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5)
2023(11693)
2022(9965)
2021(9355)
2020(7690)
2019(17340)
2018(16977)
2017(31928)
2016(16951)
2015(18568)
2014(17941)
2013(17103)
2012(15617)
2011(13613)
2010(13355)
2009(11717)
2008(11025)
2007(9170)
2006(7633)
2005(6354)
作者
(44485)
(37223)
(36858)
(35156)
(23723)
(17871)
(16795)
(14488)
(14312)
(13091)
(13018)
(12581)
(11708)
(11658)
(11527)
(11381)
(10975)
(10909)
(10832)
(10706)
(8933)
(8866)
(8808)
(8707)
(8460)
(8354)
(8042)
(7873)
(7360)
(7177)
学科
(66343)
经济(66276)
管理(47827)
(42437)
(34334)
企业(34334)
方法(30426)
数学(27324)
数学方法(26874)
(19187)
中国(16777)
地方(15989)
(15853)
业经(14113)
环境(14019)
(13530)
农业(12697)
(11344)
贸易(11339)
(11009)
(10422)
(10300)
(10001)
理论(9739)
(9683)
财务(9636)
财务管理(9608)
技术(9564)
(9394)
金融(9392)
机构
学院(220977)
大学(217204)
(88793)
管理(87872)
经济(87206)
理学(76867)
理学院(75992)
管理学(74552)
管理学院(74142)
研究(72392)
中国(52912)
科学(45326)
(44679)
(39145)
(36871)
中心(35021)
(34870)
(33978)
业大(33708)
财经(31966)
研究所(31563)
(29506)
(29300)
师范(29164)
(27408)
农业(27113)
经济学(26955)
北京(25950)
(25225)
经济学院(24424)
基金
项目(164928)
科学(131516)
基金(120653)
研究(120514)
(106226)
国家(105053)
科学基金(91454)
社会(77853)
社会科(73824)
社会科学(73802)
(66134)
基金项目(64563)
自然(59495)
自然科(58051)
自然科学(58038)
自然科学基金(56947)
教育(55416)
(54650)
编号(48254)
资助(47745)
重点(37750)
成果(36517)
(35855)
(35799)
(34941)
课题(32884)
国家社会(32735)
创新(32677)
科研(31884)
教育部(30896)
期刊
(92844)
经济(92844)
研究(57376)
中国(38976)
学报(33627)
管理(32296)
科学(31597)
(30800)
(29952)
大学(26216)
学学(25074)
教育(22328)
农业(21763)
技术(20674)
(16826)
金融(16826)
业经(16680)
财经(14749)
经济研究(14568)
资源(12940)
(12693)
(12278)
问题(12000)
(10796)
科技(10701)
统计(9571)
技术经济(9507)
现代(9408)
理论(9363)
商业(9261)
共检索到309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西武  贾天朝  
三江源国家公园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突出,构建和优化其生态安全格局意义重大。运用2020年土地利用及遥感数据,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引入形态学格局空间分析方法(MSPA),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潜在生态廊道,基于重力模型识别重要生态廊道,形成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安全格局并进行功能优化。结果表明:(1)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源地面积为26 833 km~2,占总面积21.80%。(2)共提取重要生态廊道9条(536.62 km)和潜在生态廊道55条(6 080.15 km),其中长江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共提取潜在生态廊道45条(5 124.17 km)和重要生态廊道8条(522.10 km),黄河源园区提取潜在生态廊道10条(955.98 km)和重要生态廊道1条(14.52 km)。(3)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功能进行优化,划分核心保护区(39 613.58 km~2)、生态保育区(67 261.84 km~2)、游憩展示区(10 143.44 km~2)、传统利用区(6 081.34 km~2),分别占32.18%、54.64%、8.24%、4.94%。研究成果可以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空间规划调整及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奇  文威  
【目的】促进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增强国家公园景观建设成效,助力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和提升,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方法】基于神农架国家公园2010和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选取聚集度、分维数倒数、斑块密度、植被覆盖指数、生态适宜度、生态环境类型敏感度为关键指标,利用指数模型和景观分布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实证分析神农架国家公园风景资源生态环境敏感度及景观分布现状。【结果】1)神农架国家公园风景资源生态环境敏感度排序由大至小依次为:人类活动、植被景观、地形条件、地表水系、综合生态环境、风景资源。2)神农架国家公园风景资源生态环境敏感度整体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敏感等级以轻度为主。3)神农架国家公园风景资源景观分布格局变化显著,其中斑块数量及Shannon’s多样性均出现显著缩小趋势,聚合度指数则呈上升态势。【结论】现阶段,我国神农架国家公园风景资源生态环境敏感度虽略有提升,但整体仍保持在轻度敏感状态。地势相对平坦、人类活动频繁是造成神农架国家公园风景资源生态环境敏感的主要原因。有关部门应注重搭建数字监管平台,创新生态产品体系,发挥要素引擎力量,持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赋能区域生态优化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助力我国经济因绿而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峥延  李忠  张庆杰  
三江源地区既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贫困地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当地群众脱贫的重要抓手。在保障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础上,该地区实践了以中央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为主,发展合作社和特许经营高端畜牧业和生态体验为辅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建议未来通过推动生态补偿提标扩面、建立"三江源生态特区"、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和完善特许经营权,进一步推动三江源地区生态产品价值转变为现实发展动力。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兴  余正勇  
三江源地区作为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其生态保护实践和研究经验对我国国家公园大规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历时性、整体性视角对三江源生态保护研究历程进行回顾和审视,借助计量可视化和质性归纳方法分析构建该区域生态研究议题的内容框架。发现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经历了缺乏引导的无序恶化期、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有序调整期、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摸索期三个阶段,各时期的阶段特征明显,而研究主题框架集中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生态保护、人文生态保护、保护成效评估与变化预测三大板块,围绕各板块细分议题分别阐述研究内容和趋势,继而在研究评述的基础上对未来三江源生态保护研究提出三方面展望,以期为三江源乃至其他重要保护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公园生态体制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琛  
三江源国家公园在注重生态保护的同时,通过挖掘生态旅游价值的实现机制,探索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共同推进,开发与保护相互促进"的新路径,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的双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群明   陈子奇   陈奕昊   洪心妍  
生态敏感性和游憩适宜性双评价体系是通过测算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而评估其发展生态旅游的适宜程度。论文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和游憩适宜性的双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南山国家公园游憩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南山国家公园的游憩适宜性以轻度不适为主。(2)游憩适宜度较高的区域在空间上多呈带状分布,集中分布在白云湖景区等区域;游憩适宜度较低的区域主要呈现聚集型面状分布,集中分布在湖南舜皇山自然保护区等区域;余下的区域主要呈现小面积点状空间,分散分布在南山国家公园内部。(3)水环境和地势起伏导致的水土流失是影响南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旅游交通和核心保护区两因素导致的游憩成本增加是限制国家公园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4)从是否适宜发展旅游的角度,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低利用生态游憩区、密集性休闲游憩区和分散性观光游憩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群明   陈子奇   陈奕昊   洪心妍  
生态敏感性和游憩适宜性双评价体系是通过测算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而评估其发展生态旅游的适宜程度。论文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和游憩适宜性的双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南山国家公园游憩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南山国家公园的游憩适宜性以轻度不适为主。(2)游憩适宜度较高的区域在空间上多呈带状分布,集中分布在白云湖景区等区域;游憩适宜度较低的区域主要呈现聚集型面状分布,集中分布在湖南舜皇山自然保护区等区域;余下的区域主要呈现小面积点状空间,分散分布在南山国家公园内部。(3)水环境和地势起伏导致的水土流失是影响南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旅游交通和核心保护区两因素导致的游憩成本增加是限制国家公园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4)从是否适宜发展旅游的角度,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低利用生态游憩区、密集性休闲游憩区和分散性观光游憩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凯  王金金  
三江源、祁连山,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绿色明珠",在中国生态版图中如同耀眼的坐标熠熠生辉。三江之源,滔滔江河水奔涌而下,养育了无数生命,开启了大河文明;祁连之巅,高耸入云岿然不动,为"丝绸之路"抵挡风沙,让千里沃野滋润万千;青海湖畔,高山下碧波荡漾,万鸟云集、鱼翔浅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潘越  龚健  杨建新  杨婷  王玉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生态重要性”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核心区连通性”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生态重要性识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潜在生态廊道并以重力模型评价其重要程度,提出基于MSPA核心区的“非源地核心区面积生态网络连接率(C)”和“非源地核心区生态廊道长度比率(E)”指数并结合网络结构分析综合评判生态网络优劣。研究结果:(1)桂江流域含生态源地11处,总面积7 948.50 km~2,占桂江流域总面积的41.20 %。(2)潜在生态廊道38条,总计1 839.95 km,其中重要生态廊道26条,总计1 278.29 km,包括一级生态廊道12条(515.47 km)和二级生态廊道14条(762.82 km)。(3)以26条重要生态廊道构成最优的生态网络,E处于峰值,非源地核心区生态廊道长度比率较高;C值更高,生态网络对于研究区内主要生态空间斑块的连通性更好;α指数和γ指数接近等于1,即网络基本达到最大限度回路数且每个节点都彼此相连;β指数更高,网络结构比较复杂且结构完善。研究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评判生态网络优劣和实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殷成龙  周强  刘峰贵  陈睿山  孟飞  
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切实行动。然而,自然灾害是影响国家公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敏感,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一旦破坏,极难恢复。三江源地区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频发,对生态环境影响深远。为系统评估地震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近年来青藏高原多次地震灾害评估的基础上,构建了地震灾害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影响的评估框架。基于此框架,以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基于遥感和GIS等方法,综合评估了地震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与生态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地震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平台的建设思路。结果表明:地震严重损害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设施和冰川、冻土、植被、地表、水系等生态系统要素的结构稳定性,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破坏;地震发生当年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达1492.67亿元,远超116.9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本文提出的评估框架及平台构建思路,可为评估未来地震对三江源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影响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永良  
三江源区生态区位重要,加强保护和修复意义重大。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批准,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园区内区域广阔,资源丰富,近些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创新生态管护模式、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然而在资源环境管理和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从四个系统与一个多样性、思想理念与综合管理、具体领域与施政重点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芬  张林波  李岱青  
国家公园是一种被全球验证了的能有效实现保护与发展的保护地管理模式。文章以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为试点,结合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以国家公园模式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提出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议由中央财政拨付运行经费、制定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原则、科学划定国家公园管理范围等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向宝惠  曾瑜皙  
生态旅游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生态系统(SESs)理论作为新兴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方法,为试点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在SESs框架下,构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旅游社会-生态系统(E-SESs),并探讨其运行机制。研究表明:(1)鉴于国家公园资源属性,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运用于试点区生态旅游研究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2)试点区生态旅游系统由管理、运营、社区参与和公众支持4个子系统有机构成,以实现四维目标;(3)从系统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系统运行机制包含政府主导、分区利用、绿色运营、游客管理、环境教育、社区参与、公众支持7个方面。最后,提出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向宝惠  曾瑜皙  
生态旅游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生态系统(SESs)理论作为新兴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方法,为试点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在SESs框架下,构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旅游社会-生态系统(E-SESs),并探讨其运行机制。研究表明:(1)鉴于国家公园资源属性,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运用于试点区生态旅游研究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2)试点区生态旅游系统由管理、运营、社区参与和公众支持4个子系统有机构成,以实现四维目标;(3)从系统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系统运行机制包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久毛措   尕藏措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文献源,运用Bibliometrix方法,在对2015—2022年国内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进行阶段划分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现状、热点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可视化分析。首先,2015—2022年,国内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研究文献量增长明显,研究重点与不同阶段国家政策导向和实际问题密切相关。其次,国内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研究最初聚焦建设思路、路径和方案等,后转向对建设目标、生态补偿政策、发展生态旅游、非营利性组织发展困境、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评价等问题的关注,近几年主要是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的生态补偿、社区居民参与、牧民可持续生计、生态旅游开发等民生相关问题研究。最后,论文提出未来应持续关注的方向:(1)结合目标定位深入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目标实现的路径研究;(2)通过关注人兽冲突问题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发展的研究;(3)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问题的研究助力三江源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