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7)
2023(9210)
2022(8023)
2021(7660)
2020(6358)
2019(14603)
2018(14498)
2017(27740)
2016(14947)
2015(16598)
2014(16646)
2013(15826)
2012(14168)
2011(12621)
2010(12262)
2009(10822)
2008(9950)
2007(8368)
2006(6906)
2005(5804)
作者
(39763)
(33205)
(32789)
(31404)
(20907)
(15954)
(15068)
(13038)
(12708)
(11786)
(11503)
(11132)
(10493)
(10298)
(10056)
(9953)
(9902)
(9719)
(9638)
(9390)
(8012)
(7934)
(7720)
(7668)
(7386)
(7338)
(7232)
(7166)
(6519)
(6514)
学科
(56778)
经济(56723)
管理(44869)
(38245)
(31576)
企业(31576)
方法(28090)
数学(24879)
数学方法(24493)
(15824)
(14994)
(13728)
中国(13145)
环境(13144)
业经(11802)
农业(10544)
地方(10457)
土地(10372)
(10115)
财务(10071)
财务管理(10041)
理论(9705)
企业财务(9500)
(9462)
技术(9195)
(9139)
(9129)
贸易(9123)
(9047)
(8892)
机构
学院(197620)
大学(194847)
管理(79548)
(75418)
经济(73742)
理学(68962)
理学院(68247)
管理学(66932)
管理学院(66573)
研究(58634)
中国(45617)
(40614)
科学(37343)
(34386)
(31117)
业大(31030)
中心(30063)
(29649)
财经(28324)
(27577)
(25867)
(25370)
研究所(25145)
师范(25078)
北京(24447)
农业(24320)
(23537)
经济学(23115)
(22610)
技术(21522)
基金
项目(142224)
科学(112555)
研究(104047)
基金(103627)
(90348)
国家(89626)
科学基金(78184)
社会(65718)
社会科(62314)
社会科学(62299)
(56279)
基金项目(55561)
自然(51690)
自然科(50342)
自然科学(50329)
自然科学基金(49366)
教育(48526)
(47120)
编号(42823)
资助(41582)
成果(32151)
重点(32082)
(31247)
(30178)
(29971)
课题(28520)
创新(28038)
科研(27706)
国家社会(27429)
大学(27044)
期刊
(78207)
经济(78207)
研究(49061)
中国(38863)
学报(29687)
科学(28227)
(28012)
管理(27692)
(26892)
大学(23001)
学学(21629)
教育(20375)
技术(19731)
农业(18627)
业经(14525)
(14055)
金融(14055)
财经(13013)
资源(11847)
(11187)
经济研究(10951)
图书(10920)
问题(10696)
(9755)
财会(9659)
(9643)
科技(9139)
理论(9093)
技术经济(9030)
现代(8488)
共检索到276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健  周寅康  金晓斌  易理强  
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是从2001年开始施行的,是对以往各分类体系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未被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成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对于“未利用地”及其子系统中各级地类的命名与内涵的理解极有可能会给“未被利用”土地的管理和利用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简述国内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演变过程并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土地覆被/利用分类体系精华的基础上,对“未利用地”从利用的广义内涵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了辨析,探讨了“未被利用”土地资源的价值问题及其可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亮  濮励杰  朱明  
研究目的:借鉴日本土地利用分类经验,更好地服务国内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科学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中日两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一级分类相似,二级分类差异较大;日本土地利用分类结构更加简明严谨,可操作性更强。研究结论:可借鉴日本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适当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并设立跨专业跨部门的专门研究机构开展土地利用分类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艳玲  杨小唤  王新生  陈建军  
土地利用类型的识别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中的重点内容,如何准确、快速的获得大尺度范围的土地覆盖信息进行土地变化的动态实时监测一直是关注的重点。本文针对MODIS数据多光谱的特点,以山东省为例,选取8月份8-day的一期MODIS09Q1、MODIS09A1产品及全年16-day的MODIS13Q1NDVI时间序列产品,通过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光谱间关系,同时选择NDVI、EVI、NDWI、NDMI、NDSI等分类指数,并构造新的波段B2/B1、B7/B6(B1、B2、B6、B7分别代表1波段、2波段、6波段、7波段),利用决策树分类法,进行土地利用分类试验。结果表明,仅利用MODIS数据自...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亚杰  王立辉  孔祥兵  阴海明  池泓  黄进良  
以山东省平邑县为研究区,在随机选取的子研究区中,利用3种不同的融合模型,以Sentinel-2影像的红、绿、蓝、近红外4个波段作为高分辨率融合参考影像,获得12组融合影像,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变换(ATWT)算法并以红波段为高分辨率融合影像时,融合效果最好.采用最优模型和波段,对整个研究区进行数据融合,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原始Sentinel-2影像、融合获得影像和Landsat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其中Sentinel-2影像总体分类精度为89.693 9%,Kappa系数为0.886 0,融合影像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8.765 7%,Kappa系数为0.869 0,略低于前者,结果表明,"红波段+ATWT"融合影像在土地利用分类中可以获得接近原始影像分类精度的结果,能较好地保留原始影像的光谱信息并应用于较大区域的土地利用精细提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挺  王玲玲  张友静  邵蔚  佘远见  
研究目的: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利用QuickBird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实验区土地利用进行分类,探索提高土地资源数量及质量信息挖掘的广度、深度、自动化程度与准确度,提高工作效率,为国土资源行业的土地资源遥感监测工作提供技术参考。研究方法:在光谱和纹理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坡度空间谱和对象空间关系构建决策规则的方法;通过对DEM数据的学习,可以得到对象的高程、坡度和坡度空间谱;通过空间方位、距离和拓扑关系,可以分析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最后将学习所得的规则加入到土地利用分类的规则集中。研究结果:相对于完全基于光谱和纹理信息的分类方法,本方法使分类总精度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炳中  陈浮  包浩生  彭补拙  
文中探讨了可持续利用目标下土地利用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原则、依据和方法等问题。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在对该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可持续利用、综合性、满足人类需求的适应性和系统性”四大分类原则 ,并以土地利用的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综合分类方式 ,将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四大零级系统、9个一级类别、39个二级类型和 4 3个三级类型 ,形成四级层次的分类体系。本方案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分类理论相互结合探讨的初步结果 ,可为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与管理实践提供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明周  
土地利用分类是研究土地利用的最基础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的科研与实践。本文在全面研究土地利用分类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比较且说明了当前国内外土地利用分类的优劣,并提出多层次统一标准的系统分类设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子生  刘彦随  贺一梅  
强化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立生态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战略是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对策和措施,也是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之一。本文阐述了建立我国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战略体系的重要意义、理论基础和基本依据,提出了构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基本框架体系,包括3条基本原则、9项内容和15个具体行动措施。为保障生态友好型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的实现,从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支持、社会监督和技术管理5个方面提出了实施我国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战略的保障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焕成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资料。土地利用研究就是摸清土地利用条件、现状特点,揭示其规律,为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科学依据;土地利用图又是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具体反映,所以在拟定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基础上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乃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我们在昌平县十三陵地区六社一场进行了土地利用调查和编图试点,利用航片和地形图,结合实地调查,编制了1/2.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见图),通过实践取得初步经验,归纳如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翟天林  金贵  邓祥征  李兆华  王润  
准确高效的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对于合理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利用活动频繁且密集,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十分剧烈,增加了城市土地利用精准分类的不确定性;且受环境气候和云雨天气影响增加了有效光学影像获取的难度。为提高城市土地分类精度,该文选取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案例,以Sentinel-1A和lAndSAt8 Oli影像为数据源,采用GrAm-Schmidt变换方法进行影像融合,选取最大似然、支持向量机、cArt决策树、BP神经网络等4种分类方法对融合的影像进行分类,提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与光学影像的分类结果对比,探究了Sentinel...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俊梅  
把土地利用视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较为实用和科学的从单因素分析到多因素分析再到系统分析的结构分析方法体系。并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详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曲艺  舒帮荣  欧名豪  王万茂  
引入生态优先理念,采用碳氧平衡法分析规划目标年区域生态用地约束,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基于生态用地约束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模型,并以南通市为例进行案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及远期预留的角度出发,到2020年南通市需65.66万hm2标准生态用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目标年南通市耕地与林地面积分别增加27 256.59 hm2和6 640.08hm2,园地、城镇工矿及交通水利用地也有不同程度增加;而其他土地减少44 034.20 hm2,其他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及牧草地等也有所减少。结果表明,优化后南通市2020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可达8 414.73亿元,折算后的标准生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进  
在城市建设管理中,从城市规划、立项审批、用地批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至房地产登记等一系列过程是一个主线清晰、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然而,由于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不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同一块土地在不同的文件里地类名称不一致的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骆剑承  周成虎  杨艳  
土地覆盖/土地利用 (LC/LU)调查已经成为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预测、自然灾害防治及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的一项关键的基础性工作 ,受到广泛注意和重视。随着遥感技术和各种地学分析模型的发展和深入 ,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影像数据对区域的LC/LU情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 ,成为一种最为迅速可靠和理想有效的手段。常规的LC/LU遥感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常规数理统计分类方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基于知识逻辑推理的分类方法等。论文综合这些方法的特性 ,提出了遥感地学智能图解模型支持下的LC/LU分类体系 ,并以香港地区为试验对象 ,采用多平台遥感数据和辅助地理信息 ,进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瑞  朱道林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为基础,构建了土地利用净变化量、交换变化量、总变化量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随机状态下各地类间相互转换的理论频数,通过实际转换量与理论转换量进行对比,构建判断土地利用转换规则的方法,从而能够更加清晰地判断土地利用变化的系统过程。应用上述方法对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临邑县耕地总变化量最大,其次是园林地和未利用地,最后是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其中耕地几乎全部都是交换变化,而未利用地则相反,园林地和其他土地以交换变化为主,建设用地以净变化为主;从新增的角度来说,未利用地转化为其他土地最具有转换优势,其次是未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