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6)
- 2023(9568)
- 2022(8229)
- 2021(7568)
- 2020(6463)
- 2019(14828)
- 2018(14556)
- 2017(27961)
- 2016(14837)
- 2015(16425)
- 2014(15788)
- 2013(15597)
- 2012(14083)
- 2011(12415)
- 2010(12025)
- 2009(10678)
- 2008(9771)
- 2007(7963)
- 2006(6629)
- 2005(5438)
- 学科
- 济(55278)
- 经济(55216)
- 管理(42957)
- 业(39865)
- 企(30284)
- 企业(30284)
- 方法(28878)
- 数学(25987)
- 数学方法(25623)
- 农(14972)
- 财(14086)
- 中国(13971)
- 环境(13252)
- 学(13147)
- 业经(11870)
- 贸(10783)
- 贸易(10779)
- 易(10534)
- 地方(10504)
- 农业(10019)
- 制(9468)
- 和(9393)
- 划(9006)
- 技术(8992)
- 务(8803)
- 财务(8769)
- 财务管理(8746)
- 企业财务(8308)
- 理论(8160)
- 银(7610)
- 机构
- 大学(197376)
- 学院(195976)
- 管理(78971)
- 济(78519)
- 经济(76899)
- 理学(69221)
- 理学院(68501)
- 管理学(67196)
- 管理学院(66862)
- 研究(64463)
- 中国(47744)
- 科学(41814)
- 京(41108)
- 农(35307)
- 财(33839)
- 业大(32740)
- 所(31234)
- 中心(31174)
- 研究所(28945)
- 江(28070)
- 农业(27928)
- 财经(27831)
- 经(25602)
- 北京(24814)
- 院(24641)
- 范(24436)
- 经济学(24206)
- 师范(24053)
- 经济学院(22007)
- 州(21997)
- 基金
- 项目(148497)
- 科学(117772)
- 基金(109984)
- 研究(104652)
- 家(97994)
- 国家(97251)
- 科学基金(83842)
- 社会(67716)
- 社会科(64236)
- 社会科学(64218)
- 基金项目(58583)
- 省(57582)
- 自然(56221)
- 自然科(54726)
- 自然科学(54703)
- 自然科学基金(53720)
- 划(49126)
- 教育(47228)
- 资助(44132)
- 编号(40944)
- 重点(34054)
- 部(32558)
- 发(32189)
- 创(31486)
- 成果(31227)
- 创新(29519)
- 科研(29499)
- 国家社会(28921)
- 计划(28258)
- 教育部(27796)
共检索到272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木娇 杨立 唐小平 李学武 栾晓峰
在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足迹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分类体系,对744个自然保护区进行类型划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级别、类型和规模的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与人类足迹方面差异极显著(P<0.01),反映对自然保护区实行不同管理方式的必要性.自然保护区发挥较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一定的洪水调蓄和土壤保持功能.人类足迹呈现东部沿海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特点.自然保护区的级别和规模与人类足迹呈负相关关系(P<0.01).类型划分结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类153个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分类 生态服务功能 人类足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世辉 章力建
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自然保护区是维持西藏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该保护区2007年有效物质消费量与有效可利用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分析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为宏观指导西藏地区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分析表明: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578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1.2453hm2,人均生态盈余为19.6668hm2,盈余比例达92.57%。人均生态足迹中,对耕地的需求最大,其次为化石燃料产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对于水域的利用缺乏统计数据。工布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远大于生态足迹,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海生 肖复明 张学玲
为定量分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问题,协调区内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促进保护区建设可持续性,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分析保护区所在乡镇1985、1995、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相应生态承载力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合生态足迹效率对生态补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保护区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相对稳定,变化主要集中在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1985、1995、2005年保护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效率分别为0.8284hm2/cap、669元/hm2,0.8568hm2/cap、2779元/hm2,1.0534hm2/cap、8382元/hm2。以2005年度保护区的生态足迹效率生态农业足迹效率为...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足迹 生态补偿 鄱阳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薛寒 刘萍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游客的需求,近年来我国许多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旅游。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深入发展,这一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为了解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生态的影响程度,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对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生态足迹和本底生态足迹分别进行了计算,与测算出的当地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得出了松山自然保护区目前尚处于生态盈余状态的结论。最后提出了松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罗艳菊 吴章文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度量人类各种活动的生态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程度之中。用该方法计算并分析鼎湖山自然保护区2001年旅游者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鼎湖山2001年全体旅游者的总生态足迹为11313.47hm2,人均生态足迹为0.017hm2;远程旅游者的生态足迹中以交通生态足迹所占比例最大;远、中、近程旅游者的生态足迹随旅行距离而增加,即旅行距离越远,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的影响也越大。表4参13
关键词:
旅游 旅游者 生态足迹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游云飞
应用Costanza提出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分析了福建省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生态服务功能,并研究了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功能及其价值估算,旨在为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背景资料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 生态服务功能 评价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道炜 刘金福 洪伟
依据突变级数法建立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龙栖山自然保护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德化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厦门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三明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关键词:
突变理论 突变级数法 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权典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应当结合当前主体功能区划的政策导向,进行重新定位与构建。依据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等理论,为缓解现实矛盾,需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的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主要涉及政府与市场两种基本途径或机制范畴,合理安排相应的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制度构建的关键在于加快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立法调整,无论是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还是市场经济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都需要立法确定其方针原则、实施模式及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道进 逄勇 钱者东 陈惠平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基本上确定了保护区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构架,对保护区的有效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功能分区不合理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由此导致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降低,社区矛盾激化。因此,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自然保护区进行正确合理地功能分区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专家咨询、文献研究等方式,同时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源—汇系统理论对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功能分区。新的功能分区方案与原有功能区划相比,核心区与缓冲区面积扩大,所占比例分别由17.2%和23.9%上升到38.46%和29%;实验区面积比例由58.9%下降为32.54%,人类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道炜 刘金福 洪伟 何中声
以中国森林生态和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各省森林面积、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为指标,利用基尼系数和均衡系数探讨我国森林生态和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均衡性,利用多维标度法探讨各省两类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相似性.结果表明,西部省份保护区面积占全国比例远高于保护区个数比例,而沿海省份保护区面积占全国比例远低于保护区个数比例;保护区级别越集中,各省保护区面积分布越不均衡,而数量分布越均衡.全国森林生态和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可分为4种类型,东南沿海省份设置的两类自然保护区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嵩龄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和我国一些主要的自然保护著作都认为,一个以生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应当包括核心区(绝对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下面简称为保护区的“三区”)。这一思想现已基本成为中国自然保护界的共识。然而,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广斌 安裕伦 屠玉麟
利用TM遥感影像并结合GIS技术,对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内的地貌、水文、土地利用现状等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沟谷众多,河网密度达1km/km2,河床纵比降最高达102.6‰;土地利用方式以原生森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达98.7%;代表植被是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900m以上的区域,在海拔900m以下分布以毛竹林为主,而海拔较低的沟谷一带,则分布有河谷季雨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林馨 刘传照 毛子军
丰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小兴安岭山脉的中段,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典型而完整的北温带原始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之一。本文从物质量与价值量的角度,采用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市场价值法等研究方法,对丰林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6项主要功能共11个指标及其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丰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涵养水源的总量为4122.90×104m3/a,固土能力为173.98×104m3/a,固碳量为63865.6t/a,释放O2的总量为170853.1t/a,积累营养物质总量为337.87t/a,吸收SO2量为2646.76t/a,削减粉尘量为376840.68t/a,提供负离子总计3.84×102...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彭子恒 王怀领 王宇欣
应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及方法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每年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1.2998亿元/a,其中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分别为0.8952亿元/a和10.4047亿元/a,间接经济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11.62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长荣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服务功能的内涵 ,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生产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定量评价了武陵源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结果表明 :武陵源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平均每年达 2 0 5× 1 0 5万元 ,其中各分项的生态服务价值为 :涵养水源 :1 2 2× 1 0 4 万元 ,水土保持 :3 2 2× 1 0 3万元 ,固定CO2 :6 5 4× 1 0 3万元 ,释放O2 :7 1 6× 1 0 3万元 ,净化服务 :8 98× 1 0 3万元。 2 0 0 2年旅游服务价值为 1 6 7× 1 0 5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