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36)
- 2023(17461)
- 2022(15067)
- 2021(13996)
- 2020(11530)
- 2019(26519)
- 2018(26180)
- 2017(50173)
- 2016(27122)
- 2015(30338)
- 2014(30226)
- 2013(29606)
- 2012(27181)
- 2011(24604)
- 2010(24523)
- 2009(22179)
- 2008(21380)
- 2007(18618)
- 2006(16459)
- 2005(14305)
- 学科
- 济(113981)
- 经济(113877)
- 管理(76638)
- 业(73162)
- 企(59600)
- 企业(59600)
- 方法(48709)
- 数学(41551)
- 数学方法(40987)
- 中国(31630)
- 农(31077)
- 地方(29488)
- 业经(26232)
- 财(24796)
- 学(23777)
- 农业(21357)
- 环境(20480)
- 贸(19496)
- 贸易(19482)
- 易(18825)
- 理论(18643)
- 和(18373)
- 制(18345)
- 技术(17807)
- 银(16796)
- 银行(16754)
- 融(16386)
- 金融(16383)
- 划(16134)
- 行(16096)
- 机构
- 学院(379519)
- 大学(377783)
- 管理(151028)
- 济(149191)
- 经济(145880)
- 理学(130727)
- 理学院(129209)
- 研究(128679)
- 管理学(126869)
- 管理学院(126164)
- 中国(94927)
- 京(81115)
- 科学(80898)
- 财(66226)
- 所(63685)
- 农(60201)
- 中心(58390)
- 研究所(58277)
- 业大(55959)
- 江(55695)
- 财经(53405)
- 范(53205)
- 师范(52696)
- 北京(51329)
- 经(48588)
- 院(47801)
- 农业(46667)
- 州(45709)
- 经济学(43717)
- 师范大学(42649)
- 基金
- 项目(263817)
- 科学(208088)
- 研究(193653)
- 基金(190207)
- 家(165720)
- 国家(164333)
- 科学基金(141674)
- 社会(121529)
- 社会科(115167)
- 社会科学(115138)
- 省(103863)
- 基金项目(101408)
- 自然(92251)
- 自然科(90040)
- 自然科学(90020)
- 教育(89045)
- 自然科学基金(88351)
- 划(87419)
- 编号(79598)
- 资助(77947)
- 成果(63158)
- 发(59883)
- 重点(59419)
- 部(57339)
- 课题(54941)
- 创(54623)
- 创新(50875)
- 科研(50167)
- 国家社会(49563)
- 教育部(49043)
- 期刊
- 济(165381)
- 经济(165381)
- 研究(108617)
- 中国(71991)
- 学报(58013)
- 管理(55665)
- 科学(55378)
- 农(54517)
- 财(48193)
- 教育(44842)
- 大学(44312)
- 学学(41616)
- 农业(38338)
- 技术(34347)
- 融(31375)
- 金融(31375)
- 业经(29328)
- 经济研究(25436)
- 财经(24744)
- 问题(21499)
- 经(21168)
- 图书(20454)
- 业(19710)
- 资源(19070)
- 科技(18643)
- 技术经济(17912)
- 商业(17541)
- 理论(17482)
- 现代(17027)
- 版(17008)
共检索到553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达锦 胡振鹏
生态文明要求具有较高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旅游的出现打破了我国传统旅游产业长期以来的"资源掠夺式"经营模式,是适应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优经营模式,是生态文明理论所体现的重要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现状剖析发现,新形势下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存在无经济发展的生态保护缺失、无生态保护的经济虚增、缺乏有效的产业培育机制等现象,指出区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区域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应加强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和产业结构创新,应强化生态旅游产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功能。文章以江西环鄱阳湖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为案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旅游 发展战略 环鄱阳湖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高峻
本文回顾了国际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背景,明确生态旅游实际上是一种区域可持续发展开发的战略。在通过对目前国内生态旅游研究评述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不足。本文提出了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将生态旅游定位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同时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要从生态旅游认证,生态旅游规划、循环经济与生态工程等3个方面来发展生态旅游,真正体现生态旅游的内涵,确保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区域可持续发展 战略 实践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国华
以福建省九龙谷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战略选择为目标层,以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为准则层,以旅游区位优势明显、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前景广阔、开发程度较低等13个因素为指标层,运用SWOTAHP分析方法,确定因子权重并将定性指标量化,构建战略四边形,确定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为WO,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国华
以福建省九龙谷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战略选择为目标层,以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为准则层,以旅游区位优势明显、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前景广阔、开发程度较低等13个因素为指标层,运用SWOTAHP分析方法,确定因子权重并将定性指标量化,构建战略四边形,确定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为WO,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国清
皖南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作者:吴国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200234)皖南地处安徽南部,包括黄山市、池州地区两个行政单位,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文章认为,为实现年创汇超过5亿美元的目标,应采用立足本区,因市制宜,大力开拓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把多勋
本文回顾与反思了我国近年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进程,并对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进行了客观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框架,定义、界定,廓清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体系、概念和范畴,探讨了进行研究的可能范式,认为这一研究对丰富和完善我国旅游经济和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研究,推动我国旅游经济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区域 旅游产业 发展战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璇 郭丕斌 黎斌林
文章采用SWOT-AHP分析模型,对山西省芦芽山风景区开发生态旅游的战略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芦芽山风景区开发生态旅游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远高于威胁。具体来说,地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天象特色明显,但广告宣传不到位、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接待服务水平待提高是制约其发展的劣势因素。在芦芽山风景区迎来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政府政策支持和生态旅游观念渐入人心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周围景区对客源的分流、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重大威胁。因此,芦芽山风景区亟需采取措施,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利用外来机遇的同时,解决内在劣
关键词:
芦芽山风景区 生态旅游 发展战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一兵 夏斌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区域旅游价值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应用前景。区域旅游是东盟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东盟各成员国的参与呈现出良好的趋势。文章分析了本地区区域旅游战略框架构成体系,包括东盟旅游发展目标、区域旅游发展原则、区域旅游评价体系及修正体系,总结了东盟旅游发展现状,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区域旅游发展策略:包括建立东盟无国界旅游圈;加强本地区旅游品牌建设;加强东盟区域内合作与磋商,建立健全本地区应对各种危机的合作机制;并提出了致力于本地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旅游战略 区域旅游 旅游品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景群 苟小东 王谊 吕淑杰 王金照
以陕南生态旅游资源与多样性旅游功能为基础,提出了陕南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开发建设原则与目标。陕南生态旅游开发以西安客源为核心市场,以三市为增长极,紧密依托两条铁路交通线,形成"一核-两轴—三极"的总体布局系统,形成巴山北坡中高山生态旅游带、秦岭南坡中高山生态旅游带、汉江低山川道生态旅游带的"三带"与"十一个功能区"的网络格局。此外,结合目前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陕南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陕西南部 生态旅游 开发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汀 鲁波涛
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指出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并从注重生态规划、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加强生态观念培养以及提高生态旅游科技含量方面对生态旅游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
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 生态文明 生态旅游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仁杰 路紫
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为研究领域,根据生态旅游概念相对宽泛的特点,选择国内学者研究成果,通过多级、多准则筛选,获得样本文献,并验证其科学性。文献分析发现:案例研究较多,相关案例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表刊物以经济类最多,地理、旅游类较少;近5年来国内学者对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开始形成稳定方向。研究总结了四个领域: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总论、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动力的贡献、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公平的贡献、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的贡献。国内研究文献认为生态旅游不仅对旅游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尤其表现在生态旅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对区域公平发展的作用。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的贡献没有文献涉及,相关研究以定性描述为主,应加强生态旅游等数据统计与监测,丰富研究视角;区域合作研究较少,地理、旅游相关研究者应积极参与;微观单元较少涉及,应加大微观个体的案例研究。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区域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烈,王山河,丁焕峰,王华
依托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海岛旅游开发是无居民海岛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生态景观学和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以茂名市放鸡岛为例,探讨无居民海岛的生态旅游规划及其发展战略。
关键词:
无居民海岛 生态旅游 放鸡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巧素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生态环境的差异造就各地区经济条件的分化,如平原地带和高原丘陵地带的经济状况具有明显区别。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可行性战略路径进行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庞振刚 董波
本文在对上海城乡交错带范围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区位布局状况 ,提出了上海城乡交错带的生态旅游产品的规划 ,并分析了上海城乡交错带生态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最后提出了上海城乡交错带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路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
上海 城乡交错带 生态旅游开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姗姗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单一强调物质生活的满足,而是试图通过低碳经济的推进来实现更好的生活享受。从当前的发展来看,黑龙江流域基本适应了当地低碳经济建设的相关需求,落实了良好的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战略。而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如何适应当地低碳经济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强化农业生态旅游的综合建设,这是黑龙江流域当地住户所需明确关注和重视的,本文将从黑龙江流域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优势、问题以及新战略出发,进行全面考量及优化路径探索,以促进黑龙江流域农业生态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