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1)
- 2023(15920)
- 2022(13643)
- 2021(12745)
- 2020(10720)
- 2019(24703)
- 2018(24254)
- 2017(47601)
- 2016(25285)
- 2015(28182)
- 2014(27822)
- 2013(27461)
- 2012(24837)
- 2011(22149)
- 2010(22105)
- 2009(20378)
- 2008(18696)
- 2007(16097)
- 2006(13831)
- 2005(11817)
- 学科
- 济(102628)
- 经济(102527)
- 管理(73397)
- 业(71391)
- 企(60398)
- 企业(60398)
- 方法(49060)
- 数学(42972)
- 数学方法(42428)
- 中国(29747)
- 融(27370)
- 金融(27368)
- 农(27155)
- 财(26776)
- 银(25547)
- 银行(25503)
- 行(24531)
- 业经(24064)
- 地方(22996)
- 学(21538)
- 制(20599)
- 农业(18281)
- 务(18152)
- 环境(18102)
- 财务(18081)
- 财务管理(18045)
- 贸(17566)
- 贸易(17553)
- 理论(17328)
- 企业财务(17227)
- 机构
- 学院(348854)
- 大学(348544)
- 管理(141992)
- 济(141125)
- 经济(138210)
- 理学(124546)
- 理学院(123210)
- 管理学(120973)
- 管理学院(120370)
- 研究(112404)
- 中国(87386)
- 京(72550)
- 科学(69479)
- 财(62992)
- 所(54201)
- 农(53685)
- 中心(53005)
- 业大(52242)
- 财经(51984)
- 研究所(49967)
- 江(48341)
- 经(47385)
- 北京(45215)
- 范(44566)
- 师范(44122)
- 经济学(43160)
- 农业(41871)
- 院(41638)
- 州(40217)
- 经济学院(39224)
- 基金
- 项目(249094)
- 科学(197044)
- 基金(182018)
- 研究(181670)
- 家(157892)
- 国家(156620)
- 科学基金(136080)
- 社会(115446)
- 社会科(109655)
- 社会科学(109627)
- 省(97440)
- 基金项目(97411)
- 自然(88939)
- 自然科(86846)
- 自然科学(86826)
- 自然科学基金(85281)
- 教育(82918)
- 划(81413)
- 资助(74897)
- 编号(73393)
- 成果(57282)
- 重点(55729)
- 部(54713)
- 发(53583)
- 创(52269)
- 课题(49642)
- 创新(48721)
- 科研(47819)
- 国家社会(47500)
- 教育部(47234)
- 期刊
- 济(145391)
- 经济(145391)
- 研究(97882)
- 中国(59473)
- 学报(53641)
- 管理(50271)
- 科学(50074)
- 农(47613)
- 财(47091)
- 大学(41454)
- 学学(39429)
- 融(38771)
- 金融(38771)
- 教育(33650)
- 农业(32755)
- 技术(30212)
- 业经(25114)
- 财经(24916)
- 经济研究(23421)
- 经(21359)
- 问题(19013)
- 理论(17041)
- 科技(16946)
- 技术经济(16646)
- 业(16220)
- 商业(15821)
- 图书(15810)
- 实践(15613)
- 践(15613)
- 版(15533)
共检索到489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姬国军
金融产业集群是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之一,其发展需要建立集群成员间的和谐共生关系。笔者在分析金融产业集群网络关系类型基础上,借助生态共生理论,分析了金融产业集群的三种关系结构:竞争关系、合作互利关系(横向合作互利、纵向合作互利关系)和产业捕食关系,并建立了微分方程,提出了实现集群成员和谐共生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金融产业 产业集群 关系结构 生态共生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敬峰 周守华
本文在分析产业共生与供应链金融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的对策与建议。本文认为,产业共生关系既对供应链金融提出了需求,同时也为供应链金融运作和发展提供了基础。银行是供应链金融的提供者,其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有助于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构建。为了完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快业务转型,开发创新的标准化组合产品,优选核心企业,扩大供应链金融业务;政府应在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区域规划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以法律制度建设为重点,营造良好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智光
从产业与生态共生关系的视角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规律,从而揭示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通过对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界线、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的相互关系等深入研究,发现产业与生态的共生关系才是人类文明演进规律中的本质属性。于是,根据共生理论构建了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完整共生关系谱系及其与各文明阶段的匹配关系。据此,沿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研究了人类文明和生态安全的演变路径、共生特性和科学属性。研究表明,生态文明的门槛是产业偏利共生,进而达到产业与生态互利共生的双赢阶段。前者的科学属性是天然超生物文明,属于防病式生态文明阶段;后者的科学属性是人工超生物文明,属于健康式生态文明阶段,这时生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骁毅
以我国1978~2011年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模型的构造,找出二者之间的长期与短期关系。通过分析发现,二者互为因果,且存在稳定关系。但目前我国两种结构上还存在着滞后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进行结构优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国庆
金融自由化将推动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趋势。本文基于金融共生理论角度分析目前我国银行与保险的关系,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来阐述制约我国银保共生的因素,并提出了要强化银保共生单元,完善银保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改善银保共生环境,促进银行与保险和谐共生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惠颖
文章运用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我国人口结构、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调整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产业结构与金融资产总量结构、金融资产构成结构存在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而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存在负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金融结构的上述两个指标变量在短期内对均衡关系的修正模式不同,前者可以一定程度地纠正前一期的非均衡误差,而后者则会增加前一期的非均衡误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惠颖
文章运用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我国人口结构、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调整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产业结构与金融资产总量结构、金融资产构成结构存在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而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存在负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金融结构的上述两个指标变量在短期内对均衡关系的修正模式不同,前者可以一定程度地纠正前一期的非均衡误差,而后者则会增加前一期的非均衡误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南岚
文章将共生理论运用于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研究,并给出相关定义。以共生视角探讨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特征:同一性、多样性、专业性、同进化性、根植性和自主增容性,确定了共生系统的边界和范围。并对共生系统的三要素:单元、关系和环境的选择做了阐述,进而构建了港口物流共生系统,为深入分析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进一步研究港口物流共生系统能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港口物流 产业集群 共生系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邱俊
从产业集群的成长周期来看,由于集聚度的差异,每个阶段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除了共性需求外,还存在着各个阶段的个性需求,需区别对待。因此,在产业集群的金融供给中,应当实行差异化策略,加快使现在的一些较为低级的产业集群形态过渡发展到组织化程度高的集群形态,形成金融深化与产业集群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成长周期 金融支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丹宁 刘永刚
产业集群社会责任催生于现实经济发展,是在消费者责任消费意识逐渐增强、企业合作趋于深化等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经济现象。通过引入"共生视角",在对产业集群社会责任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马太效应"进行探讨;进而,以共生系统三要素为判别标准,运用系统动力学对"中心供应链式"和"行业同盟式"两种产业集群社会责任建设的主导模式进行系统仿真分析,研究结果对"马太效应"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社会责任需要依托于集群内"共建联盟"("泛组织合作化")的发展模式来进行建设;由于"马太效应"存在,产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绍洪 陆琳
产业集群具有较高的产业竞争优势和产业经济效率,是我国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产业集群并非天然的具备产生协同效应的能力,现有成果也未能深入研究产业集群结构动态变化机理,这对合理引导产业集群动态共生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缺失。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运用主观博弈理论分析产业集群动态共生稳定制度的内生演化机理。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的动态共生稳定条件取决于集群企业博弈收益差距程度、实现自身收益变化方式等因素。通过对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动态共生的发展历程分析完成对该模型的检验。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主观博弈 动态共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丹宁 刘永刚
"产业集群社会责任"催生于现实经济发展,是在消费者责任消费意识逐渐增强、企业合作趋于深化等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经济现象。通过引入"共生视角",在对产业集群社会责任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马太效应"进行探讨;进而,以共生系统三要素为判别标准,运用系统动力学对"中心供应链式"和"行业同盟式"两种产业集群社会责任建设的主导模式进行系统仿真分析,研究结果对"马太效应"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社会责任需要依托于集群内"共建联盟"("泛组织合作化")的发展模式来进行建设;由于"马太效应"存在,产业集群社会责任建设必须是长期而持续的;企业参与产业集群社会责任建设的最大化收益会促进其进行社会责任"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楠
长久以来,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普遍存在并难以解决。互联网金融是在我国"金融抑制"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从诞生之始就是为了满足经济中大量小微企业和个体的金融需求,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现有正规金融服务的互补。因此,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具有天然的共生性。文章基于金融共生理论的视角,对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关系进行研究。在引入金融共生理论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我国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金融现状,进而深入分析了二者共生关系形成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归纳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金融在共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吴亮 邓明
从金融生态的角度,建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Logistic共生成长模型,估算了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环境容量;然后对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共生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影响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环境容量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生单元的种群密度对对方的环境容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环境容量会显著地受到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和利率水平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生态金融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共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秋玲 吴艳
以上海18个创意产业集群为分析对象,利用共生模型对创意产业集群之间的形成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互利共生关系是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逻辑起点,互利共生关系越贴近于对称互利共生关系,则创意产业集群效应越好,从而越有利于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和稳定发展,且共生关系质量越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