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33)
- 2023(15084)
- 2022(13177)
- 2021(12152)
- 2020(10206)
- 2019(23399)
- 2018(23177)
- 2017(44771)
- 2016(23846)
- 2015(26878)
- 2014(26735)
- 2013(26246)
- 2012(23924)
- 2011(21651)
- 2010(21389)
- 2009(19507)
- 2008(18408)
- 2007(15739)
- 2006(13791)
- 2005(11771)
- 学科
- 济(114301)
- 经济(114198)
- 管理(69904)
- 业(61893)
- 企(51204)
- 企业(51204)
- 方法(48726)
- 数学(42923)
- 数学方法(42381)
- 农(25862)
- 地方(25810)
- 中国(24548)
- 学(23664)
- 财(22781)
- 业经(22559)
- 环境(18977)
- 农业(17635)
- 贸(16616)
- 贸易(16607)
- 和(16470)
- 易(16023)
- 理论(15965)
- 制(15582)
- 地方经济(15338)
- 划(14684)
- 技术(14495)
- 务(14349)
- 财务(14279)
- 财务管理(14248)
- 企业财务(13512)
- 机构
- 大学(339188)
- 学院(338714)
- 济(143063)
- 经济(140208)
- 管理(137110)
- 理学(119773)
- 理学院(118484)
- 管理学(116318)
- 管理学院(115721)
- 研究(113419)
- 中国(82158)
- 京(70886)
- 科学(70098)
- 财(60664)
- 所(55405)
- 中心(51475)
- 农(51377)
- 研究所(50983)
- 业大(50515)
- 财经(50064)
- 江(46812)
- 经(45640)
- 北京(44335)
- 范(43690)
- 经济学(43574)
- 师范(43315)
- 院(41744)
- 农业(39937)
- 经济学院(39062)
- 州(38191)
- 基金
- 项目(239903)
- 科学(189241)
- 基金(175274)
- 研究(174105)
- 家(152531)
- 国家(151346)
- 科学基金(130960)
- 社会(111252)
- 社会科(105505)
- 社会科学(105478)
- 基金项目(93498)
- 省(92725)
- 自然(85536)
- 自然科(83446)
- 自然科学(83425)
- 自然科学基金(81880)
- 教育(79186)
- 划(77982)
- 资助(72156)
- 编号(70084)
- 成果(54735)
- 重点(53453)
- 部(52677)
- 发(51385)
- 创(49366)
- 课题(47365)
- 创新(46125)
- 国家社会(46075)
- 科研(45797)
- 教育部(45432)
- 期刊
- 济(155048)
- 经济(155048)
- 研究(97463)
- 中国(55904)
- 学报(51777)
- 管理(49864)
- 科学(48710)
- 农(45610)
- 财(44770)
- 大学(39731)
- 学学(37848)
- 农业(32075)
- 教育(31464)
- 技术(30737)
- 经济研究(25313)
- 融(24430)
- 金融(24430)
- 财经(24363)
- 业经(24229)
- 经(20857)
- 问题(19969)
- 技术经济(17811)
- 理论(16686)
- 资源(16443)
- 业(16097)
- 统计(16083)
- 科技(16002)
- 图书(15716)
- 现代(15179)
- 实践(15127)
共检索到479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欢欢 林坚 李昕 楚建群
选取测算生态压力指数(EPI)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通过计算2009年中原经济区各地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中原经济区范围内28个城市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内部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年中原经济区各市生态足迹均超过其生态承载力,普遍呈现生态赤字的状况;(2)中原经济区生态安全指数空间上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生态安全呈现三级阶梯的状况;(3)徐州市、许昌市和邯郸市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相对较安全,开封市和襄阳市利用自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相和谐。最后提出中原经济区应在强调粮食核心区建设、调整产业结构、采用高新技术、提高生态足迹供给的同时高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保伟
文章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分析了农业生态文明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进而阐述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提出包括建立健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农村环境教育体系,积极发展农民组织、提升农民素质,培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支持系统,协调"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等在内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策略,并进行了系统阐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月 佘济云 肖默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15项指标构成的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5个层面在内的生态经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生态经济指数差异较小,其中桃源县的生态经济指数最高,为0.48,表明桃源县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能力较强。公安县的生态经济指数最低,为0.31,表明公安县的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能力较弱。从整体上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指数得分为0.41,处于中等水平,这说明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主要是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两方面入手。
关键词: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经济指数 生态建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敦 高群 欧阳龙华
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为了确保土地生态安全,就必须对土地生态安全系统预警进行研究。结合预警理论,从压力-状态-社会响应3方面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物元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1~2008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的警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警情为轻警状态;2002~2004年处于中警状态;2005~2006年下降为重警状态;2007~2008年土地生态安全警情状况有所好转,处于中警状态。通过研究表明,利用物元模型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是可行的,具有计算简便、意义明确、评价精度高等优点,可为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提供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歆 郑潇潇 王韵 Raheel Akhtar Kathia
[目的]为严守耕地红线、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法]文章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时序变化特征,引入重心转移模型和变异系数,探究耕地压力重心的空间分布及迁移特征,并基于粮食生产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双重视角,选取10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2007—2016年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阶段性特征,总体处于波动递减的趋势,各地级市耕地压力离散程度和空间差异不断拉大,空间分布不均衡,东西分化趋势显著;耕地压力重心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迁移,在郑州市区域移动;选取的影响因素指标对耕地压力变化均有影响,关联度大小依次为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农民收入>产业结构>化肥投入>灌溉水平>复种指数>粮食单产量>耕地质量>人均耕地面积。[结论]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压力影响显著,是影响耕地压力变动的主导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保雨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然选择。根据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经济结构、法律体系、政府行为、社会诚信等四个层面着手,实现中原经济区经济金融和谐发展。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金融生态 社会诚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龚江丽 谢正观
汇集郡阳潮生态经济区2008年社会、经济、生态三类23个指标,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进行区划研究,同时结合湖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特点,最终将湖区划分为5个生态经济区。在分析各生态经济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为各区发展政策提出了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屈波 谢世友
文章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计算了2001年重庆三峡生态经济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得出该地区超载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37.4%、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结论。针对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库区立体管理模式、库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和绿色GDP核算体系;倡导各产业在生态安全下的生产经营运行模式;建立库区县市级管理责任定位体制,明确不同部门、地区对应库区生态流域单元的管理权限和责任;积极引导公众进行安全生产和科技减灾自救等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波 张吉献
以中原经济区所涉及的五省2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分别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2003—2011年中原经济区各市的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度与耦合发展度。再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在Arc GIS与Geo Da软件的支持下,对各市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发展度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市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发展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局部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总体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据此,各市应采取不同的城镇化发展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荣增 李蕾蕾
文章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求得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权重值,然后以2010年各城市的数据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城市的竞争力得分并进行了分析与等级划分。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层次分析法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在检验通过的基础上对中原经济区城市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波 张吉献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在工具型软件ArcGIS 9.3与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的支持下,对中原经济区28个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差异分析。通过计算局部空间自相关,揭示了中原经济区城镇化水平空间异质性,及各地级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区域差异中的影响。据此,提出了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柯涛
区域文化影响区域经济,区域经济需要区域文化的支撑。文章分析了中原文化对建立中原经济区的引领和阻滞,认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发掘中原文化中的精华,指导中原经济区的建立,同时还需要建设中原文化,支撑中原经济区的建立。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中原文化 引领 阻滞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邹雄智 孟召博 李小玉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对于国家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省区域生态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经济外部性视角外部性视角,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本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正、负外部性现象,从经济活动社会化、产权界定模糊、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剖析了外部性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应进一步明确生态资本运营产权、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区域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本运营外部性"内部化"转化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济区 资本运营 外部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达锦 胡振鹏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对长江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新模式的探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生态产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发展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探讨了生态产业运行的经济发展原则、生态友好原则和产业优化原则,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城镇2007年城镇辐射力模型,并根据区域经济开发"点—轴"理论,分析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要实现从"点(南昌)-圈"式发展模式向"双核(南昌-九江)双轴(沿路和沿江)多动力"发展模式转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即要做到区域内严...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产业 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邹雄智
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解决生态环境危机,许多国家都出台了一些环境经济政策,采取了如征收环境税、收取排污费、办理排污许可证等办法来遏制环境的继续恶化,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生态资本运营理论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生态资本运营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生态资本的保值和增值。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必须不断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生态资本运营,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资本运营 非减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