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1)
2023(13823)
2022(12149)
2021(11417)
2020(9607)
2019(22107)
2018(21866)
2017(42392)
2016(22853)
2015(25536)
2014(25209)
2013(24520)
2012(22154)
2011(19626)
2010(19224)
2009(17192)
2008(16492)
2007(13769)
2006(11617)
2005(9434)
作者
(63323)
(52741)
(52106)
(49833)
(33438)
(25332)
(23816)
(20897)
(20068)
(18385)
(18167)
(17665)
(16482)
(16365)
(16148)
(15890)
(15862)
(15706)
(14982)
(14979)
(13024)
(12609)
(12478)
(12026)
(11667)
(11597)
(11494)
(11489)
(10505)
(10476)
学科
(88182)
经济(88097)
管理(68071)
(62474)
(52872)
企业(52872)
方法(44720)
数学(39426)
数学方法(38873)
(23898)
(22952)
中国(20952)
(19683)
业经(19326)
地方(18112)
环境(17084)
(16643)
财务(16573)
财务管理(16537)
企业财务(15707)
农业(15538)
理论(14586)
(14583)
(14395)
贸易(14388)
(13930)
技术(13904)
(13764)
(13674)
(11596)
机构
大学(311687)
学院(310928)
管理(128168)
(119128)
经济(116537)
理学(113086)
理学院(111830)
管理学(109669)
管理学院(109131)
研究(98104)
中国(70892)
(65288)
科学(63729)
(53197)
业大(48926)
(48692)
(47247)
中心(45699)
财经(44150)
研究所(43740)
(42566)
(41075)
师范(40651)
(40349)
北京(40149)
农业(38249)
(36744)
经济学(35330)
(34899)
财经大学(33338)
基金
项目(229072)
科学(181412)
基金(168007)
研究(164700)
(146786)
国家(145642)
科学基金(126705)
社会(103950)
社会科(98615)
社会科学(98591)
基金项目(90804)
(89579)
自然(84883)
自然科(82905)
自然科学(82887)
自然科学基金(81352)
教育(75788)
(75410)
资助(68271)
编号(66704)
成果(51384)
重点(51218)
(50076)
(47831)
(47610)
课题(44676)
科研(44484)
创新(44394)
教育部(43040)
大学(42665)
期刊
(120107)
经济(120107)
研究(83584)
中国(50342)
学报(50156)
科学(46310)
管理(44327)
(42483)
(40689)
大学(38295)
学学(36298)
教育(31077)
农业(30299)
技术(27041)
业经(20723)
(20667)
金融(20667)
财经(20221)
经济研究(18788)
(17133)
图书(15883)
问题(15841)
科技(15559)
(15413)
资源(15338)
(14855)
理论(14825)
技术经济(14302)
实践(13822)
(13822)
共检索到421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建军  杨志峰  崔保山  姚维科  
维持系统的生态功能是生态调控的主要目的,因此基于生态功能空间差异性的生态调控研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的可操作性。青海省境内沿黄地区是黄河的源头区,对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等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该区面临着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功能损失。本着恢复生态系统功能的目的,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依据主导性原则,按各生态功能区所占面积比例,将研究区确定为黄河源生态功能区和青海东部生态功能区。前者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后者则是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控制。从生态功能损失的机理看,前者水热矛盾突出,自然因素限制,而后者则由于人为干扰强度过大。基于生态功能空间差异性分析,以生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慧彬  黄立军  张辰  何佳洁  
过去经济高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从经济福利转向生态福利。文章在生态效率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确定生态福利绩效的测算方法为PCA-Super-SBM模型,以我国30个省份和东、中、西三个区域为研究对象,测算2004—2015年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Theil指数和σ收敛、绝对β收敛研究我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区域差异性及其收敛性。初步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生态福利绩效的差距明显,我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差异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内差异,只有东部地区不具有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效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具有β收敛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存在落后省份对先进省份的"追赶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童亿勤  劳雅婷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和评价区域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进而判断其可持续发展状态,这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运用调整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浙江省11个城市2002年和2005年的本地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从区域差异上比较并分析浙江省本地生态足迹的地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11个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并且2005年比2002年要大,其中人均生态赤字最大的是宁波市,在2005年达到了4.0030hm2/人,其次是嘉兴市,最小的是丽水市,只有0.2111hm2/人,这说明浙江省11个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系统的压力逐渐加大,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因此应提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生态空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空间对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保护好生态系统和生态空间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而不同区域生态空间的环境功能和空间分布类型都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立足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依据生态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等要求,明晰生态空间的概念、内涵,并以江西省为例,基于区域生态功能差异建立生态空间分类体系,最后从提高认识、遵循自然环境分异规律、制定分类管控机制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俊  王克林  陈洪松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著名的脆弱生态区,受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生态因子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各种生态问题突出,区域差异尤为明显,制约着区域的协调持续发展。本文以桂西北河池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分析研究区的脆弱生态特征和主要生态因子入手,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相关因子进行关联度分析来确定指标和权重,以算得的生态环境脆弱度为基础,把河池地区划分为轻度脆弱类型、中度脆弱类型区、强度脆弱类型和极强度脆弱类型四种生态类型,针对各生态脆弱类型的特征进行空间差异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开发治理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文清  尹宁  吕明  张皓东  王雨濛  
生态补偿是协调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化解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的有效手段,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深远。基于云南省5个州市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了云南森林生态功能区农户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大部分农户愿意为生态补偿付费,影响其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年龄、是否兼业、家庭人口数、非农收入比重、生态补偿重要性认知、森林经济效益是否比生态效益重要、生态环境满意度、政府是否对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政策执行信任度以及信息获取难易程度;其中年龄、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和信息获取难易程度对专业户支付意愿有重要影响,而家庭人口数、非农收入比重以及获得政府补偿的情况对兼业户支付意愿有重要影响;是否兼业、非农收入比重、对生态补偿了解程度以及信息获取难易程度对传统散户支付意愿影响较大;对政策执行的信任程度和产业发展程度对种植大户支付意愿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提出了完善政府农村就业服务职能,鼓励农户非农就业、创业;完善生态功能区环境教育体系和宣传制度建设,强化农户环保意识;强化政府职责及其政策推广、执行力度,构建综合、完善的生态补偿宣传媒介;制定并实施差异化的生态补偿措施等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大伟  刘春燕  常亮  
如何揭示利益相关者生态补偿的真实意愿不但是生态系统服务支付研究的难点问题,也是政府及管理部门制定生态补偿政策的关键问题。为此,论文通过对辽河流域中游地区的7个主要城市进行实地调研,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利用同一受访者同时测量其支付意愿值(WTP)和受偿意愿值(WTA)的技术手段来检验其真实补偿意愿,研究结果显示,受访地区居民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WTP为59.39元/(人.a),WTA为248.56/(人.a);同时,针对同一受访者给出的WTP与WTA之间的较大差异性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其呈现不对称性的主要原因是受访者的收入水平和年龄。最后,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辽河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丹  王然  
结合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引入生态文明发展模型,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环境质量三个维度指标体系,评价比较东部矿业城市鞍山市、中部矿业城市黄石市、西部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探索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发展规律,并运用排列图法提取影响生态文明发展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对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影响基本是一致的;(2)典型矿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近两年增速放缓甚至有下降趋势,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均呈较明显的上涨趋势,环境质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平稳发展的趋势;(3)环境质量是影响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其中地质环境是重中之重。最后,文章提出应从矿业城市生态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滕辉  
文章根据通胀—产出缺口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总供给曲线(AS)的宏观经济调控差异测度方法。根据1996~2009年间数据运用HP滤波计算出潜在产出以及通胀率,并结合虚拟变量回归模型得出2003年前后两段的AS曲线斜率;最后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的AS斜率进行测算,得出相应结果和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菲菲  张增祥  左丽君  赵晓丽  潘天石  朱自娟  汪潇  刘芳  易玲  温庆可  徐进勇  胡顺光  
人工造林被认为是增加碳汇、保持水土和提高水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造林林种的不同将产生不同的生态效应。通过调研土壤、气象及生态化学计量参数等对CENTURY模型进行本地化,模拟冀西北水源涵养区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落叶松(dahurian larch)、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oriental arborvitae)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l)]的生态效应,并结合文献数据评价模型拟合精度。模型模拟结果显示:与幼龄林相比,落叶松、油松、侧柏和樟子松中龄林的土壤C、N、P总储量分别增加了3.37%、3.98%、2.84%和1.82%,土壤含水量增加了151.25%、73.62%、41.83%和94.98%。不同林种两个林龄平均蒸发量比较显示,落叶松(338.85 mm)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颜澄  梁雪松  
文章以浙江省为例,采用泰尔指数方法,从地带内、地带间、城市间三个方面定量研究了浙江省整体及三大区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性,利用区域带分离程度指数研究了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异变化,结果表明浙江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性在减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丙泉  李雷鸣  宋杰鲲  
生态效率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测度指标,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应用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尝试将超效率DEA方法应用到生态效率测度中,对中国2000-2009年区域生态效率展开评估,并据此进行各区域类型划分,进而从全国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视角研究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在此期间中国整体生态效率呈稳定上升趋势,但生态效率差异明显且有增大趋势,各区域生态效率同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生态效率演化规律各异,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动力强劲但内部各省份差异呈现增大趋势,中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提升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阎东彬  王蒙蒙  
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京津冀三省(市)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具有经济互补性和企业受益于区域集聚经济的空间和功能一体化的城市群,这是研究空间整合、功能整合与经济互补的基本遵循。城市群的空间整合、功能整合和城市互补是当今学术界较为关心的三个核心概念。功能空间分布的失衡与破解在国内还是一个较为崭新的研究话题。使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间互补性是否存在,以及空间整合、功能整合与经济互补性的内在逻辑关系。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不具有空间和功能整合效果,空间经济政策更好地集中在城市群中的较小城市内,同时城市群中不存在由城市的空间和功能整合而形成的经济互补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傅伟  刘娜  张伟  
土壤水分是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中水资源重要的存在形式,在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及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了不同处理方式下峰丛洼地牧草生态系统土壤水势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表覆被条件(或微地貌条件)对10-50cm各层次土壤水势均有显著影响;通过改善地表微环境,减少地表蒸发等过程,覆草和覆石等方式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系统的持水性能。石丛出露区土壤持水性能虽然不如覆草和覆石等处理类型,但是其土壤水势明显高于没有采用任何处理的对照小区,而且其对间隔性干旱的响应也不如对照处理敏感。深层(60cm以下)土壤水势的变化与10-50cm各层次均不相同,石丛和覆石小区在该层次的水势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处理,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新玉  
低碳城市和生态文明城市是我国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大重要战略的实践主要载体,区分二者的建设模式的差异性,对我国城市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贵阳市在低碳城市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为例,系统的分析了他们的不同之处。研究表明,生态文明城市主要是以制度建设为主,通过文化、意识、制度等推进城市的建设;低碳城市是从具体产业着手,通过发展低碳的物流、会展、服务、交通、建筑等推进城市建设。二者又有紧密的联系,低碳城市是生态文明城市的一个过渡阶段;现阶段,低碳城市是生态文明城市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