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12)
2023(16167)
2022(13902)
2021(12906)
2020(10733)
2019(24771)
2018(24699)
2017(47361)
2016(25627)
2015(28824)
2014(28839)
2013(27922)
2012(25314)
2011(22581)
2010(22263)
2009(20160)
2008(19303)
2007(16492)
2006(14206)
2005(11973)
作者
(72351)
(60140)
(59550)
(56915)
(38042)
(28851)
(27226)
(23950)
(22928)
(21168)
(20514)
(20135)
(19081)
(18652)
(18489)
(18337)
(18033)
(17943)
(17068)
(17065)
(14875)
(14644)
(14604)
(13781)
(13446)
(13137)
(13124)
(13089)
(12011)
(11928)
学科
(100382)
经济(100264)
管理(74022)
(67352)
(55789)
企业(55789)
方法(47490)
数学(41545)
数学方法(40978)
(27515)
中国(25486)
(25036)
(22914)
地方(22701)
业经(22048)
农业(18477)
环境(18315)
(17726)
理论(17364)
(17256)
贸易(17249)
(16671)
(16410)
(15645)
技术(15585)
财务(15564)
财务管理(15529)
企业财务(14678)
(14635)
(14243)
机构
大学(353763)
学院(353249)
管理(141241)
(135921)
经济(132946)
理学(123757)
理学院(122320)
管理学(119930)
管理学院(119306)
研究(115937)
中国(84085)
(74447)
科学(74151)
(60849)
(57729)
(56978)
业大(55069)
中心(52988)
研究所(52602)
(49799)
财经(49778)
(47834)
师范(47343)
北京(46176)
(45470)
农业(45221)
(43102)
(40671)
经济学(40352)
师范大学(38361)
基金
项目(255118)
科学(200857)
研究(185510)
基金(184895)
(161806)
国家(160500)
科学基金(138192)
社会(116327)
社会科(110061)
社会科学(110034)
(99892)
基金项目(98679)
自然(90925)
自然科(88783)
自然科学(88760)
自然科学基金(87123)
教育(85877)
(84482)
编号(75705)
资助(75337)
成果(60199)
重点(57104)
(55821)
(54214)
(52929)
课题(51996)
创新(49327)
科研(49047)
教育部(47792)
国家社会(47570)
期刊
(142219)
经济(142219)
研究(97958)
中国(63965)
学报(58409)
科学(52889)
(51801)
管理(49869)
(45451)
大学(44335)
学学(41852)
教育(40922)
农业(36065)
技术(31216)
(25116)
金融(25116)
业经(24991)
财经(23206)
经济研究(22495)
(19816)
问题(18570)
(18081)
图书(18052)
科技(17692)
(17171)
资源(16808)
理论(15990)
技术经济(15885)
商业(15452)
业大(15193)
共检索到495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赵欣  谷国锋  
按照生态投入与生态消耗来确定东北地区生态协同共建关系的逻辑,发现东北地区各地级市的生态消耗率在空间上形成了“中轴线高、两翼低,北部高、南部低”的格局。将生态消耗率转换成生态贡献指数,确定东北地区各地级市的生态协同共建关系是以中轴线为界,生态受偿区主要位于东北地区的东部,而西部大部分地级市都为生态补偿区,并且生态补偿区和生态受偿区都呈集中连片分布的状态,整体上形成了“西部受偿,东部补偿”的关系格局。因此,东北地区应加强区域合作,平衡长短期利益,使区域间激励相容,形成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协同共建东北地区生态共同体,从而实现生态协同共建共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妹珍  刘淑兰  
文章首先概述了生命共同体的概念、构成与特征,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生命共同体观。然后从生命共同体视角分析了长汀县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从增强人们的生命共同体意识和生态自觉性,以生命共同体理念规划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各部门各地区的协同治理,建立生命共同体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综合考评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长汀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臧红敏  王伟光  吉国秀  
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资源离散化、主体认知差异化、技术组织惯性化以及创新体系碎片化等问题,是制约东北地区创新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基于东北地区企业的案例分析表明,重新定位东北地区各创新主体尤其是国有企业地位,打破各创新主体边界及组织惯性,提升不同创新主体创新认知,构建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多产权共生的多元利益创新共同体模式,优化东北地区创新主体结构,将有助于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双创"战略有效实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颖超  
生态危机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安危,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生态治理奠定了前提和基础,它能够成功破解生态格局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重塑生态秩序,推动生态治理的创新发展。在精确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于生态治理价值的基础上,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寻找应对措施:聚焦生态危机,探寻治理路径;构建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推进整体发展;重塑生态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担当;深化绿色发展,共建美好生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江  秦霞  肖爽  
围绕达州天然气开发的实际,从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开发的现状及挑战,应用供应链管理、协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气协同开发的Shapley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天然气开发中政府、企业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实现协同和参与各方共赢的目标。在理论方面,研究了产业内外的协同机制和实施策略;在实践方面,为达州的产业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对于川东北地区的天然气产业规划、工业布局以及达州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有效的措施,从而实现以天然气产业为龙头,促进地区经济的全面又快又好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二平  张会萍  轩玉荣  姬旺华  
在生态共同体视域下树立河南中药农业发展理念,以原生态、道地化、区域化、生态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思维引导中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知识、信息、管理、科技创新等为先导带领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绿色、集约、高效、共享、可持续为方向,构建河南中药生态农业实施路径和策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鞍钢  沈若萌  刘珉  
京津冀地区曾经有过森林生态赤字不断加剧的历史教训,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森林生态建设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些协同发展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共同体,需要从合作与升级两方面入手,解放思想,统一设计。通过分工与合作,实现区域生态建设红利的共享共赢,以生态建设促进绿色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钟贞山  王磊  
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有效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研究发现,其影响因素集中在参与动机、参与阻碍、主体特征、内部机制、外部环境五个主类范畴。五个主类属及其所属十二个对应类属相互作用,构成了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由模型可知,各主体的参与动力直接影响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建设成效;各主体的个性特征在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中起调节作用;内外部环境在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贵   孙建华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协同创新。在新时期,区域协同创新呈现共生演化的特征。借鉴生态学理论构建“态”—“势”—“流”的三维度创新生态位区域协同创新理论框架和综合评价体系,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协同创新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市间发展差距较大。系统创新态、创新势和创新流呈现波动性增长,其中创新流对系统协同创新的贡献较小。京津冀协同创新模式经历了从单利共生向差异互利共生的演进过程,当前处于差异互利共生向均衡互利共生的演化阶段。应进一步巩固协同创新基础,聚焦三地间价值共创,充分发挥协同创新溢出效应。同时,应加快建设更加开放的创新生态,致力于建成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增长新引擎。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永泰  王连成  
和谐员工关系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本文探索了构建和谐员工关系的意义,构建了基于命运共同体视角的和谐劳动关系管理钻石结构,揭示了和谐员工关系带来的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志文   张晓晴  
产教关系作为影响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环节,其协调发展对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共同体理论对于产教关系的重构具有较强的适切性,可以描绘产教融合共同体理想运行模式的关键条件。基于共同体理论,对我国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发展作出回答:以公共精神为支撑,凝聚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以共同利益为牵引,推动维护共同体发展的制度创新;以集体责任为纽带,打造分工明确的治理格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薄文广  黄南  
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当前京津冀创新资源分布呈现出以北京为单中心的极化特征,且越是高端资源,三地差距越大。涉及到区域间利益关系调整的跨区域创新共同体合作也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单纯依靠市场之手,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显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三地有为政府合作对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就具有突出的必要性。但当前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中的政府合作存在着较小约束力的行政协议较多、较多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较少,宏观的决策层面较多、微观的执行监督反馈层面较少,利益共赢的计划合作较多,利益冲突后的协调机制较少等特征。为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向纵深拓展,应以中央政府的理性顶层设计为基础、三地政府的主动先行先试为突破、高效协同的合作载体建设为抓手、非政府主体的充分发挥为支撑,各方协同,多措并举,以取得良好效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吉先  
终身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根本保障。文章基于共同体理论,从架构层面提出通过打造实体组织共同体、网络平台与资源共同体以及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共同体等三大核心支撑,构建开放、灵活、协同、融合的省域终身教育治理体系,并通过建立政策法规保障机制、融合联动机制和督导评价机制等实现治理体系内部的互联互通和高效运行。同时,结合浙江省等长三角地区建设泛在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总目标,系统阐述了省域终身教育实体网络、线上共同体和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等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田红磊  王建立  
文章阐述了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分析了职业院校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主体责任,进而提出了职业院校落实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主体责任的有效措施: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三级责任体系;健全校企合作制度体系,降低校企双方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校企合作评价与激励机制,督促各级责任主体履行责任;提升治理水平,实现主体责任落实常态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施兆莉  
我国高校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多以一次性教师培训或工作坊方式进行,但是收效甚微,对于外语教育和外语教师队伍建设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我国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范式转变,逐步由知识技能取向和实践反思取向转化为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和实践反思得来,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以形成良性互动与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而组建教师团队正是实现教师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引起我国外语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由盖颖颖撰写的《外语教师团队构建研究: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