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57)
2023(14767)
2022(12828)
2021(12079)
2020(10099)
2019(23216)
2018(22991)
2017(44715)
2016(23984)
2015(26606)
2014(26476)
2013(25798)
2012(23272)
2011(20741)
2010(20231)
2009(18173)
2008(17303)
2007(14585)
2006(12208)
2005(10137)
作者
(66625)
(55359)
(54711)
(52414)
(35087)
(26636)
(25031)
(21787)
(20974)
(19426)
(18907)
(18546)
(17366)
(17093)
(17015)
(16840)
(16669)
(16467)
(15719)
(15702)
(13626)
(13298)
(13276)
(12631)
(12291)
(12178)
(12141)
(12059)
(11054)
(11045)
学科
(90643)
经济(90543)
管理(70110)
(64708)
(54022)
企业(54022)
方法(46159)
数学(40505)
数学方法(39938)
(24506)
(23505)
中国(22095)
(21115)
业经(20237)
地方(17646)
环境(17257)
农业(16552)
(15791)
理论(15760)
财务(15721)
财务管理(15693)
(15670)
贸易(15665)
(15226)
(15178)
技术(15139)
企业财务(14917)
(14737)
(14040)
(12798)
机构
大学(328472)
学院(327967)
管理(133901)
(126572)
经济(123887)
理学(118101)
理学院(116823)
管理学(114574)
管理学院(113988)
研究(104595)
中国(75248)
(68085)
科学(67418)
(56012)
(52821)
业大(51664)
(50661)
中心(48322)
研究所(47047)
财经(46692)
(44596)
(42974)
(42812)
师范(42541)
北京(41883)
农业(41533)
(38852)
经济学(38014)
(36709)
财经大学(35357)
基金
项目(240738)
科学(189957)
基金(176047)
研究(173746)
(153935)
国家(152715)
科学基金(132154)
社会(109512)
社会科(103790)
社会科学(103765)
基金项目(94326)
(93906)
自然(87764)
自然科(85713)
自然科学(85690)
自然科学基金(84119)
教育(80035)
(79283)
资助(71931)
编号(70258)
成果(54847)
重点(53704)
(52969)
(50484)
(50137)
课题(47221)
创新(46764)
科研(46677)
教育部(45518)
国家社会(45125)
期刊
(127231)
经济(127231)
研究(88198)
学报(54081)
中国(53238)
科学(49235)
(46831)
管理(46452)
(41866)
大学(41204)
学学(39090)
教育(34198)
农业(33177)
技术(28303)
(22716)
金融(22716)
业经(22499)
财经(21682)
经济研究(20435)
(18484)
(16775)
问题(16680)
科技(16613)
图书(16088)
(15905)
资源(15393)
理论(15277)
技术经济(14876)
实践(14191)
(14191)
共检索到443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彦  郑洁  祝凌云  辛姝玉  张大红  
在干扰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从生态破坏性干扰视角评价我国各省域的生态安全,构建了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给予权重,对全国30省份的生态破坏性干扰进行评价,发现生态系统灾害类指标权重最大,沙化率的权重居首,30省份的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分布呈现不平衡的生态布局,其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存在差异性,90%以上省份的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处于较安全状态,受到的破坏性干扰程度较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彦  郑洁  祝凌云  辛姝玉  张大红  
在干扰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从生态破坏性干扰视角评价我国各省域的生态安全,构建了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给予权重,对全国30省份的生态破坏性干扰进行评价,发现生态系统灾害类指标权重最大,沙化率的权重居首,30省份的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分布呈现不平衡的生态布局,其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存在差异性,90%以上省份的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处于较安全状态,受到的破坏性干扰程度较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彦  祝凌云  姚月  幸姝玉  张大红  
我国生态环境日益严峻,当对生态的压力超过其承载力时,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并且难以修复。以干扰生态学作为理论基础,构建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使用全国30省域2005-2013年9年的数据,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并采用双模思想解析指数结果,结论为地均工业增加值及沙化率两项重要指标对各省域生态系统威胁较大,我国多数省域的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分布不均衡,且数值较小,处于较安全的状态,但是指数呈现上升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彦  祝凌云  姚月  幸姝玉  张大红  
我国生态环境日益严峻,当对生态的压力超过其承载力时,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并且难以修复。以干扰生态学作为理论基础,构建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使用全国30省域2005-2013年9年的数据,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并采用双模思想解析指数结果,结论为地均工业增加值及沙化率两项重要指标对各省域生态系统威胁较大,我国多数省域的生态破坏性干扰指数分布不均衡,且数值较小,处于较安全的状态,但是指数呈现上升趋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泽建  周艳兰  
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后发企业追赶提供了跨越式发展途径。通过对后发企业追赶和破坏性创新理论相关文献的梳理,基于后发企业视角重新阐释破坏性创新内涵,从内部组织和外部市场、技术及政策的多维角度整合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继而从破坏性创新的时机选择和路径两个方面总结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实现方式,探索性地构建基于后发企业视角的破坏性创新的理论框架。最后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提出高端破坏性创新、破坏性商业模式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定量研究的研究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滢  孙启贵  
破坏性创新是兴起于国外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一项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它没有科技上实质性的突破,却能够成为快速实现技术跨越的新途径,目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企业的认同。文章主要是从价值网络视角分析破坏性创新,首先概述破坏性创新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接着比较了持续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的价值网络并分析适合破坏性创新成长的新环境;最后通过新价值网络的研究来解决破坏性创新过程中的困难。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志渔  孙婧  
破坏性创新的"差异化"及"低成本"的特点能够开辟出新的发展机遇,深入透视客户需求。本研究基于深刻的理论分析,结合企业实践,构建起新兴企业破坏性创新模式的过程机制。破坏性创新是新兴企业实现颠覆性成长的可行路径,对破坏性创新路径和机理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同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日光  
近年来,破坏性领导的研究已引起西方学界的高度重视,并成为探讨的热点话题,但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上还未出现相关的实证研究。为了探讨中国组织情境中的破坏性领导行为,本研究采用"员工—主管"配对样本(N=219)收集数据。实证研究发现:(1)西方学界开发的破坏性领导测量工具不仅适合于中国组织情境,而且破坏性领导行为表现得更为明显;(2)组织公平感完全中介破坏性领导对周边绩效和情感承诺的影响,部分中介破坏性领导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从对员工态度和绩效的影响来看,破坏性领导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应该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关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余吉安  杨行键  
分析出版技术的变革过程,研究产业集成视角下出版技术体系包含的出版载体和复制编辑技术、出版内容及出版传播方式,阐述出版技术进步对出版业的破坏性创新影响,展望信息技术对出版业的发展产生的颠覆性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健红  张亮  
在低碳经济成为时代主流的背景下,国内外汽车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应用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分析框架,提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短期以中低端混合动力车作为技术起点,持续培养自主创新能力;长期要争取动力电池等独立的技术发展轨道,实现新市场破坏性创新。最后,就解决创新发展障碍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许晓明  宋琳  
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竞争优势受侵蚀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破坏性创新由于对在位企业①产生毁灭性影响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在复杂动态环境下,研究在位企业如何对抗竞争并巩固领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深入解析了破坏性创新战略的实质,基于在位企业的视角构建了破坏性创新战略的应用模型,并探讨了影响该模型实施效果的关键变量,以通过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来帮助在位企业走出亚历山大困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锐  吴云  王军  
破坏性创新理论作为一种非连续的技术或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低端破坏和新兴市场等独特价值进入非主流市场,建立起新的客户价值结构,改变了行业既有的竞争规则,破坏了在位企业的竞争优势基础。本文首先对破坏性创新理论进行梳理和归纳,从技术和商业层面分析了比亚迪破坏性创新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比亚迪所存在的突出优势和弱点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纯  张毅  李秋  
传统建筑设计类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技术革新平稳性与未来市场不确定性的问题,本文从破坏性创新理论视角出发,提出建筑设计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思路:内生方面包括顶层意识更新与组织架构调整;外生方面包括生态圈营建与市场探索,并结合实践案例具体阐释,希望为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强  汪波  吕荣胜  
环渤海地区以其明显的综合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庞大的港口群已成为环渤海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但相对落后的港口整合力度和战略合作水平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基于破坏性创新的环渤海港口战略合作问题进行探讨,有较大现实意义。基于破坏性创新的港口战略合作具有较强的理论有效性和实际可操作性,将成为今后该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模式。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建宇  张英华  张继林  
企业对优势技术固有的依赖性和初期形成的思维、行为惯性导致了企业在遭遇破坏性创新时丧失了执行力,最终造成了企业的失败。而破坏性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对破坏性创新条件下企业执行力的演化轨迹进行了研究,从而为企业获取持久竞争优势提供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