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8)
- 2023(12649)
- 2022(10742)
- 2021(9817)
- 2020(8242)
- 2019(18802)
- 2018(18240)
- 2017(35692)
- 2016(18669)
- 2015(20662)
- 2014(20608)
- 2013(20294)
- 2012(18471)
- 2011(16711)
- 2010(16642)
- 2009(15163)
- 2008(14291)
- 2007(12626)
- 2006(10863)
- 2005(9605)
- 学科
- 济(100438)
- 经济(100362)
- 管理(54777)
- 业(49632)
- 方法(42079)
- 企(40917)
- 企业(40917)
- 数学(37742)
- 数学方法(37295)
- 地方(21519)
- 中国(20565)
- 农(20374)
- 财(19440)
- 学(18496)
- 业经(18296)
- 环境(16448)
- 制(14376)
- 贸(14085)
- 贸易(14077)
- 地方经济(13895)
- 农业(13608)
- 融(13583)
- 易(13582)
- 金融(13582)
- 和(13028)
- 银(12589)
- 银行(12574)
- 务(12377)
- 财务(12336)
- 财务管理(12309)
- 机构
- 学院(269827)
- 大学(269381)
- 济(125306)
- 经济(123131)
- 管理(106880)
- 研究(93146)
- 理学(92784)
- 理学院(91846)
- 管理学(90354)
- 管理学院(89855)
- 中国(70357)
- 京(55003)
- 科学(54243)
- 财(53580)
- 所(45806)
- 财经(43914)
- 中心(43026)
- 研究所(41778)
- 农(41581)
- 经(40068)
- 经济学(40037)
- 业大(38566)
- 江(38021)
- 经济学院(35835)
- 北京(34044)
- 院(33766)
- 财经大学(32990)
- 范(32437)
- 农业(32427)
- 师范(32112)
- 基金
- 项目(186482)
- 科学(149070)
- 基金(139051)
- 研究(133620)
- 家(121442)
- 国家(120550)
- 科学基金(104751)
- 社会(88969)
- 社会科(84660)
- 社会科学(84638)
- 基金项目(73486)
- 省(71494)
- 自然(67689)
- 自然科(66108)
- 自然科学(66090)
- 自然科学基金(64908)
- 教育(60633)
- 划(60310)
- 资助(57180)
- 编号(50807)
- 重点(42250)
- 部(42108)
- 发(40854)
- 成果(39048)
- 创(38868)
- 国家社会(38067)
- 创新(36510)
- 教育部(36479)
- 科研(36071)
- 人文(35565)
- 期刊
- 济(135940)
- 经济(135940)
- 研究(78132)
- 中国(46144)
- 财(41337)
- 管理(40280)
- 学报(39431)
- 科学(38059)
- 农(35897)
- 大学(30801)
- 学学(29722)
- 融(25785)
- 金融(25785)
- 农业(24690)
- 技术(24591)
- 经济研究(23077)
- 财经(22903)
- 经(19862)
- 业经(19724)
- 教育(18929)
- 问题(17418)
- 技术经济(15457)
- 统计(15200)
- 策(13698)
- 业(13564)
- 贸(13344)
- 资源(12728)
- 理论(12711)
- 世界(12513)
- 商业(12421)
共检索到391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静 卞新民 胡大伟
为评价作物生产的生态经济适宜性,提出了生态容量潜势和市场容量潜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不同作物地区组合的、各指标阈值具有动态性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指标阈值体系,构建了单生态经济指标适宜性指数及反映最小因子定律的综合生态经济适宜性指数、表现作物生产现状的表观生态经济适宜性指数和地区综合表观生态经济适宜性指数的计算方法。选取江苏12个典型县进行实例分析,得到77组作物地区生态经济适宜性指数和表观生态经济适宜性指数。经比较分析,评价结果可用于作物在各决策区间进行生产安排优先顺序的指导依据,评价方法可用于不同作物地区组合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静 冯金侠 卞新民 臧敏 胡大伟
在分析了400多种作物的生态适应性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因子的限制原理,在生态因子的稀缺性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物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变动赋权原理和方法,克服了传统主观赋权法的不足,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作物地域生态适宜性评价分析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关键词:
生态适宜性 变动赋权分析 种植结构调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曲衍波 张凤荣 杜素芹 王锐 郭俊梅
研究目的: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范式。研究方法:以GIS栅格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互斥性矩阵分类方法进行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对比分析法佐证评价方法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平谷区城镇建设空间布局可优化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适度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禁止建设区,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2.97%、12.15%、11.69%、9.93%、12.90%和30.31%;城镇建设用地适宜程度在空间上呈圈层分布特征,由平原向四周的半山区和山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飞 邢世和
为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科学安排区域经济作物用地布局与规模,推进耕地集约化与规模型化经营,根据福建省主要经济作物用地适宜性和农产品市场需求及种植现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与线性规划及专家辅助决策方法对福建省规划期内(2015年)主要经济作物用地规模与布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春花生、秋花生、烤烟和甘蔗用地适宜规模分别14.85万hm2、3.71万hm2、8.02万hm2和3.02万hm2,全省主要经作总产值为350382.6万元。优化后的全省主要经济作物用地形成如下区域布局:Ⅰ、闽东南沿海春花生用地区,Ⅱ、闽东南沿海、闽西秋花生用地区,Ⅲ、闽西、闽中、闽北烤烟用地区,Ⅳ、闽南甘蔗用地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磊 贾树海 张安 刘秀娟
以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为研究区,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相结合,对东陵区红树莓、寒富苹果两种特色经济作物土地适宜性及其空间布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于红树莓发展的高度适宜、适宜的农用地面积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91.9%,适宜于寒富苹果发展的高度适宜、适宜的农用地的面积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88.7%。本研究为未来沈阳市东陵区红树莓和寒富苹果的种植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滟芳 周桂园 李辉 卢红
文山烟叶是云南省烟草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评价文山烤烟种植资源,依据烟叶质量生态相似性原理,结合云南省烤烟生产、烟叶质量情况,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灰关联度法,分析了云南省文山烤烟种植乡镇生态适宜性。评价出文山烤烟种植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砚山县平远镇、稼依镇,文山县秉烈乡、德厚乡、马塘乡、红甸乡,丘北县树皮乡。并论证认为文山州(砚山县、文山县、邱北县)等地区为优质烟叶主要生产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超 李文峰 赵耀 尚敬敏
【目的】作物适宜性评价是进行生产区划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拟基于气象、土壤、地形数据,构建适宜山地环境的玉米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和方法。【方法】在文献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遴选18个生态指标构成玉米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作物模型法构建,考虑了玉米生育期和生态效应,其他指标采用隶属度函数法分数值型和概念型分别构建。各因子权重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权重和适宜性函数构建玉米气候、土壤养分、立地条件、土地管理适宜性评价模型及综合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价的数据通过空间分析获得。针对山区耕地的立体分布特点,运用ArcGIS工具综合耕地利用、土壤类型、行政区划划分评价单元,经GIS的插值处理、统计分析,获得各评价单元18个评价指标基础数据,进而运用评价模型对各评价单元进行分类评价和综合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该方法应用于云南省寻甸县,全县耕地共划分为8 415个评价单元,其气候、土壤养分、立地条件、土地管理4个方面适宜以上的面积分别占比58%、86%、42%、90%。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中,高度适宜区和适宜区的面积占比分别为35.4%、50.6%,主要分布在中-东南部低中山丘陵区,中北部金沙江河谷,西部河谷槽区也有小范围的分布;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占9.4%和4.6%,主要零星分布在中部以西地区,而在西北部相对集中。【结论】评价方法考虑了玉米生育期和山区耕地立体分布特点,研究区适宜性区划呈碎片状分布,分布情况与区域生产情况基本相符,气候和立地条件是影响研究区玉米生态适宜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GIS 玉米 生态适宜性 评价 寻甸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宗菲 於家 陈芸 温家洪 尹占娥
在城市快速扩张的区域,传统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在支持未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决策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首次提出了城市建设用地潜在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概念和方法,把模拟预测得到的未来城市土地利用分布作为重要因子加入生态适宜性评价框架,生成更适合于未来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决策的潜在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空间化展现城市用地扩张背景下的2050年城市建设用地潜在生态适宜性分布情况,并与传统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空间量化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潜在生态适宜性评价有效降低了不适宜及较不适宜开发用地与未来城市建成区重叠度较高的矛盾(分别由9.74%和22.7%降低为0.0%和14.5%),能更好地匹配城市开发边界规划和生态空间规划,突显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本文实证了新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该方法能更好地为城市扩张背景下的生态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红波 张慧 赵俊三 袁磊
研究目的:评价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研究方法:以GIS为系统环境,通过元胞自动机模拟地理空间过程,"生态位"确定元胞邻域之间的转换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结果:模型运行得出了安宁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的等级图谱,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低丘缓坡区域的东北部,模型运行有效。研究结论:元胞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运行结果生态意义明确,适用于生态保护为目的的同质性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评价、优化和编制低丘缓坡专项规划方案奠定了很好基础,也为类似的山地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艳 喻婧 崔灿
生态位适宜度是对经典生态位理论和方法的深化与发展,在合理优化和发挥作物、环境最大共生效应,及农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宜昌市夷陵区园地为研究对象,将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引入到适宜性评价研究中,构建了5个因素12个因子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语言型、阈值型和空间型指标的量化方法,采用加权求和与限制因子模型对各评价单元柑橘的生态位适宜度值及限制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位适宜度值整体较高,最大值达0.893,生境条件基本能满足柑橘的生长发育需求;园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以2级为主,所占面积达41.34%,1级地也达到21.58%;限制该地区园地生产潜力的生态因子主要为:土壤质地...
关键词:
生态位适宜度 GIS 适宜性 园地 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小娜 宫雪 田丰昊 李明玉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快速的城市化和城镇化每年使得很多生态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结果导致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发展需合理规划以减少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城市合理规划的前提是认清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鉴于此,论文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限制三方面选取了12个评价因子构建阻力评价体系,运用"阻力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延龙图地区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可分为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苏金豹 杨娇娇 李瑞娟
乡村旅游是响应国家振兴乡村建设的重要措施,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是旅游开发前的必要一步。文章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法建立以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条件、旅游基础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为二级指标和14个三级指标为框架的适宜性评价模型。最终得出哈尔滨乡村生态旅游属于高度适宜地区,从而进行适宜度区域划分,为哈尔滨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搏 石黄磊
研究目的:阐明城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评价武汉市都市圈内的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研究方法:多因素加权评价法与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明确了城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必须以生态为前提;(2)进行了武汉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及评价结果的分析,并指出其空间分析必须在同一尺度下进行;(3)探究了武汉市工业用地的发展方向。研究结论:武汉市都市圈工业用地呈集团式发展,应当控制其向生态敏感区发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韦新良
森林生态适宜性评价是科学合理地开展森林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工作。针对乡村森林经营的特点,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森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经营管理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条件,进行森林生态因子划分、权重确定及其适宜性分级与定量化,运用综合评价法原理提出生态适宜性指数来定量表达林分和区域森林生态适宜性。应用实例结果表明,浙江省上虞市岭南乡区域森林生态适宜性综合指数为0.57,接近适宜水平,表明现实森林类型及其分布基本上与生态环境条件相符合。生态适宜性指数涵义明确,评价技术简便可行,结论直观且具可比较性,对乡村森林经营规划和管理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轶 赵楠琦 李贵才
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城市生态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应对城市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方法。本文从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入手,针对不同地域类型的特征,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研究认为,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已十分丰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研究难点。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生态适宜性评价 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