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72)
2023(16509)
2022(14428)
2021(13563)
2020(11398)
2019(26391)
2018(25965)
2017(50194)
2016(27404)
2015(30934)
2014(30869)
2013(30279)
2012(27555)
2011(24737)
2010(24839)
2009(22620)
2008(21730)
2007(18678)
2006(16308)
2005(13993)
作者
(77798)
(64780)
(64179)
(61390)
(41282)
(31189)
(29236)
(25526)
(24750)
(23030)
(22275)
(21815)
(20636)
(20343)
(20079)
(19726)
(19256)
(19253)
(18649)
(18570)
(16007)
(15837)
(15683)
(14927)
(14516)
(14349)
(14245)
(14207)
(13045)
(12760)
学科
(110208)
经济(110061)
管理(79299)
(72057)
(59819)
企业(59819)
方法(51964)
数学(45752)
数学方法(44971)
(29791)
中国(27139)
地方(26799)
(26367)
(24606)
业经(23787)
农业(20008)
环境(19625)
(19178)
理论(18618)
(17978)
贸易(17968)
(17737)
(17371)
技术(16886)
(16545)
财务(16456)
财务管理(16421)
(15929)
企业财务(15532)
(14742)
机构
学院(380874)
大学(379857)
管理(151811)
(146237)
经济(142893)
理学(132487)
理学院(130975)
管理学(128211)
管理学院(127523)
研究(124425)
中国(90757)
(80155)
科学(80031)
(65829)
(61707)
(61629)
业大(59010)
(57936)
中心(57512)
研究所(56706)
财经(53254)
(51304)
师范(50797)
北京(49599)
(48433)
农业(48096)
(46301)
(45185)
经济学(43470)
师范大学(41080)
基金
项目(270767)
科学(212926)
研究(195978)
基金(195548)
(170815)
国家(169450)
科学基金(146094)
社会(122000)
社会科(115464)
社会科学(115431)
(108021)
基金项目(104028)
自然(97041)
自然科(94683)
自然科学(94656)
自然科学基金(92863)
教育(90980)
(90200)
资助(80909)
编号(80400)
成果(63563)
重点(61005)
(58870)
(57792)
(55940)
课题(55398)
创新(52187)
科研(51898)
教育部(50207)
大学(50109)
期刊
(155888)
经济(155888)
研究(105269)
中国(71209)
学报(61061)
科学(56297)
(54965)
管理(54227)
(49474)
大学(46356)
学学(43750)
教育(43518)
农业(38316)
技术(35083)
(28272)
金融(28272)
业经(26893)
财经(24834)
经济研究(23851)
(21094)
问题(20318)
(19903)
资源(19813)
图书(19040)
科技(18837)
(18051)
技术经济(17996)
统计(17727)
理论(17177)
现代(16660)
共检索到540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善才  欧名豪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协调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为研究区,从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敏感性两方面选取6个指标评价生态环境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评价生态保护红线现实生态位与理想生态位的匹配程度,据此划定江苏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结果显示:(1)极度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区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83%,主要分布在苏北丘岗区、江淮湖荡区、西南丘陵区以及太湖流域;极度生态敏感区面积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6.96%,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南多北少”的分布形态。(2)江苏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17406.68 km~(2),其中刚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57.28%,弹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42.72%。(3)江苏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呈现“一横一纵三区”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包含长江沿岸地区、京杭运河沿线湖泊群、西南丘陵区、苏北丘岗区和江淮湖荡区。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可有效评价生态空间的适宜性,从而能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科学的方法,同时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优化调整提供定量参考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苏同向  王浩  
生态红线是为了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而划定的需实施特殊保护的区域线。本文研究基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在RS和GIS的技术支持下,结合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实际现状,以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江苏扬州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归纳案例城市的生态景观资源特征和区域功能,整合生态红线区的保护用地,采用累积阻力模型的方法模拟和修正各生态资源的联系廊道。旨在寻求生态红线区与城乡绿地生态网络的空间耦合关联,使生态红线真正落地,建立城乡一体化绿化格局和良好的自然开放空间系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凤武  金志丰  沈春竹  王振山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金坛区为例,基于斑块—基质—廊道生态网格,探讨县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的方法,以期提升区域生态功能,为其他区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提供方法借鉴。研究方法: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路径法识别出潜在生态廊道,并基于重力模型最终确定重要生态廊道。研究结果:金坛区形成了主次分明、点线面要素齐全的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区域,面积占金坛区总面积的44.58%,其中金坛区重点保护区域占金坛区总面积的23.67%,并以此形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责任追究的红线管控制度体系。研究结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贝  隋雪艳  王晓瑞  殷齐琪  王君櫹  周生路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专项规划,其中保护修复区识别和划定是该项规划编制的关键内容。针对当前省域尺度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开展较少的状况,以江苏省为研究区,通过构建多级指标体系对全省生态重要区域和敏感区域及其等级层次进行了评价识别,然后整合二者成果,对江苏省各类各级生态保护修复区进行了划定。结果表明:(1)江苏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区可划分为生态保护重点区、生态修复关键区和生态修复一般区,面积分别为17 548、4 688、16 981 km~2,比例16.17%、4.32%、15.65%。(2)生态保护重点区主要包括太湖、洪泽湖等湖泊地区、长江过境段下游以及东部沿海湿地等,生态修复关键区主要分布在苏南的太湖流域、长江沿岸以及苏北的沂沭泗流域,生态修复一般区则主要集中在沂沭泗流域北部、苏中的淮河-里下河流域、长江过境段上游沿岸和东部沿海地区,其余大多在苏北地区零散分布。(3)生态保护重点区主要由水域、湿地构成,生态修复关键区和一般区则分别以城市周边地区和农业生产用地为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勇炜  施生旭  
基于PSR模型框架构建了包含压力子系统、状态子系统、响应子系统下30项具体指标在内的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江苏省2010-2014年的生态文明总体发展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态势良好。同时,要从创新政府绩效评估体制,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健全生态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俊刚  李佳  陈天平  
本文以海南省坚持陆海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例,探索采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健全生态保护红线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等手段,巩固和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的有效途径,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琳   雷国平  
东北典型黑土区面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景观格局破碎以及农业与生态空间冲突等问题,科学制定具有指导性的黑土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优化框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视角明晰生态保护红线内涵,在考虑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与生态空间协调、自然与社会系统协调的基础上,提出“点—线—面”多层次空间要素的系统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思路,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与连通性识别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区域。结果表明:(1)在保障不划入优质耕地的前提下(阈值为10%),叠加生态系统服务极重要区、生态环境极敏感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不匹配区域确定生态保护红线初步划定区域69646.00 km2,并提取生态源地34760.16 km2;(2)基于生态源地与构建的综合生态阻力面识别生态廊道10980.90 km与生态节点77个,其缓冲区与生态保护红线初步划定区域共同构成生态保护红线区域76234.54 km2;(3)基于破碎度(0.20)和连通度(80)优化阈值,25.48%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亟需优化。研究结果提高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优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东北典型黑土区国土空间精准管控与生态系统可续性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且对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生态空间稀缺的中小尺度区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江南  
2017年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了在全国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划定各个区域内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按照不同生态系统的要求,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此外,该意见还就全国不同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时间表及相关责任机制作了安排。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在我国的正式建立,是我国继2015年新《环保法》施行以来最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制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江南  
2017年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了在全国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划定各个区域内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按照不同生态系统的要求,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此外,该意见还就全国不同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时间表及相关责任机制作了安排。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在我国的正式建立,是我国继2015年新《环保法》施行以来最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邓红蒂  陈瑜琦  汪晓帆  袁弘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举措。2017年以来,通过国家、省、市、县等多层级上下联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等多部门横向联合,共同开展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评估调整工作,首次全面完成了全国陆海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实现了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为全球生态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付永虎  解文艳  刘俊青  魏范青  郭赟  苏凤  杨依文  
作为人类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福祉的测度与评估研究对于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为案例研究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采用生态系统贡献率模型测度1995~2020年研究区生态福祉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GeoSOS-FLUS模型预测江苏省2025年生态福祉的时空流转盈亏与空间自相关性。结果表明:(1)1995~2020年,江苏省生态福祉总量和人均生态福祉呈波动下降的态势,25年间生态-经济产出效率增幅达540.24%。(2)与2020年相比,2025年江苏省生态福祉总量增加了10.84亿元,增幅1.05%,达1 039.21亿元。13个评价单元中除地处苏北的宿迁、盐城和连云港生态福祉总量略有下降外,其余地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1995~202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福祉亏损要大于生态福祉盈利,总体呈亏损状态。其中,水域生态系统是维持生态福祉总量的重要贡献类型,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是造成江苏生态福祉亏损的主要原因。(4)1995~2025年,江苏省生态-经济产出效率与人均生态福祉之间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效应,呈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2015年以后,研究区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动力有所增强,呈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13地市生态-经济产出效率与人均生态福祉空间关联性不高,主要为无显著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主要分布在苏北和苏南区域,聚集类型为低-高和高-低2种类型,未有低-低、高-高聚集类型。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建祥  周庄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模式的重要途径。在湖南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应当引入生态红线思维,确定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的红线保护区域。生态用地是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的主要依据,用以满足生态保护的用地需要,因此,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应当涵盖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未利用地四种类型,并运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等的编制工作中。生态保护红线的有效实施有赖于严格的监测、评估与考核机制的建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重要措施。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内涵、具体内容、划分方法和管控思路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各省市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定位,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分级、分类、跨区管控的新思路,以便更好完善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重要措施。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内涵、具体内容、划分方法和管控思路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各省市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定位,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分级、分类、跨区管控的新思路,以便更好完善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芳怡  濮励杰  张健  
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该改进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将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比较计算得到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从而衡量研究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论文以江苏省为例,应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其2003年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得到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997hm 2/人,人均生态足迹为4.7228hm 2/人,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力,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但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