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30)
- 2023(11566)
- 2022(9776)
- 2021(9237)
- 2020(7478)
- 2019(17104)
- 2018(16877)
- 2017(32210)
- 2016(17006)
- 2015(18764)
- 2014(18203)
- 2013(17623)
- 2012(15896)
- 2011(14066)
- 2010(13433)
- 2009(11700)
- 2008(10575)
- 2007(8634)
- 2006(7053)
- 2005(5747)
- 学科
- 济(71009)
- 经济(70955)
- 管理(47578)
- 业(40167)
- 方法(31493)
- 企(31345)
- 企业(31345)
- 数学(28630)
- 数学方法(28243)
- 地方(20813)
- 农(19578)
- 中国(16051)
- 业经(15118)
- 环境(14919)
- 财(14710)
- 农业(13583)
- 学(13144)
- 贸(11499)
- 贸易(11494)
- 易(11003)
- 地方经济(10968)
- 和(10667)
- 技术(10063)
- 划(10003)
- 制(9365)
- 务(9167)
- 财务(9135)
- 财务管理(9116)
- 理论(8946)
- 资源(8887)
- 机构
- 学院(221144)
- 大学(218909)
- 管理(89408)
- 济(88865)
- 经济(87071)
- 理学(78558)
- 理学院(77614)
- 管理学(76194)
- 管理学院(75772)
- 研究(70585)
- 中国(52332)
- 京(45236)
- 科学(44669)
- 财(37103)
- 中心(35437)
- 农(33996)
- 业大(33797)
- 所(32293)
- 江(31440)
- 财经(31004)
- 范(30297)
- 师范(30025)
- 研究所(29908)
- 经(28450)
- 院(27243)
- 经济学(27234)
- 北京(27088)
- 农业(26508)
- 州(25674)
- 经济学院(24821)
- 基金
- 项目(169014)
- 科学(134912)
- 基金(124040)
- 研究(123092)
- 家(108105)
- 国家(107281)
- 科学基金(94211)
- 社会(79953)
- 社会科(75941)
- 社会科学(75923)
- 基金项目(67571)
- 省(66458)
- 自然(61554)
- 自然科(60013)
- 自然科学(59996)
- 自然科学基金(58864)
- 划(55548)
- 教育(55545)
- 编号(49261)
- 资助(48342)
- 重点(38050)
- 发(37271)
- 成果(36647)
- 部(36601)
- 创(35539)
- 国家社会(33867)
- 创新(33307)
- 课题(32721)
- 科研(32436)
- 教育部(31611)
共检索到302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莹 王静 黄隆杨 翟天林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研究缺乏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结构连通性角度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进行诊断和识别。烟台市作为我国典型滨海城市,湿地退化,生境类型单一造成景观稳定性差,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刻不容缓。为全面识别烟台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利用生境质量模型、生境风险评估模型、粒度反推法、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通过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诊断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生态断裂点等,识别和确定研究区域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研究发现:(1)烟台市生态源地共计668.85 km~2,主要为林地、水域,源间廊道共计1548.36 km,呈现"两横两纵"的空间特征;(2)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烟台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包括13处生态"夹点"区域、8处生态障碍点区域、39处生态断裂点区域、破碎生态空间1308.66 km~2;(3)结合各类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分别提出修复提升方向。研究可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生态系统整体修复提升提供科学指导。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凤莲 刘艳
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修复关键区域,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实施区域生态修复、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典型的高原城市——昆明市为研究区,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景观连通性识别生态源地,通过成本路径工具提取生态廊道,运用电路理论确定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等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研究表明:(1)昆明市生态源地面积总计6 721.78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1.99%,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水域。(2)共提取出91条生态廊道,其中重要廊道19条,重要生态廊道集中分布在昆明市的北部。(3)共识别生态“夹点”75处,面积66.06 km~2;生态障碍点4处,面积49.24 km~2;生态断裂点41处。研究可为昆明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和区域生态保护修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涂婧林 侯东瑞 陈弋冉 丁茗童 安文雨 刘文平 朱春阳
基于生态系统问题诊断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与修复的方法路径。以武汉市蔡甸区为研究区域,从数量、质量、空间格局等3个方面系统诊断了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退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基于生态源地的识别,并以土地覆盖类型、距离水源距离、植被覆盖度、坡度、高程等5种因子构建生态阻力面,通过最小阻力模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进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综合生态系统问题诊断与生态安全格局需求,系统地辨识出了武汉市蔡甸区的生态保育区、自然修复区、人工修复区和生态廊道建设区。结果显示,共提取出1 901.52 hm~2林地和水体作为生态源地,识别出18 168.12 m潜在生态廊道。从生态保育、自然修复、人工修复、生态廊道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伍龙江 周启刚 李辉 罗泓然 毛永发 朱康文 向宇锋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基本前提。以重庆市梁平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电路理论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包括生态源地、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和生态断裂点。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源地19处,总面积359.82 km~2,呈现“两带多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廊道42条,总长241.27 km,构建了“三片区三屏一网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2)识别出生态夹点5处、生态障碍点12处、生态断裂点5处,是进行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区域,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3)结合关键区域生态特征,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主攻方向和建议措施。研究可为梁平区及其他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路径和方法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董毓伊 冯秀丽 黄俊杰 谢立建 张驰 程俊恺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宁波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并提出保护修复策略。研究方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以确定生态源地,利用电路理论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夹点,并引入廊道生态质量评价指标帮助确定各条廊道的合适宽度。研究结果:(1)识别生态源地23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2)识别生态廊道38条,廊道宽度集中在12~72 m。(3)宁波市生态廊道按质量分级,一级廊道6条,二级廊道10条,三级廊道22条,总体生态质量有待提高。(4)识别生态夹点区域14.37 km~2,夹点的分布具有“南少北多、西多东少”的特点。研究结论:该方法识别了宁波市的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及生态夹点,确定了廊道的适宜宽度,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提供有效的参考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静 李泽慧 宋子秋 方莹 刘晶晶 翟天林
研究目的:探索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和应用实践。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空间分析与大数据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与生境质量模型、生境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方法等。研究结果:(1)明确了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目标与编制方法,以及规划编制的空间边界;(2)构建了"底线约束—区域协同—多目标优化—空间管制—功能提升"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架构;(3)以烟台市为例,探索了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应用与实践。研究结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成为必然,研究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和应用实践,可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骏杰 高延利 蔡玉梅 周伟 袁涛
针对现阶段各规划边界交叉、空间重叠的问题,本文从提高空间价值、减少空间破碎度和协调各类空间的角度出发,在梳理现有空间优化模型及智能算法的基础上,改进多目标规划模型并适应性改造遗传算法,以此二者构建市级国土空间优化模型。以烟台市为例,设置3种情景为决策者提供方案集进行3类规划主导下的2020年国土空间优化研究,结果显示:(1)优化后烟台市农业、城镇和生态空间价值分别增加了23.24%、29.27%、6.30%;(2)不同情景下空间分布合理且较为集中,生态保护情景有利于国土空间集合连片,经济发展情景更适合于多空间协调发展。研究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解决国土空间内容重叠问题,明显提高了国土空间价值,同时优化模型适应性强,为"多规合一"背景下市级国土空间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焦胜 刘奕村 韩宗伟 周可婧 胡亮 刘铁雄
基于整体保护与系统治理思维诊断生态修复优先区,是科学有序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抓手。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利用人类足迹定量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电路理论、移动窗口搜索法等,识别生态网络并诊断人类干扰致其结构与功能受损的关键区域为生态修复优先区。研究表明:(1)城市群人类干扰整体呈核心—边缘递减的圈层式分布,且西高东低,北高南低;(2)识别区域生态网络,其中包含140个生态源地斑块以及307条源间潜在生态廊道;(3)诊断得到生态源地修复优先区共计867.17 km~2,生态廊道修复优先区共计97.83 km,生态夹点修复优先区共计40处,从面线点相结合角度提出消除或弱化人类干扰的修复策略。研究能为新时代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提供空间指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文娇 李波 王传胜
本文运用景观生态规划、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如何基于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构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战略。在此基础上,以烟台市为例,系统分析了该区域景观格局的总体框架、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主要问题,并提出景观—区域尺度上烟台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构架及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倪庆琳 侯湖平 丁忠义 李艺博 李金融
基于2000年、2008年、2016年遥感影像、历史矿井信息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应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范式:综合识别生态源地—经井田边界修正生态阻力面—应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廊道—判别生态过程障碍区,将代表生态修复需求、生态过程难易和生态要素特征的生态源地、障碍区和生态阻力面空间叠加,最终划定生态修复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年份生态源地面积平均约占贾汪区面积的17.77%,随着城镇化发展和矿井闭坑等因素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生态阻力面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并逐步以城镇化发展为主导影响因子。(2)生态廊道分布明显存在整体空间相似性和各镇内部分异性,呈环形沿河流分布或位于植被覆盖较好的低山丘陵区;障碍区明显存在重叠区域,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以北的区域,以北部和中部较多。(3)划分了生态保育区、生态提升区、生态修复区、生态控制区四个生态修复分区,面积分别为144.38 km~2、189.60 km~2、182.68 km~2、103.34 km~2。研究结论能够为贾汪区生态转型发展和生态修复提供空间指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辉 李波 王传胜 朱文娇 谢花林 张文忠
本文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烟台市及其所属的各行政区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行政区中,人均生态足迹除长岛县盈余外其余均为赤字;烟台市人均生态赤字为3.280ha,总生态赤字达2.121 1×107ha,是其国土总面积的15.4倍。人均生态足迹已远远超过其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较严重,其中又以北部地区最为严重;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自身的承载能力,其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应大力提倡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型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城市与产业发展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减少生态足迹、缓解生态赤字,以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旭 彭建 翟紫含
在当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正处在多目标协同治理、全要素全过程耦合的重要发展阶段。如何快速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促进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提升,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核心愿景的关键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帆 谌洁琼 雷婷 蒋超 雷军 向娟
以长江流域岳阳市为实证研究对象,梳理分析了流域型城市生态特性。首先对当前自然生态空间概念进行扩展,从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三个维度构建起岳阳市生态安全指标数据库与评价模型;其次利用 ENVI 和 GIS 工具进行了空间提取与叠加功能工作,对岳阳市生态安全进行多维度集成分析和关键性空间识别;最后对分类识别结果进行二次修正,并基于最终判定提出空间管控机制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岳阳市核心型生态空间面积为 3932.03km~2,占比 26.18%;经营生产型生态空间面积为3546.03km~2,占比 23.61%;非关键性空间面积为 443.07km~2,用地占比 2.95%;缓冲型生态空间面积为 7098.07km~2,占比 47.26%。(2)根据空间的分类分级提出了空间管控的弹性机制、准入机制和反馈机制措施。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岳阳市及同类流域型城市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若梅
从COD和氨氮的排放量判断,畜禽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体环境污染源;但畜禽废弃物可再利用的资源经济属性,决定着其处理方式有别于工业污染源。文章首先界定畜禽养殖业生态补偿的内涵和提出这一问题的背景;其次,以烟台市畜禽养殖业实地调查为基础,按照政府手段和市场手段的逻辑,分析畜禽养殖业生态补偿的做法与挑战,具体是:(1)烟台市的政府手段为:畜禽养殖场生态拆迁的补偿和畜禽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机制创新的补贴;(2)烟台市的市场手段通过大型养殖企业而实现,包括工艺之间的补偿、产品之间的补偿和车间(养殖场与处理厂)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世泰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在深刻剖析了生态农业产业化内涵和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烟台市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围绕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点经营组织模式,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途径。
关键词:
生态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 组织模式 集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