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79)
- 2023(17721)
- 2022(15221)
- 2021(14000)
- 2020(11900)
- 2019(27067)
- 2018(26801)
- 2017(52094)
- 2016(27910)
- 2015(31180)
- 2014(30683)
- 2013(30527)
- 2012(27621)
- 2011(24349)
- 2010(24153)
- 2009(22191)
- 2008(21770)
- 2007(18885)
- 2006(16438)
- 2005(14131)
- 学科
- 济(118557)
- 经济(118435)
- 业(102311)
- 管理(93157)
- 企(90238)
- 企业(90238)
- 方法(55041)
- 数学(44452)
- 数学方法(43890)
- 农(36115)
- 业经(35158)
- 财(32976)
- 中国(26711)
- 农业(25345)
- 务(24133)
- 财务(24063)
- 财务管理(24028)
- 地方(23760)
- 企业财务(22740)
- 技术(22340)
- 理论(21533)
- 学(21474)
- 和(20899)
- 环境(19919)
- 制(19777)
- 贸(19327)
- 贸易(19319)
- 划(19115)
- 易(18725)
- 策(16765)
- 机构
- 学院(395648)
- 大学(389593)
- 管理(164551)
- 济(158685)
- 经济(155485)
- 理学(142929)
- 理学院(141460)
- 管理学(139171)
- 管理学院(138439)
- 研究(122258)
- 中国(92655)
- 京(82182)
- 科学(76070)
- 财(71181)
- 农(62753)
- 所(59017)
- 业大(58636)
- 财经(58048)
- 江(57555)
- 中心(56648)
- 研究所(53776)
- 经(52771)
- 北京(51023)
- 范(50104)
- 师范(49665)
- 农业(48974)
- 经济学(46812)
- 州(46705)
- 院(45335)
- 商学(43519)
- 基金
- 项目(273956)
- 科学(217518)
- 研究(201785)
- 基金(199916)
- 家(172579)
- 国家(171104)
- 科学基金(149905)
- 社会(128522)
- 社会科(121885)
- 社会科学(121855)
- 省(108115)
- 基金项目(107076)
- 自然(97858)
- 自然科(95565)
- 自然科学(95544)
- 自然科学基金(93841)
- 教育(91270)
- 划(89169)
- 编号(82433)
- 资助(81543)
- 成果(63583)
- 重点(60216)
- 部(59667)
- 发(59121)
- 创(58607)
- 课题(55047)
- 创新(54150)
- 国家社会(52705)
- 科研(51968)
- 教育部(51462)
- 期刊
- 济(174523)
- 经济(174523)
- 研究(109167)
- 中国(66511)
- 管理(62552)
- 农(57409)
- 财(56531)
- 学报(56346)
- 科学(54999)
- 大学(43873)
- 学学(41628)
- 农业(40281)
- 技术(36970)
- 教育(36754)
- 业经(32583)
- 融(29044)
- 金融(29044)
- 财经(27582)
- 经济研究(26160)
- 经(23751)
- 问题(23265)
- 业(22825)
- 技术经济(21282)
- 现代(19183)
- 科技(19042)
- 商业(18934)
- 资源(18567)
- 图书(17882)
- 版(17864)
- 财会(17693)
共检索到560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金燕
一般研究生态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农业和工业领域,而忽略正在逐步发挥巨大影响的第三产业。本文以旅游业为例,从企业的主体性特征出发,基于生态效益研究生态产业链的形成。
关键词:
生态效益 生态产业链 旅游产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晓华 王广凤 马小平
生态工业是一种旨在促进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的发展模式,此模式得以顺利运行的关键因素是生态产业链的形成与稳定。本文认为上下游企业间合作是生态产业链形成的微观基础和保障,与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经济人"相比,生态效益目标的追求更利于上下游企业间在废物利用中的合作。本文通过上下游企业间的动态非对称信息讨价还价模型的构建和分析,对这一命题进行了理论证明,并以大连开发区生态产业链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促进循环经济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个有效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生态效益 生态产业链 循环经济 企业合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延明
产业政策的调整,掀起了产业整合浪潮,通过多重整合,构建起了以核心企业为链主,从属不同节点企业的区域产业链。由于治理缺位,节点企业的败德行为、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十分突出,节点企业的自利严重影响了产业链的稳定发展。本文立足于青藏地区旅游产业链的实际,架构理论模型,探讨人际信任、信息共享、专用性资产投资、制度信任、产业链信任之间的关系。在实证研究中发现,人际信任对产业链信任正向作用非常显著;人际信任与信息共享、制度信任、专用性资产投资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制度信任对信息共享的正向影响非常显著;专用性资产对信息共享、制度信任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最后提出政策建议:旅游产业链人际信任机制的建立,必须根据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邹芳芳 陈秋华
首先,在林业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森林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林业-旅游"生态产业链的理念和理想模型。然后,分析了该产业链对农户可能产生的功能作用:增加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户收益增加;鼓励农户亲环境行为,促进生态宜居实现。最后,提出提高农户适应产业链发展的保障体系:建立政策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户适应性提供明确的制度指引;建立经济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户适应性提供稳定的财政扶持;建立服务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户适应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信息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户适应性提供便捷的资讯网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魏玲丽
加强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有利于调整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有利于摈弃传统旅游业无序无节制地消耗旅游资源的现象,能在生态农业资源承载力的约束下进行可再生旅游资源的开发,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而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的有效融合亦受到农业的生态化、特色化、规模化、产业文化及生态旅游"六要素"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从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营销模式开发等方面进行其产业链建设,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强其新型经营体系建设,构建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战略联盟。
关键词:
农业 生态旅游 产业链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春燕
首先从产业文化、产业规模及产业内容三个角度阐释了农业生态旅游中生态产业链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生态产业链构成,剖析了生态产业链建设关键,最后结合江苏省的农业生态旅游特点,提出了江苏省农业生态旅游中生态产业链建设对策,希望促进其生态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江苏省 农业生态旅游 产业链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春燕
首先从产业文化、产业规模及产业内容三个角度阐释了农业生态旅游中生态产业链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生态产业链构成,剖析了生态产业链建设关键,最后结合江苏省的农业生态旅游特点,提出了江苏省农业生态旅游中生态产业链建设对策,希望促进其生态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江苏省 农业生态旅游 产业链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琪
郑州市农业生态旅游当前处于发展初步阶段,其产业各方面供应链缺乏完善,无论是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是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首先对生态产业链理论进行了大致分析,并进一步梳理了当前郑州市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最后则结合生态产业链理论,具体从统筹基础建设、拓展产业链等几个方面探究了郑州市农业生态旅游建设。
关键词:
生态产业链 郑州市 农业生态旅游 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琪
郑州市农业生态旅游当前处于发展初步阶段,其产业各方面供应链缺乏完善,无论是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是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首先对生态产业链理论进行了大致分析,并进一步梳理了当前郑州市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最后则结合生态产业链理论,具体从统筹基础建设、拓展产业链等几个方面探究了郑州市农业生态旅游建设。
关键词:
生态产业链 郑州市 农业生态旅游 建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菲菲 葛颜祥 王蓓蓓
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是流域生态补偿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流域内生态受益产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直接补偿。本文以旅游业为例,阐述了旅游业与流域水资源的关系;从补偿、受偿、产业间生态补偿的内容,对旅游业对上游产业补偿的主体进行了界定;从理论和实际出发,确定旅游业对上游生态保护产业的补偿标准。提出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的补偿可以采用资金、实物和福利补偿等形式;并就旅游业对上游产业生态补偿的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谢东明
环境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环境绩效评价是环境绩效管理的基础,环境绩效管理则是企业为取得良好环境业绩而具体实施的活动过程。企业可从生态效率、循环经济、平衡计分卡和环境绩效披露信息等方面来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培育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清洁发展机制、实施环境成本的战略管理、完善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制度等来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三忙
本文以中国旅游业为例,研究了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业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存在广泛的关联,且关联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2)中国旅游业对"吃、住、行"等相关产业消耗度仍较高,旅游消费结构仍有待优化;(3)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增强,旅游业发展应采取主动发展战略;(4)中国旅游业是典型的"依赖消费型"产业,国内旅游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提高,而国际入境旅游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减弱。
关键词:
旅游业 产业关联 产业波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改芳 董观志
区域旅游业从产生到发展,在区域经济生态维的梯度上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本文从阐明生态位及旅游业的含义出发,提出了旅游业区域经济生态位的概念,构建了影响旅游业区域经济生态位的核心生态因子体系。通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04年的旅游业相关指标与所在区域的相同指标总值的数据收集,运用比例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获得了我国不同区域的旅游业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生态位评价综合值,进而对各省份进行了横向比较、聚类及稳定度分析,旨在探索区域旅游业发展演化规律。
关键词:
区域旅游业 生态位评价 聚类分析 稳定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侠妹 陈媛媛 偶春 张清怡 姚晓洁
城市绿色空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城市绿色空间演变及其生态效益,揭示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能够为改善生态环境、协助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合肥市区的遥感影像图,借助ENVI、ARCGIS、ArcView等相关软件,利用监督分类法对其进行解译分类,分析绿色空间演变及其在固碳、空气净化、暴雨径流削减、热岛效应等方面的生态效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合肥市区绿色空间面积降低516.59 km~2,其中大部分转变为建设用地,转化面积占据了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的74.9%,无植物覆盖、低植被覆盖度地区增加255.5 km~2,景观格局向破碎化且异质化发展;(2)合肥市区绿色空间生态效益在总量上共计减少4.2亿元,固碳、大气污染物去除、暴雨径流削减分别减少了1.77亿元、548.9万元以及2.61亿元,同时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增至原来的700倍;(3)原围绕中心城区、长江西路等地的高温区,随城市空间扩展而不均匀的扩散到合肥市区范围内的大部分地方,同时研究区域内地表温度随区域植被覆盖度降低而增高,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合肥市区城市绿色空间面积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而降低,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也随之降低,致使城市出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降低、生态供需失衡、热岛效应加强等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尹晓英 秦嘉龙
本文以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对财政资金和社会公共服务资产会计处理规定为依据,提出应将以政府为主体的生态效益补偿投入和产生的生态效益价值进行单独核算和列报,待生态建设工程完工或进行阶段性评价时,将其并入"大账",以有效追踪生态补偿资金,反映生态补偿成果。同时以三江源"黑土滩治理"工程为例,对"黑土滩治理"投入和产生的生态效益价值进行会计核算。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效益补偿成本 生态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