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7)
- 2023(14945)
- 2022(12977)
- 2021(12230)
- 2020(10258)
- 2019(23658)
- 2018(23327)
- 2017(45285)
- 2016(24421)
- 2015(27316)
- 2014(27296)
- 2013(26404)
- 2012(23559)
- 2011(21106)
- 2010(20672)
- 2009(18761)
- 2008(17791)
- 2007(15041)
- 2006(13015)
- 2005(10969)
- 学科
- 济(93698)
- 经济(93569)
- 管理(70348)
- 业(64143)
- 企(53597)
- 企业(53597)
- 方法(45679)
- 数学(40153)
- 数学方法(39542)
- 农(25587)
- 中国(24380)
- 财(24002)
- 学(21374)
- 业经(20553)
- 地方(19548)
- 环境(17640)
- 农业(16853)
- 制(16834)
- 理论(15813)
- 和(15339)
- 贸(15201)
- 贸易(15195)
- 务(15049)
- 财务(14965)
- 财务管理(14935)
- 易(14718)
- 技术(14528)
- 企业财务(14156)
- 划(13915)
- 银(12819)
- 机构
- 大学(335197)
- 学院(333542)
- 管理(135529)
- 济(128821)
- 经济(125917)
- 理学(118864)
- 理学院(117528)
- 管理学(115250)
- 管理学院(114650)
- 研究(106799)
- 中国(77241)
- 京(70017)
- 科学(68055)
- 财(58420)
- 农(51675)
- 业大(51360)
- 所(51320)
- 中心(49565)
- 财经(47825)
- 研究所(47261)
- 江(46657)
- 范(45029)
- 师范(44627)
- 经(43712)
- 北京(43440)
- 农业(40273)
- 院(39863)
- 经济学(38798)
- 州(37965)
- 师范大学(36406)
- 基金
- 项目(241765)
- 科学(190834)
- 基金(176452)
- 研究(175300)
- 家(153864)
- 国家(152656)
- 科学基金(132288)
- 社会(111045)
- 社会科(105235)
- 社会科学(105208)
- 基金项目(94806)
- 省(94033)
- 自然(87225)
- 自然科(85149)
- 自然科学(85129)
- 自然科学基金(83566)
- 教育(80766)
- 划(79512)
- 资助(71758)
- 编号(71275)
- 成果(55898)
- 重点(53762)
- 部(53008)
- 发(50662)
- 创(50035)
- 课题(48219)
- 创新(46672)
- 科研(46456)
- 教育部(45634)
- 国家社会(45626)
- 期刊
- 济(134748)
- 经济(134748)
- 研究(92557)
- 中国(58694)
- 学报(52805)
- 科学(48961)
- 管理(47433)
- 农(46370)
- 财(43333)
- 大学(40779)
- 学学(38422)
- 教育(35773)
- 农业(32303)
- 技术(29090)
- 融(23420)
- 金融(23420)
- 业经(23141)
- 财经(22227)
- 经济研究(20681)
- 经(18881)
- 问题(17865)
- 图书(17046)
- 科技(16411)
- 资源(16266)
- 业(15836)
- 版(15750)
- 理论(15588)
- 技术经济(15196)
- 现代(14619)
- 实践(14428)
共检索到462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鑫 肖长江 欧名豪 楼淑瑜
城镇用地空间优化配置是地理学、城市规划学一直关注的话题,不仅关系着城镇空间形态,对土地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也有重要影响。考虑空间单元自身属性的同时,城镇用地空间优化配置也应考虑邻域单元作用的"外溢性",这与生态位适宜度中的"态"与"势"理念吻合,于是论文根据生态适宜度理论提出了一种城镇用地空间优化配置法,并通过Matlab编程予以实现,最后以扬州市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城镇用地空间优化配置不应只考虑空间单元自身属性,还要考虑空间连续性;单元自身属性是城镇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的根本,可看作生态位适宜度中的"态"值;城镇用地扩张的空间连续性是通过单元作用的传递来实现,于是邻域单元的作用大小可看作生态位适宜度中的"势"值。本文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城镇用地空间优化配置法综合考虑了单元自身属性与空间连续性两方面需求,具有较好科学性,可用于规划中城镇边界的划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诚 陈雯 吕卫国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差别,进行建设用地配置,是区域空间引导和控制的重要内容。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分析,综合考虑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用地发展潜力,讨论了城镇建设用地数量和空间配置的方法。基于该方法,以海安县为案例区进行验证,分析表明:2020年该区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县域中部和东南部资源环境约束较小、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有助于发挥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实现区域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广斌 王勇 杨新海 黄耀志
构建我国能源安全体系面临诸多困境,小城镇能源保障是其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但小城镇能源保障及其优化配置问题并没有得到政府、学术界应有的重视。通过与城市的比较分析,得出小城镇能源类型和结构特征,指出能源自然禀赋构成小城镇能源类型和结构的“本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迁主宰小城镇能源类型和结构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城镇能源优化配置战略目标和导向,根据这一目标和导向,对小城镇能源优化配置的政策措施进行初步探讨,包括编制小城镇能源资源利用规划;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技术研究;建立小城镇能源资源分配、开发、流通的市场机制;保护小城镇能源资源;优化小城镇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循环经济;推广分布式能源供给...
关键词:
小城镇 能源 优化配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龙 董捷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手段,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实现集约节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而挂钩规划的科学编制是挂钩工作开展的前提与保障。本文引入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供给和需求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其生态位适宜度,并据此划分挂钩供给和需求区域,制定联动规划方案。同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实证,通过测算研究区域挂钩供给和需求潜力,利用MapGIS中叠加分析功能,修正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挂钩供给和需求区域的划分结果,最终确定挂钩供给和需求区域,并制定联动规划方案。研究表明,规划期内应优先将挂钩供给高度适宜区(双柳)与挂钩需求高度适宜区(阳逻和旧街)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学军 秦贤宏 陈江龙
土地利用管制不能仅着眼于总量规模控制,同时也要关注空间优化配置。但在该问题研究中,对具有市场价格的经济要素可以精确度量,而对土地利用中具有外部性的自然属性却无法准确把握;或者单纯从自然生态属性评价土地利用适宜性,对土地利用的经济属性未引起足够重视。论文把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要素纳入一个统筹分析框架,建立建设用地配置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法构建优化模型,并对2030年泰州市建设用地分布进行优化模拟。结果显示,泰州市的建设用地应向城区、县城和南部沿江乡镇集中,优化配置规模为9.36×104hm2,占市域建设用地总量的61.1%。该配置方案能充分发挥经济发展适宜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舒帮荣 黄琪 刘友兆 李彦 严长清
城镇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有助于引导城镇用地合理扩展。针对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及生态适宜性的模糊性,提出基于局部惩罚型变权的空间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选择7项生态适宜性影响因素,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对江苏省太仓市城镇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综合评判。结果显示,变权模型可灵活而合理地处理各评价单元各因素的权重值;研究区内适宜、基本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于城镇扩展的土地分别占土地面积的25.89%、8.35%、37.43%和28.33%,其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及其空间分布与实际相符,通过生态敏感性综合分值的比较可为城镇用地扩展区位选择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基于变权的空间模糊综合评价凸显了"瓶颈"因素的否决作用,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健 余坤勇 亓兴兰 许章华
生态公益林空间格局分布与配置对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及生态效益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以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在对流域1986—2003年格局变化分析的基础上,以形成一个协调、稳定、效益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为目标,提出了流域生态公益林空间格局优化配置技术,模拟实现了配置结果,并利用生态学原理分析模拟结果。研究表明,经模拟配置后的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利于流域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的发挥。
关键词:
3S 空间格局 优化配置 生态公益林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曲衍波 张凤荣 杜素芹 王锐 郭俊梅
研究目的: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范式。研究方法:以GIS栅格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互斥性矩阵分类方法进行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对比分析法佐证评价方法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平谷区城镇建设空间布局可优化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适度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禁止建设区,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2.97%、12.15%、11.69%、9.93%、12.90%和30.31%;城镇建设用地适宜程度在空间上呈圈层分布特征,由平原向四周的半山区和山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魏宁宁 林奕冉
在城镇用地适宜性与城镇用地承载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研究区,从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区位因素两方面选取九个指标构建城镇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城镇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制作城镇用地适宜性空间分布格局,进而评估出城镇用地承载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不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临界适宜区、较适宜区和极适宜区面积分别为594.84 km~2、518.23 km~2、726.06 km~2、407.91 km~2、1 062.79 km~2,优质承载区(极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22.33%,可承载区(极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临界适宜区)占比为33.35%,2015年南京市现状城镇用地离优质承载区尚有712.34 km~2的潜力空间,离可承载区尚有1 368.60 km~2的潜力空间;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南京市城镇用地承载能力在1 050.50万人~2 196.76万人之间。研究结果可为南京市城镇用地空间优化配置和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等提供支持。
关键词:
土地资源 适宜性 承载力 城镇用地 南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汉花 刘艳芳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一直是土地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主要关注土地利用的经济属性而忽略土地利用行为的生态环境效应,已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且在优化内容上都是对土地资源数量结构的优化,忽视了土地资源空间布局优化,近几年很多学者通过与相关模型算法的集成形成的优化模型从一定程度上对数量结构优化模型进行了改造,实现了社会、生态、经济三效益的优化配置目标,但将土地资源数量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优化系统研究的模型却非常少见。本文运用生态位模型对土地资源数量结构进行优化进而将数量优化结果作为CA模拟的约束条件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实现了土地资源数量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优化的统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洪建国 杨钢桥 苗欣 张友安
研究目的:分析区域城镇用地配置的影响因素及指标,提出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的方法。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最小相对熵方法和三标度AHP方法。研究结果:(1)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角度提出了城镇用地现状规模、城镇人口增长预测值、GDP增长预测值、单位面积城镇用地承载城镇人口、单位面积城镇用地GDP 5个指标组成的增量城镇用地合理配置指标体系。(2)采用最小相对熵方法求取各影响指标的权重,提出了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的方法。研究结论:(1)本文的指标体系不仅考虑了不同区域城镇用地的历史以及规划期内的发展趋势,而且体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2)采用最小相对熵方法求取各影响指标的权重,在最大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志威 王冬艳 李红 刘蜀涵
以吉林省城镇化发展核心区域长春市为例,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采用空间分析与数理分析方法,通过城镇扩展适宜性评价确定城镇建设可利用土地资源规模,并将其与区域城镇化发展进入到成熟阶段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规模进行对比,从城镇扩展适宜性角度对区域城镇化发展成熟阶段的城镇建设用地保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春市整体的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能够得到保障,但由于各县区城镇建设用地供需匹配度较低,导致部分县区城镇建设用地需求未能得到保障,使得长春市城镇建设用地保障呈整体保障有余、局部保障不足的状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志威 王冬艳 李红 刘蜀涵
以吉林省城镇化发展核心区域长春市为例,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采用空间分析与数理分析方法,通过城镇扩展适宜性评价确定城镇建设可利用土地资源规模,并将其与区域城镇化发展进入到成熟阶段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规模进行对比,从城镇扩展适宜性角度对区域城镇化发展成熟阶段的城镇建设用地保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春市整体的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能够得到保障,但由于各县区城镇建设用地供需匹配度较低,导致部分县区城镇建设用地需求未能得到保障,使得长春市城镇建设用地保障呈整体保障有余、局部保障不足的状态。因此,城镇建设用地保障研究应同时注重整体和局部两方面,从不同尺度对城镇建设用地保障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波涛 王成成
从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角度出发,界定了国有林区产业生态位与区域生态位的内涵并解析两者间的内在关联性,构建了国有林区产业生态位与区域生态位的适宜度评价模型;并以伊春市国有林区2002~2009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解析了国有林区区域生态位的演进规律和关键性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岩 陈紫园
评价道路生态廊道的生态位适宜度,可为确定各类景观面积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优化道路生态廊道的景观格局。本次研究区为近郊型道路353省道(仪征段)两侧各1km范围的生态廊道,道路绿化景观有机拓展和融入周边的农田、湿地、丘陵和乡村,形成景观、产业、旅游的统筹规划和建设,是一条以线带面、综合规划的道路生态廊道建设综合体。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手段进行景观格局分析,通过建立生态涵养、旅游经济、农业生产三个方面相关生态位适宜度评价体系和模型,对研究区各区段的功能定位进行量化赋值研究,取其最大赋值作为该区段的主要功能发展方向,并由此确定景观的面积、布局和内容,实现景观格局的科学优化配置,促进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位适宜度 道路生态廊道 景观格局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