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55)
- 2023(14340)
- 2022(12224)
- 2021(11420)
- 2020(9829)
- 2019(22520)
- 2018(22325)
- 2017(42756)
- 2016(22702)
- 2015(25465)
- 2014(25393)
- 2013(24919)
- 2012(22706)
- 2011(20430)
- 2010(20201)
- 2009(18740)
- 2008(18367)
- 2007(16568)
- 2006(13910)
- 2005(12113)
- 学科
- 济(94497)
- 经济(94414)
- 管理(70129)
- 业(67299)
- 企(57138)
- 企业(57138)
- 方法(44783)
- 数学(38635)
- 数学方法(38141)
- 农(25160)
- 中国(23022)
- 财(22804)
- 学(22076)
- 业经(21840)
- 技术(20944)
- 地方(19153)
- 农业(16611)
- 理论(16533)
- 环境(16517)
- 贸(16239)
- 贸易(16230)
- 制(16049)
- 易(15743)
- 和(15332)
- 务(14716)
- 财务(14662)
- 财务管理(14625)
- 划(13919)
- 产业(13880)
- 企业财务(13835)
- 机构
- 学院(323212)
- 大学(321283)
- 济(131117)
- 管理(130180)
- 经济(128495)
- 理学(113189)
- 理学院(112038)
- 管理学(110109)
- 管理学院(109499)
- 研究(100549)
- 中国(74917)
- 京(65895)
- 科学(63023)
- 财(57816)
- 农(50163)
- 中心(48857)
- 所(48746)
- 业大(47844)
- 江(47761)
- 财经(47115)
- 研究所(44709)
- 经(42650)
- 范(41754)
- 师范(41307)
- 北京(40556)
- 经济学(40350)
- 农业(39466)
- 州(38438)
- 经济学院(36530)
- 院(36442)
- 基金
- 项目(223286)
- 科学(177485)
- 研究(163535)
- 基金(161933)
- 家(140363)
- 国家(139218)
- 科学基金(121257)
- 社会(104529)
- 社会科(99231)
- 社会科学(99206)
- 省(90016)
- 基金项目(86490)
- 自然(78487)
- 自然科(76652)
- 自然科学(76632)
- 教育(76070)
- 自然科学基金(75280)
- 划(74693)
- 编号(66352)
- 资助(64815)
- 成果(52510)
- 创(50874)
- 重点(50165)
- 部(48791)
- 发(48485)
- 创新(46835)
- 课题(45193)
- 国家社会(43152)
- 科研(42816)
- 教育部(42174)
- 期刊
- 济(137573)
- 经济(137573)
- 研究(84621)
- 中国(59278)
- 学报(48285)
- 管理(47198)
- 财(45744)
- 科学(44975)
- 农(44245)
- 大学(36641)
- 教育(34514)
- 学学(34373)
- 技术(31164)
- 农业(30497)
- 业经(24580)
- 融(23961)
- 金融(23961)
- 财经(22623)
- 经济研究(21833)
- 经(19552)
- 问题(18133)
- 图书(17365)
- 技术经济(17202)
- 业(17071)
- 科技(16861)
- 统计(16312)
- 策(16127)
- 商业(15320)
- 版(15175)
- 理论(14737)
共检索到454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小强
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似性出发,运用生态学、创新理论与产业集群理论,以生态平衡和生态链思想研究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系统,有助于更好的发挥创新集聚优势,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从产业生态学的视角,探讨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创新网络系统的内涵,分析了集群创新网络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联性,构建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生态系统模型,并对该模型的生态性特征与其内在生态链结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志泉
创新网络异于产业集群网络,而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又异于其他创新网络。文章借助组织生态学理论,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可以视为由特定区域内核心创新网络、辅助创新网络、外围创新网络三个组织群落构成的自组织生态系统,其内部存在若干组织、种群和组织种群,受"耐受定律"、生态位重叠密度、关系密度等法则约束。为实现对竞争环境的适应,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生态系统内部存在变种、选择、保留等演化机制,存在组织自疏、程序性死亡等自我保护机制。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网络各组织单元根据所处产业价值链生态位交换物质、能量以及信息,进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李正锋 叶金福
在分析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网络模型。从资源要素、管理要素、组织要素和战略要素等4个方面分析了系统集成商在创新网络中的领导角色和核心作用,探讨了协作商、用户与系统集成商在技术知识共享、资源整合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关系,对政府在创新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和支持作用进行了阐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毛加强 崔敏
通过量表的开发、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集群网络密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集群网络强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集群网络中网络成员的关系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分析结果也说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集群内的企业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创新网络的价值;规范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营造信任、合作的群内氛围;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形成完整的网络结构,增强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
关键词:
创新网络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万超 朱天博
运用创新网络理论和企业集群理论,分析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力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对策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各个行为主体之间建设显性或隐性的联接,从而带动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创新成果的诞生。
关键词:
创新网络 中关村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润东 刘遵峰 许亚平 张跃富
本文通过归纳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创新发展新特征,依托集群知识价值链为总线,构建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知识价值网络模型,分析了集群网络结构和关联关系。知识创新演化机理研究发现,企业集群知识管理和创新活动贯穿交融于集群发展生命周期全过程,创新成果体现出新知识的创造组合,知识共享是制约集群创新效果的关键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小丽
目前,产业集群在我国发展迅速。本文在信任机制的基础上,从产业集群对创新网络的影响、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及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等方面对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进行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产业集群要依靠本地企业与其他企业间、企业与支撑机构间的集聚构建区域网络创新系统,不断持续创新,才能快速、健康地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必须与全球产业链或全球市场的大背景相结合,只有融入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中,不断朝着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地方产业集群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
信任机制 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向平
构建集群式创新网络是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而基于供应链来构建创新网络可以形成有效的集群内技术创新体系。文章在探讨了集群式供应链的含义的基础上,概括了基于供应链的创新网络的内涵及其运行模式,分析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创新网络的六大优势,最后提出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创新网络的若干措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刘博
运用"网络的网络"、联结强度和块模型整合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测度模型,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间、学研间和产学研间的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基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发明专利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整体处于低网络协同度状态,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都具有高网络协同度,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低网络协同度;考虑联结强度的加权网络更符合现实,联结强度、平均度数中心度是保障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核心—边缘结构稳定性是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刘博
运用"网络的网络"、联结强度和块模型整合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测度模型,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间、学研间和产学研间的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度。基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发明专利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航空航天装备制造、3D打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整体处于低网络协同度状态,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都具有高网络协同度,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低网络协同度;考虑联结强度的加权网络更符合现实,联结强度、平均度数中心度是保障企业协同创新和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核心—边缘结构稳定性是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高网络协同度的重要条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阮平南 黄蕾
组织进化的基本准则和目的是提高环境适应性和组织生存能力。在产业集群进化过程中,集群内企业种群间的竞争与协同是推动集群进化的主要动力。竞争使生存潜力最大,环境资源利用最充分的企业种群得以生存和繁衍。协同使企业种群通过彼此间的协调与影响,在长期的相互适应过程中共同进化,以提高企业种群的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利用效率。竞争与协同促进了企业种群间的生存平衡和持续发展,进而推动了产业集群的进化。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进化 竞争 协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陆立军 于斌斌
从产业集聚、创新网络两重视角,分析了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的14262份问卷实证检验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创新网络对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与创新网络的所有子效应,对不同技术子能力的影响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提高产业集聚程度、构建和完善创新网络平台对于提升集群企业竞争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创新网络 集群企业 技术能力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海东
当前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群创新网络组成特点和整体功能的定性研究上,对集群创新网络内部微观结构的研究则十分有限。基于此,本文阐释了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的内涵,并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刻画了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特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绘制了佛山陶瓷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图,从微观层面研究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佛山陶瓷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形成了大中小陶瓷企业共生,少数大型陶瓷企业引领集群创新网络发展的"核心——边缘"结构,少数大型陶瓷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左右着集群网络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结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赫连志巍 李思 薛传佳
在集群创新网络中,核心节点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其他企业更强,研究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对于集群升级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概念,并构建其概念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对集群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创新能力传递速度和创新能力传递深度对集群升级促进作用显著;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调节了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与集群升级的关系,并指出了研究结论的实践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文秀
全球化使一些国家"根植于"地方的产业集群正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技术能力不足、地区优势丧失等问题,并开始出现停滞或后退。于是,升级作为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方式被引进产业集群的研究中。但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量表开发和检验、相关性分析等从非正式创新网络建设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非正式创新网络内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非正式交流、个人间的信任和文化三个方面。
关键词:
非正式创新网络 产业集群 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