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96)
- 2023(14492)
- 2022(12691)
- 2021(11978)
- 2020(10087)
- 2019(23394)
- 2018(23444)
- 2017(45651)
- 2016(24614)
- 2015(27913)
- 2014(27890)
- 2013(27230)
- 2012(24483)
- 2011(21804)
- 2010(21628)
- 2009(19453)
- 2008(18393)
- 2007(15773)
- 2006(13599)
- 2005(11390)
- 学科
- 济(97990)
- 经济(97887)
- 管理(70614)
- 业(65845)
- 企(54037)
- 企业(54037)
- 方法(49210)
- 数学(43601)
- 数学方法(42858)
- 农(28086)
- 中国(24033)
- 财(23408)
- 地方(22719)
- 业经(21576)
- 学(21121)
- 农业(18989)
- 环境(17805)
- 理论(16672)
- 贸(15842)
- 贸易(15834)
- 和(15603)
- 易(15346)
- 制(15172)
- 技术(15132)
- 务(14716)
- 财务(14634)
- 财务管理(14602)
- 划(14334)
- 企业财务(13794)
- 银(12446)
- 机构
- 学院(338817)
- 大学(337181)
- 管理(139464)
- 济(130626)
- 经济(127699)
- 理学(122510)
- 理学院(121186)
- 管理学(118620)
- 管理学院(118027)
- 研究(106684)
- 中国(77947)
- 京(70403)
- 科学(69135)
- 财(57005)
- 农(54852)
- 业大(53318)
- 所(51922)
- 中心(50067)
- 江(48548)
- 研究所(47966)
- 财经(46758)
- 范(44979)
- 师范(44568)
- 北京(43452)
- 经(42745)
- 农业(42699)
- 院(39487)
- 州(39144)
- 经济学(38569)
- 经济管理(36363)
- 基金
- 项目(245109)
- 科学(193187)
- 基金(177821)
- 研究(177621)
- 家(154643)
- 国家(153402)
- 科学基金(133296)
- 社会(110852)
- 社会科(105001)
- 社会科学(104972)
- 省(97907)
- 基金项目(95082)
- 自然(88752)
- 自然科(86650)
- 自然科学(86628)
- 自然科学基金(85013)
- 教育(82263)
- 划(80856)
- 资助(73754)
- 编号(73060)
- 成果(56587)
- 重点(54611)
- 部(53252)
- 发(51787)
- 创(50727)
- 课题(49516)
- 创新(47312)
- 科研(47087)
- 教育部(45674)
- 大学(45518)
- 期刊
- 济(136366)
- 经济(136366)
- 研究(91487)
- 中国(59195)
- 学报(53064)
- 农(49567)
- 科学(49388)
- 管理(48787)
- 财(42138)
- 大学(40818)
- 学学(38633)
- 教育(36631)
- 农业(34849)
- 技术(31793)
- 业经(24521)
- 融(23914)
- 金融(23914)
- 财经(21266)
- 经济研究(20966)
- 经(18002)
- 问题(17674)
- 业(17602)
- 图书(17408)
- 资源(17353)
- 科技(16958)
- 技术经济(16502)
- 统计(16489)
- 版(15973)
- 理论(15852)
- 策(15200)
共检索到469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桂媛 杨凡星 李悦
国家层面社会经济与城镇化的转型发展及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推进为三峡库区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确定了方向。以湖北省秭归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格局方法,从资源消耗和土地安全视角分别对县域和中心城区的适度人口和用地规模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5年秭归县域适度人口规模为31.03万人,用地规模244.64km2,预留用地132.26 km2,而秭归中心城区适度人口规模为21.01万人,用地规模18.91 km2,预留空间约9.01万人、11.82 km2,表明秭归县域人口已超出生态限制,且多处于农村,应控制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桂媛 杨凡星 李悦
国家层面社会经济与城镇化的转型发展及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推进为三峡库区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确定了方向。以湖北省秭归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和生态安全格局方法,从资源消耗和土地安全视角分别对县域和中心城区的适度人口和用地规模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5年秭归县域适度人口规模为31.03万人,用地规模244.64km~2,预留用地132.26 km~2,而秭归中心城区适度人口规模为21.01万人,用地规模18.91 km~2,预留空间约9.01万人、11.82 km~2,表明秭归县域人口已超出生态限制,且多处于农村,应控制生态资源消耗,加强构建县城—重点镇—基础镇的城镇体系,逐步引导农村人口向秭归城镇体系各节点合理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野 刘勤 黄进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和支撑力量,我国乡村产业正在进入以数字经济赋能为标志的新阶段。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框架,同时以多案例代表不同主导产业乡镇验证了理论框架的实践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以数据化农业信息为关键要素,以农业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农业数字基础设施为硬件支撑和载体,赋予乡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城乡市场有效对接、产业融合发展强大动能,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村增值和农民增收,最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跨案例比较发现,在数字经济赋能不同主导产业乡镇的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中,赋能层面、方式、领域及效果存在差异。基于此,各农村地区亟待立足本地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构建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机制,从而全面有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振兴 作用机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淑娴 彭毅
湖北省秭归县因其位于三峡库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本文对秭归县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做了简单介绍,从中总结出了秭归县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秭归县应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等良好的发展契机,充分发展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以县内龙头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及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争取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将秭归县的农村地区建设成为富裕、文明、民主的新型农村。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秭归县 新农村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杜姣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面临着治理主体缺位的村治困境,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村级组织自治功能弱化和内生性村治主体无法生成,使村庄自治事务处于管理真空状态。基于加强基层治理的现实需求,湖北省秭归县的"幸福村落"创建活动开辟了以村落理事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供给式的村治主体再造路径,具体从村治主体的治理单元、治理资源和治理规则三个方面展开再造。村落理事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构建在村精英的吸纳机制、村庄内部资源的调动机制以及民主协商积极性的激发机制,实现了村庄的良性治理,适应了农村社会非规则化、非格式化的特征,是应对村庄琐碎事务的扁平化治理机制。湖北省秭归县的村落理事会建设经验为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改革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
村治主体 村落理事会 基层治理 主体再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基层治理具有小微治理的特性,单纯采用运动式治理和常规治理的方式难以达到基层"善治"状态。以国家的资源输入为契机,以村庄的利益密度以及社会资本为基础,湖北省秭归县的"幸福村落建设"激活了小微治理机制,具体表现为非正式的群众动员机制、内部化的利益平衡机制和微观化的权力运行机制。小微治理促进了群众参与,降低了治理成本,实现了基层治理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共赢。在探索小微治理常态化路径的同时防止其正式化,是小微治理持续运行的关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超 吴洲 李荣娟 邢健 张梦鑫
县城联结城乡,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县城城镇化高质量与协调发展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63个县城为研究对象,从“业—地—人—态”4个维度解构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县城城镇化质量内涵,揭示其在2015—2020年的时空演化与空间关联特征,探索县城城镇化多维协调发展状态,厘清制约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素。研究表明:(1)湖北省县城城镇化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维度间差异较大。区域差距虽持续缩小,但仍处于较高水平。(2)湖北省中部县城城镇化质量普遍高于东部、西部以及外围县城,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与关联特征,区域间权衡博弈现象明显,尚未形成区域发展合力。(3)县城城镇化各维度间的协同性持续下滑,低水平耦合在局部地区集聚。县城城镇化协调发展状态稳步改善,但仍任重而道远。(4)湖北省县城城镇化问题复杂,县城发展阶段一致性较差。障碍因子呈“首位集聚,末位分散”特征,需有的放矢,差异化调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姚月 张大红
文章在PSR模型的基础上,将响应作为压力层的逆指标建立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生态区位系数作为灰色关联分析的参考数列进行指标赋权,选取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的29个区县,对其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9个区县中,鄂西北和鄂西南地区的森林生态安全水平要优于鄂东地区;鄂东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大于鄂西南和鄂西北地区,但通过增强森林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力度可以缓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
关键词:
森林生态安全 灰色关联分析法 湖北省县域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姚月 张大红
文章在PSR模型的基础上,将响应作为压力层的逆指标建立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生态区位系数作为灰色关联分析的参考数列进行指标赋权,选取湖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的29个区县,对其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9个区县中,鄂西北和鄂西南地区的森林生态安全水平要优于鄂东地区;鄂东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大于鄂西南和鄂西北地区,但通过增强森林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力度可以缓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
关键词:
森林生态安全 灰色关联分析法 湖北省县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剩富 胡守庚 瞿诗进
探析城镇化水平与城市地价空间分布关系,有助于推动城镇间合理化地价竞争、协调区域城镇化发展。研究讨论了湖北省80个县(市、区)商业、住宅和工业地价在武汉城市圈等经济体协同发展下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详细分析各类地价与城镇化率的空间作用关系。结果显示:湖北省县域商业和住宅地价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呈微弱的集聚分布;工业地价空间分布差异相对较小,呈微弱的离散分布;各城市城镇化程度对地价的影响并未呈现一致的相关关系,而是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具体而言,城镇化对商业地价的正向作用表现为:鄂中地区>鄂东地区>鄂西地区;对住宅地价的影响作用表现为鄂东较鄂中地区敏感,且为正相关关系,而鄂西地区呈明显负相关;对工业地价的影响表现为正向关系,且鄂东地区>鄂中地区>鄂西地区。因此,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省域地价管理中,不仅应加强中心城镇地价与周边城镇地价的衔接,引导人口的集聚与分流,推进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等经济体的城镇化协同发展;而且应该注重地价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杠杆作用,结合鄂东、鄂中、鄂西地域差异,分用途实施精准调控,遏制不正当地价竞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剩富 胡守庚 瞿诗进
探析城镇化水平与城市地价空间分布关系,有助于推动城镇间合理化地价竞争、协调区域城镇化发展。研究讨论了湖北省80个县(市、区)商业、住宅和工业地价在武汉城市圈等经济体协同发展下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详细分析各类地价与城镇化率的空间作用关系。结果显示:湖北省县域商业和住宅地价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呈微弱的集聚分布;工业地价空间分布差异相对较小,呈微弱的离散分布;各城市城镇化程度对地价的影响并未呈现一致的相关关系,而是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具体而言,城镇化对商业地价的正向作用表现为:鄂中地区>鄂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汝 邢燕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至今,乡村建设研究在学术界已日益成为热点,而小城镇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而,小城镇建设是乡村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对于小城镇而言,建设首先就会涉及到合理的"量",即小城镇的规模合理性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与党中央政策同步,小城镇的规模合理性问题也必然将成为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对此问题进行研究迫在眉睫。与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相结合,研究小城镇规模合理性问题的重要性凸显。本文在翔实把握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综合视点同时切入,使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柏泉镇合理规模的...
关键词:
小城镇 合理 规模 分形理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健民 张清 邹军华
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湖北省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城镇化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挑战、高职院校适应城镇化建设的措施,为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作垫脚石,促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湖北省城镇化的现状接轨,探究高等职业教育为湖北省城镇化建设的高效路径。
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 高职教育 湖北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柯美录 李振华 曹礼和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湖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 ,离不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因地制宜 ,科学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 ,改革小城镇建设的投资方式及户籍管理制度等 ,以拓展小城镇发展空间
关键词:
小城镇 城镇化 户籍制度 社会保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红萍 林奇胜 杨钢桥
以实地问卷调查为主,政府部门资料为辅,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以湖北省通城县隽水镇为例,研究小城镇住宅用地扩张规律。研究表明:小城镇住宅用地无论在扩张时序、扩张影响因素上均与大城市存在很大差异,以私房为主的住宅建设模式使小城镇住宅用地扩张呈现低效率;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与流动人口的涌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小城镇住宅用地扩张,是今后导致小城镇住宅用地扩张的持续推动力。
关键词:
小城镇 住宅用地 扩张 通城县 隽水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