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3)
2023(9720)
2022(8177)
2021(7574)
2020(6092)
2019(14057)
2018(13740)
2017(26283)
2016(14001)
2015(15384)
2014(14837)
2013(14407)
2012(12951)
2011(11290)
2010(11013)
2009(9666)
2008(8733)
2007(6917)
2006(5808)
2005(4553)
作者
(36717)
(30864)
(30455)
(28978)
(19725)
(14652)
(13934)
(11997)
(11916)
(10676)
(10546)
(10367)
(9786)
(9551)
(9177)
(9175)
(9156)
(9081)
(8920)
(8672)
(7407)
(7181)
(7042)
(6997)
(6896)
(6793)
(6552)
(6422)
(6007)
(5969)
学科
(56441)
经济(56388)
管理(42442)
(34848)
(28343)
企业(28343)
方法(27589)
数学(25143)
数学方法(24758)
中国(15953)
环境(15899)
(14250)
地方(13383)
(13150)
业经(11135)
(11035)
(10236)
农业(9660)
(8946)
技术(8769)
(8641)
财务(8606)
财务管理(8588)
(8397)
贸易(8394)
资源(8324)
企业财务(8177)
理论(8133)
(8106)
(7846)
机构
学院(185157)
大学(183314)
管理(75964)
(74184)
经济(72604)
理学(66921)
理学院(66167)
管理学(64962)
管理学院(64605)
研究(57204)
中国(41242)
(37355)
科学(35801)
(31410)
业大(28726)
中心(28261)
(27122)
财经(26528)
(25681)
(25506)
(24341)
(23959)
师范(23698)
研究所(23670)
(23244)
经济学(23173)
(22436)
北京(22228)
农业(21191)
经济学院(21166)
基金
项目(141270)
科学(113450)
基金(105111)
研究(100921)
(91696)
国家(91005)
科学基金(80603)
社会(66614)
社会科(63398)
社会科学(63382)
基金项目(56983)
(55321)
自然(53384)
自然科(52072)
自然科学(52057)
自然科学基金(51068)
(46784)
教育(45864)
资助(41226)
编号(38899)
重点(31846)
(30709)
(30700)
(29879)
国家社会(28441)
成果(28105)
创新(28018)
科研(27551)
教育部(26621)
大学(26404)
期刊
(72206)
经济(72206)
研究(47024)
中国(29435)
学报(26865)
管理(26355)
科学(26065)
(24080)
(22782)
大学(21312)
学学(20490)
技术(17543)
农业(16131)
教育(14360)
业经(12410)
财经(12172)
(11961)
金融(11961)
问题(11603)
资源(11169)
经济研究(10566)
(10375)
(9242)
科技(9209)
城市(8783)
(8731)
(8654)
现代(8530)
技术经济(8271)
统计(8186)
共检索到246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金华  马程林  胡中慧  韩雨薇  
城市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但是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生境破碎、生态功能脆弱问题日益严重。绿道是城市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研究基于生态保护原理的绿道规划方法具有现实意义。以苏州为例,结合城市生态结构特征,以生态保护理论为指导,分别从构建以生态维育为目标的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倡导以生态功能为导向的绿色廊道体系设计,强调以生态服务为提升的慢行系统设计等不同层面规划绿道网络体系,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金华  马程林  胡中慧  韩雨薇  
城市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但是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生境破碎、生态功能脆弱问题日益严重。绿道是城市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研究基于生态保护原理的绿道规划方法具有现实意义。以苏州为例,结合城市生态结构特征,以生态保护理论为指导,分别从构建以生态维育为目标的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倡导以生态功能为导向的绿色廊道体系设计,强调以生态服务为提升的慢行系统设计等不同层面规划绿道网络体系,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天颖  张延龙  牛立新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绿地系统已成为我国城市规划设计面临的重要任务,而绿道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台中市在绿道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对该市的绿道进行了实地调查,系统分析概括规划设计特点、发展历史及其主要功能(交通、防灾避难、环境教育、文化传播及提升经济价值),从而为我国内地城市绿道规划建设作参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仙  
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的成就,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要以市场化改革为重点的总体改革新思路,为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新的路径,同时也为苏州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上一个新台阶,打好体制机制的基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仙  
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的成就,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要以市场化改革为重点的总体改革新思路,为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新的路径,同时也为苏州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上一个新台阶,打好体制机制的基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勇  李广斌  施雯  
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生产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城市空间生产的特征与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苏州城市空间生产呈现从"空间中物的生产"到"空间本身的生产",从资本空间化到空间资本化,从权力空间化到权力关系再生产的演化特征。在城市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的过程中,资本和权力间的耦合成为推动苏州城市空间生产及演化的根本动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金云峰  周聪惠  
近年来绿道规划设计在我国开始兴起,本文首先以研究范围和关注点为两条脉络,回顾了绿道规划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关注点的演变。接下来阐述了我国当前绿道规划的总体背景和发展现状,并选取了最为典型的广东区域层面珠江三角洲地区绿道网规划和市区层面的佛山市绿道网规划为例来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道理论在我国应用实践所要面临的挑战,以及我国当前城乡规划当中的绿道规划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城市特性差异性对于绿道发展的挑战,如何将绿道规划良好地整合到我国当前的城乡规划体系当中,以及绿道当中的用地来源、组成与控制、绿道平衡发展等方面的挑战和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的国情并借鉴其它国家和城市的规划经验,来探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正栋  蒙金华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形成的特殊城市气候特征之一,热岛效应对城市规划布局、经济发展及人群健康等许多方面的影响日益突出。本文应用Landsat-5TM图像的TM6波段(空间分辨率为120m),利用单窗算法反演了行星亮度温度,结合GIS和CAD技术分析了广州市的"热岛效应"空间格局和特征,规划了城市降温通道。得出以下结论:①广州市城市热岛特征显著、空间分异明显。在中心城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岛,中心片区城中村热岛效应强烈,城市绿地和水面"冷源"效应明显;②规划了广州市市区范围内的降温通道,形成了以珠江沿线为主轴、点线面相结合的网格状降温通道格局;③充分利用丰富的绿地、水域以及降温通道的作用降低热岛强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方正  李婉仪  李雄  
位置服务大数据的出现为城市空间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目前城市规划、地理学科已进行大量应用,而少有研究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基于北京市公交刷卡大数据处理后的二次数据,结合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绿道规划方法研究。研究通过将公交刷卡数据与人口出行分布规律进行耦合分析,在城市不同功能区确定绿道连接的重点区域,同时,根据绿地的景观性、文化性和生态性建立绿道载体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斑块作为绿道依托载体,最终根据服务功能进行绿道网络优化确定绿道规划线路。以期实现绿道的功能拓展,使绿道成为连接城市多种功能区的绿色空间,促进城市紧凑布局的形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钢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文章以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丹东市为例,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探索了其生态旅游规划及旅游产品设计。目前丹东市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占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其旅游业发展遇到一定的瓶颈,为突出丹东市生态及人文资源优势,首先对丹东市生态旅游规划总体定位,明确了其旅游业在不同层级中的定位及其产业定位,其次对丹东市生态旅游的文化、技术和景观3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最后通过对当前生态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丹东市生态旅游消费产品及路线产品的设计路线,在明确旅游业及产业在该市不同层级的定位情况,也为东丹市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绿道理论源于美国,于1980年代被我国学术界引入,其很多规划思想已在我国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得以体现,但基本没有独立编制绿道规划。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急剧推进,城市快速发展、空间不断扩张,城市内部及其周边自然环境被吞食和分割现象日益加剧;与此同时,随着旅游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甄延临  熊志远  
嘉兴市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风扇型"的空间结构,并规划了三片巨大的楔形绿地楔入城市,该楔形绿地对嘉兴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快速扩张,楔形绿地被不断吞噬,面临着巨大的威胁。通过嘉兴现有发展阶段下不同空间结构模式对楔形绿地保护的影响研究,提出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模式,以及在多个中心之间建设具有高强度联系特征的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廊道是保护嘉兴楔形绿地有效的方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鹏  蒋昊成  雷诚  
随着近年来城市气候与环境问题凸显,风道对提升城市气候环境质量作用显著,城市风道规划理论研究逐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但如何有效建构城市风道规划应用体系还有待深化。本文从发表时间、资助情况、学科合作方面分析国内近20年风道规划研究文献,对国内城市风道规划的理论架构、技术与方法、建设与管理进行总结评述。论文提出城市风道规划研究应用方向和要点:应拓展城市风环境理论研究,验证区域尺度风道构建有效性,探索与现有空间规划体系的融合,强化规划控制与管理研究,并构建城市风道规划评价与反馈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寇刘秀  包存宽  蒋大和  
以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探讨运用生态足迹进行融合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为规划环评较早地介入规划编制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规划编制初期,确定规划的生态底限,农业用地、非农建设用地和水域的面积不低于3 728、1 016和2 019 km~2;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现状评价的结果提出耕地是苏州城市发展的限制因子,水资源是优势因子,并估算了规划实施前后苏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后,苏州市的人均生态赤字有加大的趋势,耕地的赤字是最主要的贡献者,草地和能源用地的生态盈亏无变化,林地的生态赤字将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的生态盈余将增加。依据该结果提出了减缓生态赤字的措...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泰   卫嫚   席建超  
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促使舒适性成为旅游者空间流动的重要因素,生态旅游可以化解城镇化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冲突,从舒适性视角解析大城市生态旅游演变规律可为构建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格局提供理论支撑。文章基于城市舒适性理论和场景理论,以苏州市区为例,利用最小阻力模型、空间连续小波变换、空间计量模型等多元集成方法,解析2010—2020年大城市生态旅游舒适性格局演变与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苏州城市生态旅游舒适性逐渐提升,舒适性类型由生态主导型向综合型演变。(2)苏州城市生态旅游舒适性核心区为城市边缘的生态聚集型,通过舒适性增长的空间溢出带动其他区域共同发展,且空间溢出随距离增加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3)苏州应营造以“核心区—联动区—辐射区—边缘区”为圈层、以生态旅游源地为节点,通过生态旅游舒适性核心廊道联通的生态旅游舒适性空间。文章对协调大城市发展与保护的共生关系、推动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