态超载状况远大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基础较差,生态足迹的增长引起了西部地区生态超载加速。其中,宁夏、新疆生态超载严重,且生态足迹呈中高速增长,应引起重视;④能源足迹与污染足迹的控制是改善地区生态供需平衡状况的关键内容。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强  刘娜  李建昌  鲍悦华  
法国"竞争极"计划启动6年来,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领先地位的创新集群。该计划通过公共财政的引导和资助,以阶段-竞争性机制保持竞争活力和对创新资源的高配置效率,利用共同开发项目将产学研紧密结合,发挥其协同效应,奠定了法国"竞争极"集群在世界创新集群领域的成功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管青春  郝晋珉  许月卿  任国平  康蕾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厘清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并对其分区管控有助于提升人类福祉。本文针对如何表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态及其空间异质性问题,采用基于LUCC的生态系统服务矩阵,构建供需匹配度和供需协调度2个指标,并对2015年河北省曲周县村级行政单元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状态和可持续能力进行评判;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局部空间集聚特征为依据,通过空间叠加产生的组合类型划分曲周县的农业生态管理区,并提出针对分区的管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①供需匹配度和供需协调度指标能实现区域内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整体评价,且具有可应用性和普适性。②2015年曲周县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度和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区域供需匹配度为1.0647,处于一般均衡等级,表明2015年曲周县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处于均衡状态;区域供需协调度为0.8977,处于良好协调状态,表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能力较高。③将曲周县339个村级行政单元划分为4个一级生态管理区和12个二级生态管理亚区。提出的管理措施如下:生态保育区实施严格保护,禁止大规模建设;生态培育区实施综合保护,提升投产效益;生态改良区实施综合改良,促使生态环境转好;生态重构区实施整体生态整治和针对性生态重构。该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精细化管理、差异化保护提供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薛明皋  邢路  王晓艳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地区差异,构建空间异质评估模型,并分析中国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规律。研究方法:数理统计和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构建了中国地级层面空间异质评估模型;(2)自2000年以来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分别减少2.05×10~4 km~2和1.45×10~4 km~2,建设用地增长最多,增长4.94×10~4 km~2;(3)2015年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9.12万亿元,其中林地贡献最多,其次为草地和水域;15年间总价值先增后减,共增长7.42亿元;空间分布总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研究结论:空间异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模型能够为中国土地生态评估和保护提供更客观的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金华  刘筠琰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析可为区域生态规划提供客观依据。苏南水网乡村受城镇化影响目前面临水网生态功能衰退、生态斑块破碎等问题,以具有典型苏南水网乡村特征的苏州市澄湖西北片区为研究案例,运用当量因子法、土地开发指数定量评价生态系统供给与需求,并分析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分异特征,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功能分区管控规划、生态技术运用实施三个方面提出空间格局优化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金华  刘筠琰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析可为区域生态规划提供客观依据。苏南水网乡村受城镇化影响目前面临水网生态功能衰退、生态斑块破碎等问题,以具有典型苏南水网乡村特征的苏州市澄湖西北片区为研究案例,运用当量因子法、土地开发指数定量评价生态系统供给与需求,并分析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分异特征,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功能分区管控规划、生态技术运用实施三个方面提出空间格局优化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剑锋   杨宜男  
论文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角度出发,以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核算各县域所需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和所能获得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空间均衡性和空间匹配特征了解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依此提出优化国家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的建议措施。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各省域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均衡现象,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高而供给低,皖南和浙西地区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低而供给高,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空间错配问题严重。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城市市辖区森林公园建设,另一方面要将高需求、低供给区域融入长三角国家森林公园区域一体化体系,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流获取其他区域国家森林公园提供的福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