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2)
- 2023(10041)
- 2022(8497)
- 2021(8011)
- 2020(6660)
- 2019(15247)
- 2018(15123)
- 2017(28444)
- 2016(15256)
- 2015(17261)
- 2014(17188)
- 2013(16308)
- 2012(14771)
- 2011(12872)
- 2010(12497)
- 2009(10830)
- 2008(10377)
- 2007(8996)
- 2006(7439)
- 2005(5884)
- 学科
- 济(56459)
- 经济(56407)
- 管理(43835)
- 业(37854)
- 企(31860)
- 企业(31860)
- 方法(27914)
- 数学(23874)
- 数学方法(23507)
- 农(17100)
- 中国(15528)
- 财(15126)
- 业经(13721)
- 地方(13619)
- 环境(12706)
- 农业(11342)
- 理论(11199)
- 学(11192)
- 和(10737)
- 务(9824)
- 财务(9775)
- 财务管理(9745)
- 企业财务(9209)
- 贸(9149)
- 贸易(9143)
- 制(9079)
- 技术(9026)
- 易(8883)
- 划(8834)
- 教育(7788)
- 机构
- 学院(198003)
- 大学(193669)
- 管理(78349)
- 济(74766)
- 经济(73069)
- 理学(67693)
- 理学院(66961)
- 管理学(65637)
- 管理学院(65254)
- 研究(58019)
- 中国(44131)
- 京(39415)
- 科学(35963)
- 财(34911)
- 江(30458)
- 中心(29585)
- 业大(28471)
- 农(28038)
- 财经(27945)
- 范(27419)
- 师范(27158)
- 所(26338)
- 经(25523)
- 州(24165)
- 研究所(23856)
- 北京(23758)
- 经济学(22899)
- 技术(22805)
- 院(22293)
- 师范大学(21523)
- 基金
- 项目(140654)
- 科学(111130)
- 研究(106970)
- 基金(100251)
- 家(86182)
- 国家(85407)
- 科学基金(74827)
- 社会(67013)
- 社会科(63378)
- 社会科学(63363)
- 省(57397)
- 基金项目(53842)
- 教育(50733)
- 自然(47831)
- 划(46772)
- 自然科(46610)
- 自然科学(46599)
- 自然科学基金(45709)
- 编号(45018)
- 资助(39807)
- 成果(34822)
- 重点(32085)
- 课题(30779)
- 部(30601)
- 发(30568)
- 创(30067)
- 创新(27917)
- 国家社会(27335)
- 大学(27190)
- 科研(27132)
共检索到283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松志
生态文明以生态文化为基础,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庐山—鄱阳湖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陶瓷文化、以南昌为中心的赣文化、以九江为中心的庐山文化,这些文化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生态性特征,而这些文化特性正是庐山—鄱阳湖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
关键词: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建设 庐山—鄱阳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冬英 沈中印 杨云仙
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潮流,旅游联动发展已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文章从庐山和鄱阳湖区位上的毗邻、生态旅游资源的互补和互长、旅游市场需求的趋势、便利的交通四方面分析了两者进行生态旅游联动发展的优势条件,提出了实施政府主导、整合旅游市场、整合旅游形象、整合旅游产品的对策,旨在实现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
庐山-鄱阳湖 生态旅游 旅游联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辉 沈中印 李松志
从庐山、鄱阳湖两毗邻地均为世界级的生态旅游资源来看,两地生态旅游有联动开发的可行性,且在联动开发的基础上,打造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密切的地缘关系、突出的区位优势、互补的资源优势、大庐山和鄱阳湖发展的需要、日益完善的硬件设施等为两地联动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庐山和鄱阳湖应抓住机遇,主要通过生态旅游的资源联动、产品联动、市场联动、营销联动、交通联动、形象联动等方面进行开发,推动两毗邻地区域生态旅游的整体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聪荣 张朝枝
原真性是关于世界遗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既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所需依据的关键。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形成拥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在理解世界文化景观原真性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庐山地域文化特征,其原真性主要体现在遗产单体、遗产单体所包涵的信息和遗产单体环境3个方面。充分理解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原真性的内涵和产生背景,对保护庐山世界文化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原真性 世界文化景观 庐山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凡斌
党的十八大报告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确立"美丽中国"奋斗目标,昭示着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强国的坚定决心。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阳志云 王如松 郑华 林顺坤
生态省建设与规划作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新的探索 ,生态文化建设也理应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海南生态省建设的内涵与目标 ,阐述了海南生态省生态文化的内涵 ,并对海南生态省生态文化建设的途径作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海南生态省 生态文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罗洁 周明
近五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光伏产业迅速发展,规模最大的分别是新余、上饶、九江、南昌、景德镇,以新余市最为显著,其光伏产业一直领先。鄱阳湖区实现了光伏产业链从无到有、中游崛起、产业链上、中、下游较为完整的发展态势,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从硅料、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配套产品。然而,随着鄱阳湖区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的单一市场格局、不协调的产业链结构、设备及原材料进口成本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龚春明 万宝方
农村文化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本底色和主打文化。但在"发展主义"成为时代主旋律的背景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文化的现状愈发不容乐观:农村文化传播后继乏人;基础薄弱且缺乏针对性;低下媚俗文化盛行。上述情状发生的缘由主要有:一是地方的"全能政府"漠视了农村文化主体的参与;二是"市场社会"窒闭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场域;三是"发展主义"遮蔽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内涵。基于此,笔者认为,要使文化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就应彰显"文化农民"的主体意识、注重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和有序合理开发农村特色文化产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华 郑育桃 黄荷 陈飞平
【目的】在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构建生态网络是连接破碎化斑块间的重要纽带,是保障物种迁徙交流的有效途径。【方法】以庐山市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为核心,利用MSPA法对庐山市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再运用景观连通性评价法选取重要生态源地;其次采用AHP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法建立阻力因子评价体系构建阻力面,再基于MCR模型完成庐山市生态网络的构建,运用重力模型选取重要潜在生态廊道,给出生态网络的优化对策,最后应用生态网络分析法,对出生态网络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1)庐山市10处重要生态源地的面积为37 946.52 hm~2,庐山和鄱阳湖为两处大型生态源地;2)遴选出19条重要生态廊道长为297.05 km,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3)构成生态廊道的景观三要素分别为林地、水系和耕地,廊道宽度设置为300 m;4)构建形成“两区两带三轴”的生态安全格局。【结论】研究区内中心城区及中南部地区斑块分布零碎,景观连通性差,缺少生物栖息活动的绿色空间,应大力改善两地的生态环境,生态绿廊由两地内部向外部空间延伸构建,最终绿廊绿道交织成网覆盖全域,新增3个生态核心节点和9条重要生态廊道后的网络连接指数明显提高,表明构建的庐山市生态网络可行性较强。研究结果对于庐山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侯满平 李涛 郝晋珉
鄱阳湖地区农村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条件欠发达。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能源、交通、农村经济、人口转移及农村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高效利用农用地;发展包括生态农业及休闲旅游为特色的第三产业,以调整产业结构,转移农村人口;开源节流,开发多种能源;建立农村卫生饮水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
关键词:
鄱阳湖区域 新农村建设 问题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松志
县域经济是江西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石,对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采用2007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域的统计数据,选取3类11个反映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根据聚类分析的原理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2个县域划分为5个县域经济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县域提出了不同产业政策建议,这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分类指导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冯弋江 陈苏 武丹 王微 杨丽梅
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在本质上都统一于科学发展观理念之中,二者基本要义均是追求发展、核心均是强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均是统筹兼顾。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具有高度的同构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最大特色就是生态,最终的目标就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视角,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同构性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模块、实践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江西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内涵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春姿 俞晖
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级森林公园2067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60处,总规划面积1569万hm2,年游客量达2亿人次以上。森林公园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潜力巨大。进一步加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应该在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树立样板、开发有特色的生态文化产品、加强生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
森林公园 生态文化 发展潜力 建设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珊 梅国平
通过江西省公众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对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时的参与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居民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关注程度依次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江西的品牌影响力、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江西的旅游资源水平。由于不同的民众对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的利益角度不同,因此"务实"和"人本"是该机制建立的前提,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效培养,宣传途径的首选是电视和网络,参与途径可选择公开政府信息、微博、媒体热线。此外,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探究性因子分析,有效参与机制建立的四个关键因子分别为:政府耦合因子、信息平台因子、公众自身素质因子和议事协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辉 杨云仙
庐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制约了庐山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庐山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基于此明确制约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旨在为促进庐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资源评价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对策 庐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