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46)
2023(9585)
2022(8224)
2021(7769)
2020(6487)
2019(14669)
2018(14394)
2017(27751)
2016(14922)
2015(16340)
2014(16090)
2013(15658)
2012(13860)
2011(12391)
2010(11886)
2009(10519)
2008(9805)
2007(7723)
2006(6542)
2005(5304)
作者
(40010)
(33705)
(33128)
(31569)
(20914)
(16087)
(15125)
(13105)
(12782)
(11456)
(11432)
(11192)
(10390)
(10340)
(10184)
(10133)
(9819)
(9765)
(9570)
(9379)
(8151)
(7790)
(7774)
(7558)
(7457)
(7418)
(7110)
(7010)
(6602)
(6587)
学科
(59559)
经济(59507)
管理(44154)
(37291)
(30325)
企业(30325)
方法(28496)
数学(25928)
数学方法(25485)
(16320)
(14502)
环境(13928)
中国(13757)
(13704)
地方(13545)
业经(11976)
农业(11052)
(10284)
资源(10014)
土地(9697)
(9340)
(9292)
财务(9289)
财务管理(9269)
企业财务(8771)
(8646)
(8590)
贸易(8583)
技术(8453)
(8351)
机构
学院(195596)
大学(193865)
管理(79900)
(77094)
经济(75528)
理学(69872)
理学院(69103)
管理学(67821)
管理学院(67463)
研究(63064)
中国(47119)
科学(40948)
(40342)
(33425)
(31922)
业大(31064)
中心(30799)
(29916)
研究所(27820)
财经(27609)
(27580)
(25611)
(25364)
师范(25333)
农业(24987)
(24318)
北京(24167)
经济学(23647)
(22239)
经济学院(21583)
基金
项目(147935)
科学(118082)
基金(109176)
研究(105654)
(96224)
国家(95525)
科学基金(83392)
社会(68180)
社会科(64788)
社会科学(64766)
基金项目(58677)
(58199)
自然(55647)
自然科(54168)
自然科学(54155)
自然科学基金(53123)
(49332)
教育(47847)
资助(43466)
编号(41888)
重点(33701)
(32485)
(32257)
(30993)
成果(30806)
创新(29067)
国家社会(28947)
科研(28861)
课题(27837)
教育部(27705)
期刊
(77096)
经济(77096)
研究(48579)
中国(37200)
学报(30869)
科学(29611)
管理(27720)
(27551)
(25882)
大学(23547)
学学(22330)
农业(19349)
技术(17900)
教育(16431)
资源(14983)
业经(13715)
财经(12671)
(12660)
金融(12660)
经济研究(11419)
(10927)
(10598)
问题(10597)
科技(9504)
(9493)
图书(9466)
(8793)
技术经济(8649)
理论(8423)
现代(8347)
共检索到269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军  刘高焕  傅新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一种手段,其实质是依据土地类型本身的生态适宜性及其结构格局的差异性,运用人工技术调控的方法对有悖于自然生态结构的现状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与安排,从而达到土地利用系统功能趋优的目的。论文首先从生态学的角度,根据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划优化配置原则,对土地资源适宜方向与土地利用现状相匹配,甄别出需要调整的类型,构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其次基于该模型,利用GIS软件分析模块,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最后采用土地资源利用综合适宜度指数,对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说明了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原则进行土地资源优化效果很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荆树柱  
黄河三角州土地总面积近1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亟待开发的土地。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开发已引起国际国内的高度重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列入支持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个优选项目,国务院把该地区列为全国新建的五大粮仓之首,山东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因此,作为黄河流域终端的黄河三角洲,是关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但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利用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滨州相关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保护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振华  荆浩森  李生清  李念春  韩琳  
在分析地区土地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从耕地保障能力、生活空间、经济和生态承载力等方面建立起评价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评价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整体较强,寒亭区、昌邑县和博兴县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在单项评价中,土地承载能力整体较弱。通过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掌握了地区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土地利用的特点,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土地开发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耀光  
辽河三角洲是我国四大河流(长江、黄河、珠江、辽河)三角洲之一。其所处的核心位置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 ,既有平坦的土地资源 ,地下还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还有面积广阔的芦苇、湿地和滩涂资源 ,具有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论文对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实地调查了土地利用优化结构的有关参数 ,应用线性规划方法 ,建立了辽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在模型中 ,设置了以水田、旱地、芦苇、油田、盐田、养虾池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为变量 ,写出了近期和远期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线性不等式。通过在计算机上选优计算 ,得出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书金,李秀彬,朱会义,苏光全  
在黄河三角洲主体东营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综合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持续利用优化原则与目标 ;按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土地持续利用约束分析 ;提出了退耕还林还牧、提高森林覆盖率 ,适当集中布局农村居民点、加大土地整理力度 ,适度开发滩涂地、荒草地和盐碱地等土地持续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方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美  张晓慧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全球暖温带最典型的河口三角洲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本文依据每种生态功能的特点和作用机理,分别运用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或资源经济学的方法对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量化估算。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湿地10项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中,蓄水调洪和降解污染物的功能价值最大;黄河三角洲湿地单位面积价值大约是全国湿地平均单位面积价值的10倍,其中自然湿地的单位面积价值远高于人工湿地的单位面积价值。本研究结果使人们直观地看到了湿地给人类带来的福利,为湿地生态资源的合理定价、有效补偿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薇  陈为峰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土地整理生态综合评价,提出不同分值区域主要工程措施以及耕地、盐碱荒地、林草苇地和滩涂的具体整理措施。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GIS技术。研究结果: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偏低,生态综合分值在70分以上的有167.36km2,占垦利县总面积的7.59%;分值在55—70分的有284.89 km2,占12.93%;分值在40—55分的为681.36 km2,占30.91%;40分以下的为931.42 km2,占42.26%。研究结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结果可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毛汉英  赵千钧  高群  
黄河三角洲拥有十分丰富的土地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水沙资源与海洋资源。经过近20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诸如土壤盐碱化加重、植被生态系统成逆向演化、海岸蚀退、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对以往资源开发“外延式”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思路,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资源的适度开发,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以建设生态经济区为目标,以资源高效利用为基础,以循环经济和链式经济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并探讨了水土资源、能源等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补拙  安旭东  陈浮  濮励杰  
在定性分析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现状特征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基础上 ,重点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定量评价 :选择36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选用模糊隶属函数和线性加权函数进行综合测算 ,评判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 ;引进“障碍度”概念进行定量的障碍诊断 ,并针对主要障碍因素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文瑞  朱大奎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问题的主要症结,提出该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对于农业用地,应采取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措施,提高耕地产量,并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率,综合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对于非农用地,应集约利用城镇土地,调整乡镇企业与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合理开发旅游用地;同时必须协调好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的关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芙蓉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其中小城镇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速度更快,黄河三角洲小城镇的发展尤其突出。据统计,该区小城镇的数量已由1978年的20多个增加到1997年的80多个;人口由1978年的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德田  黄秉杰  杨磊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的东北部,是胜利油田所在地,是我国唯一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与国内其他两大大河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较晚,再加上黄河泥沙的淤积和海水倒灌,土地沙化、盐碱化现象十分严重,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生态环境很不理想,无法进行大规模、常规式开发,只能另辟新径,探索一条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己任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后来,随着时光的推移,建立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思路渐渐清晰。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便上升到国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