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76)
- 2023(18473)
- 2022(15867)
- 2021(14769)
- 2020(12161)
- 2019(28174)
- 2018(27729)
- 2017(53308)
- 2016(28954)
- 2015(32169)
- 2014(32130)
- 2013(31649)
- 2012(29213)
- 2011(26385)
- 2010(26340)
- 2009(23755)
- 2008(23052)
- 2007(20048)
- 2006(17576)
- 2005(15366)
- 学科
- 济(119202)
- 经济(119079)
- 管理(80967)
- 业(76229)
- 企(61819)
- 企业(61819)
- 方法(51543)
- 数学(44788)
- 数学方法(44143)
- 中国(34728)
- 农(32137)
- 地方(30108)
- 财(27978)
- 学(26591)
- 业经(26553)
- 农业(21980)
- 环境(21299)
- 制(19995)
- 贸(19827)
- 贸易(19813)
- 易(19110)
- 理论(19081)
- 和(18877)
- 技术(18555)
- 银(18013)
- 银行(17966)
- 务(17703)
- 融(17692)
- 金融(17689)
- 财务(17619)
- 机构
- 大学(402944)
- 学院(402744)
- 济(157873)
- 管理(157852)
- 经济(154254)
- 研究(139370)
- 理学(136590)
- 理学院(134942)
- 管理学(132335)
- 管理学院(131599)
- 中国(102365)
- 科学(88580)
- 京(87091)
- 财(71452)
- 所(69883)
- 农(67830)
- 研究所(63945)
- 中心(63290)
- 业大(61995)
- 江(59337)
- 财经(57262)
- 范(55715)
- 师范(55168)
- 北京(54897)
- 农业(52855)
- 经(52151)
- 院(51883)
- 州(50283)
- 经济学(46994)
- 师范大学(44801)
- 基金
- 项目(281888)
- 科学(221726)
- 基金(203609)
- 研究(203182)
- 家(178624)
- 国家(177155)
- 科学基金(152180)
- 社会(127800)
- 社会科(121125)
- 社会科学(121094)
- 省(110793)
- 基金项目(108547)
- 自然(100276)
- 自然科(97935)
- 自然科学(97907)
- 自然科学基金(96077)
- 划(93907)
- 教育(93375)
- 资助(83608)
- 编号(82136)
- 成果(65526)
- 重点(63527)
- 发(62732)
- 部(61273)
- 创(58046)
- 课题(57222)
- 创新(54204)
- 科研(54039)
- 国家社会(52438)
- 教育部(52124)
- 期刊
- 济(173025)
- 经济(173025)
- 研究(117714)
- 中国(78723)
- 学报(65438)
- 农(60931)
- 科学(60672)
- 管理(57249)
- 财(53430)
- 大学(49484)
- 学学(46591)
- 教育(46424)
- 农业(42559)
- 技术(36101)
- 融(33883)
- 金融(33883)
- 业经(29510)
- 经济研究(27150)
- 财经(26904)
- 问题(23640)
- 经(23009)
- 业(22282)
- 图书(20968)
- 科技(20047)
- 资源(19883)
- 技术经济(19258)
- 版(19006)
- 理论(18240)
- 现代(17971)
- 统计(17756)
共检索到590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文龙 徐晨旭 舒帮荣 丁自立
城市开发边界是抑制城市蔓延,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现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研究关注热点,从城市开发边界的起源到我国的引入与实践都有大量的研究。为了丰富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研究,同时探索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划定方法,本文以徐州市区为研究区域,进行生态适宜性、生态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分析,通过生态空间可占用性评价模型,对徐州市区的城市开发边界进行划定,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期望能够对其他类似城市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钟珊 赵小敏 郭熙 叶英聪 李伟峰
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能够合理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控制其无序蔓延。论文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贵溪市为研究区,从空间适宜性评价、人口承载力、城市规模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简称"两规")衔接等方面探索有效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空间适宜性评价综合考虑自然、空间可达性和生态条件,运用聚类分析法确定区域内不宜作为开发建设的生态底线区域和适宜建设开发区域的高低等级,以此确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发展方向。通过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研究区2020年人口总量,并基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承载力验证当地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总量,同时确定城市规模和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以空间适宜性评价、人口承载力、城市规模预测、两规衔接和空间形态控制等方法倒逼缩减建设用地,从而划定城市发展的刚性和弹性增长边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玉国 尹小玲 李贵才
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简称UGB)调控空间的规划理念,被视为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城市精明增长的空间管理工具。2006年由建设部颁布实施的《城市规划实施编制办法》明确要求制定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研究和划定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当前国内尚未形成成熟和统一的划定方法。在研究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土地利用时,尝试采用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构建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以GIS技术为基础,对规划范围区内的土地生态适宜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划定城市建设用地的刚性增长边界和弹性增长边界,并提出相应的空间管制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梅梦媛 陈振杰 张云倩 张亚楠
为了遏制长沙市城市的无序扩张,促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保障生态空间质量,划定长沙市城市开发边界成为重要举措。基于居民活动空间扩展,选取人口密度、居民活动分布、基础设施布局等多源时空数据,通过量化居民活动空间扩展概率,并利用植被覆盖度构建生态约束强度,确定二者协调规则,作为CA模型的约束条件,进行城市建设用地模拟,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结果表明:划定的长沙市城市开发边界,结果与长沙市"十三五"规划的城市空间发展框架基本一致,对未来建设用地扩展方向预测合理,而且避免了侵占重要生态资源,达到了兼顾城市空间发展和生态资源保护的多重目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邹晓云 邓红蒂 宋子秋
2017年,国务院将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开展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列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按此部署,国土资源部印发实施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以及《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方案》,提出生态空间的概念、管控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并在福建、江西、贵州等6省选择省、市、县三级开展调查评价、划定保护范围等试点工作,旨在形成自然生态空间界限划定方法,以及提出相应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书海 王小羽
改革开放以来,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下,很多城市出现了"摊大饼"式的用地扩张,并引发一系列资源、环境、社会等问题。尽管日渐完善的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在应对用地快速扩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践领域的建设活动在空间上的蔓延和无序依然存在,导致的资源环境破坏问题依然突出。同时,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对建设
关键词:
城镇开发 中央政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松睿 许懿
自引入城镇开发边界概念以来,规划界围绕开发边界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实践,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转型进程中,为更好地引导城镇开发边界划定,通过回溯城镇开发边界的概念缘起以及相关理论,在价值层面探究城镇开发边界的本质,并以此为视角,解读当前《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中城镇开发边界的具体划定原则和划定流程,提出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应具有双重内涵——基于区域生态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原则,体现“终极蓝图式”思想的理想型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基于城市发展现状,体现“分期引导”和“结构控制”的现实型城镇开发边界,以期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转型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建言献策。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镇开发边界 价值取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车前进 曹有挥 马晓冬 姚士谋 郭垚
基于迭代原理的城市形态分形研究方法,运用分形维数(相关维数、半径维数、膨胀维数)和标度曲线,定量分析了徐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分形维数可以定量揭示城市用地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组织结构,标度曲线可以定量揭示不同空间尺度下各类用地的标度行为,二者相互结合可以更好地测度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徐州城市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空间分布的均质程度在逐渐增强,但公共设施用地空间分布的均质性较差;随着城市的扩张,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表现出显著的外迁趋势,市中心区的商服功能则进一步加强,城市由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形成明显的"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布局的圈层结构,并在城市外围形成新的商服中心;...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标度曲线 分形 分维 徐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永辉 刘科伟 赵丹 程德强
当前我国城市开发边界划定需求十分迫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已成为我国推进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就"多规合一"背景下城市开发边界的基本概念、城市开发边界与"多规"的关系、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技术准备及过程、城市开发边界的弹性尺度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新时期下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规合一 城市开发边界 空间管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谭荣辉 刘耀林 刘艳芳 何青松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粗放的城镇土地利用模式难以为继,控制城市规模、优化空间格局已成为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城市增长边界(UGB)作为一种西方国家控制城市蔓延的技术手段和政策工具已逐渐被引入国内。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增长边界的理论模型、划定方法与实效评价,挖掘未来城市增长驱动力和增长边界制定方法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和未来其在中国的实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城市增长边界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古典单中心城市模型,由于国情不同,国内主要关注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和可达性对城市增长的影响,而国外在此基础上还关注公共政策和服务、外部性以及主体间的博弈对城市蔓延的促进或抑制作用;②城市增长刚性边界划定主要以土地适宜性和承载力评价为基础,弹性边界可采用元胞自动机进行空间辅助模拟;③国外城市增长边界的实施效果具有地区差异性,国内目前还缺乏城市增长边界实施效果评价相关方面的研究。因此,城市增长驱动力后续研究应吸纳多源理论,识别不同尺度下其机理特征,探索宏观环境的情景变量对微观环境下"驱动力—城市增长"这一关系的影响。城市增长弹性边界制定需要考虑城乡土地利用转换背后不同情景下主体间的复杂博弈对用地转换在空间上分布的决定作用。为了保证政策的持续性和统筹区域发展,未来需要明确城市增长边界的管理机构,制定对应的法律条款和管理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跃 沈山 史春云
利用大数据与GIS空间技术,从供需平衡的视角入手,综合运用区位熵、洛伦兹曲线、可达性模型和最大覆盖模型等方法,测度徐州市主城区绿地空间布局的公平性。结果显示:各街道城市公园、社区公园、道路绿地和河流绿地人均面积和可达性差异明显,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绿地空间布局效率差异较大,部分区域存在服务范围交叠和“人绿错位”的现象。针对布局现状设计优化方案,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
公平性 绿地空间 布局优化 徐州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靖 张文忠 刘俊杰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有助于保护城市周边和城市内部重要生态区域和自然资源;引导城市高效、有序开发建设,防止城市低效蔓延;优化城市建设空间格局,提高城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本文基于经济与生态双重视角定义了一个建设适宜性指数,通过计算用地单元建设适宜性指数,并设定决定是否纳入开发边界内的适宜性指数阈值,对广州市番禺区这一典型大都市边缘城镇的开发边界进行了划定,在建设用地规模保持不变、有所增加、有所减小等3种不同发展预期下,得出了3种相应的划定方案。结果显示:①番禺区建设适宜性指数较高的区域与现有建成区吻合程度较高,包含了位于番禺区东北部、西部部分尚未开发建设的战略储备用地。建设适宜性指数较低区域主要包含了山林、水源保护区、生态廊道、永久基本农田等;②开发边界划定结果中生态廊道体现明显,将番禺区建设用地分隔为若干组团,且连片的建设用地中有足够的"生态留白";③开发边界划定结果与现状建设用地存在一定差异,这有助于引导优化城市建设空间格局、提高城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3种不同发展预期下开发边界划定方案的差异主要在于对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同时较高或较低的用地单元的取舍。大都市边缘城镇由于其自身特征,在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时应兼顾引导、保护和优化的功能。本文采用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综合考虑了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并且具备一定灵活性,适宜在大都市边缘城镇的开发边界划定中采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征学 滕飞 凌鸿程
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目前,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城镇开发边界的认识尚不一致。针对当前试点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应精细界定并准确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分类确定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技术规程,建立刚性约束和弹性留白相结合的管控体系,建立目标和坐标相对应的管理平台。
关键词:
城镇开发边界 刚性约束 弹性布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芊孜 王佳妍 丁蔚 崔东旭
基于“以水定城”的规划理念,以东平县为研究区,通过划定水生态红线并将其作为约束条件,采用多目标土地利用优化模型和PLUS模型进行城镇用地增长预景模拟;通过对比分析多情景下城镇发展趋势,发现城水矛盾突出的关键区域,最终选出最优方案进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适宜进行城镇开发的面积为389.52km~2,占县域面积的29.09%;水生态空间红线划定区域面积为499.88km~2,占县域面积的37.33%。(2)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延续现状的情景下设置水生态空间红线,到2040年三种情景下水体面积分别增加了8.16km~2、3.46km~2、8.27km~2,对比发现水城矛盾问题突出的区域主要位于州城街道、八里湾、大安山村等地。(3)以红线约束下的延续现状情景为基础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未来城镇建设用地主要位于东平湖北部、中心城区东部等地。研究验证了将水生态安全红线作为约束条件纳入PLUS模型的可行性,为“以水定城”理念下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与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丽 周珊 黄超
我国西南山区降雨丰沛,山高坡陡,生态环境敏感脆弱,且大多处于经济欠发达、资源欠开发状态;受制于自然地貌,城镇空间呈现出形态不规则、分布组团式、联系串珠状等特点。如何基于西南山区城镇的各种资源要素特征,形成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的关键点。本文以贵州省赤水市城镇开发边界试划工作为例,对西南山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思路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开发边界 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