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6)
- 2023(8839)
- 2022(7486)
- 2021(6828)
- 2020(5608)
- 2019(12905)
- 2018(12676)
- 2017(24413)
- 2016(13047)
- 2015(14283)
- 2014(13856)
- 2013(13437)
- 2012(11923)
- 2011(10525)
- 2010(9758)
- 2009(8171)
- 2008(7327)
- 2007(5819)
- 2006(4536)
- 2005(3505)
- 学科
- 济(50520)
- 经济(50481)
- 管理(40256)
- 业(33227)
- 方法(27947)
- 企(27904)
- 企业(27904)
- 数学(25475)
- 数学方法(25097)
- 环境(17204)
- 农(12482)
- 学(12238)
- 财(12100)
- 业经(10479)
- 中国(10348)
- 划(10022)
- 和(9534)
- 贸(8766)
- 贸易(8765)
- 地方(8752)
- 易(8588)
- 生态(8588)
- 农业(8374)
- 务(8373)
- 财务(8338)
- 财务管理(8322)
- 资源(8136)
- 技术(8001)
- 企业财务(7950)
- 理论(7208)
- 机构
- 学院(172996)
- 大学(171797)
- 管理(71559)
- 济(68365)
- 经济(67237)
- 理学(63742)
- 理学院(63111)
- 管理学(61791)
- 管理学院(61496)
- 研究(53621)
- 中国(37881)
- 科学(36423)
- 京(34254)
- 业大(30874)
- 农(30783)
- 财(28290)
- 中心(26338)
- 所(25319)
- 财经(24438)
- 农业(24277)
- 研究所(24038)
- 江(23055)
- 经(22567)
- 经济学(21270)
- 院(20768)
- 范(20492)
- 师范(20222)
- 北京(20161)
- 经济管理(19549)
- 经济学院(19496)
- 基金
- 项目(137468)
- 科学(109510)
- 基金(102979)
- 研究(94364)
- 家(92041)
- 国家(91447)
- 科学基金(79517)
- 社会(61448)
- 社会科(58459)
- 社会科学(58446)
- 基金项目(55489)
- 自然(54511)
- 省(54296)
- 自然科(53192)
- 自然科学(53178)
- 自然科学基金(52176)
- 划(45774)
- 教育(43023)
- 资助(40958)
- 编号(35464)
- 重点(31513)
- 部(29865)
- 创(29450)
- 发(29418)
- 科研(27817)
- 创新(27673)
- 计划(27096)
- 国家社会(26476)
- 教育部(25528)
- 大学(25151)
共检索到220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童冉 陈庆标 周本智
[目的 ]利用神经网络所具有的输入层与输出层间存在的高度非线性映射关系,对杉木叶片C、N、P含量实现准确、经济、快捷的预测。[方法 ]以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在杉木叶片C、N、P含量与地理、气候及土壤性质等生态因子间构建最优预测模型,并结合已发表文献数据进行叶片C、N、P含量预测。[结果 ]模拟预测叶片C、N和P含量分别为476.68、12.27和1.24 mg·g~(-1),其中N含量远低于我国陆地植物叶片平均含量;叶片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40.28、412.01和10.50。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较为符合,表明RB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杉木叶片C、N、P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是可行的。[结论 ]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估测杉木叶片C、N、P含量,平均误差分别为1.82%、9.88%和7.02%。较低的叶片N含量和N/P表明亚热带地区杉木生长主要受到N素限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童冉 陈庆标 周本智
[目的 ]利用神经网络所具有的输入层与输出层间存在的高度非线性映射关系,对杉木叶片C、N、P含量实现准确、经济、快捷的预测。[方法 ]以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在杉木叶片C、N、P含量与地理、气候及土壤性质等生态因子间构建最优预测模型,并结合已发表文献数据进行叶片C、N、P含量预测。[结果 ]模拟预测叶片C、N和P含量分别为476.68、12.27和1.24 mg·g~(-1),其中N含量远低于我国陆地植物叶片平均含量;叶片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40.28、412.01和10.50。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较为符合,表明RBF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杉木叶片C、N、P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是可行的。[结论 ]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估测杉木叶片C、N、P含量,平均误差分别为1.82%、9.88%和7.02%。较低的叶片N含量和N/P表明亚热带地区杉木生长主要受到N素限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文杰 王冬梅
【目的】探究青海黄土高寒区4种典型人工林树木(针叶和阔叶2种生活型)叶片的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随生长季阶段(Ⅰ:5月15日—6月15日;Ⅱ:6月15日—7月15日;Ⅲ:7月15日—8月15日)和坡位的变化,为指导青海高寒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野外采集华北落叶松、青海云杉、白桦和青杨4种树木叶片样品,室内测定叶片的OC、TN和TP含量,通过正态性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邓肯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除趋势对应分析、冗余分析和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探究叶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4种树木叶片的OC、TN和TP含量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591.84(571.19~605.67)、17.76(7.14~27.62)和1.47(0.81~2.65)g·kg~(-1),变异系数表现为TP> TN> OC;阔叶树叶片TN含量高于针叶树,阔叶树叶片TN和TP含量受生长季阶段的影响大于针叶树;4种树木叶片的C∶N(OC∶TN)、C∶P(OC∶TP)和N∶P(TN∶T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38.87 (26.04~97.73)、1 042.97(667.53~1 971.00)和28.32(18.87~51.50),变异系数表现为C∶N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春玲 金彦 曹英丽 于丰华 冯帅 周长献
叶绿素是评价玉米健康状况的重要生理生化参数,而快速、准确检测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是实现玉米长势及健康状况精准诊断的关键。为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反演精度,以玉米试验小区为基础,测定了东北地区玉米不同生长期的叶片光谱反射率及其对应的叶绿素含量。首先采用一阶微分方法提取光谱特征,构建9种高光谱特征参数(Db、Dy、Dr、λb、λy、λr、SDb、SDy和SDr),并分析一阶微分光谱、高光谱特征参数与叶绿素含量间的相关关系,优选出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较高的3种特征参数作为自变量,分别为535nm处的一阶微分值、蓝边内最大一阶微分值Db、蓝边面积SDb,叶绿素含量实测值作为因变量,随后采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建立BP神经网络(BPNN)和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NN)反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再结合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一阶微分光谱在535nm处具有最大相关系数(R=-0.738),并且与特征参数Db、SDb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2和-0.728;遗传算法可以有效地对BPNN初始权值随机化、易陷入局部极值等不足实现优化,并为其定位出理想的搜索空间;GA-BPNN模型的建模集与验证集R2分别为0.878和0.898,RMSE为0.731,与其他反演模型相比,GA-BPNN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均表现最好,可为定量预测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侯艺璇 赵华甫 吴克宁 李凯
为科学预测作物重金属含量,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用地的安全利用,本研究利用地理探测器选取对作物Cd含量影响较大的土壤Cd含量、土壤pH值、与交通主干线的距离等10个因素为输入因子,农作物可食部分Cd含量作为输出因子,分别建立小麦、水稻、油菜籽、蔬菜可食部分Cd含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作物种植污染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划分作物安全利用种植区。研究结果表明:(1) 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明显优于多元回归预测模型;(2)对小麦、水稻和油菜籽的可食部分Cd含量预测结果进行评价,得到作物污染可能的空间分布及特征;(3)依据评价结果,对3种作物进行配置,划分得到4种作物适宜种植区,并提出管控策略。研究可为污染农用地的安全利用及作物种植调整提供思路和依据,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和 杨佩芳 古润泽 骆建霞 高美英
定期测定短枝型和普通型苹果叶和果中氮、磷、钾和粗蛋白含量表明,生长期内诸元素含量均随叶龄的增大和果实的发育而降低;试验获得短枝型与普通型叶、果中氮、磷、钾和粗蛋白含量的比较分析资料,统计结果显示,无论生长前期或后期,各短枝型品种叶、果中诸元素含量均较普通型品种为高,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一璐 汪小旵 李成光 赵博 白如月
提取辣椒叶片的25个叶绿素荧光图像的特征参数,其中18个特征参数与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长荣 李传涵 沈宝仙 李明鹤
以不同母质发育的黄棕壤为供试土壤,在土培条件下研究了杉木无性系苗期叶片元素含量与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杉木苗期叶片K的含量与苗高生长极显著正相关;Mg的含量与苗高生长极显著负相关.同一土壤上不同无性系间,元素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叶片元素含量在无性系之间的差异远大于土壤之间的差异。据此,提出用叶片元素分析来鉴别杉木早期的速生性状。
关键词:
杉木无性系 叶片营养 速生性选择 土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小莉 张家洋
绿化树木叶片是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器,对环境有净化作用。通过对新乡市不同功能区的22种绿化树种叶片氟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种绿化树木叶片的氟含量均表现为工业区>校园区,不同种绿化树木叶片的氟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大叶黄杨的氟含量最高。氟含量的大小排序依次为:大叶黄杨>刺槐>紫叶李>女贞>紫丁香>国槐>加拿大杨=构树>卫矛>合欢>臭椿>广玉兰>毛泡桐>红叶石楠>桃树>苦楝=旱柳>夹竹桃>悬铃木>垂柳>红瑞木>榆树。结论:绿化树木叶片氟含量依功能区和树种不同具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绿化树种 叶片 氟含量 差异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史红飞 侯建伟 卢志宏 杨勇
草原矿区开采破坏了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Cu元素随粉尘、径流扩散和迁移,并通过食物链富集而影响正常生产活动,因此建立简单又快速的预测模型对草原土壤Cu含量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矿区为研究对象,耦合土壤有机质和pH,建立预测Cu含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1)建模数据和测试数据的拟合优度随隐含层层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4层时拟合优度最大;2)隐含层层数为3、4、5和7时,隐含层节点数相近;3) 4层隐含层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适当的规模,可以用于草原表层土壤Cu含量的快速预测。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多层网络 Cu含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晗 陈辉 吴承祯 洪滔 陈灿 陈建忠 刘剑斌 肖应忠
选取福建省不同千年桐种源在同一条件下人工培育,通过测定千年桐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分析千年桐叶片δ13C的特征及其种源差异,以及环境因素和种源生长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千年桐种源叶片δ13C的变化范围在-26.06‰~-24.46‰之间,平均值为-25.54‰,其中莆田、顺昌和沙县种源δ13C值较大。千年桐种源叶片δ13C值与经纬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与年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是千年桐δ13C值变化的主要限制因素。千年桐种源叶片δ13C值与叶N含量以及C/N呈现二次曲线相关性。结合叶片δ13C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莆田、顺昌、沙县千年桐种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华 林益明 叶功富 殷亮 周海超
以福建东山沿海防护林中木麻黄、厚荚相思、刚果桉和湿地松4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纯林和混交林成熟叶与衰老叶中的养分状况、氮磷比、养分内吸收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中的养分浓度和内吸收率一般表现为纯林高于混交林、固氮树种高于非固氮树种。这是由于混交林和固氮树种改善了立地条件,林木能够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养分,从而降低了二者叶片中的养分内吸收率。各林分类型成熟叶片中的氮磷比都大于14,表明这些立地条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磷限制,导致大部分林分叶片磷内吸收率(REP)大于氮内吸收率(REN),因而衰老叶中的氮磷比大于成熟叶,但成熟叶和衰老叶氮磷比之间依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林分类型成...
关键词:
纯林 混交林 氮 磷 养分内吸收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崇林 陈健 张运 肖文发 史作民 吴建国 赵广东
[目的]选取亚热带地区10年生杉木人工林,探究其叶片性状对土壤P添加的响应以及叶片磷组分随P添加的分配模式变化,为提高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定3块样地,在每块样地设置6个处理,每个处理随机施P量分别为0(CK)、60(P1)、120(P2)、180(P3)、240(P4)、300(P5)kg·hm-2·a-1,进行为期3年的模拟P沉降控制实验。研究了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氮(N)、叶磷(P)、N/P、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光合氮磷利用效率(PNUE、PPUE)和核酸磷(nucleic acids)、脂质磷(phospholipids)、代谢磷(metabolic)、残渣磷(residual)、无机磷(Pi)的响应及其相关性。[结果]与CK相比较,P2、P3处理下SLA增加了37.9%、25.7%,LDMC减少了9.4%、12.5%;不同梯度土壤P添加下叶N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叶P含量比CK增加29.4%~49.4%,N/P相对CK减少18.2%~27.3%;P3处理下PNUE、PPUE和Amax均达到最大值,相对CK分别增加174.9%、116.4%、125.9%;除P2、P3处理外,叶片磷组分更倾向于增加核酸磷比例,P3处理主要偏向于增加代谢磷分配,而且代谢磷和PNUE呈现正相关也表明其是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的重要因素。[结论]P3处理下的Amax最高,显著提高了PNUE和PPUE,可以有效缓解杉木的P限制状况,促进了杉木的生长发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程玉良 张家洋 任敏
对新乡市12种道路绿化树木叶片重金属铅、镉和锌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种道路绿化树木叶片的重金属含量表现为污染区>清洁区,不同树种道路绿化树木叶片的重金属含量具有明显差异,铅含量的大小排序为榆树>栾树>雪松>刺槐>悬铃木>夹竹桃>毛白杨>柳树>卫矛>圆柏>臭椿>核桃;镉含量的大小排序为毛白杨>雪松>栾树>悬铃木>夹竹桃>臭椿>柳树>榆树>悬刺槐>圆柏>卫矛>核桃,锌含量的大小排序为夹竹桃>榆树>臭椿>柳树>刺槐>栾树>雪松>毛白杨>核桃>圆柏>卫矛>悬铃木。运用隶属函数法对12种道路绿化树木叶片重金属含量进行归类,榆树和栾树归为第1类,夹竹桃、雪松、毛白杨、刺槐、柳树、悬铃木和臭椿为第2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承栋 焦如珍 孙启武 夏良放 Janet Dutch
本文重点论述丘陵立地条件下 ,1、2代杉木幼龄林高生长、当年高生长、胸径生长与叶片中营养元素N、P、K、Ca、Mg、Cu、Mn、Zn、Fe含量的相关关系 ,进而从林木营养这个角度 ,为提高林木产量、防治地力衰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2代杉木幼龄林生长与N、P、Mg、Cu、Mn、Fe含量呈密切的正相关。 1代杉木幼龄林生长虽与P、Mg、Cu、Mn、Fe含量呈正相关 ,但复相关系数数值偏低。也就是说土壤养分含量尚没有明显影响 1代杉木幼龄林正常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