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05)
- 2023(18245)
- 2022(15514)
- 2021(14292)
- 2020(12130)
- 2019(27578)
- 2018(27305)
- 2017(52965)
- 2016(28390)
- 2015(31717)
- 2014(31437)
- 2013(31114)
- 2012(28196)
- 2011(25169)
- 2010(25048)
- 2009(23328)
- 2008(22801)
- 2007(20177)
- 2006(17886)
- 2005(15287)
- 学科
- 济(119407)
- 经济(119271)
- 业(106459)
- 管理(92240)
- 企(87722)
- 企业(87722)
- 方法(55425)
- 农(49941)
- 数学(45799)
- 数学方法(45200)
- 业经(35362)
- 财(34063)
- 农业(33318)
- 中国(28523)
- 务(24048)
- 财务(23977)
- 财务管理(23939)
- 地方(23926)
- 企业财务(22691)
- 制(22094)
- 学(21954)
- 技术(21828)
- 和(20597)
- 理论(20427)
- 环境(20319)
- 贸(19960)
- 贸易(19951)
- 划(19480)
- 易(19386)
- 策(18440)
- 机构
- 学院(406104)
- 大学(399250)
- 管理(168331)
- 济(164819)
- 经济(161464)
- 理学(146457)
- 理学院(145009)
- 管理学(142609)
- 管理学院(141889)
- 研究(127228)
- 中国(97415)
- 京(83109)
- 科学(79292)
- 农(76630)
- 财(73144)
- 业大(64567)
- 所(62138)
- 中心(60234)
- 江(60024)
- 财经(59419)
- 农业(58803)
- 研究所(56761)
- 经(54207)
- 北京(51100)
- 范(50887)
- 师范(50476)
- 经济学(48555)
- 州(48276)
- 院(46061)
- 经济管理(45761)
- 基金
- 项目(282069)
- 科学(223641)
- 研究(207512)
- 基金(205441)
- 家(177764)
- 国家(176182)
- 科学基金(153746)
- 社会(132907)
- 社会科(125791)
- 社会科学(125754)
- 省(112645)
- 基金项目(109780)
- 自然(99651)
- 自然科(97320)
- 自然科学(97297)
- 自然科学基金(95550)
- 教育(93990)
- 划(92119)
- 编号(85151)
- 资助(83380)
- 成果(66130)
- 重点(62318)
- 部(62037)
- 发(60638)
- 创(59936)
- 课题(56990)
- 创新(55518)
- 国家社会(54509)
- 科研(53636)
- 教育部(53181)
- 期刊
- 济(183491)
- 经济(183491)
- 研究(111651)
- 农(74829)
- 中国(71928)
- 管理(61405)
- 学报(60925)
- 科学(58106)
- 财(56961)
- 农业(51230)
- 大学(47608)
- 学学(45416)
- 教育(37970)
- 技术(37235)
- 业经(36733)
- 融(33406)
- 金融(33406)
- 财经(28137)
- 经济研究(26542)
- 业(26528)
- 问题(24616)
- 经(24135)
- 技术经济(21883)
- 版(20002)
- 科技(19907)
- 资源(19334)
- 现代(19132)
- 商业(18671)
- 理论(18416)
- 统计(18222)
共检索到580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新华 王厚俊
基于生态效率评价视角,本文将农业碳汇效应、农业面源污染等指标纳入到农业生产效率的分析体系中,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13年广东省21个城市的农业投入产出效率值进行了测算和排序;并引入宏观经济环境、人力资源因素及科技进步水平等环境变量,深入探讨了广东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机理。分析结果显示:各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专业镇发展水平等因素会显著地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熊崇俊
中国农业生产是多个投入和多种产出的生产过程,数据包络分析是经证明过的能很好处理多个投入产出问题的方法。本文以1992~2005年度的14个年份为决策单元,以中国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村居民家庭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农业从业人员等为投入指标,以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为产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这些年份中国农业生产的相对运行效率、规模收益及投入剩余、产出亏空等情况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和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谌贻庆 王华瑞 陶春峰
文章采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Malmquist指数分析和规模收益分析评价和探讨江西省2009-2014年11个地市的农业生产效率情况,并运用Tobit模型估计农业生产主要因素对江西各类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分析显示:近年来,江西省景德镇、抚州及环鄱阳湖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高;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发展不平衡;农业生产主要地市吉安、九江等地规模收益呈下滑状态;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和农民纯收入对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农业生产效率高低不同的地区应当因地制宜,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焦源
随着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影响农民收入、改变农村地区落后状态的关键因素。效率的高低一方面能够展示一个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反映了区域资源配置及利用状况。本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角度选取分析指标,利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了2011年山东省17地市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实证结果显示烟台、威海及淄博的农业效率水平相对较高,处于生产前沿面;山东省农业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规模效率是主要的制约因素;环境因素对投入松弛变量的影响广泛,其中城市GDP、农民受教育程度和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各地区在生产要素投入和农业效率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应依据自...
关键词:
山东省 农业生产效率 三阶段DEA 评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俊华 刘静洁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研究农业生产效率,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本文选取陕西省2010-2016年农业数据,运用DEA模型和Malquist指数模型对陕西农业生产效率分别进行静态与动态测算,并分析其冗余量。研究表明:陕西省农业生产效率较低,但发展较为均衡,技术进步是推动陕西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现阶段提高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不能仅仅依靠资金投入,提升技术等现代化要素的投入更加关键,同时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业企业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诗波 王亚静
笔者从农户角度出发,以湖北省6个生态农业试点县为研究范围,以农户生产技术效率为研究对象,剖析了涉农企业、农村中介组织和政府等外生性因子对循环农业生产中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研究表明,循环农业发展中政府、农村中介组织和农业企业的行为及其他外部因素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而"政府+协会+农户"、"政府+企业+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对提高循环农业农户技术效率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循环农业 农户 技术效率 外生性变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宁爱凤 刘友兆
基于粮食生产的视角,论文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①利用DEA方法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1990年-2008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定量比较分析;②尝试运用农地的粮食产出值与经济产出值的比值来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各地区农地多功能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研究区综合效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下降引起,整个研究区的技术效率不高;②各地级市农业生产率总体上呈现改善的趋势,且主要由技术进步引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与城市化程度相对应;③各地级市的粮食产出与经济产出比值呈下降趋势(扁平的反"S"型曲线)。各个地区农业的功能由社会功能向经济功能转化,并且转化的程度与各地城市化程度呈反向关系。这从另一个侧面...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汪旭晖 刘勇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性工作之一。运用DEA模型对我国31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发现2003—2005年间一些农业大省农业生产效率始终在较低的水平徘徊,对此应从调整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建立科技导向型农业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着手寻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
DEA DMU 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乔保荣 穆佳薇 余国新
[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基于“双碳”现实背景,将农业碳吸收与农业碳排放同时纳入农业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方法]文章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西藏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以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结果]样本研究期内,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均值介于0.8~0.9,九大区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波动幅度较小,分区域呈现出“W”和“M”型两种时间变化态势,区域差异逐步缩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溢出效应,溢出效应超出直接效应。[结论]考虑农业碳吸收属性,中国整体农业生态效率处于较高水平,但未达到完全有效状态,仍有改进空间。应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区域合作,克服区域间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冗余,充分发挥溢出效应对区域间农业生态效率水平的拉动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明 王瑞波 孙炜琳
[目的]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山东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对于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同影响,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有效提高该省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使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山东省2015年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进一步使用Tobit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山东省2015年平均农业生产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分别为0.754、0.826和0.913,不同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从细分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来看,农业配送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和农技推广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山东省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差距较大,而不同行业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农业生产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针对上述分析,该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高效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适度扩大山东省农业生产规模,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先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在农村地区普及多元化教育,引导金融保险服务业与农业协同发展,创新财政支农投资方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浩
应用超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原经济区2007—2016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而研究了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农业生产效率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城市效率不高;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变化率的影响较大;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效率,非农参与率具有正向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人均农业产值、农业产值比重也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农业财政支出力度则相反。因此针对上述结论,注重区域之间的要素流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运用,提升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等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邢小军 孙利娟 周德群
文章选取部分国家作为样本,运用Malmquist-DEA模型对农业生产效率问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虽然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而且中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效应明显,并且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技术扩散效应,中国应继续加强与农业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促进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正楚
在建立两型农业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DEA方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2008年农业生产的效率进行评价。通过对湖南省各市州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数据运算结果的分析,得出长沙、株洲、湘潭和常德4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相对有效,农业产出已达到最优水平,衡阳等10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状态。对各市州的投入与产出的投影分析表明,衡阳等地区存在一些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过剩或者要素的利用效率需要提高等情况。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亚军 张晓红
基于非参数的DEA方法,以河北省136个县(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98年、2003年和2008年三个时间点的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类指标,分析了河北省各县(市)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包括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运用DEA分级有效性评价方法对DEA无效的地区进行效率排名。结果显示:河北省各县(市)农业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平均值在研究时期内分别呈下降趋势,DEA有效的县(市)数量没有明显增加,但是DEA无效的县(市)农业生产投入冗余较严重,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潆文 张富刚 陈玉福
进行农业生产效率综合评价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区域农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以江苏省204国道样带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四期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类指标,运用DEA模型方法开展了农业生产效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区域农业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1980年综合效率平均值最高,达0.9679,1990年最低,为0.9322;②除如皋市外,中部其他地区农业经济效率普遍较高,南部和北部地区农业综合效率变化幅度较大,农业综合效率的高低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因素之间并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③灌南、滨海、东台3个地区农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