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56)
2023(18988)
2022(16250)
2021(15266)
2020(12798)
2019(29095)
2018(28909)
2017(55656)
2016(29971)
2015(33679)
2014(32897)
2013(32097)
2012(29085)
2011(26227)
2010(26356)
2009(24278)
2008(23565)
2007(20884)
2006(18348)
2005(15851)
作者
(82972)
(69461)
(68735)
(65424)
(43823)
(33214)
(30986)
(27113)
(26294)
(24372)
(23493)
(23422)
(21936)
(21542)
(21164)
(21153)
(20471)
(20399)
(19937)
(19734)
(17064)
(16956)
(16664)
(15953)
(15517)
(15421)
(15294)
(15283)
(13913)
(13671)
学科
(116126)
经济(115967)
(91711)
管理(90503)
(70369)
企业(70369)
方法(50563)
(50117)
数学(43687)
数学方法(43067)
农业(33292)
(31346)
中国(31017)
业经(30588)
(26078)
(24433)
地方(23140)
技术(23001)
环境(20411)
(19972)
贸易(19959)
理论(19539)
(19424)
(19140)
财务(19062)
财务管理(19018)
(18626)
银行(18582)
(18538)
(18255)
机构
学院(415206)
大学(413226)
(166507)
管理(166228)
经济(162970)
理学(144500)
理学院(142954)
管理学(140427)
管理学院(139656)
研究(134947)
中国(102488)
(86616)
科学(83107)
(77153)
(76494)
(65864)
业大(65117)
中心(63162)
(61151)
财经(60832)
研究所(59835)
农业(59077)
(55496)
(54265)
北京(53894)
师范(53797)
经济学(49591)
(49081)
(48988)
财经大学(45122)
基金
项目(288196)
科学(228061)
研究(213743)
基金(209384)
(181495)
国家(179918)
科学基金(155883)
社会(136076)
社会科(128632)
社会科学(128600)
(113428)
基金项目(111392)
自然(100188)
自然科(97784)
自然科学(97759)
教育(97689)
自然科学基金(95995)
(94271)
编号(87677)
资助(84414)
成果(70203)
重点(64187)
(63666)
(62370)
(61518)
课题(59522)
创新(57754)
国家社会(55927)
(55820)
教育部(54783)
期刊
(184891)
经济(184891)
研究(119181)
中国(82006)
(75654)
学报(64308)
科学(59919)
管理(59780)
(58573)
农业(51281)
大学(50466)
学学(47703)
教育(46703)
(37184)
金融(37184)
技术(36616)
业经(35044)
财经(29236)
经济研究(27215)
(25377)
(24992)
问题(24828)
科技(21509)
(21111)
技术经济(19856)
图书(19337)
理论(19129)
现代(18680)
资源(18515)
商业(17570)
共检索到605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明  吴次芳  梁宗正  岑晓腾  尕让卓玛  
生态女性主义主张女性与自然的认同,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统治下的对女性与自然界的压迫,主张整体自然观、平等与和谐、关怀伦理、女性原则和女性价值,倡导运用生态智慧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新型关系。农地与女性之间存在关联,她们都处于一种被压迫的境地,故而,可以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去认识和修正农地保护制度。农地保护制度要体现女性原则,融入女性关怀,落实女性参与和认同女性价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曲福田  冯淑怡  
分析了中国农地资源减少的严峻形势以及西方有关农地保护的制度与法规,提出了中国农地保护与管理制度体系,并着重对农地产权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整理等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藏俊梅  王万茂  
研究目的:基于现行土地产权体系和农地保护政策体系,分析农地发展权的内涵、归属,确定农地发展权的设定方案并探讨其在农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当前,在中国引入农地发展权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中国土地产权体系现状下农地发展权设定方案的提出及其运用,说明了农地发展权可以作为国家对土地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弹性手段,将在土地征用、土地储备、土地规划等土地政策的实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立辉  
中国和日本同处东亚,现代化进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较为接近的资源禀赋结构,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均资源拥有量等。在极为稀缺的耕地资源要素约束下,日本农业实现了集约、高效发展。这个过程中,日本完善的土地法律体系、灵活的土地管理手段、适应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需的土地管理政策等一整套土地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基于类似的人地关系背景下的日本土地制度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小红  郭忠兴  陈兴雷  
"农地保护"的准公共物品属性造成的产权缺失是农地保护外部收益产生的根源。为此,增设农地保护外部收益权是降低农地保护效率损失的有效措施;将农地保护外部收益权界定为农户所有是解决农地保护政策执行不力的较优策略;国家作为第三方介入可以保证农地保护外部收益权的实现,最终使得农地保护的外部效益这种公共物品的配置尽可能地达到帕累托有效率。农地保护外部收益的分配机制包括三部分,即税收及补偿机制、产权交易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这一分配机制对农地保护外部收益进行有效分配,可实现农地保护外部收益的内部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地保护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延廷  南佳艺  
目前我国农户的地权诉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地权稳定、自主经营向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转化。这一变化的内在动力是农户急切希望改变承包地过于细碎化以及改善农业生产经营基本条件。考察我国农地制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基本逻辑就是农户的地权诉求决定农地制度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在当下一些地方的农地制度创新试验和经验中再次得到证明。今后我国农地制度创新必须遵循这一逻辑,根据我国农户地权诉求的变化,实施农户自愿前提下的承包地连片重划,争取国家对承包地重划制度的支持,强化农民集体民主决策制度,地方政府也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美银  
本文运用制度认知主义的分析框架,探求中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农民认知基础。研究认为,农民认知对农地制度创新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农地制度的改革与农民的认知不相一致,就会加大农地制度改革的成本、延缓农地制度改革的进程、最终决定农地制度改革的成败。作者对江苏部分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农民对地权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认知程度,这对中国农地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农地制度未来的改革应该充分考量农民的认知,保证制度创新方式及目标与农民的认知相一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效军  欧名豪  高艳梅  李景刚  
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不仅导致我国耕地资源大量损失和耕地质量下降,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也是引起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我国耕地保护主要问题的辨析入手,认为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地方政府的制度扭曲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个理论命题:一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其主要表现在耕地保护产权不清、耕地价值不完全、制度没有对耕地保护产权界定和耕地保护制度扭曲;另一是耕地保护机制创新——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并对这一机制构建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丽平  边振兴  
农地是粮食生产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主要土地载体,切实加强农地保护,对美丽中国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均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基本辽宁省"一区一带"的自然环境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创新农地保护的规划、建设、责任和补偿机制,建议利用农地的休闲、观赏、体验、学习、有机农产品生产、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建立农地保护新模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随臣  谭丽萍  樊笑英  
本文根据"耕地保护监管政策和机制专题"调研情况及相关研究,结合当前实际,分析了我国当前耕地保护制度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创新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中国经济客观上存在的区域差别和在农地经营上存在的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的比较优势,不同农地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别。如“两田制”尽管在全国都有表现,但最多的制度安排却集中于中部地区;“规模经营”则明显地在大城市郊区和沿海发达地区表现出较强烈地制度供给冲动。因此,本报告例举“两田制”、“规模经营”以及“四荒”使用权拍卖三种在全国范围最多分布、影响最大的三种比较典型的制度创新类别,分析其起源、方式和制度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邹新阳  段豫川  吕刚武  
中国农地金融制度从无到有,经历强制、诱致、又强制的变迁过程,但始终处于推进乏力的状态。论文通过对整个制度变迁过程中供需双方审慎态势及其原因的分析,指出农地金融制度必须通过外生供给的方式方可获得全面确立。并按照主体、内容和路径三个部分作出农地金融制度的外生安排和提出三级法人主体制的组织框架构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青  刘进梅  
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农地制度创新的目的不是要危及或取消农村家庭经营,而应是在保持其存在和维护其权益的基础上,使农地制度更具有包容性和扩展性,以适应农业适度规模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需求。研究分析表明,我国农业人口较多的国情及土地流转对工业化的依附性,就决定了土地流转不能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中轴制度工具,若政府以政策利好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势必引致逆政策预期的社会风险;而农地合作能够兼顾农业效率提升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成为以工补农、以农稳工的制度联结纽带。农地制度创新就是要建立以农地合作为中轴、联结千家万户家庭经营的农业和农村工业化的政策支持体系,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由农民主导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特色之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德举  刘秀华  
我国农地保护制度问题分析朱德举刘秀华基本概念农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主要包括:直接用于生产生物产品的农地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间接服务于生产生物产品的农地如排灌沟渠、田间道路、晒谷场、畜舍等一切农业生产性建(构)筑物占用的土地。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